和登百花亭怀荆楚诗

作者: 阴铿 朝代: 南北朝

江陵一柱观。

浔阳千里潮。

风烟望似接。

川路恨成遥。

落花轻未下。

飞丝断易飘。

藤长还依格。

荷生不避桥。

阳台可忆处。

唯有暮将朝。

渡青草湖

作者: 阴铿 朝代: 南北朝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诗人在开端两句即点明渡湖季节,以“满”字和“平”字勾勒出湖泊春水潋滟的全景。“沅水”以下四句不仅描写洞庭湖的水势,更糅入了与之相关的动人传说,使得诗的意蕴更加丰富,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沅水是湖南西部的一条江流,入洞庭,桃源县在其左岸。“桃花色”三字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楚辞》中《湘君》和《湘夫人》篇有“采芳洲兮杜若”、“搴汀洲兮杜若”之句。因此“杜若香”使人想起蛾皇、女英溺于湘水的传说及屈原笔下的湘君、湘夫人;“茅山”即句曲山,是中国道教名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山有华阳洞,相传汉代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此得道成仙;而巫峡则留有巫山神女的传说。因此此四句诗不仅写出自然风物,更使诗歌具有了一种迷奇神幻的色彩。“带天”四句写洞庭湖的幽远之景:一叶扁舟,数只飞鸟,飞鸟越湖力怯,栖息在高高的桅杆之上,烟波浩渺的湖面,宽不可测,遥不可及,相形之下,大者愈见其大,小者愈见其小。于是诗人很自然地发出因旅途劳顿、世途艰险的感慨:“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这首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交错,色调明快,笔墨酣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作者: 阴铿 朝代: 南北朝
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林寒正下叶,晚钓欲收纶。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

晚出新亭

作者: 阴铿 朝代: 南北朝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江水浩荡而去,离愁却袭上心来,真是几重波浪几重悲啊。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尽管江上潮势已经低落,但汹涌翻滚的波涛仍然犹如高张的车盖,水面之上云雾沉沉,无有峰峦之状。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戍鼓之声从远处隐隐传来,顿添几分肃杀之气;远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满目萧索。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如果人的一生九十年,我才刚刚过去一半,现在孤舟远征,可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 参考资料: 1、 韦凤娟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368-1369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江水浩荡而去,离愁却袭上心来,真是几重波浪几重悲啊。离悲:离别的悲愁。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尽管江上潮势已经低落,但汹涌翻滚的波涛仍然犹如高张的车盖,水面之上云雾沉沉,无有峰峦之状。盖:车盖。此处指退潮时的波浪。云昏:指云雾迷漫。不作峰:谓山峰因云雾迷漫而显现不出山峰的形状。 远戍(shù)唯闻鼓,寒山但见松。戍鼓之声从远处隐隐传来,顿添几分肃杀之气;远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满目萧索。戍:防军驻守处。古时兵营中以鼓角纪时,日出日落的时候都击鼓。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jù)有踪。如果人的一生九十年,我才刚刚过去一半,现在孤舟远征,可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讵:怎,岂,难道。 参考资料: 1、 韦凤娟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368-1369

广陵岸送北使诗

作者: 阴铿 朝代: 南北朝

行人引去节。

送客{舟羲}归舻。

即是观涛处。

仍为郊赠衢。

汀洲浪已息。

邗江路不纡。

亭嘶背枥马。

樯啭向风乌。

海上春云杂。

天际晚帆孤。

离舟对零雨。

别渚望飞凫。

定知能下泪。

非但一杨朱。

雪里梅花诗

作者: 阴铿 朝代: 南北朝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自古诗人酷爱梅花,自然是为了其高风幽韵所沉醉。

但更为诗人所倾倒的,则是梅花凌霜傲雪的高洁品格。

阴铿的这首诗,就歌咏了梅花迎寒风、傲飞雪的姿态。

读后不禁和诗人一样为雪中的梅花所陶醉。

  开头两句直接入题,描写出梅花凌霜傲雪的自然属性。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春天虽将迫近,严冬的寒气尚存,雪花仍在飘舞,这时梅花早已盛开,可谓是“冰雪独相宜”。

这里,诗人赞美了梅花不怕雪霜侵,“万花敢向雪中开”的无畏品格。

可以想见,那一树树傲然开放的梅花,或红或白,或粉或黄,在漫天飞雪的映衬下,色彩会是多么分明。

这梅花,充满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

望此景象,怎不令人顿生敬意。

难怪历代诗人和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或赞美它那“凌寒独自开”的大无畏的精神;

或赞美它“畏落众花后”的积极进取精神;

或赞美它那“凌厉冰霜节愈坚”的高洁品格。

  三、四两句,诗人是在写雪,也是在写梅:“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春天风大,被刮落的梅花随着春雪在春风中飞舞,景象真是美妙极了。

或是白梅,那飘落之花与雪花齐风飞舞,难以辨认,真是“开时似雪,谢时似雪”;

或是红梅,那鲜红的花瓣与如玉的雪花交相飘洒,红白分明的色彩,奇妙变幻的景象,怎不令人陶醉。

这与宋代诗人韩元吉所写的“不随群艳竞芬芳,独自施朱对雪霜”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天晴日朗,在瘦枝上的残雪融化了,而留在枝头上依然微笑的梅花显得更加清幽、雅逸,真是别有一番神韵。

观赏此花,怎不心旷神怡。

  五、六两句,则分别写梅之花、叶情状。

“叶开随足影”形容梅放叶的时间。

梅先花后叶,当花儿凋谢之时,叶子才逐渐长出,这是仍是暮春之时,“随足影”用词极为巧妙,“花多助重条”一句,形容梅开花之多。

梅瘦枝疏斜,然而却繁花满缀。

这一句写得极为逼真。

  最后两句则形容梅花多变,不断给人以新貌。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一树树梅花,今天所见和昨天所见有异,早上与晚上有别,描写出梅花由花苞逐渐开到完全开放的不断变化。

“向晚判胜朝”言其梅花越开越美,不断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这首小诗,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又给人清新明快之感。

状物写景都极为细腻,以梅花傲雪开放到随风与雪飘落,以及花落放叶之状、花儿多变等都写到了,让作者观赏到了雪里梅花的千姿百态,创造了美的意境,给人不尽的想象和美的感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渡岸桥诗

作者: 阴铿 朝代: 南北朝

画桥长且曲。

傍险复凭流。

写虹晴尚饮。

图星昼不收。

跨波连断岸。

接路上危楼。

栏高荷不及。

池清影自浮。

何必横南渡。

方复似牵牛。

开善寺诗

作者: 阴铿 朝代: 南北朝

鹫岭春光遍。

王城野望通。

登临情不极。

萧散趣无穷。

莺随入户树。

花逐下山风。

栋里归云白。

牕外落晖红。

古石何年卧。

枯树几春空。

淹留惜未及。

幽桂在芳丛。

和傅郎岁暮还湘洲诗

作者: 阴铿 朝代: 南北朝

苍落岁欲晚。

辛苦客方行。

大江静犹浪。

扁舟独且征。

棠枯绛叶尽。

芦冻白花轻。

戍人寒不望。

沙禽逈未惊。

湘波各深浅。

空轸念归情。

闲居对雨诗

作者: 阴铿 朝代: 南北朝

苹藻降灵祗。

聪明谅在斯。

触石朝云起。

从星夜月离。

八川奔巨壑。

万顷溢澄陂。

绿野含膏润。

青山带濯枝。

嘉禾方合颖。

秀麦已分歧。

寄语纷纶学。

持笔讵必知。

1234 共3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