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江行 / 旅次江亭 文赏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思的五言律诗。
开头二句:“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这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悲伤满面、夜不能寐的行旅者。
他忧思重重,满腹愁肠。
却又不知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是机械地用手敲着船舷。
夜深了,繁露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凉意,但却依然痛苦地伫立在船头。
上一句,“扣舷”二字,不仅点出题中的“江行”,而且是以外在的动作显露内心的痛苦。
下一句,“浩露”,即繁露。
它暗示出时间已至深夜,而旅人待在船头的时间也已很久,因此衣襟都清凉起来。
诗人以饱尝旅途风霜雨露的境况,映衬出心境的凄凉,这是以内在的感受来写内心痛苦的。
第三、四句,是点明其痛苦的原因:“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前一句是对开头二句的总括。
并且进一步说,在这孤舟远行的夜晚,处处都在触发着惹人伤感的情怀。
这就形象地写出了自己那种无法诉说的苦情。
关于如此难耐的原由,后一句接着说:因为自己的一颗心正与万里之外的那颗心相系着。
这句诗妙在不是从单方面入手来写相思之情的。
而是说,自己与亲人虽相隔万里,但却心心相印。
因此,“远结万里心”比起单说“远思万里人”来,诗的意蕴就丰富得多,诗的韵味也更加深醇了。
第五、六句:“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诗人抒写了相思离别的情怀。
上一句,“惜瑶草”江淹《别赋》有云:“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是说丈夫出外为官,闺中少妇自怜青春独处。
“瑶草”,即香草,为少妇自喻。
此处借用其意,以不无解嘲的语气说:我的深趣就在于怜惜妻子的青春独处。
下一句,“鸣琴”,即琴。
意思是说:今夜我要以琴声来寄托自己平日的怀抱,这或许能够排遣我内心的苦闷吧!
这两句诗不仅注意对仗的工整,而且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惜瑶草”,是对前面诗意的承接;
“寄鸣琴”,又开启了后面的诗意。
最后两句:“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诗人通过展现一幅孤寂凄清的寒江月夜图,进一步表达羁旅苦情。
“三奏月初上”,既点出题中的“月夜”,又写出反复弹奏鸣琴的情景。
诗人原想借弹琴排遣苦闷的,无奈苦闷尚未消除,又见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对孤身远客来说,又添了一层行役情思。
也使原已悲苦的旅人,其苦情又向前推进了一层。
然而,还不仅如此。
诗人此时面对的是月色溶溶下的寂静空旷的令人生寒的大江。
而诗人的心境,也好似这条凄凉寂寞的“寒江”。
这儿的“深”字用得十分精当。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426-427页
诫言 文
田家即事 文
题柳郎中茅山故居(一作柳谷汧故居) 文
药名诗 文
昭德皇后挽歌词 文
春日雪酬潘孟阳回文 文
酬九日 文
古人名诗 文
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
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
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
不顾荣官尊,每陈丰亩利。
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
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智。
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
涧谷永不谖,山梁冀无累。
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
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
玉台体十二首 文
鸾啼兰已红,见出凤城东。
粉汗宜斜日,衣香逐上风。
情来不自觉,暗驻五花骢。
婵娟二八正娇羞,日暮相逢南陌头。
试问佳期不肯道,落花深处指青楼。
隐映罗衫薄,轻盈玉腕圆。
相逢不肯语,微笑画屏前。
知向辽东去,由来几许愁。
破颜君莫怪,娇小不禁羞。
楼上吹箫罢,闺中刺绣阑。
佳期不可见,尽日泪潺潺。
泪尽珊瑚枕,魂销玳瑁床。
罗衣不忍著,羞见绣鸳鸯。
君去期花时,花时君不至。
檐前双燕飞,落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