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六十仙翁抱桂栽

作者: 石孝友 朝代: 宋代

六十仙翁抱桂栽。

果符吉梦诞英才。

上天与降麒麟种。

明月还生蚌蛤胎。

华阁启,玳筵开。

快呼玉手捧金罍。

要知远地无功客,曾到高门作贺来。

柳梢青·云髻盘鸦

作者: 石孝友 朝代: 宋代

云髻盘鸦。

眉山远翠,脸晕微霞。

燕子泥香,鹅儿酒暖,曾见来那。

秋光已著黄花。

又恰恨、尊前见他。

越样风流,恼人情意,真个冤家。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作者: 石孝友 朝代: 宋代

愁云淡淡雨潇潇。

暮暮复朝朝。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

愁云淡淡雨潇潇。

暮暮复朝朝。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

  起两句十二个字,连用四叠字:云淡淡,知是疏云;

雨潇潇,应是小雨,如李清照《蝶恋花》词:“潇潇微雨闻孤馆”,而非“风雨潇潇”(《诗·郑风·风雨》的“暴疾”(朱熹《诗集传》)的急风骤雨。

淡云无语,细雨有声,这淅淅沥沥的声音,暮暮朝朝一直传入人的耳畔,怎能不使人生愁,故开篇的一个字即云“愁”。

叠字的连用,又加强了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状物抒情的作用,“别来应是”,语气十分肯定。

由于是知己,心心相印,我既为你生愁,你对我必然如此。

“眉峰”,源于“(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

后言女子眉之美好。

康伯可《满庭芳》“梳妆懒,脂轻粉薄,约略淡眉峰。

”又,眉峰犹眉山。

韩偓《生查子》词:“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

“翠减”,是因为古代女子用黛画眉,黛色青黑。

欧阳修《踏莎行》:“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腕玉”即玉腕的倒置。

秦观《满庭芳》:“玉腕不胜金斗”。

三四两句总写人的无心打扮,懒于梳理。

古云:“女为悦己者容”。

《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说得最明白:“有甚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

”这是男方设想对方“别来应是”如此,由于“心已驰神到彼”,故“诗从对面来”。

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便是。

  下片专从自己方面来叙相思。

轩“小”而“独”,即使欲排遣愁也不可能,卧不安席,食不甘味,直逼出一句“情绪好无聊”。

这句浅白直率,却是一句大老实话。

同是周邦彦的“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风流子》);

“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解连环》);

这些写刻骨相思的率直语言,张炎认为“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者”,“所谓成浇风也”(《词源·杂论》)。

况周颐持截然相反的态度,他说:“此等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蕙风词话》卷二)。

后说为是。

对“情绪好无聊”亦应作如是观,因为它表现了“至真之情”,虽“说尽而愈无尽”。

结三句用笔潇洒,语淡味浓。

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

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诗经》叫它谖草。

《卫风·伯兮》:“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

”《传》:“谖草令人忘忧。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重复上面的话,并引李九华《延寿考》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

”然唐宋诗人孟郊、梅尧臣等对“忘忧”都提过质疑。

“一丛萱草”的本意是说:相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暗含有刘敞(原父)诗意:“种萱不种兰,自谓可忘忧;

绿叶何萋萋,春愁更茫茫”。

“儿竿修竹”,取意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诗中的“佳人”有高节的情操,故与“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的竹并列。

这句赞对方的品德。

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数叶芭蕉。

”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

唐人张说《戏草树》诗:“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煜《长相思》词:“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萱草,修竹,芭蕉,或许“小轩独坐”目之所见,但均有蕴意。

三句皆缀以数目字,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

顾景芳谓小令应“风情神韵正自悠长,作者须有一唱三叹之致。

淡而艳,浅而深,近而远,方是胜场”(田同之《西圃词说》)。

求之于此词,信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卜算子

作者: 石孝友 朝代: 宋代

人自蕊宫来,微步香云拥。

小试樽前白雪歌,叶叶秋声动。

一翦艳波横,两点愁山重。

收拾眉尖眼尾情,作个鸳鸯梦。

如梦令

作者: 石孝友 朝代: 宋代

照水粉梅开尽。

春残峭寒犹甚。

秋气著人衣,斗帐玉儿生晕。

那更。

那更。

帘外月斜风横。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作者: 石孝友 朝代: 宋代

见也如何暮。

别也如何遽。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

住也如何住。

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见也如何暮。

别也如何遽。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相见为何太晚,而离别又为何如此匆匆。

是离别难相见也难,再见无确期。

去也如何去。

住也如何住。

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离去该怎样离去,留下又该怎样留下。

是留下难离去也难,此时怎么办。

参考资料: 1、 陶尔夫著.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 ,1995-07:283

见也如何暮。

别也如何遽。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暮:迟;

晚遽(jù):急,仓猝。

难凭据:无把握,无确期。

去也如何去。

住也如何住。

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难分付:宋人口语,犹言不好办。

参考资料: 1、 陶尔夫著.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 ,1995-07:283

见也如何暮。

别也如何遽。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相见为何太晚,而离别又为何如此匆匆。

是离别难相见也难,再见无确期。

暮:迟;

晚遽(jù):急,仓猝。

难凭据:无把握,无确期。

去也如何去。

住也如何住。

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离去该怎样离去,留下又该怎样留下。

是留下难离去也难,此时怎么办。

难分付:宋人口语,犹言不好办。

参考资料: 1、 陶尔夫著.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 ,1995-07:283

见也如何暮。

别也如何遽。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

住也如何住。

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见也如何暮。

”起句即叹相见恨晚。

“也”字,如闻叹惋之声。

相见为何太晚呵!

主人公是个中人,见也如何暮,其故自知,知而故叹,此正无理而妙。

从此一声发自肺腑的叹恨,已足见其情意之重,相爱之挚矣。

但亦见得其心情之枨触。

此为何故?

“别也如何遽。

”又是一声长叹:相别又为何太匆忙呵!

原来,主人公眼下正当离别。

此句中如何,亦作为何解。

叹恨为何仓促相别,则两人忘形尔汝,竟不觉光阴荏苒,转眼就要相别之情景,可不言而喻。

  上句是言过去,此句正言现在。

“别也应难见也难”,则是把过去之相见、现在之相别一笔挽合,并且暗示着将来难以重逢。

相见则喜,相别则悲,其情本异。

相见时难,相别亦难,此情则又相同。

两用难字,挽合甚好,语意精辟。

不过,相别之难,只缘两情之难舍难分,相见之难,则为的是人事错迕之不利。

两用难字,意蕴不同,耐人寻味。

  见也难之见字,一语双关,亦须体味。

见,既指初见,也指重见,观上下文可知。

初见诚为不易——“见也如何暮”。

重见更为艰难——“后会无凭据”。

后会无凭,关合起句“见也如何暮”,及上句“见也难”之语,可知此一爱情实有其终难如愿以偿的一番苦衷隐痛。

主人公情好如此,而终难如愿以偿,其原因不在主观而在客观方面,也可想而知。

  事实上,虽说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可是毕竟是此事古难全呵。

上片叹恨相见何晚,是言过去,又叹相别何遽,是言现在,再叹后会无凭,则是言将来。

在此一片叹惋声中,已道尽此一爱情过去现在未来之全部矣。

且看词人他下片如何写。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写行人临去时心下犹豫。

行人去也,可是又怎样去得了、舍得走呵!

可是要“住”,即留下不去呢,情势所迫,又怎么能够?

正是“住也应难去也难”。

此句与上片同位句句法相同,亦是挽合之笔。

句中两用难字,意蕴相同。

而“别也应难见也难”之两用难字,则所指不同。

此皆须细心体味。

写临别之情,此已至其极。

  然而,结句仍写此情,加倍写之,笔力始终不懈。

“此际难分付。

”此际正谓当下临别之际。

分付训发落,宋人口语。

难分付,犹言不好办。

多情自古伤离别,而临别之际最伤心。

此时此刻,唯有徒唤奈何而已。

词情在高潮,戛然而止,余音却在绕梁,三日不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城子

作者: 石孝友 朝代: 宋代

青青杨柳水边桥。

水迢迢。

柳摇摇。

缓引离觞,频驻木兰桡。

我是行人君是客,俱有恨,总无聊。

冰澌波暖数琼瑶。

舞晴飚。

拂春潮。

一片别魂,销尽遣谁招。

不似严阳山上雪,魂易尽,雪难销。

南歌子

作者: 石孝友 朝代: 宋代

蚁酒浮明月,鲸波泛落星。

春花秋叶几飘零。

只有庐山君眼、向人青。

明日非今日,长亭更短亭。

不辞一饮尽双瓶。

争奈秋风江口、酒初醒。

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

作者: 石孝友 朝代: 宋代

征鸿过尽秋容谢。

卷离恨、还东下。

剪剪霜风落平野。

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

春伴春游夜转夜。

别后知他如何也。

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征鸿过尽秋容谢。

卷离恨、还东下。

剪剪霜风落平野。

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剪剪:形容风势轻寒。

芙蓉城里人如画。

春伴春游夜转夜。

别后知他如何也。

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芙蓉城:四川成都的别称,以五代时后蜀孟昶在城上种芙蓉花而得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征鸿过尽秋容谢。

卷离恨、还东下。

剪剪霜风落平野。

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

春伴春游夜转夜。

别后知他如何也。

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此为离芙蓉城东下舟中恋念所欢之词。

上片写眼前沿江两岸风景,下片怀旧游而兴无限怅思。

“心随云乱”句,摹“心事如波涛”(李商隐诗句)之状,甚有情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浪淘沙·好恨这风儿

作者: 石孝友 朝代: 宋代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

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

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

船儿若念我孤恓?

载取人人篷底睡,感谢风儿!

12345 共2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