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


拼音:xin

症状: [诊断]心绞痛 一、症状 疼痛主要在胸骨上、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在3~5分钟内渐消失。一般停止原来诱因后即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能在几分钟内缓解。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吸氧纠正低氧血症。控制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及糖尿病等。消除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大量吸烟等诱因。 二、药物治疗 (一)发作时治疗 应立即给予如下药物: 1.硝酸甘油片每次0.3-0.6毫克,舌下含化,1~2分钟见效,作用持续30分钟。 2.消心痛每次2.5-5毫克,舌下含化,2-3分钟内可缓解,作用持续2小时。 3.对疑有冠脉痉挛者硝苯 吡啶每次5-10毫克,舌下含 化,5分钟内见效,作用持续6- 8小时。 4必要时给予亚硝酸异戊酯 o.2毫升,在手帕中压碎后吸人,应卧床使用。 5.如果心绞痛不缓解,可给罂粟碱30~60毫升,静滴;脉络宁20-40毫升,静滴;或复方丹参20~40毫升,静滴。 (二)缓解期治疗 1.二硝酸异山梨醇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或复方硝酸甘油片每次1片,每日3次。 2.心得安每次10-40毫克,每日3次;或心得静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如有高血压,心室率每分钟大于100次时可给美多心安,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或氨酸;b安每次25毫克,每日3次。 3.硝苯吡啶(心痛定)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硫氮卓酮每次30毫克,每日3次;或心可定每次15毫克,每日3次。 4.阿斯匹林每次0.3克,每日3次;潘生丁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 5.乐脂平每次250-500毫克,每日3次;绞股兰总甙每次20-40毫克,每日3次;力平脂每次100-300毫克,每日3次;或特调脂每次250毫克,每日3次。 6.复方丹参滴丸每次四粒,每日3次;复方丹参片每次2~4片,每日3次;冠心苏合香丸每次1-2丸,每日3次;冠心静片每次2~4片,每日3次;或速效救心丸每次4~6粒,舌下含化。

相关信息: 加强身体锻炼,多作力所能及的户外活动、太极拳或保健操等。 [预后] 心绞痛病人大多数能生存很多年,但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尤其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心功能障碍、有室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者预后较差。 [预防] 见冠心病概述部分。 分型 可分为如下类型: (一)劳累型(稳定型) 在劳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胸骨后中上段内里疼痛或心前区压榨性痛,向左肩、臂放射,持续数分钟,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片很快缓解,且心绞痛的程度、频率、诱发因素在3个月内甚至更久稳定不变。 (二)新发型 在4周内发生的心绞痛。其病情不稳定,猝死与心肌梗死发生较多,应高度重视。 (三)变异型 发作有定时,常无诱因,发作时心电图表现异常,发作后很快恢复。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多不再发作。 (四)卧位型 多在夜间12时后至黎明前发作,尤其在早晨3-5时为多。此种患者常有心功能不全,较为顽固。有的发作时常下地或在床上活动方能缓解。 (五)中间型 有些表现似心肌梗死,但心肌酶检查一般不高,可有轻度心力衰竭,但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现。此型患者多为小片或非穿壁性心肌梗死。 (六)不稳定型 心绞痛进行性加重,发作频繁,心肌梗死和猝死的机会多。 (七)梗塞后型 是心肌梗死发生后1个月内又出现的心绞痛。

心绞痛是指发作性的胸骨后疼痛,为一时性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拼音:zhu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重者有心悸、头颈部搏动感、眩晕。可有心绞痛,随心功能减低可出现劳累性呼吸困难。在主动脉瓣区听到舒张早期杂音。为高调、递减型、哈气样杂音。周围血管征阳性如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及杜氏二重音等。 二、辅助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助诊断。 三、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脏性猝死。

治疗: [治疗] 无症状者预防感染。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明显左室扩大者行主动脉瓣换瓣术。

相关信息: [预后] 重度病人经内科治疗5年存活率为75%,10年为50%。出现心绞痛者5年内半数死亡,心力衰竭者2年内死亡50%。慢性患者无症状期长,但可能已有左心衰竭。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风湿性心瓣膜病中占30%-40%,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少见,常伴有二尖瓣病变,以男性多见。

心包炎(慢性心包炎)


拼音:xi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起病缓慢,心悸、气短、腹胀,右上腹疼痛。心音遥远,心率快,颈静脉明显怒张,肝大,下肢浮肿,奇脉,脉压小,静脉压明显升高。 二、辅助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确诊后应及早作心包剥离术,以解除对心脏的压迫。一旦出现心力衰竭征象,可给快速强心剂。

相关信息: [预防l 这种病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急性心包炎,防止走向慢性化病程。

慢性心包炎也称缩窄性心包炎,多继发于结核性心包炎,其次是化脓性心包炎。

急性期后走向慢性病程需要6个月。

由于心脏被纤维化组织所包围,心室在舒张期不能充分扩张,引起一系列循环障碍的征象。

[病因] 目前结核病仍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尿毒症、化脓性心包炎、肿瘤性心包炎、放射治疗、外伤、结缔组织疾病也可引起。

也有部分原因不明。

流行性出血热


拼音:liou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家鼠型发病季节主要在4-6月,野鼠型发病季节为10月至次年1月,多呈散发性。青壮年多见。患者有进入河湖、低洼地、林间湿草地和水网稻田居住或作业史,有与鼠类接触,或食用过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饮食,或接触带病毒的实验动物史。 二、症状 典型者经过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有发热、出血倾向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 (一)发热 急性发热持续3-7日,有头痛、腰痛和眼眶痛,颜面、颈部、上胸部充血,如醉酒貌,并有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 (二)出血倾向 球结膜充血、水肿和出血。软腭、腋下、胸背部皮肤有针尖大小出血点,或如搔抓样和条痕样出血,也可表现为消化道、呼吸道出血。 (三)低血压、休克和肾受损 严重者病程第4-6日或发热末期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压,严重时出现休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辅助检查 从患者血、尿中检测病毒抗原、病毒、病毒RNA,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测定可确诊。 四、并发症 可并发腔道出血如呕血、便血、咯血、鼻出血、阴道出血和腹腔出血,肺水肿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心力衰竭性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如脑炎、脑膜炎和脑水肿、高血压脑病和颅内出血等。其他可合并继发性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自发性肾破裂,心肌损害和肝损害等。

治疗: [治疗] 一、发热期 应卧床休息,避免长途输运,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补充足量液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克静滴,每日1次。平衡盐液1-1.5升,每日1次,静滴,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低血压、休克期 具体处理可参考内科有关内容。 三、少尿期及多尿期 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见相应部分相关内容。少尿期出血现象突出,出血明显者需输新鲜血或血小板。 四、恢复期 应补充营养。因有心脏损害,故需继续休息1-3个月,逐渐恢复活动。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预后与病型轻重、治疗早晚及措施有关。病死率已由10%降为3%-5%。 [预防] 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注意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因] 本病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鼠的排泄物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如经呼吸道吸人、消化道食人、接触、胎盘、虫媒传染。

胃肠道功能紊乱


拼音:we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多见于青壮年。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有反复发作。以肠道症状为最常见,也可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 二、分型 以下分述几种胃肠道功能紊乱。 (一)瘴球症 中医称为"梅核气"。多见于绝经期妇女。感觉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在喉后壁下部,引起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进食时症状消失。 (二)心理性呕吐 也称神经性呕吐。常在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并不费力,呕吐量不多,且不影响食欲和食量,吐后即可进食,多数无明显营养障碍。印象不良的刺激物如某些食物、药物、气味,甚至某些特定的情景,也会引起呕吐。可伴有癌症的色彩,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三)神经性嗳气 有反复发作的连续性嗳气。因不自觉地反复吞人大量空气才嗳气不尽。此症也有癌病的色彩,多在有旁人在场时发作。 (四)神经性厌食 以厌食、严重的体重减轻和闭经为主,但无器质性病因可循。多为青春期女性,常有家庭和男女社交方面的思想矛盾,对进食和肥胖有根深蒂固的病态心理,拒食往往是出于企图节制饮食以保持体态美观的动机。多数自觉良好,行动活泼敏捷,对自己的困境处之泰然,有时又自相矛盾地对食物保持兴趣,甚至贪食饱餐,而后又偷偷呕掉。长期少食,体重可减轻到原有体重的40%-60%,甚至发生恶病质。常有闭经、低血压、心动过缓、体温过低、饥饿感丧失等。 (五)肠易激综合征 多见于壮年。结肠本身并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主要为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时大便带有大量粘液,伴腹胀及神经官能症。腹痛多突发,往往在下腹部,大多见于左下腹,有时呈绞痛样,伴恶心呕吐。便秘时粪便多呈羊粪状或栗子样,患者往往便出不畅或数日无便。腹泻时常见糊状便,或便出多量粘液,或因肠道炎症而诱发或加重。无消瘦、发热或腹部体征。腹痛发作时可触及痉挛的肠管,可伴轻压痛。 粪便检查及培养、粪潜血试验。X线钡剂灌肠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般无须卧床休息,可参加适量的轻便劳动和工作。生活要有规律,参与适当的文娱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恢复神经功能。神经性厌食患者应住院治疗。 二、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为镇静、解痉并保持大便通畅。扑尔敏每次4毫克,每日3次;或安定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或利眠宁每次10毫克,每日3次。普鲁苯辛每次15克,每日3次;必要时给予阿托品0.5-1毫克,肌注。也可用硝苯吡啶10毫克,餐前20分钟含化,每日3次。为保持大便通畅,可用石蜡油,每次二十毫升,每日3次;或当归30克或与火麻仁30克,水煎后每日或隔日服用;或通泰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 三、心理治疗 解除思想顾虑,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暗示治疗可有较好的疗效。必要时接受心理咨询。 四、中医治疗 心理性呕吐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神经性嗳气可用旋复代赭汤加减。肠易激综合症可用痛泻要方加减或附子理中丸合六神九。针灸、理疗有时可见效。

相关信息:[预后] 本病好转后仍可复发,一般不会影响全身健康,严重营养不良呈恶病质的神经性厌食患者预后较差。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功能性胃肠病,多半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

[病因] 精神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等,若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均可影响植神经功能,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

某些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可后遗胃肠道功能紊乱。

饮食不当、经常服用泻药或灌肠,也可构成不良刺激,促进本症的发生和发展。

急性肾盂肾炎


拼音:j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好发于女性,尤其是婚育龄女性、女幼婴、孕妇及老年妇女。男女比例为1:10。 二、症状 起病多急骤,常有寒战、高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及呕吐。轻症患者可无全身表现或症状轻微。多数患者腰部或肾区不适、隐痛或钝痛,个别绞痛、尿频、尿急、尿痛,可有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叩痛,耻骨联合上压痛。 三、辅助检查 尿常规、尿培养、尿蛋白定量、抗体包裹菌检查、肾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可并发肾周围脓肿、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急性肾乳头坏死。后者是急性肾盂肾炎中严重感染的表现,尤其见于糖尿病、尿路梗阻和/或治疗延误者,表现有寒战、高热,肉眼血尿,尿中有烂肉样组织排出,脓尿及菌尿,败血症,休克和/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发热及泌尿系症状明显时 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可服碳酸 氢钠,每次1克,每日3次,以减 轻膀胱刺激症状,且对氨基糖甙 类、青霉素、磺胺等有增效作 用。 二、抗生素应用 (一)用药原则 首选对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有效且血浓度较高、大部分以原形从原路排出的药物,同时应注意所选药物的毒副作用。应在取尿标本作常规和细菌学检查后立即开始足量治疗。如用药24-48小时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应及时更换抗生素。最好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疗程不得少于10-14日,停药后第2、4、6周分别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均阴性方为治愈,如有复发征象,应再次用药物治疗,切忌过早停药或停药后不追踪观察,致感染复发或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二)治疗方法 初发且无伴发病、中度或低热者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每次1克,每日2次;或氧氟沙星每次0.2克,每日2次;或头孢克肟每次0.1克,每日2次;或氨苄青霉素每次2克,静滴,每日4次;或氧哌嗪青霉素每次2克,静滴,每日3次;或妥布霉素每次1毫克/千克,肌注,每日2次。高热、全身症状重或有伴发病的肾盂肾炎可选用头孢哌酮,每次2克,静滴,每日1-3次;或头孢三嗪每次2克,静滴,每日1-2次。绿脓杆菌感染可选头孢噻甲羧肟,每次2克静滴,每日2-3次;或氨苄青霉素每次2-3克,静滴,每日4次。

相关信息: [预后] 急性肾盂肾炎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有无导致发病的易感因素,是否接受了及时、有效恰当的治疗。若无尿流不畅、尿路梗阻、畸形或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易感因素,易于治愈,反之,有上述易感因素则难以治愈,且常再发影响肾功能而预后不良。适当的治疗和密切随访观察也可改善预后。 [预防] 加强个人卫生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多饮水、勤排尿是最简便而又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不进行尿路器械检查。尿道口、会阴部或阴道分泌物较多而易再感染者,应经常清洗,可用百多邦软膏或环丙沙星软膏涂于尿道口旁粘膜或会阴部皮肤,以减少上行性再发感染。如发病与房事有关,可在事后立即排尿并口服一次抗菌药,有一定的预防价值。

一、致病菌 以肠道细菌为最多,大肠杆菌约占60%-80%,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产碱杆菌、绿脓杆菌等,偶见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感染。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多见于以往有尿路器械检查史或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二、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最为常见,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路粘膜损伤如尿液高度浓缩、月经期间、性生活后等,或入侵细菌的毒力大,尿道口及其周......更多

多发性骨髓瘤


拼音:duo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早期轻度且暂时,逐渐加重而持久。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和肋骨。可有贫血,皮肤、粘膜出血,呼吸道、泌尿道反复感染等。腰椎骨及胸骨、肋骨压痛最明显,如突然疼痛加重常提示病理性骨折。有高粘滞综合症,表现为头晕、眼花、视力障碍、手足麻木等。 二、辅助检查 血常规、骨髓象、血清蛋白电泳、尿常规、骨骼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三、分型 可分为下述七型:IgG型、LgA型、IgD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或多克隆Ig型;不分泌型。 四、分期 又可分为三期,按肾功能损害程度又分A、B亚期。 I期,血红蛋白大于100克/升;血清钙正常,X线检查正常,M成分低,IgG小于50克/升,LgA小于30g/升,24小时尿中轻链小于四克 Ⅱ期,不符合I期和Ⅲ期者。 Ⅲ期,血红蛋白小于85克/升;或血清钙大于2.7mmd升/升,或进展性溶骨性损害,或M成分高,IgG大于70克/升,IgA大于50克/升,24小时尿中轻链大于12克。 每期可按肾功能分为A、B亚期。A期,血肌酐小于176.81xmol/L,尿素氮小于10.7lmmol/L;B期,血肌酐大于或等于176.8p~mol/L,尿素氮大于或等于10.71mmol/L。

治疗: [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无症状及病情稳定的I期患者可密切随访,待病情进展和骨髓浸润明显时才治疗。Ⅱ期、Ⅲ期患者应在强力支持治疗下给予较强烈的化疗。 二、初治方案 M2方案是本病的首选方案,即环磷酰胺、双氯乙基亚硝脲、马法兰、强的松和长春新碱,有效率达90%。或CP方案,即环磷酰胺、强的松,有效率为60%-65%。或MP方案,即马法兰、强的松,有效率为63%。CP方案MP方案适用于老人患者和一般情况较差者。o干扰素可单用或与化疗联合使用,也作缓解后的维持治疗。 三、难治及复发的治疗方案 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每日40毫克,或甲基强的松龙每日1克,静滴,有效率为40%。或VAD方案,即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有效率为66%。或VACD方案,即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与地塞米松,缓解率为55%。或VABMD方案,即长春新碱、阿霉素、苯丙酸氮芥、环己亚硝脲及地塞米松。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出现典型症状后的自然病程为6-12个月。由于化学治疗方案的改进,干扰素应用及骨髓移植的开展,缓解期和存活期已有明显改善。本病预后与M蛋白总量、分期、免疫分型、溶骨程度、贫血水平及肾功能损害程度有关。血清B:微球蛋白若大于40毫克/升,预后不佳。

尚不明确。

近年发现,Cmye基因重组,部分有高水平的Hras基因蛋白质产物。

白细胞介素-6等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拼音:te

症状: [诊断] 一、分型 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病前1-3周常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病程常为自限性;慢性型主要见于成人,青年女性多见,甚少自行缓解。 二、症状 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脾脏不增大,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有轻度脾脏肿大。 (一)急性型 起病急骤,可有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皮肤瘀点、瘀斑及齿龈出血,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较常见,颅内出血可威胁生命。 (二)慢性型 起病缓慢,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以皮肤瘀点和瘀斑为主。可有鼻衄、齿龈出血,女性患者有月经过多。 三、辅助检查 血小板计数、骨髓检查、血小板相关抗体LsG检查、血小板相关补体检查、放射核素铬51或镭111测定血小板寿命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强的松每日40~60毫克,分次口服或早晨顿服,出现疗效后逐渐减量,维持量每日5-10毫克,维持期4-6个月。或氢化可的松每次200-300毫克,静滴,每日四次,出血症状控制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二)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激素疗效不佳,不能切脾或切脾疗效不佳者。长春新碱每次0.5毫克,静滴,每日1次,每周1次,4周为一疗程;或环磷酰胺每日110-1000毫克分次口服,与皮质激素合用可提高疗效;或硫唑嘌呤每日100-110毫克,分次口服,获得缓解后改维持量,每日50-100毫克,持续用药3个月-半年,与强的松合用有协同作用。 (三)其他药物 达那唑每日400~600毫克,分次口服,可与皮质激素合用。丙种球蛋白每日0.4克/千克,静滴。 二、脾切除术 是慢性型治疗一种重要方法,其完全缓解率达70%-80%。慢性的成年患者病程在6个月以上,经内科治疗无效而症状严重;对激素治疗无效,或停药或减量后复发,或需要较大剂量才能控制出血;对皮质激素应用有禁忌;有颅内出血倾向,并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怀孕6个月以内,有严重出血者是该手术的适应证。切除的相对禁忌症为儿童,尤其两岁以下患儿及患心脏病等严重疾病者。 三、血浆置换 适用于急性型,目的在于短期内减少大量的抗血小板抗体。 四、输血及输血小板悬液 主要适用于病情急需时抢救重危患者,也适于手术需要或有严重并发症者。

相关信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症,为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

[病因] 病因不明。

可能为病毒抗原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

输血反应(过敏反应)


拼音:shu

症状: 症状-输血反应 表现以皮肤瘙痒、荨麻疹为多,严重者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治疗: 防治 应视症状轻重选用苯海拉明、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出现哮喘、呼吸困难,应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毫克。会厌水肿致呼吸困难应立即插管或气管切开防止窒息。不采用有过敏史的供血者,在供血前四小时应禁食。过敏体质的受血者,在输血前半小时给苯海拉明50毫克,或异丙嗪25毫克,口服或肌注。体内有IgA抗体时,应选用洗涤红细胞以防止过敏反应。

相关信息:

约占输血反应的1%~3%。

(一)病因 为供血者血中含有致敏原,如受血者体内有相应的抗体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过敏。

近年来发现,缺乏IgA患者接受多次输血后可有抗IgA抗体引起过敏反应。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拼音:ju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巨人症身材高大,成年男性身高大于2米,女性大于1.85米。肢端肥大症者面容粗陋,似类人猿,手足粗大,内脏器官增大,皮肤粗糙增厚。多有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蝶鞍区压迫症候群。具有内分泌代谢紊乱征象,约70%患者的基础代谢率高达+20%-+30%,1/3患有糖尿病,早期性欲多旺盛,晚期则减退,常有阳瘘、闭经及生殖器萎缩,男女患者均可有溢乳。 二、辅助检查 X线、CT或MRI检查可助诊断,必要时应行血清生长激素测定。口服葡萄糖抑制剂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血浆生长激素介质C、血清无机磷测定。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溴隐亭初始剂量每次1.25毫克,每日1次,于1-2周内增至每次5-10毫克,每日2-3次,有效剂量为每次10~20毫克,每日2-3次。赛庚啶每次4-8毫克,每日2-3次。生长抑素八肽或善得定初始剂量每次50微克,餐前皮下注射,每8-12小时1次,之后增加到每次100毫克,每日2-3次。疗效不显著时可与溴隐亭同用。其他药物如甲地孕酮、氯丙嗪、酚妥拉明、左旋多巴等也可应用。 二、放射治疗 有内照射和外照射。多采用深部x线钴60治疗,有效率约80%。近年来已采用放射外科手术,即7-刀,但效果较慢。肿瘤切除加放射治疗效果较佳。 三、手术治疗 多采用显微外科经蝶手术。

相关信息: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是指腺垂体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引起软组织、骨骼、内脏增生肥大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症候群。

发病在青春期前骨骺未闭合者为巨人症,发病在青春期后骨骺已闭合者为肢端肥大症。

[病因] 主要由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常见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或增生所致。

4647484950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