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拼音:xian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发生于腺垂体本身者,称原发性垂体功能减退症;病变位于下丘脑或垂体门脉系统者,称继发性垂体功能减退症。根据垂体毁坏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后者仅部分周围靶腺功能减低。 二、病史 有产后大出血、严重感染及脑外伤、肿瘤、炎症等病史。 三、症状 伴以下周围靶腺功能低下的表现。性腺功能减低如男性阳瘘,女性闭经;甲状腺功能减低如怕冷、皮肤干燥、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声音较粗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如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直立性低血压、低血糖症等;泌乳激素缺乏如乳汁减少或无乳汁分泌;其他如皮肤苍白,体毛、腋毛及阴毛稀少或缺如,生殖器萎缩、心动过缓。遇某种应激情况。病情恶化可诱发垂体危象、昏迷。 四、辅助检查 (一)多种腺体激素异常 垂体激素如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泌乳激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黑素细胞刺激素(MSH)降低;甲状腺激素(T)如总T3、总T4、游离r3、游离T4、TSH偏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如血浆皮质醇、尿17-羟、17-酮、尿游离皮质醇降低;性腺激素如血及尿雌二醇CE2)、孕酮(P)及睾丸酮(T)水平低下。 (二)功能试验 必要时可行ACTH兴奋试验(呈延迟反应)、甲吡酮试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氯丙嗪试验和阴道涂片细胞学检查。 (三)影象学检查 X线、CT、MRI检查可发现脑肿瘤等。 五、并发症 可并发感染、垂体危象及昏迷。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饮食应为高热量、高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合适量钠、钾、氯、钙等电解质。勿过度劳累,避免感染。慎用镇静、麻醉剂。 二、病因治疗 手术切除有压迫症状的肿瘤。 ' 三、激素替代治疗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每次12.5-25毫克,晨8时口服,遇应激情况要及时、适当增加剂量。 (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甲状腺片开始每次10-15毫克,每日1次,渐增加至每次20-30毫克,每日3次;或左旋甲状腺素开始剂量每次0.025毫克,每日1次,增至每次0.05毫克,每日2-3次。对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疑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者,在使用甲状腺激素时宜谨慎,应先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然后再用甲状腺激素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三)雌激素替代治疗 育龄女性可作人工周期,己烯雌酚每次0.5-1毫克,或乙炔雌二醇5-25微克,每晚睡前1次,共25日;于第21-25日时加用黄体酮,每次10毫克,肌注,每日1次;或加用甲孕酮每日6-10毫克,撤药后月经来潮;于月经第5日再开始下一周期治疗。 (四)雄激素替代治疗 女性患者应用庚酸睾丸酮,每次50毫克,肌注,每2个月1次;或丙酸睾丸酮,每次12.5毫克,肌注,每周1次。男性患者,前者剂量增为每次300毫克,每3周1次;或丙酸睾丸酮每次50毫克,肌注,每周2次。少年期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雄激素,以免骨骺早期闭合,影响生长。 四、垂体危象、昏迷的治疗 低血糖者应用50%葡萄糖溶液40-610毫升,静注,继以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加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克静滴。有感染、循环衰竭、低血压、休克时补充需要量的葡萄糖盐水加氢化可的松、抗生素、升压药静滴,必要时输血。低体温者应保温、应用三碘甲腺原氨酸,每次25毫升,静注,每6小时1次,同时用氢化可的松50-100毫克静滴。水中毒者应用氢化可的松100-150毫克静滴。

相关信息:

成年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即西蒙-席汉综合症,是成年人腺垂体分泌激素不足所引起的症候群。

产后大出血或严重感染导致腺垂体缺血性坏死、萎缩,称席汉综合症,约占95%。

[病因] 多因产后大出血致腺垂体坏死、萎缩,脑肿瘤压迫、浸润,严重感染及炎症、手术、创伤或放射性损伤等所致。

垂体性侏儒症


拼音:chui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垂体性侏儒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二、症状 主要表现为躯体生长迟缓,平均每年增长小于3厘米,成年期身高小于130厘米。四肢与躯干的比例相称,但都短小,面容幼稚等但智力与年龄相称。骨骼发育不全,长骨短小,骨骺不闭合,骨龄延迟4年以上,蝶鞍小或不存在。性器官不发育,第二性征缺乏。继发性侏儒症可伴有原发病的表现特点。 三、辅助检查 血清基础GH水平测定,GH兴奋试验,激发试验如运动试验、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精氨酸兴奋试验对诊断本病有帮助。血清生长介素C、FSH和LH水平均降低。

治疗: [治疗] 人生长激素(hsH)每次0.1U/千克,肌注,隔日1次,维持治疗1年。苯丙酸诺龙每次1-1.5毫克/千克,肌注,每周1-2次,半年为一个疗程,停药半年后再治,总疗程为1年;年幼者不宜应用,以防骨骺早期闭合、影响生长。绒促性素适用于接近青春期者,每次500-1000U,肌注,每周2次,半年为一个疗程。甲状腺片每次10-20毫克,每日2次,可与苯丙酸诺龙或绒促性素合用。硫酸锌每次40毫克,或醋酸锌每次15毫克,每日3次。

相关信息:

垂体性侏儒症是指儿童期起病的腺垂体功能减退,是生长激素(CH)分泌不足、缺乏或对GH不敏感而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

可能为单独GH分泌不足,也可伴垂体其他激素分泌减少。

[病因] 原发性者原因未明,可能与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家族遗传、GH和/或SM(生长介素)代谢或分泌缺陷有关。

继发性者系由于下丘脑、垂体部位及其周围的肿瘤、炎症、外伤、出血及坏死等导致生长发育障。

单纯性甲状腺肿


拼音:dan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可分为地方性或散发性甲状腺肿。 二、症状 (一)散发性甲状腺肿 常在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及绝经期发生,甲状腺呈轻中度弥漫性肿大,质地软,晚期可有多发性结节。 (二)地方性甲状腺肿 有甲状腺肿大的地区流行史。发病年龄较早,巨大和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病年龄提前,可有压迫症状或向纵膈内发展。结节可有囊性变或腺癌变,内出血时突然增大并疼痛。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常可伴甲亢。严重流行区小儿甲状腺肿可伴呆小病。 三、辅助检查 甲状腺功能,血TSH、T,、T3测定,甲状腺摄碘率测定,人抑制试验,甲状腺扫描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青春期甲状腺肿可自行消退,成人每日需碘量为1-3微克/千克,故应多食海产品或含碘丰富的食物。 二、替代治疗 甲状腺片每日60-180毫克,疗程为3-6个月,以维持基础代谢率在正常范围、甲状腺摄碘率24小时约10%,而甲状腺缩小为准,调整剂量。 三、补充碘剂 地方性者碘化钾每日10-15毫克;或复方碘液(卢戈氏碘)每日2-3滴,服一个月后间隔10日再服;或碘糖丸每日2-6丸;或碘油10毫升,每2年1次。结节性者补碘量宜小,以防诱发甲亢,多发结节者及中老年患者不主张补碘。 四、手术治疗 压迫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而引起症状;胸骨后甲状腺肿;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工作;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功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应及时手术治疗。施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宜长期服用甲状腺片,以防止甲状腺肿大和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相关信息:

单纯性甲状腺肿是代偿性甲状腺肿大,一般不伴有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病因] 本病多因缺碘、致甲状腺肿物质或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等所致。

营养不良和蛋白质缺乏症


拼音:ying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慢性胃肠、肝、肾及胰腺疾病,或长期摄人不足或营养障碍史。 二、症状与辅助检查 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体重逐渐减少。明显营养不良和蛋白质缺乏者早期多有食欲亢进。中、重度者腺体逐渐萎缩、胃酸缺乏,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发生。疲劳乏力、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极度营养不良时劳动力丧失呈全身无力状态。尿量增多。有贫血、消瘦、肌肉萎缩、浮肿、腹水、周围循环不良及基础代谢降低等多种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表现。血浆总蛋白小于50克/升,尤其白蛋白小于20-30克/升时多有胸水、腹水发生,阴囊也可积水。空腹血糖偏低,有月经紊乱、经量减少、性欲减退。儿童则发育迟缓或停止等。 三、分度 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治疗: [治疗] 治疗期间予以富含维生素食物及B族维生素。正常饮食或流食以分次多餐为宜,每日蛋白质60-80克。重症或老年人、消化功能不佳者开始治疗应试予流质或易于消化食物包括水解蛋白、葡萄糖,分多次、小量给予,或经鼻饲管缓缓滴人。对胃扩张或过度气胀者宜调整食物成分或减量。婴儿期以牛乳加蔗糖和植物油为佳,年龄稍大可添加固体食物以提高热量供应。在给予足量蛋白质情况下子苯丙酸诺龙每次25毫克,肌注,每周2次。如患者不能口服或因胰腺、小肠疾患吸收不良,可用葡萄糖液、乳化脂肪静滴。小剂量输血,5%的水解蛋白可满足蛋白质需要。紧急情况如有出血、大面积烧伤、外科手术等情况,应反复输血、血浆或人体白蛋白。

相关信息: [预防] 加强卫生营养,尤其注意孕妇、乳母、婴儿、儿童的合理营养,消除迷信,愚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营养不良是指各种营养缺乏的综合症。

它并非消瘦的同名词,单纯蛋白质缺乏症虽可出现浮肿,但不一定有消瘦,相反,身体消瘦也不一定为营养不良的表现。

[病因] 婴儿时期由于母乳不足、长期单纯哺乳而不添加辅食、断奶过早或人工喂养不当,成人患胃肠道疾病,慢性肝、肾、胰腺疾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消耗增加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脚气病


拼音:jiao

症状: 症状 先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头痛失眠、食欲减退。以后出现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常累及下肢,有无力、感觉异常,腓肠肌酸痛、压痛,四肢感觉减退或消失,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伴有颅神经病变或有精神障碍。脚气病性心脏病多见于初生婴儿及青少年,主要有运动后心悸、气促,心前区闷痛、心动过速等症状,相继出现浮肿、肝脾肿大、紫绀和呼吸困难等,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前区有收缩期杂音。多有下肢水肿,可有心包积液或胸水、腹水。 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异常,血丙酮酸增高。 四、分型 分为四型,干型以周围神经炎为主;湿型以水肿及浆液渗出为主;暴发型以急性脚气病性心脏病为主;混合型同时具有上述两型或以上表现。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消除病因,给予富含维生素Bl的食物如肝、肉及糙米,注意淘米和烹煮,防止维生素B1从米汤或莱汤中丢失。 二、补充维生素B1 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不能口服者可予10-50毫克,肌注,每日1-2次;重者予50-100毫克,人液静注,后每4-6小时20-50毫克,直至,b力衰竭症状消失后改为口服。 三、对症治疗 有心力衰竭者吸氧,辅以强心、利尿剂等治

相关信息: [预防] 合理营养,如稻米不宜碾磨过细,食物来源应多样化,以新鲜食物代替腌制食物,注意烹饪方法等。妊娠期、哺乳期或患腹泻、消耗性疾病时补充维生素B1。

脚气病即维生素Bl缺乏病。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缺乏时依靠糖供应能量的组织如神经、肌肉等易于发生变性水肿。

[病因] 酗酒、胃肠道疾病所致腹泻、长期发热、慢性消耗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一、病史 有上述原发疾病史。

白塞病


拼音:bai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一)口腔、阴部和眼病变 多数有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分布于舌尖、舌边、齿龈、唇或颊粘膜,单个或多个米粒至黄豆大小,底部覆盖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边缘清楚,周围可见红晕。阴部溃疡多分布于龟头、阴囊、阴唇、阴道和尿道口等,与口腔溃疡相似。眼损害典型者为色素膜炎,也可发生眼前房积脓、脉络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巩膜炎、球后视神经炎等。 (二)皮肤病变 皮肤结节损害最多见,四肢尤其是小腿皮下结节,散在分布,为蚕豆至胡桃大,深浅不一,有疼痛和压痛质硬,呈浅红、暗红或紫红色,多数夏天较重;约半数患者结节损害中央稍高,皮肤红色范围较结节为大,越向外红色越淡,称红晕现象。毛囊炎样损害基底大呈结节状,中央高起为丘疹状,顶端为脓头,周围有红晕,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针刺反应占半数以上,每以针刺伤皮肤后多于次日发生红色丘疹或小脓疮,1周左右消退。 (三)其他病变 约60%患者有关节疼痛,以大关节为主,一般无红肿和骨破坏。可有心肌、心瓣膜、传导系统、全身大血管受累。消化道主要是胃肠道溃疡,以回盲部多见,可引起穿孔、出血、肠瘘。神经系统有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受累,如脑炎、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炎。

治疗: [治疗] 眼、大血管、脑脊髓病变、关节疼痛、消化道病变及高热时应及早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用强的松每日30-40毫克,分次口服。秋水仙碱每次0.5毫克,每日2次,尤其适用于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硫唑嘌呤每次50毫克,每日2次,用于有神经系统病变者。环孢素A每日5-10毫克/千克,疗程6-24周,适用于眼底病变或出血者。酞胺哌啶酮对口腔溃疡疗效好,每日200-300毫克,分次服用。雷公藤制剂适用于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阿斯匹林0.3克,加潘生丁25毫克,每日3次,或消炎痛25毫克,每日3次,适于合并血栓性静脉炎者。口腔溃疡者局部应用锡类散。

相关信息: [预后] 一般呈良性经过,但可发生严重或致命性并发症如脑膜脑炎、胃肠道穿孔、大血管病变等。

白塞病是一种以细小血管炎为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系统损害疾病。

[病因] 原因不明。

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有关。

坐骨神经痛


拼音:zuo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青壮年易患病,单侧多见。 二、症状 根性坐骨神经痛始自腰臀部向股后区、小腿后外侧及足部放射,疼痛为持续性,弯腰、咳嗽、屏气用力及压迫颈静脉等均可使疼痛加重。干性坐骨神经病腰痛少见,疼痛以臀部以下的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明显。有特殊的减痛姿式,如喜欢健侧卧位,站立时重心放在健侧下肢,患膝微屈,患侧臀肌松弛,臀皱壁低,坐下时健侧臀部先着椅。沿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肢感觉及肌力减退,踝反射减弱或消失,拾物试验阳性等,严重时小腿肌肉有萎缩。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潮等诱因。急性期应卧硬板床休息、减少活动。 二、药物治疗 减轻神经根水肿及止痛应用强的松,每次10毫克,每日3-4次,10-14日为一疗程。可每次用1%-2%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各1毫升,行椎旁及坐骨神经干封闭。维生素B1每次10毫克,每日3次;维生素B12每次250-500微克,每3次。卡马西平每次0.2克,每日3次;布洛芬每次0.1-0.2克,每日3次;也可服用水杨酸类。 三、物理治疗 可作针灸、理疗、按摩。 四、手术治疗 椎间盘脱出者以上治疗无效或慢性复发病例,可考虑手术。

相关信息:

坐骨神经痛为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症。

[病因] 常为多种疾病引起。

椎管内、脊柱、骨盆及盆腔内任何疾病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椎管内、脊柱疾病主要引起根性坐骨神经痛,后两者则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

多发性神经病


拼音:duo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以肢体远端为明显,表现为肌张力低、腱反射弱和肌肉萎缩。感觉障碍,受累肢体远端有触痛、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四肢远端为主的发汗异常、皮肤发凉、脱屑、萎缩等。 二、病因诊断 本病在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中最常见,高龄与患糖尿病史较长者多见,主要为下肢感觉神经功能障碍,而运动障碍相对轻微。药物所致者以异烟肼、呋喃类、痢特灵及抗癌药多见,有特殊的病史及用药史。特殊群体发生者应考虑与职业有关的重金属或化学药品中毒有关。恶性肿瘤所致者具有肿瘤的特殊表现,常在起病前已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及进行性衰竭。营养缺乏及吸收障碍有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肠道疾患及胃肠大部切除术后等病史。麻风病人潜伏期长,起病缓慢,常可摸到增粗的周围神经如尺神经及耳大神经。周围神经活检可确诊。尿毒症患者有慢性肾脏病史及肾功能异常。白喉病人常在白喉感染第5-6周起病,主要侵犯四肢运动神经引起肌萎缩及腱反射减低,感觉受累较轻,多在数天到数周内恢复。血卟啉病患者表现为皮疹。腹痛、神经精神障碍症状,肢体主观感觉障碍比客观体征明显,尿呈深红色。

治疗: [治疗] 一、病因治疗 中毒性者应脱离中毒环境,阻止毒物吸收,加快排出及使用解毒剂;药物引起者应停药;营养缺乏及代谢障碍引起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药物治疗 维生素Bl每次10-30毫克,每日3次;腺苷辅酶B,:每次250-500微克,每日3次。吸收不良及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应用维生素Bl每次100-200毫克,每日1-2次,肌注;维生素B12每次100-500毫克,肌注,每日或隔日1次。可并用烟酸、地巴唑、加兰他敏。严重患者并用能量合剂,三磷酸腺苷每日40毫克。辅酶A100U静注,每日1次。感染性、血清性及胶原病所致者应于早期给予激素治疗,强的松每次10毫克。每日3-4次;或地塞米松10毫克,静注,每日1次。 三、物理和对症治疗 疼痛明显者结合针灸、理疗,对症处理。

相关信息:

多发性神经病是指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症。

[病因] 药物、农药、重金属中毒、营养缺乏、代谢性疾病及慢性炎症性病变均能引起本病。

如糖尿病,应用异烟肼、呋喃类、痢特灵及抗癌药,重金属或化学药品中毒,恶性肿瘤,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肠道疾患及胃肠大部切除术后,麻风、尿毒症、白喉、血卟啉病等。

部分病因不清。

脊髓空洞症


拼音:j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症状可自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出现,但多于20-30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常有其他先天性缺陷如颅底压迹、小脑扁桃体下迹、脊柱裂及弓形足等。 二、症状 起病及进展缓慢,好发于颈膨大及上胸段脊髓。表现为节段性感觉分离,即病变节段痛觉、温度觉缺失而深感觉及触觉相对良好。典型者构成背心、马挂式感觉分离区。如空洞在颈膨大区则双手小肌肉萎缩最突出,上肢腱反射减低甚至消失,病损扩大可出现病变节段以下的同侧肢体痉挛性瘫痪及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等。有营养障碍如夏科关节、顽固性溃疡等,部分患者手部烫伤。延髓空洞症表现为不对称性后组颅神经损害,核性面部痛觉缺失及对侧偏身长束损害。 三、辅助检查 CT扫描及MRI检查是主要而准确的检查手段。 四、合并症 可合并其他先天畸形如颈枕区畸形、隐性脊柱裂、弓形足等。

治疗: [治疗] 手术纠正先天性畸形可使部分患者症状改善。脊髓空洞引流术仅适合于部分患者。如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者可手术治疗。深部X线照射及放射性核素治疗可有一定疗效。大剂量维生素B族,防止烫伤及关节挛缩,并对症治疗。

相关信息: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变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受损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肌肉萎缩与营养障碍。

如病变侵及脑干则称延髓空洞症。

[病因] 病因不明。

可能与脑脊液动力学异常、血循环异常、先天发育异常有关。

晕 厥


拼音:yun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多发生于体弱年轻女性。常有悲痛、恐惧、焦虑、晕厥、见血等精神因素,或急性感染、创伤、剧痛、轻度失血、饥饿、妊娠、疲劳等躯体因素,或闷热、拥挤、站立过久等环境因素。常有反复发作史,或家族史。 二、症状 (一)前期症状 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出汗、恶心、腹部不适等。若躺卧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否则持续几秒或几十秒后出现晕厥症状。 (二)晕厥 若前期症状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则发展为晕厥,表现眼黑、站立不稳、意识丧失而倒地。同时伴血压下降,脉细数,瞳孔散大,光反应减弱,肌张力减低,偶伴尿失禁。历时几分钟,短者几秒钟,可迅速自行缓解,如采取头低足高位,则恢复更快。醒后可有头痛、全身无力,重者可有轻度遗忘、精神恍惚等症状,一般1-2日后恢复正常。 三、辅助检查 应作心电图、脑电图、血糖及心脏x线检查,年龄偏大者应检查颈椎X线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图,必要时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

治疗: [治疗] 晕厥发作时宜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松解衣领,一般可迅速苏醒。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宜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

相关信息: [预防] 血管截压性晕厥应避免过分紧张、劳累及情绪波动,失眠者服用安定剂。排尿性晕厥,尤其男性应蹲下小便,缓慢站立。颈动脉窦性晕厥应穿宽松衣领装。

晕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广泛性脑供血不足,表现为突发性、短暂性意识丧失。

分为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及脑源性晕厥,其中以反射性晕厥中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最常见。

[病因] 见晕厥部分有关章节。

4647484950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