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

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

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

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

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

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

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

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

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 .辛弃疾词 :万卷出版社 ,2009年 :第25页 .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qiè)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

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chún)鲈(lú)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莼:指莼菜羹。

鲈:指鲈鱼脍。

儿女:有二义,一指青年男女。

一指儿子和女儿。

此处当指作者。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qiǎn)筹(chóu)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tì)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xiāo)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朝天:指朝见天子。

玉殿:皇宫宝殿。

夜半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

源自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筹边:筹划边防军务。

殢酒:困酒。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 .辛弃疾词 :万卷出版社 ,2009年 :第25页 .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qiè)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

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chún)鲈(lú)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

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

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

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莼:指莼菜羹。

鲈:指鲈鱼脍。

儿女:有二义,一指青年男女。

一指儿子和女儿。

此处当指作者。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qiǎn)筹(chóu)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tì)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xiāo)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

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

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

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朝天:指朝见天子。

玉殿:皇宫宝殿。

夜半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

源自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筹边:筹划边防军务。

殢酒:困酒。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 .辛弃疾词 :万卷出版社 ,2009年 :第25页 .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

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稼轩词多是感时抚事之作,并且词情豪放。

即或是送别词,也多是慷慨悲吟,此词即是如此。

这首词是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作者在滁州任上,为送他的同事范倅赴临安而作。

范倅,名昂。

这次范昂被召回临安,作者对他寄与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能受到皇帝的重用,并热情地鼓励他到前方去筹划军事,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作者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友人奋进之时,又宣泄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

  上阕头三句“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陡然而起,直抒胸臆,以高屋建瓴之势笼罩全篇。

苏轼有“对尊前,惜流年”的词句(《江神子·冬景》),此处便化用了但感觉更深沉悲慨。

词人意有所郁结,面对别酒随事触发。

本意虽含而未露,探其幽眇,“老来”两字神貌可鉴。

词人作此词时正值壮年,何以老迈自居,心情萧索至此呢?

词人存其弱冠之年“突骑渡江”,率众南归后,正拟做一番扭转乾坤的事业,不料竟沉沦下僚,辗转宦海。

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他出任滁州知州,乃是大材小用,况且朝廷苟安,北伐无期,旌旗未展头先白,怎能不“对别酒,怯流年呢?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作者身处政治逆境中,对于寒暑易节,素魄盈亏,特别敏感,双眼看友人高蹈离去,惜别而外,另有衷曲,于是浮想联翩,情思奔涌。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都不管”和“只管”道尽“水”与“西风”的无情,一语双关。

既设想了友人别后归途的情景,又暗喻范氏离任乃朝中局势所致。

以西风喻恶势力,在辛词中不乏其例。

如“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满江红》)归船何处去?

联想更深一层。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笔锋陡转,变刚为柔,一种浑厚超脱的意境悠然展现出来,前句用张翰的故事,后句用黄庭坚的诗意,使人读之翕然而有“归欤”之念。

此二句当是悬想范倅离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伦之乐。

  下阕,转到送别主旨上。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由上阕末句初跌而出,格调转亢,与上面“归欤”之境构成迥然不同的画面。

词人有意用积极精神,昂扬语调,为友人入朝壮色。

头二句言友人入朝前勤劳忠奋,三句言朝廷求贤若渴。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好一派君臣相得,振邦兴国的景象!

夜里在承明庐修改诏书,又奉命去筹划边事,极言恩遇之深。

承明,庐名,是汉代朝官值宿(犹后代的值班)之地,词里借指宫廷。

这几句寄托了词人的理想,表明愿为光复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大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的气概。

下面再一转折,将滔滔思潮訇然闸住。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变奋激昂扬为纡徐低沉。

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仍然是借酒销愁,为酒所困。

长安,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

“愁肠殢酒”乃化用唐未韩偓《有忆》诗“肠殢?

酒人千里”句,殢是困扰之意。

话语外表露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

  前面几经翻跌,蓄意蓄势,至结尾,突然振拔:“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词人醉中张弓满月,空弦虚射,却惊落了秋雁,真乃奇思妙想。

“目断”两字极有神韵,其实是翻用《战国策》“虚弓落病雁”的典故,可是不着痕迹。

一个壮怀激烈、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两句显现出来,他的情怀只能在酒醉后发泄出来。

正如清陈廷焯说:“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慨而机会不来,……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

”(《白雨斋词话》)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

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

全词的感情由联想展开。

“老来情味减”一句实写,以下笔笔虚写,以虚衬实。

由“别酒”想到“西风”,“归船”;

由“西风”、“归船”想到“江上”,灯前下边转到朝廷思贤,再转到托愁肠殢酒,最后落到醉中发泄。

由此及彼,由近及远;

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08-1510页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

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

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

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

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参考资料: 1、 刘刈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436-1441 2、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83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蜀道登天:李白《蜀道难》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

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

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还自叹”三句:已值中年,最不堪离别之苦。

据《世说新语·言语篇》,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

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

西南:川蜀地处西南。

檄(xí席):檄文,即告示。

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

功名: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

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达官贵人,此指李正之。

如椽(chuán传)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典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

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休:不要。

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

稼轩曾官湖南、湖北,故谓“吾能说”。

要:请。

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

词的起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辛词的“千古浪”即由苏词而来。

铜鞮(dī):铜鞮在今湖北襄阳。

唐人雍陶《送客归襄阳旧居》诗:“惟有白铜鞮上月,水楼闲处待君归。

”陌上:田间。

古代规定,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叫做“陌”。

阿袁(即陈忠远)《客次夜读》诗:“客中谁此话相逢,千万休夸陌上蓬。

夜读不知星月隐,一襟窗畔挹春风。

”三更:古代时间名词。

古代把子时作为三更,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

正:正值,正当时。

相忆:相思;

想念。

参考资料: 1、 刘刈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436-1441 2、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83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

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

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

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

蜀道登天:李白《蜀道难》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

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

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还自叹”三句:已值中年,最不堪离别之苦。

据《世说新语·言语篇》,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

诸葛表: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

西南:川蜀地处西南。

檄(xí席):檄文,即告示。

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

功名: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

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达官贵人,此指李正之。

如椽(chuán传)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典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

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

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休:不要。

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

稼轩曾官湖南、湖北,故谓“吾能说”。

要:请。

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

词的起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辛词的“千古浪”即由苏词而来。

铜鞮(dī):铜鞮在今湖北襄阳。

唐人雍陶《送客归襄阳旧居》诗:“惟有白铜鞮上月,水楼闲处待君归。

”陌上:田间。

古代规定,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叫做“陌”。

阿袁(即陈忠远)《客次夜读》诗:“客中谁此话相逢,千万休夸陌上蓬。

夜读不知星月隐,一襟窗畔挹春风。

”三更:古代时间名词。

古代把子时作为三更,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

正:正值,正当时。

相忆:相思;

想念。

参考资料: 1、 刘刈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436-1441 2、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83

摸鱼儿(两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名山鬼谣)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

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

一杯谁举。

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

昨夜龙湫风雨。

门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

依约处。

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

神交心许。

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

雨岩有一巨大的石头,形状非常怪异,我借用楚辞中《离骚》《九歌》的意思,为它取名“山鬼”,并创作《摸鱼儿》词,调名改为现名《山鬼谣》。

问何年、此山来此?

西风落日无语。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

一杯谁举?

举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问哪一年这个怪石飞来?

西风落日中的怪石默然不答。

巨石可能是羲皇以前形成的,就以“太初”称呼你罢。

巨石环境偏僻,人迹罕至,今日还像古时一样。

醉中举杯呼叫雨岩,雨岩未动,山鸟却把酒杯踩倒飞去了。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

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

神交心许。

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昨夜风雨之中,巨石忽然起舞,在四更天的时候吹灭灯光大声呼啸,把人们都吓坏了。

在巨石起舞呼啸的场景里,隐隐约约听到巨石山鬼对我说:您整天拄杖游览也是够辛苦了。

既然我们成了知己朋友,我们就共同乘上鸾鸟和凤凰驾的车,吟诵着《远游》赋去漫游罢。

参考资料: 1、 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230-231 2、 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264-265 3、 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56-58

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

山鬼谣:词牌名,即“摸鱼儿”。

双调一百十六字,上片六仄韵,下片七仄韵。

《离骚》《九歌》:屈原作品。

《九歌》凡十一篇,其中第九篇《山鬼》,描写一位山中女神。

问何年、此山来此?

西风落日无语。

看君似是羲(xī)皇上,直作太初名汝(rǔ)。

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

一杯谁举?

举我醉呼君,崔嵬(wéi)未起,山鸟覆(fù)杯去。

“看君”两句:谓怪石似羲皇上人,就以“太初”称之。

羲皇上,即羲皇上人,伏羲氏以前的人。

陶渊明曾自称羲皇上人。

此言怪石来历久远,纯朴天然。

君,指怪石。

名汝:以此称你。

“溪上”两句:怪石地处僻远,红尘不到,所以拙朴风貌,古今不变。

“一杯”四句:举杯邀石,怪石未动,山鸟却翻杯而去。

谁举:为(向)谁而举。

崔嵬:高大耸立貌,代指怪石。

覆杯:打翻了酒杯。

须记取:昨夜龙湫(qi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

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jù)公良苦。

神交心许。

待万里携君,鞭笞(chī)鸾(luán)凤,诵我《远游》赋。

“须记”三句:人们记得昨晚潭边风雨大作,而怪石却乘翻飞起舞。

龙湫,龙潭。

作者《水龙吟·题雨岩》词赋雨岩飞泉说:“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

”石浪,指巨大的怪石。

词尾作者自注:“石浪,庵外巨石也,长三十馀丈。

”“四更”两句:山鬼深夜呼啸而至,吹灯灭火,使人胆颤心惊。

山鬼吹灯,化用杜甫《山馆》诗意:“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

”依约处:依稀恍惚间。

杖屦:出游登山所用的手仗和麻鞋。

良苦:非常辛苦。

“神交”四句:以怪石为契友,拟携石乘鸾驾凤作万里远游。

神交心许,精神相交,心意互许。

鞭笞鸾凤,鞭策鸾凤,即指乘鸾驾凤,遨游太空。

《远游》,《楚辞》中的篇名,或谓屈原所作,这里代指辛弃疾的词作。

参考资料: 1、 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230-231 2、 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264-265 3、 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56-58

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

雨岩有一巨大的石头,形状非常怪异,我借用楚辞中《离骚》《九歌》的意思,为它取名“山鬼”,并创作《摸鱼儿》词,调名改为现名《山鬼谣》。

山鬼谣:词牌名,即“摸鱼儿”。

双调一百十六字,上片六仄韵,下片七仄韵。

《离骚》《九歌》:屈原作品。

《九歌》凡十一篇,其中第九篇《山鬼》,描写一位山中女神。

问何年、此山来此?

西风落日无语。

看君似是羲(xī)皇上,直作太初名汝(rǔ)。

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

一杯谁举?

举我醉呼君,崔嵬(wéi)未起,山鸟覆(fù)杯去。

问哪一年这个怪石飞来?

西风落日中的怪石默然不答。

巨石可能是羲皇以前形成的,就以“太初”称呼你罢。

巨石环境偏僻,人迹罕至,今日还像古时一样。

醉中举杯呼叫雨岩,雨岩未动,山鸟却把酒杯踩倒飞去了。

“看君”两句:谓怪石似羲皇上人,就以“太初”称之。

羲皇上,即羲皇上人,伏羲氏以前的人。

陶渊明曾自称羲皇上人。

此言怪石来历久远,纯朴天然。

君,指怪石。

名汝:以此称你。

“溪上”两句:怪石地处僻远,红尘不到,所以拙朴风貌,古今不变。

“一杯”四句:举杯邀石,怪石未动,山鸟却翻杯而去。

谁举:为(向)谁而举。

崔嵬:高大耸立貌,代指怪石。

覆杯:打翻了酒杯。

须记取:昨夜龙湫(qi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

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jù)公良苦。

神交心许。

待万里携君,鞭笞(chī)鸾(luán)凤,诵我《远游》赋。

昨夜风雨之中,巨石忽然起舞,在四更天的时候吹灭灯光大声呼啸,把人们都吓坏了。

在巨石起舞呼啸的场景里,隐隐约约听到巨石山鬼对我说:您整天拄杖游览也是够辛苦了。

既然我们成了知己朋友,我们就共同乘上鸾鸟和凤凰驾的车,吟诵着《远游》赋去漫游罢。

“须记”三句:人们记得昨晚潭边风雨大作,而怪石却乘翻飞起舞。

龙湫,龙潭。

作者《水龙吟·题雨岩》词赋雨岩飞泉说:“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

”石浪,指巨大的怪石。

词尾作者自注:“石浪,庵外巨石也,长三十馀丈。

”“四更”两句:山鬼深夜呼啸而至,吹灯灭火,使人胆颤心惊。

山鬼吹灯,化用杜甫《山馆》诗意:“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

”依约处:依稀恍惚间。

杖屦:出游登山所用的手仗和麻鞋。

良苦:非常辛苦。

“神交”四句:以怪石为契友,拟携石乘鸾驾凤作万里远游。

神交心许,精神相交,心意互许。

鞭笞鸾凤,鞭策鸾凤,即指乘鸾驾凤,遨游太空。

《远游》,《楚辞》中的篇名,或谓屈原所作,这里代指辛弃疾的词作。

参考资料: 1、 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230-231 2、 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264-265 3、 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56-58

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

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

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

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

治国手,封侯骨。

腾汗漫,排阊阖。

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

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

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浪淘沙·不肯过江东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不肯过江东。

玉帐匆匆。

至今草木忆英雄。

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

往事朦胧。

湘娥竹上泪痕浓。

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新春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老境三年病,新元十日阴。

疏篱枯蔓缀,坏壁绿苔侵。

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

吾非儿女辈,肯赋白头吟?

山园杂咏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已过社雨尚春寒,小醉初醒怯倚栏。

柳带花移宜土润,鹤和雏养要笼宽。

孤翁白首投村社,诸彦青云接羽翰。

谁信幽居多乐事,晚窗儿女话团圞。

秋日郊居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两翁儿女旧论姻,酒担羊腔喜色新。

不遣交情隔生死,固应世好等朱陈。

自广汉归宿十八里草市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月黑叩店门,灯青坐床箦。

饭麤杂沙土,菜瘦等草棘。

泰然均一饱,未觉异玉食。

我岂儿女哉,口腹为怨德!

古人耻怀禄,不仕当力穑。

从今扶犁手,终老谢翰墨。

夜归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城角传三弄,桑村喜独归。

雨多萤满野,径狭露沾衣。

食俭盐醯薄,年衰气力微。

青灯对儿女,抚事一歔欷。

1112131415 共64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