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乐府子夜四时歌四首

作者: 崔道融 朝代: 唐代

吴子爱桃李,月色不到地。

明朝欲看花,六宫人不睡。

凉轩待月生,暗里萤飞出。

低回不称意,蛙鸣乱清瑟。

月色明如昼,虫声入户多。

狂夫自不归,满地无天河。

银缸照残梦,零泪沾粉臆。

洞房犹自寒,何况关山北。

月夜

作者: 刘方平 朝代: 唐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77 2、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12 3、 霍雷.唐诗总评: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793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lán)干南斗斜。

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南斗:有星六颗。

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新:初。

新透:第一次透过。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77 2、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12 3、 霍雷.唐诗总评: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793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lán)干南斗斜。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南斗:有星六颗。

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新:初。

新透:第一次透过。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77 2、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12 3、 霍雷.唐诗总评: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793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

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

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

“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

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

因此。

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

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

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

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

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

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

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

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

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

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

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

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

第三句的“春气暖”。

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

于是春意俱足。

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

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

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

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

然而。

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

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

就更为寥寥。

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证,不好去穿凿。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12

乌栖曲二首

作者: 刘方平 朝代: 唐代

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

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画舸双艚锦为缆,芙蓉花发莲叶暗。

门前月色映横塘,感郎中夜度潇湘。

中秋见月寄子瞻

作者: 苏辙 朝代: 宋代

西风吹暑天益高,明月耿耿分秋毫。

彭城闭门青嶂合,卧听百步鸣飞涛。

使君携客登燕子,月色着人冷如水。

筵前不设鼓与钟,处处笛声相应起。

浮云卷尽流金丸,戏马台西山郁蟠。

杯中渌酒一时尽,衣上白露三更寒。

扁舟明日浮古汴,回首逡巡陵谷变。

河吞巨野入长淮,城没黄流只三版。

明年筑城城似山,伐木为堤堤更坚。

黄楼未成河已退,空有遗迹令人看。

城头见月应更好,河流深处今生草。

子孙幸免鱼鳖食,歌舞聊宽使君老。

南都従事老更贫,......更多

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

作者: 苏辙 朝代: 宋代

灯光欲凝不惊风,月色初睛若发蒙。

羁客不眠诗未就,游人半醉夜方中。

荒城熠耀相明灭,野水芙蓉乱白红。

知欲访僧同寂寂,应怜病懒畏烛烛。

宿雨初干试火城,端居无计伴游行。

厌看门外繁星动,想见僧窗一点明。

老罢逢春无乐事,梦回孤枕有乡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纸家书百镒轻。

别范元卿

作者: 韩元吉 朝代: 宋代

晴林绿树越江边,聊泊东来倦客船。

风引花香微近酒,水浮月色澹连天。

惊心朋旧皆千里,回首光阴又五年。

莫笑相逢便离别,此生身计已飘然。

双林寺谒傅大士

作者: 郎士元 朝代: 唐代

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

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

书庭蕉

作者: 王守仁 朝代: 明代

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

但得雨声连夜静,何妨月色半床阴。

新诗旧叶题将满,老芰疏桐恨转深。

莫笑郑人谈讼鹿,至今醒梦两难寻。

秦宫谣

作者: 宋濂 朝代: 明代

筝雁斜行缀春柱,内家学得凉州舞。

九枝灯死月色青,犹记君王梦中语。

水天月歌

作者: 汪莘 朝代: 宋代

朝立寒溪东,暮立寒溪西。

一到神顿领,熟视眼更迷。

水光不见水,但见青天无表裹。

天光不见天,但见一片清烟涵无边。

水中有天天不湿,天中有水水不入。

天耶水耶堕渺茫,只是天光与水光。

月来水天中,水天裹月如不裹。

月去水天中,水天锁月如不锁。

明月不来不去时,琉璃泡中珠中颗。

先自水天莫分别,更添月包更亲切。

水色天色月色擘不开,水光天光月光拈不来。

梦中酒渴不可忍,一口吸下骊龙腮。

1617181920 共44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