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左司一本下有五季在台四字

作者: 崔道融 朝代: 唐代

柏台兰省共清风,鸣玉朝联夜被同。

肯信人间有兄弟,一生长在别离中。

牧竖

作者: 崔道融 朝代: 唐代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牧竖:牧童。

持:穿戴。

傲然:神气的样子。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

牧竖:牧童。

持:穿戴。

傲然:神气的样子。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溪上遇雨二首

作者: 崔道融 朝代: 唐代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环曲的池塘水面,雨水像在抽丝一般密织,野禽因为雨势太大无法起飞,鱼儿却惊得在水面飞跃起来。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耕种的人和垂钓者都来不及取蓑衣和斗笠,秋季的田地都多么期待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啊。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我坐看天空中浓密的乌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烂。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忽然滚滚的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前方青翠的山峰上,还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30-831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回塘:回曲的水池。 南朝梁简文帝《入溆浦诗》:“泛水入回塘,空枝度日光。”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缲(sāo)丝:即缫丝,煮茧抽丝。唐李白《荆州歌》:“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沈鱼:即沉鱼,潜藏水底的鱼。《大戴礼记·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耕蓑:农夫的蓑衣。未暇:谓没有时间顾及。汉张衡《东京赋》:“因秦宫室,据其府库,作洛之制,我则未暇。”淋漓:沾湿或流滴貌。南朝梁范缜《拟〈招隐士〉》:“岌峨兮倾欹,飞泉兮激沫,散漫兮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坐看:犹行看,旋见。形容时间短暂。唐李白《古风》之二六:“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衔:携带着。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晚照:夕阳的余晖。南朝宋武帝《七夕》诗之一:“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30-831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环曲的池塘水面,雨水像在抽丝一般密织,野禽因为雨势太大无法起飞,鱼儿却惊得在水面飞跃起来。回塘:回曲的水池。 南朝梁简文帝《入溆浦诗》:“泛水入回塘,空枝度日光。”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缲(sāo)丝:即缫丝,煮茧抽丝。唐李白《荆州歌》:“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沈鱼:即沉鱼,潜藏水底的鱼。《大戴礼记·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耕种的人和垂钓者都来不及取蓑衣和斗笠,秋季的田地都多么期待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啊。耕蓑:农夫的蓑衣。未暇:谓没有时间顾及。汉张衡《东京赋》:“因秦宫室,据其府库,作洛之制,我则未暇。”淋漓:沾湿或流滴貌。南朝梁范缜《拟〈招隐士〉》:“岌峨兮倾欹,飞泉兮激沫,散漫兮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我坐看天空中浓密的乌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烂。坐看:犹行看,旋见。形容时间短暂。唐李白《古风》之二六:“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衔:携带着。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忽然滚滚的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前方青翠的山峰上,还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晚照:夕阳的余晖。南朝宋武帝《七夕》诗之一:“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30-831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唐诗中写景通常不离抒情,而且多为抒情而设。即使纯乎写景,也渗透作者主观感情,写景即其心境的反光和折射;或者借用比兴,别有寄托。而这首写景诗不同于一般唐诗。它是咏夏天的暴雨,既不能从中觅得何种寓意,又不能视为作者心境的写照。因为他实在是为写雨而写雨。从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玩味中发现某种奇特情致,乃是宋人在诗歌“小结裹”方面的许多发明之一,南宋杨诚斋(万里)最擅此。而《溪上遇雨二首》就是早于诚斋二三百年的“诚斋体”。   再从诗的艺术手法看,它既不符合唐诗通常的含蓄蕴藉的表现手法,也无通常写景虚实相生较简炼笔法。它的写法可用八个字概尽:穷形尽相,快心露骨。   夏雨的特点是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这几点都被诗人准确抓住,表现于笔下。急雨才在前山,忽焉已至溪上,叫人避之不及,其来极快。以“坐看”从容起,而用“忽惊”、“却是”作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疾速。而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像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倾注感。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一忽儿东边日头西边雨,一忽儿西边日头东边雨,又写出由于雨脚转移迅速造成的一种自然奇景。这还不够,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预料。通篇思路敏捷灵活,用笔新鲜活跳,措语尖新,可喜可愕,深得夏雨之趣。   就情景的近似而论,它更易使人联想到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比较一下倒能见出此诗结构上的一个特点。苏诗虽一样写出夏雨的快速、有力、多变,可谓尽态极妍,但它是只就一处(“望湖楼”外)落墨,写出景色在不同时间里的变化。而此诗则从两处(“前山”与“溪上”)着眼,双管齐下,既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又有空间的对比。如就诗的情韵而言,苏诗较胜;如论结构的新奇,此诗则不宜多让。   可见,诗分唐宋是大体的区分,不能绝对看待。王渔洋曾列举宋绝句风调类唐人者数十首,是宋中有唐;另一方面,宋诗的不少倾向往往可以追根溯源到中晚唐,是唐中有宋。大抵唐诗经过两度繁荣,晚唐诗人已感难乎为继,从选材到手法便开始有所标新立异了。这个唐宋诗交替的消息,从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诗中是略可窥到一些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22-1323

梅花

作者: 崔道融 朝代: 唐代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梅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

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似病,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在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潇洒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的呵护她吧!

你忍心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几枝一海花初绽乍放,洁白如雪。

虽有孤高绝俗的神韵,但却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于画中。

她素雅高洁,不畏寒箱,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

后四句重在抒情。

笛声是最易引起人之愁思的.古人所谓‘’愁人不愿听,自到枕边来”,何况笛声中更有《梅花落》之曲,因而这横玉声中很容.易引’起人借花惆怅之情。

诗人病躯独倚,在一片寒香混着笛声的景象中,诗人隐隐动了徘恻之心: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干万不要轻易予以摧残,让她多开些时间吧。

“容易”这里作轻.易讲。

“朔风”即北风,阮籍有诗云:“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雪梅 诗人对北风的嘱托即是诗人爱花借花,恐其早谢心情的泄露。

也许诗人带病观梅,笛声更易拨动他惜花的心弦吧。

寒梅初开即恐其落.这里应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的伤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田上

作者: 崔道融 朝代: 唐代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25-426页 2、 郑竹青 周双利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通典 (中册):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871页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高田:山上的旱田。

雨足:雨十分大,充足。

白:白茫茫。

披蓑(suō):披着草衣。

蓑:蓑衣。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俱:都。

殊:尤,还,简直。

未明:天不亮。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25-426页 2、 郑竹青 周双利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通典 (中册):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871页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这首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

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

“雨足”一句,是说雨水很多,就连高处的田地也积了许多水,而成为一片水白色。

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

“披蓑半夜耕”一句,乍看之下,让人想到不合情理。

哪里有农夫披着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

但细细品来,此句却是蕴意深含。

可能是由于雨水过多,农夫们耽误了播种的时间,泥水里,又是冒着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

  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

虽然“人牛力俱尽弦,但劳动的时间还很长,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后农民将如何坚持下去,这是留给读者想象的内容了。

这首小诗十分通俗,明白如话,虽然是反映农民辛苦的,但它是通过耕作情形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驽来表现的,它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

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这一事实,也是封建社会里的中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写照。

  这首诗纯用白描,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25-426页 2、 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不详:第2511页

溪居即事

作者: 崔道融 朝代: 唐代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

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急急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篱(lí)外谁家不系(jì)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系:栓,捆绑。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却关:打开门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篱(lí)外谁家不系(jì)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

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

系:栓,捆绑。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急急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

却关:打开门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

所写虽日常生活小事,却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谓洗尽铅华,得天然之趣,因而诗味浓郁,意境悠远。

诗人给读者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霁

作者: 崔道融 朝代: 唐代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秋夕

作者: 崔道融 朝代: 唐代

自怜三十未西游,傍水寻山过却秋。

一夜雨声多少事,不思量尽到心头。

作者: 崔道融 朝代: 唐代

溪上寒梅初满枝,夜来霜月透芳菲。

清光寂寞思无尽,应待琴尊与解围。

江村

作者: 崔道融 朝代: 唐代

日暮片帆落,江村如有情。

独对沙上月,满船人睡声。

12345 共7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