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钱之道

作者: 李廌 朝代: 宋代

仲尼圣之时,岂蔽不恭隘。

知命识大忧,嗣世宅已坏。

不阅父母邦,遑及为蒯瞶。

依仁罕言利,执礼不语怪。

污墁泥中辙,脂牵速遄迈。

难乎其有恒,取善仅餔馈。

苟非言抑扬,大道或几卖。

峡有食象蛇,常苦蝼蚁嘬。

昭昭神禹功,凿水疏九派。

刊随神明疲,新水螭蜃快。

志士每丧元,时靡可究届。

春社斋禁连雨不止赋呈梦得

作者: 洪迈 朝代: 宋代

岁丰农犹饥,岁恶何可说。

哀哉半菽氓,罪岁同一舌。

年时旱尘涨,腊尽不见雪。

青皇忽雨我,万顷麦苗活。

令尹民父母,沟壑思手挈。

祈年祓斋居,有酒不忍设。

那知桃李径,狼籍香泥滑。

芳意一如此,坐恐及鶗鴃。

郊原伫开晴,出劳南亩馌。

秋成已在眼,一醉宇宙豁。

更呼湔裙人,劝此侧帽客。

和公斜川诗,磨石鑱岁月。

淮民谣

作者: 尤袤 朝代: 宋代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淮南丧乱后,安集......更多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这首诗的起首两句,描写的是当时情景。

第三句是一问,第四句是一答,将诗的主题表现出来。

宋代兵制,官军之外,尚有乡兵。

诗中所说的山水寨,即当时淮南的一种地方武装。

这种组织,对于抗击金兵,起过一些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许多骚扰危害,此诗所揭露的就是这种弊病。

  自“寨长过我庐”起,直至下面“一身无所依”,全是一个流离失所的难民的自述,具体描写了所受之苦。

“寨长过我庐”一下八句,写抽丁时寨长粗暴傲慢,公差吆喝呼唤,乡人忙着杀鸡宰猪,如果供应稍有不合意之处,便会立即遭到一阵鞭打。

这种敲诈勒索的情景,在古诗中常可看到。

但即使这样,当地的人们还是难逃被征入伍的命运。

“驱东复驱西”一下四句,写抽丁后之苦楚:既已应征,就是兵,而非农了,故整年被东驱西赶,疲于戎事,把农事全荒废了。

但这兵又是乡兵,只有义务,没有薪饷,甚至连买刀剑之钱,也要自己承担。

一个农民,不耕作,肯定没钱。

为了买刀置剑,甚至于把妻子的衣服当光,由此更见山水寨扰民之烈。

这种典衣卖地的情景,在古诗中也常可看到,此诗可注意的是尤袤揭示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官府不许人民务农,驱使他们从事戎行;

另一方面官府又不承担任何责任,连军备开支也要他们自己承担——好比“既要马跑,又不供草”。

组织山水寨,原是为了抗金保民,现反驱民于死地,那又要它就没什么用了。

尤袤把这个矛盾深刻地揭示出来,也就揭露了当时一批官吏豪强,借建寨抗金为名,行夺民肥私之实的真相。

这个矛盾在当时是没法解决的,百姓既在淮南无法为生,那又为何不远走高飞,而坐以待毙呢?

“去年江南荒”一下四句,就对此作了回答,将诗意拓宽,由“团结山水寨”的扰民,进而言整个社会的不安。

诗中所描写的这个淮民原居江南,因逃荒来到江北。

江北以兵乱不能安生,江南因灾荒同样没有活路。

这天灾人祸齐之,百姓流离、无家可归的情景,跃然纸上。

  “父母生我时”一下八句,言当地百姓本是农家子弟,只习耕田种桑,连官府规矩都不懂,是不能当兵打仗的。

把这样的人召集起来,不加训练,连武器都不会使,也是没有用的。

这是十分明显的事实,那些官吏、寨长也是看到的,明白的。

事实上即使他们看到,也无动于衷,因为对不少人来说,组织山水寨,一方面是欺蒙上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趁机勒索,至于这支队伍究竟有多少战斗力,原非其所考虑之事。

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建立这种山水寨徒劳百姓、无补于事的实质。

“流离重流离”一下四句,和上面“驱东复驱西”以下八句呼应。

想那唐代孟郊一生潦倒,难免冻馁,也尝作诗:“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

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赠别崔纯亮》)可如今这淮民惨苦之状,更甚于孟郊,颠沛流离,饥寒交迫,茫茫天地,竟无容身之所。

残酷的现实,终于迫使诗中这个淮民发出了这样的愤激之言:“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   结尾紧接上面官吏之言,针对当时形式,围绕诗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议论。

自“淮南丧乱后”以下,为作者戒辞,言淮南已经丧乱,安定未久,人口稀少,村落荒凉,用具体的描述,道出了“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这样的慨叹。

对此,官府原应加以安抚、救济才是。

但如今官府无力救济,反加以扰民,百姓是受不了的。

在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民不堪其扰了!

即“抚摩力不给,将奈此扰何!

”尤袤此诗为民请命,也在结句中明白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1051-1054页

猛虎行

作者: 徐祯卿 朝代: 明代

上山晨采樵,下山逢猛虎。

深林丛薄不可度,熊貔巉岩兮向我怒。

虎欲食我低头据地而长号,使我心悲泪如雨。

舍中无人,言父与妻。

爨下又无食,使我孤儿啼。

拔剑前致词:“尔胡不仁至此为!

凌牙锯齿,食人之肝。

拒骨而撑尸,膏血布川谷。

乌衔其肉,倒挂东南枝。

”恻恻草野中,行哭声正悲。

娇女行采桑,道逢野虎抟食之。

沧浪之天更不慈,猛虎瞑目若摇思。

便复舍我置道傍,我欲东归河无梁。

绵绵邈邈,思我故乡。

嗟尔行路人,猛虎当关慎莫......更多

岁暮传易终成长吟书送景山茂实

作者: 家铉翁 朝代: 宋代

易乎易,万古传来惟一易。

羲文之心即是周孔心,问谁要于心外寻脚迹。

画之前,妙处难为言。

画之后,乾坤实居万化先。

谁将乾坤大父母,下与五十六卦为等伍。

既道先天一字无,云何却以后天混入先天图。

嗟吁平生粗知读周易,只向本本原原认太极。

一易之外更无之,嗟哉何人更以三为七。

欲知玄,问子云。

欲知包,问子平。

欲知筮,当叩焦与京。

要识乾坤真面目,请将四圣之经闭户十年读。

征南谣

作者: 杨维桢 朝代: 元代

钱塘江头点行军,大嫂金鼓声殷殷。

千里万里鸡犬绝,杳杳南国深蛮云。

蛮邦父母若不仁,九重天子深无闻。

草间弄兵本锄梃,聚力四万称孤君。

皇华遣使宣主恩,横草未立终童勋。

闽南总戎赐斧斧,紫髯一拂清妖氛。

六网生来食虎尊,猛虎虽猛宁同群?

於乎猛虎虽猛丁同群,城狐社鼠何足云。

南妇还(并序)

作者: 杨维桢 朝代: 元代

今日是何日,恸返南州歧。

汩汩东逝水,一日有西归。

长别二十年,休戚不相知。

去时虿发青,归来面目黧。

昔人今则是,故家今则非。

脱胎有父母,结发有夫妻。

惊呼问邻里,共指冢累累。

访死欲穿隧,泣血还复疑。

白骨满丘山,我逝其从谁?

月蚀诗

作者: 卢仝 朝代: 唐代

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

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

烂银盘从海底出, 出来照我草屋东。

天色绀滑凝不流,冰光交贯寒曈曨。

初疑白莲花,浮出龙王宫。

八月十五夜,比并不可双。

此时怪事发,有物吞食来。

轮如壮士斧斫坏, 桂似雪山风拉摧。

百炼镜,照见胆,平地埋寒灰。

火龙珠,飞出脑,却入蚌蛤胎。

摧环破璧眼看尽, 当天一搭如煤炱。

磨踪灭迹须臾间,便似万古不可开。

......更多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石请客

作者: 卢仝 朝代: 唐代

启母是诸母,三十六峰是诸父。

知君家近父母家,小人安得不怀土。

怜君与我金石交,君归可得共载否。

小人无以报君恩,使君池亭风月古。

木兰歌

作者: 韦元甫 朝代: 唐代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

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更多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

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

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

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

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

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

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

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注:干将是古剑,此处借用为宝剑。

)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

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

(注:此二句为互文)。

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理丝黄。

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

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

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

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

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

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

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

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2122232425 共25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