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永叔归田乐秋冬二首 文
秋风忽来鸣蟪蛄,豆叶半黄陂水枯。
织妇夜作露欲冷,社酒已熟人相呼。
坎坎击鼓坐林下,醉去自有儿童扶。
壮男独猎南山虎,中子己扱荒径狐。
田家此乐乐有余,食肉缉皮裘岂无。
我虽爱之乏寸土,待买短艇归江湖。
孙主簿惠上党寺壁胡霈然书墨迹一匣 文
上党佛祠何可观,开元瑞物图高阁。
又有长廊古壁上,复是名辈题丹雘。
当时泥用丝作筋,意欲千载无剥落。
书奇画妙了不识,讹传墨土能治疟。
寺僧不惜人掐取,笔画遂缺如鸟啄。
後来好事恐磨灭,宝刀裁划泥如剥。
取之龛置绿板匣,使宝箱楮同美璞。
拂拭还看体势生,盘屈苍虬舞鸾鷟。
在昔不畏屋壁坏,今也常恐儿童扑。
夫君知我心所重,南归赠以致诚慤。
此时虽喜落吾手,老大腕硬无由学。
但当拜贶不敢忘,莫为报言曾未数。
朝二首 文
依韵和公仪龙图招诸公观舞及画三首 文
永叔内翰见访 文
同郑子野访王隐居 文
望江南·江上雪 文赏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
首句化用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句。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函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图画若为工。
”展现在眼前不是生活图景,简直就是一幅画,极言其美感。
下片写渔家乐。
天色已晚,渔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烟中。
小岛上的竹篱茅舍就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
“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
“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
“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古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当不得志的李纲看到渔翁简朴自在的生活时,他应该也想过“独善其身”吧!
但无论多难,他都没有放弃,他一直在坚持,直到与这个世界决绝。
柔美婀娜的柳丝固然给生活增添了诗意,但世上如果没有坚挺的胡杨,这份诗意也将荡然无存。
李纲,就是那坚挺的胡杨,民族的脊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城子·春来江上打头风 文
春来江上打头风。
吼层空。
卷飞蓬。
多少云涛,雪浪暮江中。
早是客情多感慨,烟漠漠,雨濛濛。
梁溪只在太湖东。
长儿童。
学庞翁。
谁信家书,三月不曾通。
见说浙河金鼓震,何日到,羡归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