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花下有感而作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蔼蔼美周宅,樱繁春日斜。

一为洛下客,十见池上花。

烂熳岂无意,为君占年华。

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

失尽白头伴,长成红粉娃。

停杯两相顾,堪喜亦堪嗟。

[白头伴、红粉娃皆有所属。

]

大林寺桃花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夜惜禁中桃花因怀钱员外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前日归时花正红,今夜宿时枝半空。

坐惜残芳君不见,风吹狼藉月明中。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牛羊烦呵叱,筐筥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和乐天宴李周美中丞宅池上赏樱桃花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

王孙宴其下,隔水疑神仙。

宿露发清香,初阳动暄妍。

妖姬满髻插,酒客折枝传。

同此赏芳月,几人有华筵。

杯行勿遽辞,好醉逸三年。

题桃花夫人庙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

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

参考资料: 1、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3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0-681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细腰宫:指楚王宫。

《后汉书》:“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露:读lù。

脉脉:读mò mò。

无言:据《左传》载,息夫人被楚文王强纳夫人后.一直一言不发。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至竟:究竟。

息亡:息国灭亡。

缘:因为。

底事:什么事。

金谷坠楼人:指绿珠。

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石崇住在金谷园(洛阳附近)中,生活豪侈,歌妓很多。

当时赵王伦专政,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派人来向石崇要绿珠,石崇说:“绿珠是我所爱,不能送人。

”孙秀生气,于是矫诏逮捕石崇。

石崇被捕时,对绿珠说:“我现在为你得罪。

”绿珠说:“我就死在你面前以报答你。

”因自投楼下而死。

参考资料: 1、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3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0-681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细腰宫:指楚王宫。

《后汉书》:“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露:读lù。

脉脉:读mò mò。

无言:据《左传》载,息夫人被楚文王强纳夫人后.一直一言不发。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

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

至竟:究竟。

息亡:息国灭亡。

缘:因为。

底事:什么事。

金谷坠楼人:指绿珠。

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石崇住在金谷园(洛阳附近)中,生活豪侈,歌妓很多。

当时赵王伦专政,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派人来向石崇要绿珠,石崇说:“绿珠是我所爱,不能送人。

”孙秀生气,于是矫诏逮捕石崇。

石崇被捕时,对绿珠说:“我现在为你得罪。

”绿珠说:“我就死在你面前以报答你。

”因自投楼下而死。

参考资料: 1、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3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0-681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这一联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

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意象表现的。

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

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含意。

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系于楚王的荒淫,这里,叙事隐含造语之中。

在这“楚王葬尽满城娇”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

“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宋书·乐志》),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

“无言”是事件中主要情节,古语又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

“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达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

而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可怜只有“无言”的桃花作她苦衷的见证了。

两句中,桃花与桃花夫人,景与情,难解难分,水乳交融,意境优美,诗味隽永。

  诗人似乎要对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

及至第三句突然转折,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时,读者才知道那不过是欲抑先扬罢了。

“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

”这一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这一点在息夫人对楚王问中原有所表现,却一向未被人注意。

  末句从对面着墨,引出另一个女子来。

那就是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绿珠。

其事与息妫颇类,但绿珠对权势的反抗是那样刚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见懦弱了。

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妫的一字贬词,只是深情一叹:“可怜金谷坠楼人!

”然而褒贬俱在此中,令人觉得语意深远。

此外,直接对一位古代软弱女子进行指斥也不免过苛之嫌,而诗人把指责转化为对于强者的颂美,不但使读者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使诗意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它意味着:软弱的受害者诚然可悯,还不及敢于以一死抗争者令人钦敬。

  因此,此诗对人所熟知的息夫人故事重作评价,见解可谓新疑独到,同时又“不显露讥刺”,形象生动,饶有唱叹之音,富于含蓄的诗美。

揆之吴乔的两条标准,故宜称为咏史绝句的范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88-1090 2、 凌冰 蒋芸.唐诗断章绝唱.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236

泛舟观桃花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种桃亦解比封君,世故纷纷寂不闻。

九转金丹应已熟。

全家仙去隐红云。

桃花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桃花朵朵盛开,那或深或浅的颜色,好似美貌姑娘面容上浓淡相宜的薄妆,让人心怡。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可无情的春风却将那美丽的花瓣吹落于我的白衣之上,这让人情何以堪啊!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过桃花夫人庙(即息夫人)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

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云雨飞何处,山川是旧时。

独怜春草色,犹似忆佳期。

入百丈涧见桃花晚开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百丈深涧里,过时花欲妍。

应缘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12345 共16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