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作者: 王观 朝代: 宋代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

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

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

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

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

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

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暇日适值澄霁江亭游宴

作者: 羊士谔 朝代: 唐代

碧落风如洗,清光镜不分。

弦歌方对酒,山谷尽无云。

振卧淮阳病,悲秋宋玉文。

今来强携妓,醉舞石榴裙。

过战鸟山

作者: 谭嗣同 朝代: 清代

冰玉相生愧独顽,可儿豪胆镇心关。

悲秋剩有桓宣武,雪涕重经战鸟山。

水南春望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洛岸东风送马行,桥横落日半川明。

天连观阁云垂地,春入山河秀满城。

老去飘萍甘屏迹,兴来怀古未忘情。

短短一曲聊回首,不待悲秋白发生。

同年王圣源南都讲授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刻意悲秋发未华,诸曹频费杜陵嗟。

歌缘郢客高难和,璧是秦人误指瑕。

绿底恩书褒振滞,乌衣群从庆还家。

离宫万户经庠盛,却对诸生坐绛纱。

长亭怨慢·雁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北风年年有意吹到塞外,悲秋的大雁结成伴侣将飞向南方。

寂寥的关塞,广漠的天空,满腔的哀怨向谁倾诉呢?

雁群飞过水滩,越过水中的沙洲,只是恋着江南的故土,它们落在沙滩上象是筝上参差错落的弦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雁群飞蓟水滨,落下又惊起,似乎败荷疏雨都使雁群惊恐不安。

大雁升空继续高飞远去,它们象一条绳悬挂云端。

雁群飞得疲惫了,在暮色苍茫的天际渐渐欹斜低飘:但对江南的相思萦绕于心,它们没有停留下来。

又蘸着冷风离去。

参考资料: 1、 唐达成.文艺赏析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04月第1版:第132页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这首词是朱彝尊咏物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它题咏的是雁,说 得具体一点则是秋雁。

全词字面,均扣住“雁”字来写:既有对群雁憩息时的静态描述,如“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又有对雁 阵飞行时的动态勾勒,如“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既有形象的外观描写,如“渐欹斜、无力低飘”,也有逼真的心理刻画,如“惯 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既有一般的白描手法,如“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还有曲折的典故运用,如“紫塞门孤,金河月冷” ……从而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大雁南飞的画图。

而时当金秋,却是满眼的北风、冷月,孤门、败荷,疏雨,暮色,成群的大雁排 成不同的队形,在略作休息之后又疲倦地向南飞去,这里面充满着 苍凉悲凄的气氛。

  然而,咏雁只是这首词的表层现象,作者的用意显然在于以雁 喻人,通过咏雁来表现自己的身世之悲。

如同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云云所反映的 那样,他由于抗清失败,生 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飘零四海,客游幕府,先后到过山西、山东、北京等 地。

这种漫长的羁旅生 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 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 到厌倦,又感到惊恐,梦想着能够回到自己江南的家 乡,过上安定的日子。

正 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 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 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 慨叹;

而大雁尚能南飞,人 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有 “恨”也不知道向谁倾诉 ! 难怪乎这样一首秋雁词会充满着如此悲凉的气氛。

  更有可说者。

朱彝尊的身世之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清改朝换代。

因此,这首词在叙述秋雁南飞的背景时,也特地点出了是 “北风吹度”。

这里的“北风”,以及下文的“紫塞”、“金河”,事实上都象征着来自北方的满清贵族势力。

而与此相反,下面“也只恋、 江南住”的“江南”,则自然象征着明朝故国。

词的结拍“写不了相思”云云,脱胎于南宋词人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写不成书,只寄 得相思一点。

”然而如今故国久已灭亡,连“相思”也“写不了”了,其感情显然更为沉痛。

如果说这首词有更深层的寓意的话,那么就 在这里。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说此词“感慨身世,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既悲凉,又忠厚”,所谓“忠厚”,恐怕也就是由个人 进而想到家国吧。

  纵观全词,它的主题思路由雁及人,又由人而推及故国沦亡的 背景,从而形成了一个近远浅深逐层递进的多层面体。

这即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又使作品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增加了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

只是我们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需要细心辨析它写的究竟是景耶情耶,抑或人耶物耶…… 参考资料: 1、 孔丘等.婉约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1页

玉楼春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残霞散尽鱼天锦,卧柳门前萍叶浸。

一梁尘暝燕空妆,露井风多蛩未寝。

悲秋楚客今逾甚,那有闲情拚夜饮。

屏山凝睇已无存,何况玉锼金带枕。

昭君怨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昔闻白鹤弄。

已自轸离情。

今来昭君曲。

还悲秋草生。

郑溥赴汀州判官

作者: 杨亿 朝代: 宋代

家近祝融峰,登科遇至公。

悲秋双鬓改,佐幕十年中。

食蘗心常苦,占蓍命未通。

瓯闽路虽远,荆楚俗多同。

投刃应馀地,当樽莫暂空。

援毫如草檄,又是愈头风。

履信池樱桃岛上醉后走笔送别舒员外兼…李卿考功崔郎中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樱桃岛前春,去春花万枝。

忽忆与宗卿闲饮日, 又忆与考功狂醉时。

岁晚无花空有叶,风吹满地乾重叠。

蹋叶悲秋复忆春,池边树下重殷勤。

今朝一酌临寒水, 此地三回别故人。

樱桃花,来春千万朵, 来春共谁花下坐。

不论崔李上青云,明日舒三亦抛我。

678910 共2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