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次韵答刘提举 文
朔风撼天云黮黮,雪花恰似杨花糁。
凭高无以辨青红,四海九州同一览。
枯肠颇怪酒力薄,劲气著人寒惨惨。
痿痹不觉手足强,争战俄惊牙齿喊。
上天下地无痕瑕,万路千岐迷坎坎。
山林随处见梅花,汀渚殊难认芦菼。
东郭先生气宇清,南征老将颜色黪。
蒙鞍谁剥猛虎皮?
摘珠竞探骊龙颔。
黄河铁牛僵欲倒,取而啖之吾岂敢?
且将清梦托楮生,焉用栖身重毳毯?
疏狂夜起不著巾,短发正如童子髻。
开窗忽见四山入,月色烂森银菡萏。
玉台冻结花漏涩,......更多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文翻注译赏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
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
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
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花间晚照——唐宋词品读》.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11-212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 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 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 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6、 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
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花间晚照——唐宋词品读》.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11-212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 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 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 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6、 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
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
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
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
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花间晚照——唐宋词品读》.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211-212 2、 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32 3、 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0 4、 刘艳丽,王清淮.《国人必读古诗手册》(插图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228 5、 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86 6、 李树则.《唐宋词译注赏析》.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2:75-76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
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
欢声笑语,隐约可闻。
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
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
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
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
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
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
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
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
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
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
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
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
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
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
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
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参考资料: 1、 蓝光中.《历代诗歌选读·下卷》.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52 2、 林力.《宋词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93-94
送茶宋大监 文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文赏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全诗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无一句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
细细品味,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首联"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秋夜"本已凄清冷寂,而所访者又是"秋士",更暗寓幽怨之意。
古人云:"春女怨,秋士悲"。
所谓"秋士"即谓暮年不遇者,借园主人当属此类。
袁枚自己虽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早于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
两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诗人此行"访秋士"即是以此为前提的。
当诗人步入借园,首先听到的"水上音"就是笛声。
这笛声作为一种听觉意象是全诗的中心意象。
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感情的寄托。
诗在首联引出"水上音"之后,中间两联即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描写。
但诗人并没有单纯地去描写笛声,而是以视觉意象"月色"及嗅觉意象"藕香"作为陪衬烘托,使笛声意味更加丰富感人。
颔联"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乃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一笛"指笛声,"酒人"指微醺的借园主人,他在借酒消愁之后,还嫌不足,又以笛声抒其情怀。
在中国古诗中,笛声基本上都是幽怨悲哀的意象,这首诗中的"笛声"也不例外。
"一笛酒人心"抒发的乃是"秋士"不遇的哀愁之心,而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仿佛笛声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
笛声感情虽然哀怨,但借园主人吹奏技巧却十分高超,故颈联一转云:"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同时水中飘来了红藕的幽香,与笛声交织往还,好像笛声也具有了香气。
作者先闻"水上声",既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又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所以久久伫立,直到笛声结束,才想起要与友人相会。
尾联云:“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此联乃回应首句,当作者在秋夜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终于迎来了与"秋士"的相逢之时,但他们却久久的相对无语,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
他们的衣襟被清凉的窗露沾湿了,犹如他们的心灵也被凄清的笛声净化了一般。
友人的心声已在笛声中倾诉殆尽,作为知心朋友,作者对此已经领会和理解,无须多问,亦不必多言,两人心灵达到了高度的默契。
诗的收束像不尽的笛声的余音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歌的主旨在于表现作者与李晴江作为知音的深厚友谊,诗中却无一语表达此意,只是写自己夜访友人听其"月下吹笛"时的景象与两人相逢时无言的情状,但自有一股感情之泉流注全篇,这也正体现了袁枚"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随园夜话》)的诗论理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如梦令 文
亨道至能对棋月下文振闻后堂歌声逃席而起 文
高梧动凉吹,月色如新磨。
吾侪冰雪胸,如此良夜何。
二客信不凡,一局欲灿柯。
中庭人语寂,玉佩鸣相摩。
胜士何洒落,俗子谁讥诃。
安得玉跳脱。
酌我金叵罗。
昭华不露面,独茧抽长歌。
径令郑子真,飞梦巫山阿。
六叹 文
绮罗香风翡翠车,清明独傍芙蓉渠。
上有云鬟洞仙女,垂罗掩縠烟中语。
风月频惊桃李时,沧波久别鸳鸿侣。
欲传一札孤飞翼,山长水远无消息。
却锁重门一院深,半夜空庭明月色。
深院梧桐夹金井,上有辘轳青丝索。
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
迢迢碧甃千余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惆怅不来照明镜,却掩洞房抱寂寂。
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西过阴沙外。
朝凭南雁信难回,夜望北辰心独在。
汉家茅土横九州,高门长戟封王侯。
但将钟鼓悦私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