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诗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鸟向上飞,云从窗里出。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 参考资料: 1、 张永健,王芝主编 .中外名诗三百首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0.10 :14-15 . 2、 王运熙著 .历代诗歌浅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09月第1版 :55 .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烟:指山里面的雾气。竹中:竹林丛中。窥(kuī):从缝隙中看。 鸟向檐(yán)上飞,云从窗里出。檐:房檐。 参考资料: 1、 张永健,王芝主编 .中外名诗三百首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0.10 :14-15 . 2、 王运熙著 .历代诗歌浅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09月第1版 :55 .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烟:指山里面的雾气。竹中:竹林丛中。窥(kuī):从缝隙中看。 鸟向檐(yán)上飞,云从窗里出。鸟儿欢快地向房檐上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了出来。檐:房檐。 参考资料: 1、 张永健,王芝主编 .中外名诗三百首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0.10 :14-15 . 2、 王运熙著 .历代诗歌浅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09月第1版 :55 .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作者的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开头两句说,但见阵阵烟雾从山与山的交接处飘来,又见太阳在竹丛后渐渐落下。“来”、“落”两字写出了动态。“见”、“窥”两字用得很恰当:烟来则举目可见;日落则是透过竹子间的空隙所见,所以用“窥”字。“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三、四句说,鸟儿向着屋檐上飞翔,白云从窗户里轻轻流出。这两句都使人想到山中屋宇所处地势的高峻。尤其是后一句:云本不可能生于屋内,但因屋宇处于白云缭绕之中,云气从屋后、屋侧飘过,所以看起来就像从窗中飞出。“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诗写得十分精炼。四句写出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的连接那样,合起来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烟、日、鸟、云都在动,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无限的静。由这一片寂静,又使人感到诗人心中是那么清静。他没有一点儿杂念,只是静静地观赏着这一切。如果细细吟味,还可感到三、四句隐隐流露出诗人的几分新奇感。高飞的鸟与屋檐齐高,白云由窗间流出,这种景象在平地上见不到,因而使诗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两副对子。前两句“见”、“窥”的主体是诗人,后两句的主体则是“鸟”和“云”。前两句的节奏是二、一、二,后两旬是二、二、一。这样,全诗虽然篇幅短小,内容单纯,却因旬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至于不显得单调了。   此诗写作极有章法,动静结合。前两句形成大的环境氛围和背景;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造成巨细相衬的艺术效果。同时,景物动静结合,构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环境氛围。诗人又运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观察写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环境之中,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参考资料: 1、 杨明著 .汉唐文学研赏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01 :299-300 .

行路难·洞庭水上一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未央采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年犹未知。

与顾章书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

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

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去月:上月。

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谢:告。

仆:自己的简称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

森:众多的样子。

壁:险峻的山崖。

霞:早晚的彩云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限:阻,这里指遮断。

幽岫:幽深的山穴。

蓄:包含。

翠:绿水。

唳:(鹤)啼叫。

啼:(猿)鸣叫。

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韵:和声。

素:向来,一向。

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幽居:隐居。

遂:就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

葺,修建。

宇:房子。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多,充裕。

偏:特别。

饶:丰富。

竹实:竹米,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可以食用,传说为凤凰的食物。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西。

斯:这。

办,具备。

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

《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喜爱。

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

徒:仅仅。

语: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

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

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去月:上月。

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谢:告。

仆:自己的简称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

森:众多的样子。

壁:险峻的山崖。

霞:早晚的彩云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限:阻,这里指遮断。

幽岫:幽深的山穴。

蓄:包含。

翠:绿水。

唳:(鹤)啼叫。

啼:(猿)鸣叫。

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韵:和声。

素:向来,一向。

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幽居:隐居。

遂:就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

葺,修建。

宇:房子。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多,充裕。

偏:特别。

饶:丰富。

竹实:竹米,竹子开花后所结的果实,可以食用,传说为凤凰的食物。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西。

斯:这。

办,具备。

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

《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喜爱。

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

徒:仅仅。

语: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作者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门山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托病辞官后归隐的志趣,全文可分为二层。

  第一层是第一句。

作者以叙事开篇,交代了自己上个月归隐一事。

为什么要归隐呢?

作者没有明说,但“谢病”和“觅”已清楚地表明他是托病辞官,是自寻归隐的。

由此可见他对官场的厌恶,对政治的失望,这为下文作者尽态极妍地描写景物蓄势和张本。

  第二层从第二句开始一直到最后。

这一层主要描绘石门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归隐后自得其乐的情趣。

作者先交代了石门山的位置,接下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由静态转化为动态,从而写出石门山山高谷翠的景色特点:阴森森的峭壁直立天空,连接红霞;

孤零零的山峰高高耸立,遮挡太阳;

幽邃的山洞里掩藏着白云;

深深的溪谷旁青草丛生,绿树纷披。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赋予石门山以生命活力,启发我们丰富的联想。

同时,作者还绘声绘色,把山中描写成一个音乐的世界:溪流的淙淙声,鸣蝉的吟唱声,云鹤的叫唳声,猿猴的哀啼声,交织在一起,“英英相杂,绵绵成韵”,组成了优美的山林交响曲。

作者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似热闹,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高无人的幽静,这个地方,对于“素重幽居”的作者来说,自然是一个好去处,因而他“葺宇其上”。

可见,作者选择这里幽居的理由是,高山的幽静契合了他想避开喧嚣浮繁尘世生活的淡泊宁静的心境,而漫山的菊花,遍地的竹实,不仅增添了这份幽静,而且,通过夸张地描绘这些芳洁美好的自然物,来美化诗人自己的品格,构成崇高完美、超然出俗的典型形象。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用“仁智者”自比,不言而喻。

总之,这段写景是为了表达“归隐”的思想。

这是意脉,围绕这意脉,作者濡笔山林。

而山林是作者隐居的生活环境,作者描写它,赞美它,正是表达了他摆脱了官场的羁绊所获得自由的满足和隐居的乐趣。

意境鲜明,情趣盎然。

  从表达方式看,文章先叙述,再写景,在写景中穿插了叙述,最后抒情,自由灵活。

从描写景物的方法看,文章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修辞手法来看,有排比,有对偶,有拟人,手法多样。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精炼,极有表现力。

如“争”字给人一种向上的气势,“限”字显示阻挡的威力,“办”字流露出心理上的满足。

这些字都可以以一当十,足见作者遣词的功底非常深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答柳恽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在天刚破晓的时分,就从陇西出发飞奔;要于夕阳落山之前,赶到狐谷客店安身。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金秋皓月当空照,凉气充满万山林;西风呼啸连日不停,折断高树扬起沙尘。 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雾气漾漾露水成珠,寒气袭来侵入衣襟;千山万岭道路崎岖,天咧即走何等艰辛。 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您这次远去他乡,是要到哪里扎根?高原平地参差错落,相距遥远颠簸难行。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从今以后各一方,无缘用范太伤心;我胸怀离愁别恨,满目凄然暗昏昏。 参考资料: 1、 王守华 赵山 吴进仁.汉魏六朝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76页 2、 吕晴飞 李观鼎.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458页

登二妃庙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

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

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

后人为祭祀她俩,特于湘水之侧建立了二妃庙(又称黄陵庙)。

《方舆胜览》云:“黄陵庙在潭州湘阴北九十里。

”这首诗歌颂了娥皇与女英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不渝。

  起句“朝云乱人目”乃是诗人登上二妃庙所见之景。

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天边呈现出迷人的光彩,片片云霞犹如簇簇花团,奇诡变幻令人目不暇接。

在“朝云”中,还含有宋玉《高唐赋》“旦为行云”之意,暗示了诗与男女之情有关。

面对这一幅灿烂的晨景,诗人顿发奇想:这大概是“帝女湘川宿”的缘故吧。

帝女,即指娥皇与女英,因她们是古帝唐尧的女儿,故有是称。

这开端两句,诗人将奇丽的景致与奇特的传说结合起来,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攫住了读者的心。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两句承“帝女”而来,写二妃对舜的那一份迷恋眷念之情。

她俩或折菡萏于巫山之下,或采荇菜于洞庭之中,既以慰解缠绵不尽的相思,亦以表达对夫妇合好的向往。

菡,即荷花,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

荇,生在水上的一种植物,《诗经·周南·关雎》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所以荇菜也是淑女的代称。

巫山、洞庭,自古便是相思之地,诗人遥想二妃追赶舜到达此地,念及将与他团聚欢会,心中正是万般喜悦。

那莲子和荇菜,不正代表了她们盼望得到夫君爱怜的心声吗?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这二句是追述,把二妃的深情再深写了一步。

折菡采荇,这一番痴情已足令人感叹了,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们这番前来,是千里迢迢、从风波浪尖中闯过来的。

轻薄,原是放荡之意,但这里是说二妃追赶夫君的意志十分坚决、一旦决定就不可收回。

舻舳,船头船尾,这里代指船。

二句中值得注目的是一个“故”字,有此一字,便足见得这两位弱女子的千里远行,是完全自愿的,也是完全知道前程险难的,唯因如此,她们的举动也更加感人至深了。

  怀着如此的痴情,经过了如此的艰程,终于与夫君相去不远了。

然而,等待她们的又是什么呢?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在诗的结尾,诗人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继续在这个古老传说中沉浸下去,而是笔锋呼应首联,又转回到现实中来。

站在二妃庙前,诗人向四周举目远望,只见眼前的景物似乎都弥漫着一层二妃对舜的相思之情,尤其是江边一片片的翠竹,枝干斑斑点点,仿佛是浸透了二妃的相思之泪。

葳蕤,纷多貌。

据《述异记》记载,二妃在湘水之旁痛哭舜亡,泪下沾竹,竹纹悉为之斑,故湘竹又称湘妃竹。

最后一句,诗人没有直说二妃的殉情,而是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把情渗透到景中,以泪竹披纷无限的画面,来透露二妃永无穷止的情思、绵绵不尽的长恨,以及自己对二妃不幸遭遇的感伤,使全诗起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这首登临凭吊之作,将动人的传说、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心情熔于一炉,情思绵邈深挚,笔调清雅明畅,特别是结尾的截情入景,使全诗显得空灵含蓄,当真是神来之妙笔。

篇末有此奇峰,全诗的意境亦为之拓深了许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酬别江主簿屯骑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有客告将离,赠言重兰蕙。泛舟当泛济,结交当结桂。济水有清源,桂树多芳根。毛公与朱亥,俱在信陵门。赵瑟凤凰柱,吴醥金罍樽。我有北山志,留连为报恩。夫君皆逸翮,抟景复凌骞。白云间海树,秋日暗平原。寒虫鸣趯趯,落叶飞翻翻。何用赠分手,自有北堂萱。

赠杜容成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问我来何迟,山川几纡直。答言海路长,风驶飞无力。昔别缝罗衣,春风初入帏。今来夏欲晚,桑扈薄树飞。

战城南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战士骑着青黑色的战马行走在去城南的路上,欲往那里参加战争。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他十分英勇,曾经五次参加作战,多次突入敌军多层的包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他的声名可比秦国名将白起,他曾经跟随秦王作战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为了君王,他十分注重报国立功的意气,发誓如果自己没有建立功勋一定不会归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

五历鱼丽阵,三入九重围。

名慑武安将,血污秦王衣。

为君意气重,无功终不归。

  《战城南》,六朝文人常用汉乐府旧题写作诗歌,往往和原作的情调不同。

吴均这首诗写得较为悲壮,抒发了自己期望建功立业、立功边塞的壮志豪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雪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赠王桂阳

作者: 吴均 朝代: 南北朝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一棵幼松刚刚出土,就被丛生的杂草埋住。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没能看到它那笼聚云气的心志,谁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软弱的枝干随时可能遭受摧残,纤细的茎叶容易受到轻藐欺侮。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应当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为你御寒遮暑。 参考资料: 1、 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第435页 2、 美文,逸才主编.古诗源 白话乐府卷:哈尔滨出版社,1995.11:第533页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一棵幼松刚刚出土,就被丛生的杂草埋住。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没能看到它那笼聚云气的心志,谁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笼云心:指高远的志向。负霜骨:指坚贞的品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软弱的枝干随时可能遭受摧残,纤细的茎叶容易受到轻藐欺侮。弱干:都指松树幼小时的枝干。陵忽:欺陵、忽视,也即是摧残的意思。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应当让它长成参天大树,为你御寒遮暑。何当:何日。覆明月:与前面“笼云”意思相似。笼云、覆月,都是指建大功立大业、能“遮无盖地”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第435页 2、 美文,逸才主编.古诗源 白话乐府卷:哈尔滨出版社,1995.11:第533页
12 共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