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南昌宰 文
龟山寺晚望 文
赠闻一上人 文
经荒驿 文
别郑仁表 文
南康夜宴东溪留别郡守陆郎中 文
再游西山赠许尊师 文
吊万人冢 文赏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唐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纷纷激化。
广大河淮地区遂成为新旧军阀朱温、时溥、杨行密等进行割据混战的战场。
这些军阀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曾以杀人邀取战功,飞黄腾达;
在割据混战中又以屠戮生灵来建立武功,以满足各自不可告人的权力欲。
《吊万人冢》就是战乱后诗人客游河淮地区时根据所见所感而剪取的一幅社会缩影,控诉了统治者为一己私利而压迫人民的血腥罪恶。
这首诗以景托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颇具艺术感染力。
首句“兵罢淮边客路通”,落笔便写出诗人客游河淮地区的时间是在“兵罢”之后;
“客路通”三字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于战乱暂时结束的欣喜之情。
次句“乱鸦来去噪寒空”,承上而来,在刚刚振起的欢悦情感上兜头泼来一盆冷水——一路之上,人烟灭迹,黑鸦聒噪,从而使诗歌画面陡然涂上了一层恐怖荒凉的色调。
“乱”字写出了黑鸦遮天蔽日之多;
乌鸦以食腐肉为生,万人冢上空乌鸦的狂欢乱舞,愈显出战乱中死人之众,使天空弥漫着一片凄寒之气,给人思绪上增添了悲切感。
第三句“可怜白骨攒孤冢”,是以情驭景的妙笔,它以特写式的镜头拍下了“千里无鸡鸣,白骨蔽平原”的现实场景,一个“孤”字蕴含了对枉死者离乡背井、惨死他乡的无限同情,令人容易从枉死者联想到战争给幸存者所造成的家庭悲剧和心灵创伤。
句首冠之以“可怜”二字,为诗情向高潮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强烈同情心。
末句“尽为将军觅战功”是全诗的高潮。
可以说,前三句所展示的都主要是事物的现象及结果,而这最后一笔才是探究问题之本质的所在。
“尽为”写出了造成生灵涂炭原因的独一性,“觅战功”则点破了朱温之流发动战争的目的性和自私性。
这是全诗中关键的飞跃,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和认识高度。
但这一感情的飞跃,却正是踏着前三句景物描写而达成了水到渠成的升华;
没有前三句景的铺陈,第四句的宕出就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首诗在思想上与曹松《己亥岁》中“一将功成万骨枯”及杜荀鹤《再经胡城县》中“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由于它选材典型,构思别具一格,所以,历来为读者所喜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安春望 文
夏日题老将林亭 文翻注译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身经百战功成名就反倒喜欢平静,显赫侯门日渐清幽好像洞仙人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墙头上细雨蒙蒙低垂着纤纤绿草,水面上微风回旋聚集着片片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到井台放下辘轳闲逸中浸凉美酒,开鸟笼鹦鹉学舌提醒人莫忘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有几人有资格将形象画在凌烟阁,却不曾身经百战交锋于塞外黄沙?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841 2、 周汉申.诗词曲名篇赏析: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188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翻:副词,反而。
侯门:君主时代五等爵位第二等为侯,这里指老将军的府第。
仙家:仙人所住之处。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纤(xiān)草:细草,小草。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辘轳(lùlú):利用轮轴制成的一种起重工具,用在井上汲水。
煎(jiān)茶:烹煮茶水。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将开国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画相刻在凌烟阁内。
唐太宗亲自作赞,褚遂良书,阎立本画。
这二十四人都曾是带兵打仗的武将。
向塞沙:在塞外沙场作战。
这里泛指带兵作战。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841 2、 周汉申.诗词曲名篇赏析: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188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身经百战功成名就反倒喜欢平静,显赫侯门日渐清幽好像洞仙人家。
翻:副词,反而。
侯门:君主时代五等爵位第二等为侯,这里指老将军的府第。
仙家:仙人所住之处。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墙头上细雨蒙蒙低垂着纤纤绿草,水面上微风回旋聚集着片片落花。
纤(xiān)草:细草,小草。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到井台放下辘轳闲逸中浸凉美酒,开鸟笼鹦鹉学舌提醒人莫忘煎茶。
辘轳(lùlú):利用轮轴制成的一种起重工具,用在井上汲水。
煎(jiān)茶:烹煮茶水。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有几人有资格将形象画在凌烟阁,却不曾身经百战交锋于塞外黄沙?
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将开国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画相刻在凌烟阁内。
唐太宗亲自作赞,褚遂良书,阎立本画。
这二十四人都曾是带兵打仗的武将。
向塞沙:在塞外沙场作战。
这里泛指带兵作战。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841 2、 周汉申.诗词曲名篇赏析: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