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冲天·黄金榜上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

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

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

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

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

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

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

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17页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zì)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鹤冲天:词牌名。

柳永大作,调见柳永《乐章集》。

双调八十四字,仄韵格。

另有词牌《喜迁莺》、《风光好》的别名也叫鹤冲天,“黄金榜上”词注“正宫”。

黄金榜:指录取进士的金字题名榜。

龙头:旧时称状元为龙头。

明代:圣明的时代。

一作“千古”。

遗贤:抛弃了贤能之士,指自己为仕途所弃。

如何向:向何处。

风云:际会风云,指得到好的遭遇。

争不:怎不。

恣:放纵,随心所欲。

得丧:得失。

白衣卿相:指自己才华出众,虽不入仕途,也有卿相一般尊贵。

白衣:古代未仕之士著白衣。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kān)寻访。

且恁(nèn)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zhēn)低唱!

烟花:指妓女。

巷陌:指街巷。

丹青屏障:彩绘的屏风。

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画。

堪:能,可以。

恁:如此。

偎红倚翠:指狎妓。

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载,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娼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平生:一生。

饷:片刻,极言青年时期的短暂。

忍:忍心,狠心。

浮名:指功名。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17页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zì)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

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

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

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

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鹤冲天:词牌名。

柳永大作,调见柳永《乐章集》。

双调八十四字,仄韵格。

另有词牌《喜迁莺》、《风光好》的别名也叫鹤冲天,“黄金榜上”词注“正宫”。

黄金榜:指录取进士的金字题名榜。

龙头:旧时称状元为龙头。

明代:圣明的时代。

一作“千古”。

遗贤:抛弃了贤能之士,指自己为仕途所弃。

如何向:向何处。

风云:际会风云,指得到好的遭遇。

争不:怎不。

恣:放纵,随心所欲。

得丧:得失。

白衣卿相:指自己才华出众,虽不入仕途,也有卿相一般尊贵。

白衣:古代未仕之士著白衣。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kān)寻访。

且恁(nèn)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zhēn)低唱!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

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

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

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烟花:指妓女。

巷陌:指街巷。

丹青屏障:彩绘的屏风。

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画。

堪:能,可以。

恁:如此。

偎红倚翠:指狎妓。

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载,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娼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平生:一生。

饷:片刻,极言青年时期的短暂。

忍:忍心,狠心。

浮名:指功名。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17页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带来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

据传说,柳永善作俗词,而宋仁宗颇好雅词。

有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

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他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而是把夺取殿试头名状元作为目标。

落榜只认为“偶然”,“见遗”只说是“暂”,由此可见柳永狂傲自负的性格。

他自称“明代遗贤”是讽刺仁宗朝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做到“野无遗贤”。

但既然已落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风云际会”,施展抱负是封建时代士子的奋斗目标,既然“未遂风云便”,理想落空了,于是他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争不恣狂荡”,表示要无拘无束地过那种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齿的流连坊曲的狂荡生活。

“偎红倚翠”、“浅斟低唱”,是对“狂荡”的具体说明。

柳永这样写,是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

科举落第,使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只有以极端对极端才能求得平衡。

所以,他故意要造成惊世骇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优势。

柳永的“狂荡”之中仍然有着严肃的一面,狂荡以傲世,严肃以自律,这才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的真面目。

柳永把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想法抒写出来,说明落第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多么深重的苦恼和多么烦杂的困扰,也说明他为了摆脱这种苦恼和困扰曾经进行了多么痛苦的挣扎。

写到最后,柳永得出结论:“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谓青春短暂,怎忍虚掷,为“浮名”而牺牲赏心乐事。

所以,只要快乐就行,“浮名”算不了什么。

  这首词是柳永进士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在宋元时代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反响。

它正面鼓吹文人士者与统治者分离,而与歌妓等下层人民接近,有一定的思想进步性。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374-375页 .

二郎神·炎光谢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夏天的暑气消退了,一阵黄昏雨过后,尘土一扫而空。

刚结露的时候冷风清理了庭院。

碧空如水,一弯新月,挂在远远的天空。

可能是织女叹息久与丈夫分离,为赴约会,乘驾快速的风轮飞渡银河。

放眼望去,高远的夜空缕缕彩云飘过银河。

明亮的银河高悬若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娴静幽静的夜空。

要知道此情此景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闺楼上的秀女们在月光下望月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取巧艺。

抬起粉面,云鬓低垂。

猜一猜是谁在回廊的影下,交换信物,切切私语。

愿天上人间、年年今日,都欢颜。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224-227 2、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95-196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炎光谢:谓暑气消退。

谢,消歇。

“过暮雨”句:为“暮雨过、轻洒芳尘”之倒装,意谓暮雨过后,尘土为之一扫而空。

芳尘,指尘土。

乍露:初次结露或接近结露的时候。

爽天如水:夜空像水一样清凉透明。

爽天,清爽晴朗的天空。

玉钩:喻新月。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窓。

”“应是”二句:意谓此时应该是织女叹长久别离,欲重叙旧约,驾飙车准备启程的时候了。

星娥:指织女。

李商隐《圣女祠》:“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飚轮,即飙车,御风而行的车。

极目处: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

微云暗度:淡淡的云朵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移动。

耿耿:明亮的样子。

高泻:指银河高悬若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闲雅:娴静幽雅。

闲,通“娴”。

“运巧思”句:谓女子在彩楼上乞巧。

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云鬟(huán):高耸的环形发髻。

李白《久别离》:“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

”相亚:相似。

干宝《搜神记》卷二:“吴孙峻杀朱主,埋於石子冈。

归命即位,将欲改葬之,冢墓相亚,不可识别。

”“钿合金钗”五句:用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誓世世为夫妻典。

钿合:亦作“钿盒”。

镶嵌金、银、玉、贝的首饰盒子。

李裕《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宝钗分凤翼,钿合寄龙团。

”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224-227 2、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95-196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这是一首咏七夕佳期的作品。

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诗词的伤感情调,把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和人间李隆基杨玉环马嵬死别的动人故事,演绎、融汇为一个纯情浪漫、晶莹剔透的意境,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向往。

全词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情调闲雅欢娱,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上片着重写天上,开篇以细致轻便的笔调描绘出七夕清爽宜人的氛围,诱人进入浪漫的遐想界。

首韵“炎光谢”,说明炎夏暑热已退,一开头即点出秋令。

“炎光”谓骄阳,代指夏暑。

先说初秋,再从入暮写起,导入七夕:阵黄昏过雨,轻洒芳尘,预示晚上将是气候宜人和夜空清朗了。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由气候带出场景。

“庭户”是七夕乞巧的活动场所。

古时人们于七夕佳期,往往庭前观望天上牛郎织女的相会。

接下来一句“天如水、玉钩遥挂”意思是说:秋高气爽,碧天如水,一弯上弦新月,出现远远的天空,为牛郎织女的赴约创造了最适宜的条件。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想象织女嗟叹久与丈夫分离,将赴佳期时心情急切,于是乘驾快速的风轮飞渡银河。

织女本为星名,故称“星娥”。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表现了人们盼望天上牛郎织女幸福地相会。

他们凝视高远的夜空,缕缕彩云飘过银河,而银河耿耿发亮,牛郎织女终于欢聚,了却一年的相思之债。

上片动静结合,虚实相间,从景物描写到幻想神游的推移中,寄寓了人们对爱情幸福的美好遐想。

的场面,也无热闹浓烈的气氛,各家于庭户乞巧望月,显得闲静幽雅。

这种闲雅的情趣之中自有很不寻常的深意。

词人强调“须知此景,古今无价”,提醒人们珍惜佳期,从中足见柳永对七夕的特殊重视,反映了宋人的民俗观念。

以下数句着重写民间七夕的活动,首先是乞巧。

据古代岁时杂书和宋人笔记,所谓乞巧,是以特制的扁形七孔针和彩线,望月穿针,向织女乞取巧艺。

这是妇女们的事。

“楼上女”是说此女本居于楼上,穿针乞巧时才来到庭中的。

所以接着说:“抬粉面”,加以“云鬟相亚”,写姑娘们虔诚地手执金针,仰望夜空,乌云般美丽的发鬟都向后低垂。

“亚”通压,谓低垂之状。

此句写得形神兼备,廖廖数语,姑娘们追求巧艺的热切与虔诚便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了。

接下来的一句:“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写七夕的另一项重要活动,这既是词人浪漫的想象,也是历史的真实。

自唐明皇与杨妃初次相见,“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长恨歌传》),他们“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也就传为情史佳话。

唐宋时男女选择七夕定情,交换信物,夜半私语,可能也是民俗之一。

作者将七夕民俗的望月穿针与定情私语绾合一起,毫无痕迹,充分表现了节序的特定内容。

词的上片主要写天上的情景,下片则主要写人间的情景;

结尾的“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既总结全词,又点明主题。

它表达了词人对普天下有情人的美好祝愿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展示了作者热诚而广阔的胸怀。

  这首词,写天上是为了衬托人间,用典故是为了映衬现实,落脚点是人间的欢乐和世俗的幸福。

作者把“天街夜色凉如水”的意象世界与“钿合金钗私语处”的心灵世界和谐地统一起来,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幸福而又温馨的七夕夜色图,发出了珍惜良宵、莫负美景的呼唤。

这呼唤,久远地回响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田。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335-338

梁州令(中吕宫)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梦觉纱窗晓。

残灯掩然空照。

因思人事苦萦牵,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怜深定是心肠小。

往往成烦恼。

一生惆怅情多少。

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

木兰花(四之三·林钟商)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虫娘举措皆温润。

每到婆娑偏恃俊。

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

往往曲终情未尽。

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少年游(十之五·林钟商)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淡黄衫子郁金裙。

长忆个人人。

文谈间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

当初为倚深深宠,无个事、爱娇嗔。

想得别来,旧家模样,只是翠蛾颦。

少年游(十之十·林钟商)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佳人巧笑值千金。

当日偶情深。

几回饮散,灯残香暖,好事尽鸳衾。

如今万水千山阻,魂杳杳、信沈沈。

孤棹烟波,小楼风月,两处一般心。

安公子(中吕调)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长川波潋滟。

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

驱驱携书剑。

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

望处旷野沈沈,暮云黯黯。

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

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记得初次相遇时的洞房情景,就只想应该永远在一起。

谁知道短短的幽会欢好,竟会变成分离前的最后情爱,又恰好是在阑珊的暮春。

对着满眼乱飘的柳絮,心里恐慌着这美好的春光将全部随他的离去而消释了。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一场情爱最终寂寞,又跟谁说呢?

想起以前的海誓山盟,被轻易辜负了。

早知道如此难受,后悔当初不把他留住。

奈何他除了长得风流端正,更还有让人朝思暮想的地方。

一天不想他就要皱千次眉了,更何况想他呢?

参考资料: 1、 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详注及集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02:14-15

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lán)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洞房:深邃的住室。

后多用以指妇女所居的闺阁。

只合:只应该。

小会:指两个人的秘密相会。

幽欢:幽会的欢乐。

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阑珊:将残、将尽之意。

春色暮:即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满目:充满视野。

伊:为第三人称代词,此词的“伊”亦指男性。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nèn)地难拚(pīn),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cuán)眉千度。

凭谁诉:向人诉说。

前言:以前说过的话。

轻负:轻易地辜负了昨日的誓言。

恁地难拼:这样地难过。

恁地:如此。

难拚:指难以和离愁相拼。

攒眉千度:皱眉一千遍,形容整天愁眉紧锁。

攒眉,愁眉紧锁。

参考资料: 1、 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详注及集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02:14-15

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lán)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记得初次相遇时的洞房情景,就只想应该永远在一起。

谁知道短短的幽会欢好,竟会变成分离前的最后情爱,又恰好是在阑珊的暮春。

对着满眼乱飘的柳絮,心里恐慌着这美好的春光将全部随他的离去而消释了。

洞房:深邃的住室。

后多用以指妇女所居的闺阁。

只合:只应该。

小会:指两个人的秘密相会。

幽欢:幽会的欢乐。

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阑珊:将残、将尽之意。

春色暮:即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满目:充满视野。

伊:为第三人称代词,此词的“伊”亦指男性。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nèn)地难拚(pīn),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cuán)眉千度。

一场情爱最终寂寞,又跟谁说呢?

想起以前的海誓山盟,被轻易辜负了。

早知道如此难受,后悔当初不把他留住。

奈何他除了长得风流端正,更还有让人朝思暮想的地方。

一天不想他就要皱千次眉了,更何况想他呢?

凭谁诉:向人诉说。

前言:以前说过的话。

轻负:轻易地辜负了昨日的誓言。

恁地难拼:这样地难过。

恁地:如此。

难拚:指难以和离愁相拼。

攒眉千度:皱眉一千遍,形容整天愁眉紧锁。

攒眉,愁眉紧锁。

参考资料: 1、 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详注及集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02:14-15

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词以抒情女主人公的语气叙述其短暂而难忘的爱情故事。

她从头到尾,絮絮诉说其无尽的懊悔。

作者以追忆的方式从故事的开头说起,不过省略了许多枝节,直接写她与情人的初次相会。

这次欢会就是他们的初次相遇。

初遇即便“幽欢”,正表现了市民恋爱直捷而大胆的特点。

这样的初遇,自然给女性留下特别难忘的印象,她一心认定“便只合,长相聚”。

但事与愿违,初欢即又是永久的分离。

  暮春时节所见到的是“乱花狂絮”,春事阑珊。

春归的景象已经令人感伤,而恰恰这时又触动了对往日幽欢幸福与离别痛苦的回忆,愈加令人感伤了。

“况值”两字用得极妙,一方面表示了由追忆回到现实的转换,另一方面又带出了见景伤情的原因。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之“伊”为第三人称代词,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女性。

柳永的俗词是供女艺人演唱的,故其中的“伊”一般都用以指男性,此词的“伊”亦指男性。

女主人公将春归与情人的离去联系起来,美好的春光她的感受中好象是随他而去了。

“直恐”两字使用得很恰当,事实上春归与人去是无内联系的,她所作的主观怀疑性的判断,将二者联系起来纯是情感的附着作用所致,说明思念之强烈。

“一场寂寞凭谁诉”,词情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场寂寞”是春归人去后最易感到的,但寂寞和苦恼的真正原因是无法向任何人诉说的,也不宜向人诉说,只有深深地埋藏自己内心深处。

于是整个下片转入抒写自身懊悔的情绪。

作者“算前言,总轻负”,是由于她的言而无信,或是损伤了他的感情,这些都未明白交代,但显然责任是女方;

于是感到自责和内疚,轻易地辜负了他的情意。

再讲“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可以看出她当初未考虑到离别后情感上竟如此难于割舍。

他不仅举措风流可爱,而且还品貌端正,远非一般浮滑轻薄之徒可比,实是难得的人物。

而这个人“更别有、系人心处”,写说她才能体验到的好处,也是她“难拚”的最重要的原因。

  结句“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这位妇女悔恨和思念的精神状态。

攒眉即愁眉紧锁,是“思量”时忧愁的表情。

意思是,每日都思量,而且总是忧思千次的,可想见其思念之深且切了。

这两句的表述方式很别致,正言反说,语转曲而情益深。

不思量已是攒眉千度了,则每日思量时又将如何,如此造语不但深刻,而且俏皮,十分传神。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17页

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蘅皋向晚舣轻航。

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昼,江练静、皎月飞光。

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

朝欢暮散,被多情、赋与凄凉。

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余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

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蘅皋向晚舣轻航。

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昼,江练静、皎月飞光。

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天色已晚,整理轻舟向长满杜衡的岸边靠拢。

在盛产鱼米的水路驿站,放下白色的船帆。

面对傍晚的天空,明朗的天色如同晴朗的白昼,江水澄静,皎月耀光。

怎堪听从那遥远的村落传来的悠悠羌笛声,引起离开家园和亲人的离人无限悲伤。

此时,感到自己就如同水中之萍、风中之梗,过着漂荡不定的生活,马上要过年了,思绪却纷繁复杂。

堪伤。

朝欢暮散,被多情、赋与凄凉。

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余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

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怎能忍受朝欢暮散的伤悲,多情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孤寂冷落。

离别以来痛苦之极,衣襟衣袖隐约还有残余的芳香。

料想你此时一定坐在我们同床共枕的床头上,面对漫漫长夜,怎能不如同我一样的思念。

动情处,惟有赠别之辞,一句也难以忘记。

参考资料: 1、 (宋)柳永 著,薛瑞生校注 .乐章集校注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第1版 :151 . 2、 叶嘉莹 等 .柳永词新释辑评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第1版 :334-337 .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

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

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

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相思之人隔断在脉脉千里之外。

两处思念情怀,相隔千山万水。

雨停云散天空高远,望不尽远处十二座苍翠山峰。

无言相诉,谁会登高望远抒发心中的情意?

纵然写得千万种分离的痛苦情思,无奈谁能驾驭行云寄去我的相思情书?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1-42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王晓波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宋四家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页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

“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色。

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

“败红”和“衰翠”是对应上文的“江枫”和“汀蕙”:请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渐老”和“半凋”;

所以还残留一些凄凄惨惨的红和稀稀疏疏的绿,“渐”和“半”意味正老、正凋,还将不断地老下去、凋下去。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

”这是一幅大笔渲染、满画面的深秋枫黄图,秋色极浓。

在写足秋色之后,睹此浓浓秋色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了,并点明了“暮秋”季节。

“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古代楚地,故这里自称为“楚客”;

“登临”补出了上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目见,并暗示主题。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写所闻。

深秋万物衰败,已让人心生哀愁,何况在这“满目败红衰翠”之中,耳中又闻这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磁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

古代妇女,在秋天到来时,便以磋杵杵捣,制寒衣以送漂泊在外之人。

所以在异地漂泊的行人,听闻捣衣声便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

“暮秋”是秋天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

对景难排,因此下文就直接道出“伤怀念远”的主旨。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浓重的秋声秋色深深地触动诗人的离情,接着“对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

“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

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相继”,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又是多么的浓重。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脉脉”,化用《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其字当作“哌哌”,相视之貌。

(“脉”,繁体“作哌”,形近而误。

)相视,就是我与她互相对望,也就是她怀念我,我也怀念她,因此接着才会有二、三句。

“两处风情”,从“脉脉”来;

“万重烟水”,从“千里”来。

细针密线,丝丝人扣。

“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怀念的情状。

一个“念”字,令作者怀人之情顿生层澜。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雨歇”一句,不但写出登临时天气的实况,而且点出是风吹雨打才使红败翠衰,补暮秋雨后之状,秋雨初停,天高山青,而怀人之情让这雨后晴景引逗得愈加郁厄,将山峰望穿亦难消解。

“望断”句既是写实,又是寓意。

就写实方面说,是讲雨收云散,天高气朗,极目所见,惟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

就寓意方面说,则是讲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云散雨收,此时也看不见了。

“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

巫山有十二峰,诗人常在诗中使用李唐神女的传说。

词人在这里暗中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乃是天仙般的一流人物。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深进一层。

“凭高”之意,无人可会,只能默然无语。

以“尽”字至“无言”之上,表达了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无人能解,也无法自诉,使得作品的情感更显深进。

“无言”、“谁会”更是紧扣上阕“脉脉人千里”,表达了词人无人与说的心情。

无人与说,只好把书信寄予千里之人,然而“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既无人与说又千里难寄,词人的苦闷愈加深重了。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结尾两句再深进两层。

第一层,既然此刻此处无人可诉,无人能会此情此意,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之寄于词中。

第二层,可是即使写下思念,又如何才能送至她手呢?

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增强了感染力。

“归云”,此处意为无乘归去之云的人托付鸿信。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

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

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8页 2、 钱鸿英著.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33页 3、 钱鸿英著.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34页 4、 姜钧编.宋词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05:第13页

12345 共27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