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玉管·陇首云飞 文翻注译赏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山岭之上,黄昏的云彩纷飞,晚上江边, 暮霭沉沉。
眼前是一片烟波万里,我凭栏久久望去,只见山河是那么清冷萧条,清秋处处凄凉,让人心中不忍难受。
在那遥远的神京,有一位盈盈的如仙佳人。
自从分手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信,令我思念悠悠。
我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未等到来任何的凭据,只能使我的愁思更长。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回想当初有多少相见的美好时光,谁知聚散不由人,当时的欢乐,反变成今日的无限愁怨。
千里之外我们无从相见,只有彼此思念。
每当我又见山水美景,都会勾起我的回忆,只好默默无语,独自下楼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陇首:亦称陇坻、陇坂,为今陕西宝鸡与甘肃交界处险塞。
凭阑:即凭栏,倚靠着楼台的栏杆。
关河:关塞河流,这里泛指山河。
忍:怎能忍受。
凝眸:目光凝聚在一起。
杳(yǎo)杳:遥远渺茫。
神京:帝京,京都,这里指汴京(今开封)。
盈盈:形容女子娇媚可爱的神态。
仙子:比喻美女,这里指词人所爱的歌女。
锦字:又称织绵回文。
事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
名蕙,字若兰。
善属文。
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后用以指妻寄夫之书信。
难偶:难以相遇。
断雁:鸿雁传书,这里指雁没有担负起传书的任务。
冉冉:形容慢慢飞落的样子。
冉冉:慢慢,渐渐。
汀:水中或水边之平地。
思悠悠:思念之情绵绵不绝。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雨恨云愁:指两人的爱情不能成功,心头充满悔恨哀愁。
阻追游:被某种力量阻碍而不能自由追寻自己的所爱。
消黯:黯然销魂。
永日:长日。
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却下层楼:只得无精打采地走下高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山岭之上,黄昏的云彩纷飞,晚上江边, 暮霭沉沉。
眼前是一片烟波万里,我凭栏久久望去,只见山河是那么清冷萧条,清秋处处凄凉,让人心中不忍难受。
在那遥远的神京,有一位盈盈的如仙佳人。
自从分手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信,令我思念悠悠。
我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未等到来任何的凭据,只能使我的愁思更长。
陇首:亦称陇坻、陇坂,为今陕西宝鸡与甘肃交界处险塞。
凭阑:即凭栏,倚靠着楼台的栏杆。
关河:关塞河流,这里泛指山河。
忍:怎能忍受。
凝眸:目光凝聚在一起。
杳(yǎo)杳:遥远渺茫。
神京:帝京,京都,这里指汴京(今开封)。
盈盈:形容女子娇媚可爱的神态。
仙子:比喻美女,这里指词人所爱的歌女。
锦字:又称织绵回文。
事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
名蕙,字若兰。
善属文。
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后用以指妻寄夫之书信。
难偶:难以相遇。
断雁:鸿雁传书,这里指雁没有担负起传书的任务。
冉冉:形容慢慢飞落的样子。
冉冉:慢慢,渐渐。
汀:水中或水边之平地。
思悠悠:思念之情绵绵不绝。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回想当初有多少相见的美好时光,谁知聚散不由人,当时的欢乐,反变成今日的无限愁怨。
千里之外我们无从相见,只有彼此思念。
每当我又见山水美景,都会勾起我的回忆,只好默默无语,独自下楼去。
雨恨云愁:指两人的爱情不能成功,心头充满悔恨哀愁。
阻追游:被某种力量阻碍而不能自由追寻自己的所爱。
消黯:黯然销魂。
永日:长日。
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却下层楼:只得无精打采地走下高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此词抒写了羁旅中的怀旧伤离情绪。
词的第一叠写眼前所见,第二叠写所思之人,又将此平列的两段情景交织起来,使其成为有内联系的双头。
此词首句化用梁柳恽的名句第一叠“陇首”三句,是当前景物和情况。
“云飞”、“日晚”,隐含下“凭阑久”。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陇首,犹言山头。
云、日、烟波、皆凭阑所见,而有远近方分。
“一望”是一眼望过去,由近及远,由实而虚,千里关河,可见而不尽可见,逼出“忍凝眸”三字,极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
此段五句都是写景,却仅用“忍凝眸”三字,极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
此段五句都是写景,用“忍凝眸”三字,便将内心活动全部贯注到上写景物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第二叠则反过来,先写情,后写景。
“杳杳”三句,接上“忍凝眸”来。
“杳杳神京”,写所思之人汴京:“盈盈仙子”,则写所思之人的身分。
唐人诗中习惯上以仙女作为美女之代称,一般用来指娼妓或女道士。
这里大约是指汴京的一位妓女。
“锦字”化用窦滔、苏蕙夫妻之典。
作者和这位“仙子”,虽非正式夫妻,但其落第而出京,与窦滔之获罪远徙,有些近似之故。
此句是说,“仙子”虽想寄与锦字“,而终难相会。
鸿雁本可传书,而说”断“,说”无凭“,则是她终不曾负担起它的任务。
雁给人传书,无非是个传说或比喻,而雁”冉冉飞下汀洲“,则是眼前实事。
由虚而实,体现出既得不着信又见不了面的惆怅心情。
”思悠悠“三字,总结次段之意,与上”忍凝眸“遥应,而更深入一层。
第三叠则是“思悠悠”的铺叙。
当日之惆怅,实缘于旧日之欢情,所以“暗想”四句,便概括往事,写其先相爱,后相离,既相离,难再见的愁恨心情。
“阻追游”三字,横插上四句下五句中间,包括了多少难以言说的辛酸内。
回到当前之时,却又荡开一笔,平叙之中,略作波折,指出这种“忍凝眸”、“思悠悠”的情状,并不是这一次,而是许多次,每次“登山临水”就“惹起平生心事”。
这回依然如此,“黯然消魂”的心情之下,长久无话可说,走下楼来。
“却下层楼”,遥接“凭阑久”,使全词从头到尾,血脉流通。
参考资料: 1、 沈祖棻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318-319 .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 文翻注译赏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文翻译赏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
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
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
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
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桐树花开绚丽烂漫,一阵疏雨刚过,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
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美景似画屏。
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
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
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
盈盈。
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
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远郊佳丽如云。
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艳丽妖冶的歌女递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
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
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
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
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参考资料: 1、 谢桃坊.柳永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 , 2002 :第43-45页 2、 唐圭璋、钟振振.《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6-01:第2871-2872页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
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桐树花开绚丽烂漫,一阵疏雨刚过,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过一般。
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美景似画屏。
清明踏青的人们倾城空巷而出,全都为游赏名胜而去。
人们纵马驾车奔向远郊。
暖风中吹来阵阵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千家万户竞相奏起新颖美妙的音乐。
幰(xiǎn):音显,车上帷幔。
盈盈。
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
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远郊佳丽如云。
踏青队伍里,少女们采花斗草,艳丽妖冶的歌女递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
对面路旁到处可见遗簪坠珥的欢饮不拘形迹之人,盛装美女更是纵横遍野。
面对如此众多佳丽,欢爱之情油然而生。
纵情畅饮,陶然大醉如玉山倾倒。
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踏青:春季郊游。
秦味芸《月令粹编》卷四引冯应京《月令广义》云“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又卷五引费著《岁华纪丽谱》云“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又卷六引李淖《秦中岁时纪》云“上巳(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艳冶:艳丽,犹言妖冶。
递:驿车,驿马。
往往:处处。
珥:音耳,古代珠玉耳饰。
《仓颉篇》“珥,珠在珥也。
耳珰垂珠者曰珥。
”罍:音雷。
古器名,容酒或盛水用。
《诗·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尔雅·释器》郭璞注云“罍形似壶,大者受一斛”。
永: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酲:音呈,病酒也。
参考资料: 1、 谢桃坊.柳永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 , 2002 :第43-45页 2、 唐圭璋、钟振振.《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6-01:第2871-2872页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
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
斗草踏青。
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
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这首《木兰花慢》以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
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
这首词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起首六句二十四字,兼写清明乍雨、群花烂漫,点出春日郊游的特定风物。
起笔便异常简洁地点明了时令。
紫桐即油桐树,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叶,故繁茂满枝,最能标志郊野清明的到来。
一个“拆”字,写尽桐花烂漫的风致。
“先清明”,经过夜来或将晓的一阵疏雨,郊野显得特地晴明清新,点出“清明之明”。
作者选择了“艳杏”和“缃桃”等富于艳丽色彩的景物,使用了“烧”和“绣”具有雕饰工巧的动词,以突出春意最浓时景色的鲜妍如画。
这首词的重点不于对动人春色的工笔描绘,所以自“倾城”句始,词进入游春活动的描述。
作者善于从宏观来把握整体的游春场面,又能捕捉到一些典型的具象。
“倾城,尽寻胜去”是对春游盛况作总的勾勒。
人们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熟食品,男骑宝马,女坐香车,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景色,充分享受春天的观乐。
“雕鞍”代指马,“绀幰”即天青色的车幔,代指车。
结两句,以万家之管弦新声大大地渲染了节日的气氛,词情向欢乐的高潮发展。
词的上片,诗人用浓墨重彩绘制出一幅生气盎然的清明踏青游乐图。
词的下片着重表现江南女子郊游的欢乐。
柳永这位风流才子将注意力集中于艳冶妖娆、珠翠满头的市井妓女身上。
这富于浪漫情调的春天郊野,她们的欢快与放浪,作者看来,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趣味和色彩,而事实上也如此。
“盈盈”以女性的轻盈体态指代妇女,这里兼指众多的妇女。
她们占芳寻胜,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
踏青中最活跃的还是那些歌妓舞女们。
她们艳冶出众,尽情地享受着春的欢乐和春的赐与。
作者以“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衬出当日游人之众,排场之盛,同时也暗示这些游乐人群的主体是豪贵之家。
这是全词欢乐情景的高潮。
而作者对春之美好和生之欢乐的体验也抒发到了极致。
继而词笔变化,作者继以肯定的语气,设想欢乐的人们,佳丽之地饮尽樽里的美酒,陶然大醉,有如玉山之倾倒。
“罍”为古代酒器,即大酒樽。
词的结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
”一句意思是,这些欢乐的人定是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
不能把这一句简单用“醉生梦死”去界定,实际上,柳永这里呕歌的是古代女子这难得的自由机会和场合中所迸发的生命的快乐。
这首《木兰花慢》充分体现了柳词善予铺叙的表现特征。
诗人依赖调式变化、句式参差,造成了一种急促的节奏和繁密的语势;
同时又通过特色景物的点染,大量细节的描写和场面的铺陈,将描写对象加以铺张渲染,为全词带来一种繁复之美。
这是两宋时期广为传唱的“欢乐颂”和“春之歌”,体现了柳永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钟振振.《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6-01:第2871-2872页 2、 吕明涛,谷学彝.《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出版,2010-4-1:第198-200页
八六子·如花貌 文翻注译
如花貌。
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
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
渐作分飞计料。
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
争克罢同欢笑。
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遣时传音耗。
漫悔懊。
此事何时坏了。
如花貌。
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
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
渐作分飞计料。
像花儿一般的容貌。
当初我就和你约定,愿意和你白头偕老。
你当时正处于美妙年华而且长的俊俏人又聪明,爽朗无拘的性格让我在方方面面对你关怀备至,哪里料到你养成了狭小的心思性情,原来你竟表里不一。
渐产生了与你分手的想法。
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
争克罢同欢笑。
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遗时传音耗。
漫悔懊。
此事何时坏了。
渐渐觉得难以维持我们的感情,变得如此急躁烦恼。
怎能忘记我们之间一起有过的欢笑。
如果我再与你同拾旧好,就好比是琴瑟之弦已经断了,再接续之时又接错了一样,夫妻离异,犹如泼水于地,不能再复合。
你常常向别人述说这些事,又时常寄些书信过来。
读过之后,只能白白地悔恨懊恼。
想起往事,我们到底哪里出错了。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2-34 2、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73-375
如花貌。
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
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
渐作分飞计料。
当来:原来,起初。
妙年:青春年少。
俊格:俊俏,漂亮。
格,语助词,无实意。
凌厉:本指勇往直前,气势猛烈,这里是爽朗无拘的意思。
何期:哪里料到。
心性近:心思性情不涵厚。
近,浅陋。
元来:同“原来”,表示发现原先不知道的情况。
相表:即“相表里”的简写。
分飞:分别,分离。
计料:打算。
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
争克罢同欢笑。
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遗时传音耗。
漫悔懊。
此事何时坏了。
稍:渐渐。
供:维持。
恁(nèn):如此。
殛(jí)恼:急躁烦恼。
殛,通“急”。
急躁。
争克:怎能。
罢:停止,这里是忘记的意思。
断弦尤续:古以琴瑟喻夫妻,故男子丧妻成为断弦,此处指情爱断绝。
尤,错,过失。
覆水难收:比喻事成定居,无法挽回。
多用于比喻夫妻离异难以复合。
诵谈:诉说。
音耗:音信。
《周书·晋荡公护传》:“既许归吾於汝,又听先致音耗。
”漫悔懊:空悔恨懊恼。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2-34 2、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73-375
如花貌。
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
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
渐作分飞计料。
像花儿一般的容貌。
当初我就和你约定,愿意和你白头偕老。
你当时正处于美妙年华而且长的俊俏人又聪明,爽朗无拘的性格让我在方方面面对你关怀备至,哪里料到你养成了狭小的心思性情,原来你竟表里不一。
渐产生了与你分手的想法。
当来:原来,起初。
妙年:青春年少。
俊格:俊俏,漂亮。
格,语助词,无实意。
凌厉:本指勇往直前,气势猛烈,这里是爽朗无拘的意思。
何期:哪里料到。
心性近:心思性情不涵厚。
近,浅陋。
元来:同“原来”,表示发现原先不知道的情况。
相表:即“相表里”的简写。
分飞:分别,分离。
计料:打算。
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
争克罢同欢笑。
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遗时传音耗。
漫悔懊。
此事何时坏了。
渐渐觉得难以维持我们的感情,变得如此急躁烦恼。
怎能忘记我们之间一起有过的欢笑。
如果我再与你同拾旧好,就好比是琴瑟之弦已经断了,再接续之时又接错了一样,夫妻离异,犹如泼水于地,不能再复合。
你常常向别人述说这些事,又时常寄些书信过来。
读过之后,只能白白地悔恨懊恼。
想起往事,我们到底哪里出错了。
稍:渐渐。
供:维持。
恁(nèn):如此。
殛(jí)恼:急躁烦恼。
殛,通“急”。
急躁。
争克:怎能。
罢:停止,这里是忘记的意思。
断弦尤续:古以琴瑟喻夫妻,故男子丧妻成为断弦,此处指情爱断绝。
尤,错,过失。
覆水难收:比喻事成定居,无法挽回。
多用于比喻夫妻离异难以复合。
诵谈:诉说。
音耗:音信。
《周书·晋荡公护传》:“既许归吾於汝,又听先致音耗。
”漫悔懊:空悔恨懊恼。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2-34 2、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73-375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文翻赏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
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
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
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相思之人隔断在脉脉千里之外。
两处思念情怀,相隔千山万水。
雨停云散天空高远,望不尽远处十二座苍翠山峰。
无言相诉,谁会登高望远抒发心中的情意?
纵然写得千万种分离的痛苦情思,无奈谁能驾驭行云寄去我的相思情书?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1-42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王晓波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宋四家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页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
“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色。
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
“败红”和“衰翠”是对应上文的“江枫”和“汀蕙”:请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渐老”和“半凋”;
所以还残留一些凄凄惨惨的红和稀稀疏疏的绿,“渐”和“半”意味正老、正凋,还将不断地老下去、凋下去。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
”这是一幅大笔渲染、满画面的深秋枫黄图,秋色极浓。
在写足秋色之后,睹此浓浓秋色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了,并点明了“暮秋”季节。
“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古代楚地,故这里自称为“楚客”;
“登临”补出了上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目见,并暗示主题。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写所闻。
深秋万物衰败,已让人心生哀愁,何况在这“满目败红衰翠”之中,耳中又闻这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磁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
古代妇女,在秋天到来时,便以磋杵杵捣,制寒衣以送漂泊在外之人。
所以在异地漂泊的行人,听闻捣衣声便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
“暮秋”是秋天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
对景难排,因此下文就直接道出“伤怀念远”的主旨。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浓重的秋声秋色深深地触动诗人的离情,接着“对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
“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
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相继”,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又是多么的浓重。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脉脉”,化用《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其字当作“哌哌”,相视之貌。
(“脉”,繁体“作哌”,形近而误。
)相视,就是我与她互相对望,也就是她怀念我,我也怀念她,因此接着才会有二、三句。
“两处风情”,从“脉脉”来;
“万重烟水”,从“千里”来。
细针密线,丝丝人扣。
“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怀念的情状。
一个“念”字,令作者怀人之情顿生层澜。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雨歇”一句,不但写出登临时天气的实况,而且点出是风吹雨打才使红败翠衰,补暮秋雨后之状,秋雨初停,天高山青,而怀人之情让这雨后晴景引逗得愈加郁厄,将山峰望穿亦难消解。
“望断”句既是写实,又是寓意。
就写实方面说,是讲雨收云散,天高气朗,极目所见,惟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
就寓意方面说,则是讲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云散雨收,此时也看不见了。
“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
巫山有十二峰,诗人常在诗中使用李唐神女的传说。
词人在这里暗中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乃是天仙般的一流人物。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深进一层。
“凭高”之意,无人可会,只能默然无语。
以“尽”字至“无言”之上,表达了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无人能解,也无法自诉,使得作品的情感更显深进。
“无言”、“谁会”更是紧扣上阕“脉脉人千里”,表达了词人无人与说的心情。
无人与说,只好把书信寄予千里之人,然而“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既无人与说又千里难寄,词人的苦闷愈加深重了。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结尾两句再深进两层。
第一层,既然此刻此处无人可诉,无人能会此情此意,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之寄于词中。
第二层,可是即使写下思念,又如何才能送至她手呢?
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增强了感染力。
“归云”,此处意为无乘归去之云的人托付鸿信。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
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
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8页 2、 钱鸿英著.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33页 3、 钱鸿英著.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34页 4、 姜钧编.宋词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05:第13页
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 文翻
暮景萧萧雨霁。
云淡天高风细。
正月华如水。
金波银汉,潋滟无际。
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
临轩砌。
素光遥指。
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
尽凝睇。
厌厌无寐。
渐晓雕阑独倚。
暮景萧萧雨霁。
云淡天高风细。
正月华如水。
金波银汉,潋滟无际。
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
临轩砌。
傍晚雨过天晴,庭院里一片寂静。
天高云淡,微风细细。
在这如水月光中,星光与之交相辉映,仿佛没有边际一般。
书房中的冷气将梦打断,只好披上衣服又一次起来。
来到台阶前。
素光遥指。
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
尽凝睇。
厌厌无寐。
渐晓雕阑独倚。
月光高照。
因为想念远方的妻子,远隔千里的音信在何处,同时望着天上的明月。
尽凝视。
寂寞无法入睡。
天色将明,仍独自倚着阑干。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29-131 2、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3-44
木兰花令(仙吕调) 文
驻马听·凤枕鸾帷 文翻注赏
凤枕鸾帷。
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
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
奈何伊。
恣性灵、忒煞些儿。
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
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
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
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凤枕鸾帷。
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
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
奈何伊。
恣性灵、忒煞些儿。
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凤枕鸾帷的甜蜜夫妻生活,历经两三年,相亲相爱如鱼得水般和谐。
良辰美景,给她深厚的情爱,尽她所有的心愿,无不依随她。
奈何她放纵性情太甚了点。
每当闲着无事之时便烦闷愁苦,将往事万回千度反复思考,怎么也不忍心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
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
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
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而今越来越和她远离了,渐渐感觉到,虽然很后悔与她分离,却已很难挽回。
徒然这样寄来书信,纵然长久不懈又有什么意义?
也曾打算再续前缘,但是没办法,经反复思考,纵然和她再相会,只恐怕她对我的爱情,难以如当初那么完美了。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0-32 2、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09-312
凤枕鸾帷。
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
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
奈何伊。
恣性灵、忒煞些儿。
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凤枕鸾(luán)帷:指男女恩爱相处。
凤枕,绣着凤凰的枕头。
韦庄 《江城子·恩重娇多情易伤》:“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 。
”鸾帷,绣着鸾凤的帷帐。
良天好景:即“良辰美景”,此处指夫妻恩爱的时光。
无非:无一不是。
依随:顺从,听从。
恣:放纵。
性灵:性情。
元稹《有鸟》:“有鸟有鸟毛似鹤,行步虽迟性灵恶。
”忒煞:太甚。
些儿:少许,一点点。
孜煎:愁苦,忧烦。
柳永 《法曲献仙音·追想秦楼心事》:“记取盟言,少孜煎、賸好将息。
”千度:千回,千遍。
极言次数多。
庾信《梦入堂内》:“画眉千度拭,梳头百遍撩。
”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
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
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
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漫:徒然。
寄消寄息:即寄音信。
奚为:何为,没有办法。
重(chóng)论(lún):重新选择。
缱(qiǎn)绻(quǎn):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白居易《寄元九》:“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争奈:怎奈。
张先《百媚娘·珠阙五云仙子》:“乐事也知存后会,争奈眼前心里?
”思维:思考。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0-32 2、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09-312
凤枕鸾帷。
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
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
奈何伊。
恣性灵、忒煞些儿。
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
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
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
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自宋以来,不少正统词论家指责柳永的俗词,因为这些“淫冶讴歌之曲”不合封建社会道德和正统文人的审美趣味,所以历代词选很少收录这类词。
其实只要不具艺术偏见,仔细研读柳永俗词便不难发现,它是很有思想意义和艺术水平的。
正如这首《驻马听》,它是柳永词中专写男女别离相思的一篇,通篇既不写景,也不叙事,完全摆脱了即景传情和因物兴感的俗套,采用直言的方式来抒情。
全词写得直率明快、真情洋溢、深挚感人。
整首词采用线型的结构,按照情节的顺序从头写起,层次清晰。
上片纯属忆旧。
“凤枕鸾帷”三句是写词人沉溺于往日甜蜜爱情生活的回忆里。
这段幸福的生活虽只有“二三载”,在整个人生旅程中是短暂的,却因两心相照,“如鱼似水”般的和谐而令人难忘。
“良天好景”三句承上而来,写出了词人为留住这份恋情而小心尽意的情态,一“良”一“好”,写出了相聚时光的美好;
一“深”一“多”,写出了自己对妻子的爱恋情深。
“奈何伊”三句转而写女子的性情和骄纵,这又是紧承上一层意思而来,正因为词人的“尽意依随”,才使得妻子放纵恣肆,撒娇任性,有时简直无法忍受。
接下来,“无事孜煎”三句,重笔渲染相恋双方时时因琐事而生纠葛,但终因情意绵绵不忍分离。
“怎忍”二字写出了词人依依不舍的情态,”分离“二字又为下片写离别后相思之情做铺垫。
这一串直言不讳的回忆,平中见奇,层次井然,章法分合有序,给人以曳生姿的美感。
词的下片转而伤今。
“而今渐行渐远”二句,紧承上片而意脉不断,一个“而今”便将全词由忆旧转为伤今。
“远”字加大了空间与情感的距离,三个“渐”字,以细腻的笔触极为准确地变现了词人渐行渐远,愈加难以抑制对所爱的相思之情,“虽悔难追”则写出了懊悔轻别而又已然分别的矛盾和无奈。
这两句虽只有十二字,却交代了词人此刻的处境、心情,含蕴深厚。
根据这种情形,即使寄去消息,终究也是白费。
分别的双方固然可以飞雁传书,但接下来词人却否定了这种做法,“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分别用了“漫”、“奚为”等词,委婉地道出了唯有相聚方能解相思之苦。
“消息”两字分用,是一种修辞方法。
“也拟重论缱绻”承接上句,直写自己有意和妻子复合,已不再似前句那般委婉。
“争奈翻覆思维”写词人反复思考,“争奈”表转折,“翻覆思维”为下文作铺垫,说明词人接下来的话并不是随后一说,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这几句丧气话,表面看来有点煞风景,但实际是一个久经忧患者对人情世故的清醒认识,是情感和哲理的巧妙结合。
柳永的这首词在写法上颇具特色,同是思慕爱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国风·秦风·蒹葭》)是含蓄的写法,“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国风·周南·关雎》)是直露的写法。
柳永的这首词就是“辗转反侧”式的,而且更加赋化,更加直露,更加一览无遗。
写尽了他对所爱的种种相思。
他和前人写男子思恋反托女子口吻,且要借助高远意象,如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不同,也和同时代的词人,只是点到为止,随即便借助深邃的景语宕开,如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不同,他只以自己的口吻直露地抒情,一泄无余,一吐为快。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09-312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349-351
鹤冲天·闲窗漏永 文
闲窗漏永,月冷霜花堕。
悄悄下帘幕,残灯火。
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
无语沉吟坐。
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
何况经岁月,相抛嚲。
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
悔恨无计那。
迢迢良夜。
自家只恁摧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