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作者: 王观 朝代: 宋代

角声三品。

银漏更残将欲尽。

盏遍华筵。

玉粒琼瓯散又圆。

知君洪量。

不用推辞须一上。

满劝殷勤。

祝寿如同福禄星。

减字木兰花

作者: 王观 朝代: 宋代

今晨佳宴。

昨夜南极星光现。

鹤舞青霁,丹凤呈祥瑞气飘。

仙书来诏。

绿鬓朱颜长不老。

满劝香醪。

祝寿如云转转高。

高阳台

作者: 王观 朝代: 宋代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

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

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

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

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

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

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清平乐(应制)

作者: 王观 朝代: 宋代

黄金殿里。

烛影双龙戏。

劝得官家真个醉。

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

君恩与整搔头。

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减字木兰花·今晨佳宴

作者: 王观 朝代: 宋代

今晨佳宴。

昨夜南极星光现。

鹤舞青霁,丹凤呈祥瑞气飘。

仙书来诏。

绿鬓朱颜长不老。

满劝香醪。

祝寿如云转转高。

生查子

作者: 王观 朝代: 宋代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

两鬓可怜青,一夜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庆清朝慢·踏青

作者: 王观 朝代: 宋代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

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烟效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

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

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

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烟效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春神东君吩咐春回大地,细雨成酥,寒冰化水。

又是谁用轻暖赶走了尚未消尽的寒意?

还是穿着鞋面绣有双鸾的绣花鞋,一起结伴野外踏青去好。

在烟雾弥漫的郊野,看到的优美的景色均在若有若无中。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

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

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天一会儿晴,一会阴,晴晴阴阴间杂着,变化万端。

撩动花儿,拨弄柳丝,争先恐后。

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里,泥浆得罗袜斑斑点点,惹得姑娘们紧锁眉黛,恰是乖巧的春风,收尽满川翠绿,都吹到她们的眉毛上。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580-581页 2、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631页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

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烟效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东君:司春之神。

古亦称太阳为东君。

轻暖:微暖。

小双鸾:鞋面所绣之双鸾图案。

烟郊:月色朦胧或烟雾弥漫的郊野。

望中:视野之中。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

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

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则个:表示动作进行时之语助词,近于“着”或“者”。

全句意思相当于“有时晴,有时阴”。

饾饤(dòu dìng):原意指将食品混杂。

此处比喻天气杂乱,杂凑堆砌,含幽默语气。

镂花:一作“撩花”。

吴绫:吴地所产绫罗丝绸。

香泥:芳香的泥土。

眉山:女子秀丽的双眉。

《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580-581页 2、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631页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

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烟效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春神东君吩咐春回大地,细雨成酥,寒冰化水。

又是谁用轻暖赶走了尚未消尽的寒意?

还是穿着鞋面绣有双鸾的绣花鞋,一起结伴野外踏青去好。

在烟雾弥漫的郊野,看到的优美的景色均在若有若无中。

东君:司春之神。

古亦称太阳为东君。

轻暖:微暖。

小双鸾:鞋面所绣之双鸾图案。

烟郊:月色朦胧或烟雾弥漫的郊野。

望中:视野之中。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

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

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天一会儿晴,一会阴,晴晴阴阴间杂着,变化万端。

撩动花儿,拨弄柳丝,争先恐后。

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里,泥浆得罗袜斑斑点点,惹得姑娘们紧锁眉黛,恰是乖巧的春风,收尽满川翠绿,都吹到她们的眉毛上。

则个:表示动作进行时之语助词,近于“着”或“者”。

全句意思相当于“有时晴,有时阴”。

饾饤(dòu dìng):原意指将食品混杂。

此处比喻天气杂乱,杂凑堆砌,含幽默语气。

镂花:一作“撩花”。

吴绫:吴地所产绫罗丝绸。

香泥:芳香的泥土。

眉山:女子秀丽的双眉。

《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580-581页 2、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631页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 王观 朝代: 宋代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

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参考资料: 1、 龙榆生 . 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菱子 .宋词三百首:天地出版社,2001年2月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才始:方才。

参考资料: 1、 龙榆生 . 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菱子 .宋词三百首:天地出版社,2001年2月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

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才始:方才。

参考资料: 1、 龙榆生 . 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菱子 .宋词三百首:天地出版社,2001年2月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

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

“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

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

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

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暗示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欲问行人”二句,用问句提起友人行踪,侧面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

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另外,上文山水与眉眼合写,亦意味着归途处处有山水,处处有眉眼,既是词人远望目送的眼光,又是鲍浩然心上人盼归的眉眼。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

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

“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

“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

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

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

二是比喻新颖。

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参考资料: 1、 杨景龙,安排山水送行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名作欣赏,1985.06.30 2、 夏承焘 .宋词鉴赏辞典(套装上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08-01 3、 陶尔夫 .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01-01

红芍药

作者: 王观 朝代: 宋代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

更除十年孩童小。

又十年昏老。

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

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

遇酒追朋笑傲。

任玉山摧倒。

沈醉且沈醉,人生似、露垂芳草。

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雨中花令(夏词)

作者: 王观 朝代: 宋代

百尺清泉声陆续。

映潇洒、碧梧翠竹。

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欹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

见一片、潇湘凝绿。

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12345 共4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