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兰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道情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老樵夫,自砍柴。

捆青松,夹绿槐。

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

坟前石马磨刀坏。

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竹石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参考资料: 1、 周琼.大学语文导读.昆明市: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249页 2、 孙敬东 张义敏.古诗词注释评析(注音增补版).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159页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原来。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磨:折磨,挫折,磨炼。击:打击。坚劲:坚强有力。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参考资料: 1、 周琼.大学语文导读.昆明市: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249页 2、 孙敬东 张义敏.古诗词注释评析(注音增补版).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159页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原来。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磨:折磨,挫折,磨炼。击:打击。坚劲:坚强有力。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参考资料: 1、 周琼.大学语文导读.昆明市: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249页 2、 孙敬东 张义敏.古诗词注释评析(注音增补版).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159页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淇澳青青水一湾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

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

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

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

  写秦关内的渭川与(关外的)淇澳两地有着高尚风操的君子竹茁壮翠美,隔着高耸的太行山脉遥相呼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道情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吊龙逢,哭比干。

羡庄周,拜老聃。

未央宫里王孙惨。

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

孔明枉做那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新竹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 一作:明年)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 一作:明年)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 一作:明年) 龙孙:竹笋的别称。

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 一作:明年)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龙孙:竹笋的别称。

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 一作:明年)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

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中雪后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

此时,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参考资料: 1、 (清)郑板桥著;

王锡荣注 .郑板桥集详注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11 :第65页 .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yán)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寻常、一般。

参考资料: 1、 (清)郑板桥著;

王锡荣注 .郑板桥集详注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11 :第65页 .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

此时,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檐(yán)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

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寻常、一般。

参考资料: 1、 (清)郑板桥著;

王锡荣注 .郑板桥集详注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11 :第65页 .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

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参考资料: 1、 郑板桥.山中雪后[J].阅读(中年级),2014,(第1期).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冯天瑜主编.《朝读经典》.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84 2、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762
衙斋(zhāi)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署:衙门。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吾曹:我们。关情:牵动情怀。 参考资料: 1、 冯天瑜主编.《朝读经典》.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84 2、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762
衙斋(zhāi)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署:衙门。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吾曹:我们。关情:牵动情怀。 参考资料: 1、 冯天瑜主编.《朝读经典》.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84 2、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762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   首句点明身份与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即衙门中的静室,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中,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埴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从中见出本属嘈杂冗浊之地的官衙竟然如许优雅,诗人自己的风雅本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按照常理写法,既如此开篇,以下就极易流为吟风弄月之作,但第二句却出人意料地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也是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   诗人极为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常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i只穿插F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纯以白描手法作诗。但时日以比喻、双关的手法穿插其中,以诗提升画的意境,以画增添诗的韵致,相得益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满江红·思家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

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

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

何日上,江楼卧。

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

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

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

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

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我思念故乡扬州,就觉得扬州也在呼唤着我。

首先入梦的是隋堤上杨柳,娇嫩得经不起雨蒙雾锁。

那瓜步山下,夜半江潮拍打着岸边;

似乎也拍打着倒映在江中的月亮。

细雨洒满十里扬州路,灯光耀然醒目,映衬着如虹跨涧的红桥胜似火。

更有那尚待成熟的樱桃晶莹红润,都无不令人魂系梦牵。

何日向,江村躲;

何日上,江楼卧。

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

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

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扬州,以归隐江村,频卧江楼?

与诗朋吟和,同酒友对酌。

在自家花园里时时点缀新鲜花草。

如同沙鸥一样能自由自在生活。

白头老人还为五斗米去屈身弯腰?

岂不违背了自己的志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

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

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左:违背,不合。

步,一作埠。

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亦名桃叶山。

水际谓之步,古时此山南临大江,又相传吴人卖瓜于江畔,因以为名。

南北朝时曾经为军事争夺要地。

公元450年,南朝刘宋文帝发动了元嘉北伐,但是被北魏太武帝击败,后北魏拓跋焘反攻刘宋,十月从黄河北岸出兵,连续击溃宋军多路主力,十二月率兵至此,凿山为盘道,设毡殿,隔江威胁建康(今南京市)。

南朝宋鲍照迥《瓜步山楬文》:“瓜步山者,亦江中眇小山也。

徒以因迥为高,据绝作雄而凌清瞰远,擅奇含秀,是亦居势使之然也。

”宋王安石《入瓜步望扬州》:“落日平林一水边,芜城掩映只苍然。

”清顾炎武《上吴侍郎旸》诗:“烽火临瓜步,銮舆去石头。

”家:这里指扬州。

瓜步:瓜步山。

在江苏省六合东南,南临大江。

瓜步月就是瓜步这个地方上面的月亮。

红桥:在扬州城西北二里,是扬州游览胜地。

何日向,江村躲;

何日上,江楼卧。

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

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

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将白”二句:是说以白发苍苍的自己,做一个没有出息的人,这将不是不合适的计划吧。

折腰人:此处是作者自谦,也是愤激之反语。

左:左计,不适当的策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

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

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我思念故乡扬州,就觉得扬州也在呼唤着我。

首先入梦的是隋堤上杨柳,娇嫩得经不起雨蒙雾锁。

那瓜步山下,夜半江潮拍打着岸边;

似乎也拍打着倒映在江中的月亮。

细雨洒满十里扬州路,灯光耀然醒目,映衬着如虹跨涧的红桥胜似火。

更有那尚待成熟的樱桃晶莹红润,都无不令人魂系梦牵。

左:违背,不合。

步,一作埠。

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亦名桃叶山。

水际谓之步,古时此山南临大江,又相传吴人卖瓜于江畔,因以为名。

南北朝时曾经为军事争夺要地。

公元450年,南朝刘宋文帝发动了元嘉北伐,但是被北魏太武帝击败,后北魏拓跋焘反攻刘宋,十月从黄河北岸出兵,连续击溃宋军多路主力,十二月率兵至此,凿山为盘道,设毡殿,隔江威胁建康(今南京市)。

南朝宋鲍照迥《瓜步山楬文》:“瓜步山者,亦江中眇小山也。

徒以因迥为高,据绝作雄而凌清瞰远,擅奇含秀,是亦居势使之然也。

”宋王安石《入瓜步望扬州》:“落日平林一水边,芜城掩映只苍然。

”清顾炎武《上吴侍郎旸》诗:“烽火临瓜步,銮舆去石头。

”家:这里指扬州。

瓜步:瓜步山。

在江苏省六合东南,南临大江。

瓜步月就是瓜步这个地方上面的月亮。

红桥:在扬州城西北二里,是扬州游览胜地。

何日向,江村躲;

何日上,江楼卧。

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

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

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扬州,以归隐江村,频卧江楼?

与诗朋吟和,同酒友对酌。

在自家花园里时时点缀新鲜花草。

如同沙鸥一样能自由自在生活。

白头老人还为五斗米去屈身弯腰?

岂不违背了自己的志趣!

“将白”二句:是说以白发苍苍的自己,做一个没有出息的人,这将不是不合适的计划吧。

折腰人:此处是作者自谦,也是愤激之反语。

左:左计,不适当的策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

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

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

何日上,江楼卧。

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

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

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此词抒写了对扬州的怀念,也透露了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上片着意描写扬州的风景名胜,令人神往。

下片抒写对重返扬州的生活展望。

全词平易浅近而内涵丰富,感情真挚,颇具特色。

  口语化而又典雅的文字的塑造,往往需要一定的雅醉。

这样,在醒醉之中方能一吐快绪。

性情自然而生,笔下文字在情感的催促下静静流露。

《满江红·思家》读起来让人感觉十分亲切和畅快。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人世终究没有将我忘怀,如此眷恋于我,此时感知自己是如此的重要。

在劳累之余,似乎不仅眼睛一热,要哭一下鼻子的。

冷漠的社会,该对自己敞开心扉。

过好自己的生活是很重要的。

不管金窝银窝,还是最喜自己的草窝。

只要自己生活得开心,过个自由自在的生活,便不去追逐那些轻浮的感觉,为俗事所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