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6-68 2、 汪新华.古诗文阅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29-130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竟:究竟。

何之:往何处去。

之:往。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斯:这。

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主人解余意,遗(wèi)赠岂虚来。

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遗:赠送。

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谈谐终日夕,觞(shāng)至辄(zhé)倾杯。

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

觞:进酒劝饮。

辄:就,总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新知:新交的朋友。

言咏:吟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感:感激。

子:对人的尊称。

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

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

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

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

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衔戢(jí)知何谢,冥报以相贻(yí)。

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

戢:收藏。

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

冥:幽暗,死者神魂所居。

贻:赠送。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6-68 2、 汪新华.古诗文阅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29-130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竟:究竟。

何之:往何处去。

之:往。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斯:这。

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主人解余意,遗(wèi)赠岂虚来。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遗:赠送。

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谈谐终日夕,觞(shāng)至辄(zhé)倾杯。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

觞:进酒劝饮。

辄:就,总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新知:新交的朋友。

言咏:吟咏。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感:感激。

子:对人的尊称。

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

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

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

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

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衔戢(jí)知何谢,冥报以相贻(yí)。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

戢:收藏。

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

冥:幽暗,死者神魂所居。

贻:赠送。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6-68 2、 汪新华.古诗文阅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29-130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乞食》一诗,是陶渊明躬耕生涯之一侧面写照,至为真实,亦至为感人。

这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渊明归耕之后,备尝农民之艰辛,尤其是饥饿。

《有会而作》云:“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饮酒》第十六首云:“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皆可印证。

起二句直写出为饥饿所逼迫,不得不去乞食的痛苦情形和惶遽心态,诗人自己也不知该往何处去才是。

“竟”之一字,透露出反覆的思忖,既见得当时农村之凋敝,有粮之家太少,告贷几乎无门;

亦见得诗人对于所求之人,终究有所选择。

渊明乃固穷之士。

萧统《陶渊明传》载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渊明)麾之而去”,就是一好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走啊走啊,不期然地走到了那一处墟里。

由此可见,虽然“不知竟何之”,但下意识中,终究还是有其人的。

此人当然应是一可求之人。

尽管如此,敲开门后,自己还是口讷辞拙,不知所云。

乞食,对于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毕竟是难于启齿的呵。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主人见渊明此时的饥色和窘样,他全明白了,立刻拿出粮食相赠,诗人果然不虚此行。

多么好的人呵!

诗情至此,由痛苦惶遽转变、提升为欣慰感激。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主人不仅急人之难,而且善体人情。

他殷勤挽留诗人坐下相谈,两人谈得投机,不觉到了黄昏,饭已经做好了,便摆出了酒菜。

诗人已经无拘无束了,端起酒杯便开怀畅饮。

渊明爱酒。

“倾”之一字,下得痛快,这才是渊明“质性自然”之本色呵。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诗人为有这位新交而真心欢喜,谈得高兴,于是赋诗相赠。

从“新知”二字,可见主人与诗人尚是新交,但诗人心知其人亦是一雅士,所以才“行行至斯里。

”下面四句,正面表达感激之情,是全诗的主要意旨。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絮),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后来韩信在刘邦部下立大功,封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诗人借用此一典故,对主人说,感激您深似漂母的恩惠,惭愧的是我无韩信之才能,难以报答于您。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您的恩惠我永远珍藏在心里,今生不知如何能够答谢,只有死后我在冥冥之中,再来报答于您。

中国古代有“冥报”的说法,如“结草衔环”的故事便是。

“冥报”之语,表达的是至深至高的感激之忱。

“冥报”之是否可能,虽可不论,但此种感激之忱,则至为珍贵。

  此诗的启示意义,超越了乞食一事。

全幅诗篇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

主人急人之难,诗人感恩图报,皆至性真情,自然呈露,光彩照人。

这是两种高尚人格的对面与相照。

急人之难,施恩不图报;

受恩必报,饮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中国民族精神中的传统美德。

诗中映现的两种人格,深受传统美德的煦育,亦是传统美德的体现。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32-533

读《山海经》 其一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山海经》 其六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读《山海经》 其八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死,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有会而作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旬日已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旬日已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旧年的谷子已经吃完,新谷还没有登场。我也算得上是一个老农,遇上了灾荒年景。来日正长,灾荒远未度过。一年的收成,既然已无指望,眼下早晚之餐仅能勉强维持不至断炊。近十天来,才真正感到饥饿困乏。一年将尽,不禁慨然长叹,写下此诗以抒发怀抱。现在我如果不把心里话说出来,后代子孙又怎么能知道呢?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年少即逢家困乏,老来更贫常受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粗食淡饭愿已足,哪敢企求精美味!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穷困仅次于子思,暑天已厌穿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一年岁月又将尽,何等辛酸又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施粥之人心善良,掩面之人非所宜。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嗟来之食何足恨,白白饿死徒自弃。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人穷斯滥非我愿,君子固穷是本志。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饥饿贫穷又何妨,古来多有我先师。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81-184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旬日已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未登:谷物没登场,即尚未收割。颇为老农:做了很久的农民。老农是作者自称。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务农已久,一是指年岁既老。值年灾:逢上一年之中的灾荒。日月尚悠:日子还很长。悠:久远。未已:不停,没个完。登岁之功:一年的农业收成。登岁:丰收之年。功:指农业收成。希:希望,指望。朝夕所资:早晚的生活所需。朝夕:指每天,日常。资:资用,指吃的用的生活必需品。裁:同才。裁通:仅通。裁:同“才”,仅。这两句是说:仅能维持生活,不至于断炊。岁云夕矣:一年将尽。云:语助词,无意义。夕:指年终。永怀:用诗歌来抒写怀抱。永:通“咏”。述:陈述,抒写。指作这首诗。后生:后代,子孙。这两句是说:我不作诗把它记录下来,后代怎么知道呢?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弱年:即弱冠之年,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叫“弱冠”。这里指少年时期。家乏:家境贫困。更:经历。长饥:长久挨饿。这两句是说:少年时期家境穷困,到了老年更加挨饿。 菽(shū)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菽:豆类的总称。甘肥:指精美的食品。这两句是说:能吃上菽麦一类的饭就很满足了,哪敢羡慕那些香甜美味呢? 惄(nì)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惄如:因饥饿而愁苦之状。毛传:“惄,饥意也。调,朝也。”郑玄笺:“怒,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亚九饭:亚,次于。九饭:一个月吃九顿饭,指子思。《说苑·立节》说,子思住在卫国时,非常贫困,“三旬而九食”。这句是说,我饥饿穷愁,仅次于子思。当暑厌寒衣:在暑天还穿着讨厌的寒衣,谓贫穷而无夏衣更换。当:值。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暮:指年终,一年将近。如何:奈何。这句是说对着辛苦和悲伤而无可如何。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mèi)非。善:称许,称赞。粥者:施粥以赈济饥民的人,这里指黔敖。《礼记·檀弓》:“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蒙袂:用衣袖蒙住脸。袂:衣袖。 嗟(jiē)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嗟来:不礼貌的吆喝声。吝:恨。徒没:白白地饿死。遗:失,弃。以上四句称许黔敖的善良本心,并为蒙袂者不食嗟来之食而婉惜,其实诗人自己也是不主张食嗟来之食的。萧统《陶渊明传》说渊明“躬耕自资遂报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僵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陶渊明此诗“有会而作”,疑即有感于此而作。 斯滥岂攸(yōu)志,固穷夙所归。斯滥:为非作歹,指小人的行为。固穷:固守贫困,指君子的行为。《论语·卫灵公》云:“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悠志:所愿。夙所归:平素的志向所期望达到的。夙:旧。这两句是说君子可以为保持节操而穷困,小人如穷困就会干出越轨之事。 馁(něi)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馁:饥饿。在昔:过去。余多师:我有很多老师。指值得效法的先贤,如伯夷、叔齐、子思,以及不食嗟来之食的蒙袂饥者等。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81-184

杂诗 其一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昂,势翳西山巅。

萧条隔又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其一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其二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劝农 其五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儋石不储,饥寒交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时运 其二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678910 共7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