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动 文
风约帘波,锦机寒、难遮海棠烟雨。
夜酒未苏,春枕犹_,曾是误成歌舞。
半褰薇帐云头散,奈愁味、不随香去。
尽沈静、文园更渴,有人知否。
懒记温柔旧处。
偏只怕、临风见他桃树。
绣户锁尘,锦瑟空弦,无复画眉心绪。
待拈银管书春恨,被双燕、替人言语。
意不尽,垂杨几千万里。
菩萨蛮(赋玉蕊花) 文
菩萨蛮(赋软香) 文
隔浦莲(荷花) 文
洛神一醉未醒。
俯鉴窥红影。
万绿森相卫,西风静、不放冷。
侵晓鸥梦稳。
非尘境。
棹月香千顷。
锦机靓。
亭亭不语,多应嗔赋玉井。
西湖游子,惯识雨愁烟恨。
只恐吴娃暗折赠。
耿耿。
柔丝容易萦损。
鹊桥仙(七夕舟中) 文
风入松(茉莉花) 文
素馨_萼太寒生。
多翦春冰。
夜深绿雾侵凉月,照晶晶、花叶分明。
人卧碧纱厨净,香吹雪练衣轻。
频伽衔得堕南薰。
不受纤尘。
若随荔子华清去,定空埋、身外芳名。
借重玉炉沈炷,起予石鼎汤声。
杏花天 文
阮郎归 文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文翻译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
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
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
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
红欲断、杏开素面。
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
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
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
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
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
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雪巧妙地沁入兰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
仿佛想挡住了春风送来的温暖。
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时的寒意还很浅。
桥面上行走,像漫步白云浮天。
池沼澄净如明镜一般,雪花把万物打扮得轻柔细软。
我想故乡必是落雪天寒,那里的层层帘幕四垂未卷,阻误了初归的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
红欲断、杏开素面。
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
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
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杨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叶都变成千万只白眼,刚开的杏花也由红脸变成粉妆素面。
当年的王徽之雪夜间去访旧友,到门口却又不见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见与不见。
雪路难行,司马相如迟赴了兔园的高宴。
深闺中又把熏炉点燃,赶制春衫的针线也开始放慢。
只怕那穿凤纹绣鞋的佳人挑菜回来时,在灞上再与你相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
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
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
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雪巧妙地沁入兰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
仿佛想挡住了春风送来的温暖。
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时的寒意还很浅。
桥面上行走,像漫步白云浮天。
池沼澄净如明镜一般,雪花把万物打扮得轻柔细软。
我想故乡必是落雪天寒,那里的层层帘幕四垂未卷,阻误了初归的双燕。
甲:草木萌芽的外皮。
行天入境:唐韩愈《春雪》“入镜鸾窥诏,行天马度桥”,以镜和天来喻地面、桥面积雪的明净。
青未了、柳回白眼。
红欲断、杏开素面。
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
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
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杨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叶都变成千万只白眼,刚开的杏花也由红脸变成粉妆素面。
当年的王徽之雪夜间去访旧友,到门口却又不见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见与不见。
雪路难行,司马相如迟赴了兔园的高宴。
深闺中又把熏炉点燃,赶制春衫的针线也开始放慢。
只怕那穿凤纹绣鞋的佳人挑菜回来时,在灞上再与你相见。
“旧游”句:晋王子猷居山阴,曾雪夜泛舟访戴安道,至其门,未人即返,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戴。
”“后盟”句:司马相如参加梁王兔园之宴,因下雪而迟到。
上苑即兔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满江红·中秋夜潮 文翻注译赏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
声直上,蟾蜍窟。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滔滔江河归大海,而海水的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
偏偏只等到,过了半个秋天的时候,拼成明亮的圆月和壮观的潮水。
这时,月亮好像经过什么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后,越发显得明亮澄圆。
江潮到来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决口那样,奔腾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宫中的嫦娥。
光直下,蛟龙穴;
声直上,蟾蜍窟。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
潮声直展蟾蜍藏身的月官。
月夜太空素光皓洁,而浩瀚海面又白浪如雪,广阔天地间洁净澄澈,犹如用刷子刷洗了一般。
一腔激气直冲云霄,似乎能驱走月中的粉黛。
他举杯酌酒,似乎一口气就能吞下吴越两国。
若是明日把我今夜观潮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儿辈听听,那他们也会为之心胆惊裂啊!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03-404 2、 李晓丽.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304 3、 江天.中国才子文化集成(二)唐诗宋词:新世界出版社,1998:809-810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阴:指低凹处。
潮信:即潮。
因其来时有定时,故称“潮信”。
半破:指半轮月亮。
斗成:拼成。
双绝:指圆月和潮水。
金镜:比喻月亮。
拏攫(ná jué):夺取。
擎同拿。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
沉冤:久未昭雪的冤屈,指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而赐其宝剑,令其自刎。
光直下,蛟龙穴;
声直上,蟾蜍窟。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蛟龙穴:传说水底有蛟龙居住的宫殿,即龙宫。
声直上:指潮水的涛声。
蟾蜍窟:即月宫。
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蟾蜍即蛤蟆。
洞然:洁净的样子。
刷:刷去污垢。
粉黛:粉敷面而助白,黛画启而增黑,都是妇女使用的妆饰品“举杯”句:指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和越王勾践杀死大夫文种的事,是对他们杀害大臣的谴责。
说似:讲论。
儿曹:儿辈。
心应折: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孩,心拆骨惊。
”心折,中心摧伤,即憾动了心灵。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03-404 2、 李晓丽.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304 3、 江天.中国才子文化集成(二)唐诗宋词:新世界出版社,1998:809-810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滔滔江河归大海,而海水的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
偏偏只等到,过了半个秋天的时候,拼成明亮的圆月和壮观的潮水。
这时,月亮好像经过什么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后,越发显得明亮澄圆。
江潮到来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决口那样,奔腾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宫中的嫦娥。
阴:指低凹处。
潮信:即潮。
因其来时有定时,故称“潮信”。
半破:指半轮月亮。
斗成:拼成。
双绝:指圆月和潮水。
金镜:比喻月亮。
拏攫(ná jué):夺取。
擎同拿。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
沉冤:久未昭雪的冤屈,指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而赐其宝剑,令其自刎。
光直下,蛟龙穴;
声直上,蟾蜍窟。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
潮声直展蟾蜍藏身的月官。
月夜太空素光皓洁,而浩瀚海面又白浪如雪,广阔天地间洁净澄澈,犹如用刷子刷洗了一般。
一腔激气直冲云霄,似乎能驱走月中的粉黛。
他举杯酌酒,似乎一口气就能吞下吴越两国。
若是明日把我今夜观潮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儿辈听听,那他们也会为之心胆惊裂啊!
蛟龙穴:传说水底有蛟龙居住的宫殿,即龙宫。
声直上:指潮水的涛声。
蟾蜍窟:即月宫。
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蟾蜍即蛤蟆。
洞然:洁净的样子。
刷:刷去污垢。
粉黛:粉敷面而助白,黛画启而增黑,都是妇女使用的妆饰品“举杯”句:指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和越王勾践杀死大夫文种的事,是对他们杀害大臣的谴责。
说似:讲论。
儿曹:儿辈。
心应折: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孩,心拆骨惊。
”心折,中心摧伤,即憾动了心灵。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03-404 2、 李晓丽.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304 3、 江天.中国才子文化集成(二)唐诗宋词:新世界出版社,1998:809-810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
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
声直上,蟾蜍窟。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史达祖本来是一位“婉约派”的词人。
前人之所以盛赞他,主要是因为他具有那种婉丽细腻的词风。
其实,他的词风并不局限于“婉约”一路。
像这首词,就抒发了他胸中不常被人看见的豪气激情,在风格上也显得沉郁顿挫、激昂慷慨,语句铿锵,意境深沉,运笔稳健,充满了激荡今古的豪气。
这就可以大大帮助读者加深对其人、其词的全面了解。
中秋海潮,是大自然的壮观景象。
早在北宋,苏轼就写过《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其首绝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南宋辛弃疾也写过《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等上乘之作。
史达祖这首题为“中秋夜潮”的《满江红》,在某种程度上看,就正是继承苏、辛“豪放”词风之作,它写出了夜潮的浩荡气势,写出了皓洁的中秋月色,更借此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一股激情,令人读后产生如闻钱塘潮声击荡于耳的感觉。
因为是写“中秋夜潮”,所以全词就紧扣海潮和明月来写。
开头两句“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即分别交待了潮与月两个方面,意谓:水归属于“阴”,而月为“太阴之精”,因此潮信的盈虚——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
这里所用的“归”和“盈虚”两组动词,就为下文的描写江潮夜涨,蓄贮了巨大的“势能”。
大江东去,这其中本就蓄积了许多的“力量”。
此时,在月球的引力下,它又要返身过来,提起它全身的气力向钱塘江中扑涌而去,这是非常壮观惊险的。
故而在分头交待过潮与月之后,接着就把它们合起来写:“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
只有逢到每年的中秋(即“凉秋半破”时),那十分的满月与“连山喷雪”而来的“八月潮”(李白《横江词》:“浙江八月何如此?
涛似连山喷雪来”),才拼合成了堪称天地壮观的“双绝”奇景。
它们“壮”、“奇”之所在,以下两句即分写之:“有物揩磨金镜净”是写月亮,它似经过什么人把它重加揩磨以后那样,越发显得明亮澄圆:“何人拏攫银河决”是写江潮,它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缺口那样,奔腾而下。
对于后者,不妨引一节南宋人周密描绘浙江(即钱塘江)潮的文字来与之参读,以加强感性认识。
《武林旧事》卷三《观潮》条里写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至于前者(中秋之月),则前人描写多矣,无须赘引。
总之,眼观明月,耳听江潮,此时此地,怎能不引起惊叹亢奋之情?
但由于观潮者的身世际遇和具体心境不同,所以同是面对这天下“双绝”,其联想和感触亦自不同。
比如宋初的潘阆,他写自己观潮后的心情是“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酒泉子》),主要言其惊心动魄之感;
苏轼则在观潮之后,“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南歌子》),似乎悟得了人生如“潮中之沙”(“寓身化世一尘沙”)的哲理;
而辛弃疾则说:“滔天力倦知何事?
白马素车东去。
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摸鱼儿》),在他看来,那滔天而来的白浪,正是伍子胥的幽灵驾着素车白马而来。
但是史达祖此词,却表达了另一种想象与心情:“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这里的一个着眼点在于“雪”字:月光是雪白晶莹的,白浪也是雪山似地喷涌而来,这正象征着伍子胥的“沉冤”已经洗雪干净。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写时近中秋、月夜泛湖的情景道:“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又云:“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这实际是写他“通体透明”、“肝胆冰雪”的高洁人品。
史词的“子胥见嫦娥”则意在借白浪皓月的景象来表达伍子胥那一片纯洁无垢的心迹,也借此而为伍子胥一类忠君爱国而蒙受冤枉的豪杰平反昭雪。
这表明:史氏虽身为“堂吏”,胸中亦自有其政治上的是非爱憎,以及对于国事的关注之情。
下阕继续紧扣江潮与明月来写。
“光直下,蛟龙穴”是写月,兼顾海: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声直上,蟾蜍窟”是写潮,兼及月:潮声直震蟾蜍藏身的月宫。
两个“直”字极有气势,极有力度,充分显示了中秋夜月与中秋夜潮的伟观奇景。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则合两者写之:天是洁净的天,月光皓洁,“地”是洁净的“地”,白浪喷雪;
上下之间,一派“洞然如刷”,即张孝祥所谓“表里俱澄澈”的晶莹世界。
对此,词人的心又一次为之而激动万分、“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
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这前两句,正好符合了现今所谓的“移情”之说。
——按照这种“移情论”,在创作过程中,物我双方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
比如,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中,就会出现象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类的诗句;
而“物”的形相、精神也同样会影响到诗人的心态、心绪,如人见松而生高风亮节之感,见梅而生超尘脱俗之思,见菊而生傲霜斗寒之情。
史词明谓“激气已能”、“举杯便可”,这后两个词组就清楚地表达了他的这种激气豪情,正是在“光直下”、“声直上”的伟奇景色下诱发和激增起来的。
——当然,这也与他本身含有这种激气豪情的内在条件有关。
在外物的感召之下,一腔激情直冲云霄,似乎能驱走月中的粉黛(美人);
这股激情又使他举杯酌酒,似乎一口能吞下吴越两国。
这两句自是“壮词”。
一则表现了此时此地作者心胸的开阔和心情的激昂;
另一则——如果细加玩味的话,也不无包含有对于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这些或者昏庸、或者狡狯的君王,以及那当作“美人计”诱饵的西施的憎恶与谴责,因为正是他们共同谋杀了伍子胥。
所以这两句虽是写自己的激气与豪情,但仍是暗扣“月”(粉黛即月中仙女)、“潮”(吴越之争酿出子胥作涛的故事)两方面来展开词情的,因此,并不能视为走题。
末两句则“总结”上文,词人说:若是明朝把我今夜观潮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你辈(“儿曹”含有轻视之意)去听,那不使你们为之心胆惊裂才怪呢!
词情至此,达到高潮,也同时戛然中止,如觉有激荡难遏的宏响嗡嗡回旋于耳畔。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837-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