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咏燕 文翻注译赏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
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春社日刚刚过去,你们就在楼阁的帘幕中间穿飞,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冷冷清清。
分开羽翼想停下来,再试着钻进旧巢双栖并宿。
好奇地张望雕梁藻井,又呢喃软语商量个不停。
倏然间飘然而起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划开了红色花影。
芳径。
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芳香弥漫小径间,春雨将芹泥融融浸润。
喜欢贴地争飞,好像要比比谁更俊俏轻盈。
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看够了昏暝中的柳枝花影。
但只顾自己在巢安稳栖息,却忘了稍回天涯游子的书信。
这可愁坏了闺中憔悴佳人,望穿双眼天天画栏独凭。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3-164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春社:古代春天的社日,以祭祀土神。
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度:穿过。
帘幕:古时富贵人家多张挂于院宇。
差(cī)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
《诗经· 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相(xiàng):端看、仔细看。
雕梁:雕有或绘有图案的屋梁。
藻井: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天花板,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
软语:燕子的呢喃声。
翠尾:翠色的燕尾。
红影:花影。
芳径。
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芳径:长着花草的小径。
芹泥:水边长芹草的泥土。
红楼:富贵人家所居处。
柳昏花暝(míng):柳色昏暗,花影迷蒙。
暝:天色昏暗貌。
栖香:栖息得很香甜,睡得很好。
天涯芳信:给闺中人传递从远方带来的书信。
古有双燕传书之说。
翠黛双峨:指闺中少妇。
黛蛾: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
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
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画阑:雕花的栏杆。
凭:倚靠。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3-164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春社日刚刚过去,你们就在楼阁的帘幕中间穿飞,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冷冷清清。
分开羽翼想停下来,再试着钻进旧巢双栖并宿。
好奇地张望雕梁藻井,又呢喃软语商量个不停。
倏然间飘然而起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划开了红色花影。
春社:古代春天的社日,以祭祀土神。
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度:穿过。
帘幕:古时富贵人家多张挂于院宇。
差(cī)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
《诗经· 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相(xiàng):端看、仔细看。
雕梁:雕有或绘有图案的屋梁。
藻井: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天花板,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
软语:燕子的呢喃声。
翠尾:翠色的燕尾。
红影:花影。
芳径。
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芳香弥漫小径间,春雨将芹泥融融浸润。
喜欢贴地争飞,好像要比比谁更俊俏轻盈。
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看够了昏暝中的柳枝花影。
但只顾自己在巢安稳栖息,却忘了稍回天涯游子的书信。
这可愁坏了闺中憔悴佳人,望穿双眼天天画栏独凭。
芳径:长着花草的小径。
芹泥:水边长芹草的泥土。
红楼:富贵人家所居处。
柳昏花暝(míng):柳色昏暗,花影迷蒙。
暝:天色昏暗貌。
栖香:栖息得很香甜,睡得很好。
天涯芳信:给闺中人传递从远方带来的书信。
古有双燕传书之说。
翠黛双峨:指闺中少妇。
黛蛾: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
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
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画阑:雕花的栏杆。
凭:倚靠。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3-164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
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燕子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诗如杜甫,词如晏殊等,然古典诗词中全篇咏燕的妙词,则要首推史达祖的这首《双双燕》了。
这首词对燕子的描写是极为精彩的。
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
而又不觉繁复。
“过春社了”,“春社”在春分前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相传燕子这时候由南方北归,词人只点明节候,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燕子归来了。
此处妙在暗示,有未雨绸缪的朦胧,既节省了文字,又使诗意含蓄蕴藉,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度帘幕中间”,进一步暗示燕子的回归。
“去年尘冷”暗示出是旧燕重归及新变化。
在大自然一派美好春光里,北归的燕子飞入旧家帘幕,红楼华屋、雕梁藻井依旧,所不同的,空屋无人,满目尘封,不免使燕子感到有些冷落凄情。
“差池欲住”四句,写双燕欲住而又犹豫的情景。
由于燕子离开旧巢有些日子了,“去年尘冷”,好像有些变化,所以要先在帘幕之间“穿”来“度”去,仔细看一看似曾相识的环境。
燕子毕竟恋旧巢,于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因“欲住”而“试入”,犹豫未决,所以还把“雕梁藻井”仔细相视一番,又“软语商量不定”。
小小情事,写得细腻而曲折,像一对小两口居家度日,颇有情趣。
沈际飞评这几句词说:“‘欲’字、‘试’字、‘还’字、‘又’字入妙。
”(《草堂诗馀正集》)妙就妙在这四个虚字一层又一层地把双燕的心理感情变化栩栩如生地传达出来。
“软语商量不定”,形容燕语呢喃,传神入妙。
“商量不定”,写出了双燕你一句、我一句,亲昵商量的情状。
“软语”,其声音之轻细柔和、温情脉脉形象生动,把双燕描绘得就像一对充满柔情密意的情侣。
人们常用燕子双栖,比喻夫妻,这种描写是很切合燕侣的特点的。
恐正是从诗词的妙写中得到的启发吧!
果然,“商量”的结果,这对燕侣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于是,它们“飘然快拂花销,翠尾分开红影”,在美好的春光中开始了繁忙紧张快活的新生活。
“芳径,芹泥雨润”,紫燕常用芹泥来筑巢,正因为这里风调雨顺,芹泥也特别润湿,真是安家立业的好地方啊,燕子得其所哉,双双从天空中直冲下来,贴近地面飞着,你追我赶,好像比赛着谁飞得更轻盈漂亮。
广阔丰饶的北方又远不止芹泥好,这里花啊柳啊,样样都好,风景是观赏不完的。
燕子陶醉了,到处飞游观光,一直玩到天黑了才飞回来。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春光多美,而它们的生活又多么快乐、自由、美满。
傍晚归来,双栖双息,其乐无穷。
可是,这一高兴啊,“便忘了、天涯芳信”。
在双燕回归前,一位天涯游子曾托它俩给家人捎一封书信回来,它们全给忘记了!
这天外飞来的一笔,出人意料。
随着这一转折,便出现了红楼思妇倚栏眺望的画面:“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由于双燕的玩忽害得受书人愁损盼望。
这结尾两句,似乎离开了通篇所咏的燕子,转而去写红楼思妇了。
看似离题,其实不然,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
试想词人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燕子徘徊旧巢,欲住还休?
对燕子来说,是有感于“去年尘冷”的新变化,实际上这是暗示人去境清,深闺寂寥的人事变化,只是一直没有道破。
到了最后,将意思推开一层,融入闺情更有馀韵。
原来词人描写这双双燕,是意在言先地放在红楼清冷、思妇伤春的环境中来写的,他是用双双燕子形影不离的美满生活,暗暗与思妇“画栏独凭”的寂寞生活相对照;
接着他又极写双双燕子尽情游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暗暗与思妇“愁损翠黛双蛾”的命运相对照。
显然,作者对燕子那种自由、愉快、美满的生活的描写,是隐含着某种人生的感慨与寄托的。
这种写法,打破宋词题材结构以写人为主体的常规,而以写燕为主,写人为宾;
写红楼思妇的愁苦,只是为了反衬双燕的美满生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读者自会从燕的幸福想到人的悲剧,不过作者有意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罢了。
这种写法,因多一层曲折而饶有韵味,因而能更含蓄更深沉地反映人生,煞是别出心裁。
但写燕子与人的对照互喻又粘连相接,不即不离,确是咏燕词的绝境。
作为一首咏物词,《双双燕》获得了前人最高的评价。
王士祯说:“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错矣!
”(《花草蒙拾》)这首词成功地刻画了燕子双栖双宿恩爱羡人的优美形象,把燕子拟人化的同时,描写它们的动态与神情,又处处力求符合燕子的特征,达到了形神俱似的地步,真的把燕子写活了。
例如同是写燕子飞翔,就有几种不同姿态。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是写燕子在飞行中捕捉昆虫、从花木枝头一掠而过的情状。
“飘然”,既写出燕子的轻,但又不是在空中漫无目的地悠然飞翔,而是在捕食,所以又说“快拂花销”。
正因为燕子飞行轻捷,体形又小,飞起来那翠尾像一把张开的剪刀掠过“花梢”,就好似“分开红影”了。
“爱贴地争飞”,是燕子又一种特有的飞翔姿态,天阴欲雨时,燕子飞得很低。
由此可见词人对燕子观察异常细腻,用词非常精刻。
词中写燕子衔泥筑巢的习性,写软语呢喃的声音,也无一不肖。
“帘幕”、“雕梁藻井”、“芳径”、“芹泥雨润”等等,也都是诗词中常见的描写燕子的常典。
“差池欲住”,“差池”二字本出《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芹泥雨润”,“芹泥”出杜甫《徐步》诗:“芹泥随燕嘴”。
“便忘了天涯芳信”则是化用南朝梁代江淹《杂体诗·拟李都尉从军》“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
袖中有短愿寄双飞燕”诗意,反从双燕忘了寄书一面来写。
这首词刻划双燕,有环奇警迈之长,不愧为咏物词之上品。
至于求更深的托喻,则是没有的,有的论者认为,“红楼归晚”四句,有弦外之音隐喻韩侂胄之事,虽可备一说,但总不免穿凿太深,反而损害了这首词深广细致的韵致。
参考资料: 1、 高原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813-1815
解佩令·人行花坞 文赏
人行花坞。
衣沾香雾。
有新词、逢春分付。
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
倚珠帘、咏郎秀句。
相思一度。
秾愁一度。
最难忘、遮灯私语。
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
指春衫、泪曾溅处。
人行花坞。
衣沾香雾。
有新词、逢春分付。
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
倚珠帘、咏郎秀句。
相思一度。
秾愁一度。
最难忘、遮灯私语。
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
指春衫、泪曾溅处。
史达祖的词因过于讲究技巧而被批评,但其用足心思,虽失之纤薄,但其刻意描画,工丽精雅,不足处在是,好处亦在是,全看读者的欣赏。
“人行”二句,是极清美的情境。
她,轻灵地在花丛中穿行,衣衫上沾惹了花上的香气。
“花坞”,指可以四面挡风的花圃,当是昔日两人常游之地。
作者尚有词云:“春衫瘦、东风剪剪。
过花坞、香吹醉面。
”(《杏花天·清明》)落笔处先营造一抒情意境,然后才点出:“有新词、逢春分付”。
每逢春天到来,他都写下新词,好让自己吟咏歌唱。
可是,这一年的春天呢?
情人远在异乡,更不用说分付新词了。
这里仍从女子方面着笔,用思细密。
“屡欲”二句,再转一层。
多少次啊,想要托燕子为传情愫,无奈它又不曾飞去。
这已是百无聊赖,唯有“倚珠帘、咏郎秀句”,重吟旧日的诗词,以慰眼前的相思吧。
令人有今夕何夕之叹,词人的想象,由花坞转入居处,句句写对方的动静,似从空处落想,其实句句均有作者的自身形象在,都在作者眼中写出,仍是想象语。
“花坞”,是当日两人经行之处,“新词”、“秀句”,也是情郎所为。
“传情”句,亦写出情侣间的无限深情。
写女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就是从侧面写出自己对她的眷恋之情。
因是词人以己心度她心,所以她心即我心。
梅溪词中,颇多此等笔法。
换头二句,回转笔触,由人而及已。
“相思一度,秾愁一度”,每一次的相思,都增添一分的愁绪。
语虽质直,实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且以真率之情动人,更觉真实可信,由此而生发出下边一段婉曲缠绵的描写:“最难忘、遮灯私语”。
在恋爱过程中,总有一些使人永久无法忘怀的情事。
在梅溪词中也屡屡提到“一灯初见影窗纱”(《西江月》)、“人静烛笼稀,泥私语、香樱乍破”(《步月》)。
重帘灯影,甜蜜低语,词中着一“遮”字,便曲尽幽会情态。
“淡月”三句,是全词精绝之笔。
俞陛云曰:“此三语情辞俱到。
张功甫称其‘织绡泉底……夺苕艳于春景’者也。
”(《宋词选释》)春月溶溶,照着梨花如雪弥漫的小庭深院,那是当日与她相会幽欢的地方。
此时天涯间阻,唯有借夜来魂梦,重绕花畔的回廊,找到所思念的她,把自己春衫上溅着相思泪痕的地方,指给她看。
梅溪词用字句极精准,“借”字“指”字,皆极生新之致。
这首词于结构上有所创新。
一般写这类题材词时,大都先写自己相思之情,然后从对方入笔,推想思念者的情态,此词一变熟套,反其道行之,更觉韵味隽永。
况周颐云此词“以标韵胜”,可谓的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海棠春令 文
西江月 文
临江仙·倦客如今老矣 文
鹧鸪天 文
换巢鸾凤(梅意花庵作春情) 文
人若梅娇。
正愁横断坞,梦绕溪桥。
倚风融汉粉,坐月怨秦箫。
相思因甚到纤腰。
定知我今,无魂可销。
佳期晚,谩几度、泪痕相照。
人情。
天眇眇。
花外语香,时透郎怀抱。
暗握荑苗,乍尝樱颗,犹恨侵阶芳草。
天念王昌忒多情,换巢鸾凤教偕老。
温柔乡,醉芙蓉、一帐春晓。
南歌子 文
杏花天(清明) 文
东风第一枝(灯夕清坐) 文
酒馆歌云,灯街舞绣,笑声喧似箫鼓。
太平京国多欢,大_绮罗几处。
东风不动,照花影、一天春聚。
耀翠光、金缕相交,苒苒细吹香雾。
羞醉玉、少年丰度。
怀艳雪、旧家伴侣。
闭门明月关心,倚窗小梅索句。
吟情欲断,念娇俊、知人无据。
想袖寒、珠络藏香,夜久带愁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