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偈 文
簪菊 文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 文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第十三回回前诗 文
第六十四回回前诗 文
杏帘在望 文赏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句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鹅儿在长满菱荇的池中嬉戏游水,燕子从桑榆林中衔泥飞出,筑巢于屋梁之间。
此联仅用名词构成诗句,而未用动词或形容词,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句法。
第二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做得好不好?
你说这两句里面,哪个是主语?
哪个是谓语?
没有的。
没有动词、没有用形容词,全是名词放在一起,“菱荇鹅儿水”,这个就是诗歌的特殊句法。
你可以想像,鹅儿在那里戏水,水上面有菱荇,这些不要讲出来。
就用“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也是这样,燕子在树里穿来穿去,把桑树、榆树的枝条来做自己的窝,回来做自己的燕窝,这些你自己去想像吧。
它是这样的一种句法,这是特别地工整的句法。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这句诗可以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媲美,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并论,是林黛玉的许多佳句之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楼梦曲 文
作者: 曹雪芹 朝代: 清代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