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行 文
送蔡十二之海上(时在卫中) 文
酬卫八雪中见寄 文
除夜作 文翻注译赏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霜鬓 一作:愁鬓)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霜鬓 一作:愁鬓)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
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参考资料: 1、 蓝光中编著.《历代诗歌选读 上卷》: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191-192 2、 薛天纬注评.名家注评古典文学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10:113-114 3、 李元秀主编.《素质教育经典文库 三十八》: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150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客心:自己的心事。
转:变得。
凄然:凄凉悲伤。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bìn)明朝(zhāo)又一年。
(霜鬓 一作:愁鬓) 霜鬓:白色的鬓发。
明朝:明天。
参考资料: 1、 蓝光中编著.《历代诗歌选读 上卷》: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191-192 2、 薛天纬注评.名家注评古典文学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10:113-114 3、 李元秀主编.《素质教育经典文库 三十八》: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150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
客心:自己的心事。
转:变得。
凄然:凄凉悲伤。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bìn)明朝(zhāo)又一年。
(霜鬓 一作:愁鬓)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
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霜鬓:白色的鬓发。
明朝:明天。
参考资料: 1、 蓝光中编著.《历代诗歌选读 上卷》: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1:191-192 2、 薛天纬注评.名家注评古典文学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10:113-114 3、 李元秀主编.《素质教育经典文库 三十八》: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150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霜鬓 一作:愁鬓)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
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
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
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
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
”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
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
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
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
“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
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
”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
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
清代沈德潜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明代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
如……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
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
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
因此,就这首诗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王永成编 .唐诗鉴赏大典 上 :金城出版社 ,2002 :387-388 . 2、 萧涤非等撰写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396-397 .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文翻注译赏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8
嗟(jiē)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xián)杯问谪(zhé)居。
谪居:贬官的地方。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
古民谣《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衡阳:地名,今属湖南。
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
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青枫江:地名,在花溪。
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chóu)躇(chú)。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8
嗟(jiē)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xián)杯问谪(zhé)居。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谪居:贬官的地方。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
古民谣《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衡阳:地名,今属湖南。
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
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青枫江:地名,在花溪。
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chóu)躇(chú)。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8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这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一首边塞诗,同时送别两人,且两人均为遭贬而迁。
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
“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喻。
“此别”、“谪居”四字,又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
作者在送别之地停下马来,与李、王二少府饮酒饯别,“意何如”、“问谪居”,反复致意,其殷切珍重之情,显而易见,一开篇就以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无怪乎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常侍(即高适)每工于发端。
”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上句写李少府贬峡中。
当时,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巴东三峡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诗人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
下句写王少府贬长沙。
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
归雁传书是借用苏武雁足系书故事,但长沙路途遥远,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
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
这句写李少府到了长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望着那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蓝天,自然会洗尽烦恼。
下句想象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的名胜古迹。
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峡之口。
这句写王少府到了峡中,可以去古木参天、枝叶扶疏的白帝城凭吊古迹,以求慰藉。
这四句情景相融,结合得自然巧妙,读来自有一种苍凉中饱含亲切的情味。
所写之境,从巫峡到衡阳,从青枫浦到白帝城,十分开阔,而分写二人,更显出作者的艺术匠心。
作者在两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并且采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中的对句互见的方法,在一联中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隐含着上句,“巫峡”一联上句写贬谪荒远的凄凉,下句说要多通音信,表面看是对李、王分开讲的,实际上是对两人共同而言。
同样,“青枫江”一联上句说流连光景,下句说寻访古迹,实际也是对二人共同讲的。
这样,在精炼的字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照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双方一致的情意,诗人巧妙的处理,使写分送二人的困难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一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诗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
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这里用来和贬谪相连,也还深藏着婉曲的微讽之意。
重点是在后一句“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
全诗在这里结束,不仅与首联照应,而且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思。
叶燮在《原诗》中,曾经指责此诗中间两联连用四个地名太多。
其实,高适此诗情真意挚而又气势健拔,虽然连用了四个地名,但对诗意并无影响,反而使意境显得更为开阔。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94-196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文翻译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
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0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萧条:寂寞冷落;
凋零。
海:一作“明”。
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
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借问:犹询问。
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凡几:共计多少。
从风:随风。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0
塞下曲 文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送李侍御赴安西 文赏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其中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
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
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
“铁骢”为青黑色相杂的马,本已矫健迅疾,再加上主人挥鞭,自然是凌厉如飞了。
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平添坚强的力度。
故一发端,颇具顿挫之力,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
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紧承上联送别之意。
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
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
此联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
先从“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
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
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
前程珍重的祝愿;
“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
一开一阖之际,极富抑扬顿挫之力。
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指李侍御远赴安西所经之地。
汉代李陵与匈奴交战的遮虏障远在燕支山之北,而李侍御所赴的安西则更在此之外。
此句上承“金鞭”句、 “功名”句;
对句指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之地——太白峰东的长安。
这句上承“行子”句、“心事”句,虽不明言心事,而心事自含其中。
“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 自不免有所系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
这一联只列地名,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尾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
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
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475页 2、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06-208页
蓟中作 文翻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打马驱驰越过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边城一带如此萧条,日光惨淡白云昏黄。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身临沙场争战之处,常为胡虏的反复侵扰而忧伤。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无奈将帅己得封赏无心边防。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才如孙吴却无处施展呀,只好归来闭门独自惆帐。
参考资料: 1、 余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第220页 2、 朱德才,杨燕主编,唐宋诗词 上册,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10,第206页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文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
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
天长沧州路,日暮邯郸郭,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
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
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
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
理道资任贤,安人在求瘼。
故交负灵奇,逸气抱謇谔,隐轸经济具,纵横建安作,才望忽先鸣,风期无宿诺。
飘摇劳州县,迢递限言谑。
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
淇水徒自流,浮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