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 / 中秋闻笛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冬日梅窗书事四首 其一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明窗莹几净无尘,月映幽窗夜色新。

惟有梅花无限意,射人又放一枝春。

吊林和靖二首 其二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短蓬载影夜归时,月白风清易得诗。

不识酌泉拈菊意,一庭寒翠蔼空祠。

吊林和靖二首 其一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不见孤山处士星,西湖风月为谁清。

当时寂寞冰霜下,两句诗成万古名。

代送人赴召司农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当年持节使,宽厚出诚心。

郡国承风远,朝廷注意深。

十行初下诏,四海望为霖。

几夜台星转,光侵九棘林。

冬日梅窗书事四首其四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的皪江梅浅浅春,小窗相对自清新。

幽香特地成牵役,不似梨花入梦频。

冬日梅窗书事四首 其三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病起眼前俱不喜,可人唯有一枝梅。

未容明月横疏影,且得清香寄酒杯。

冬至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清平乐·夏日游湖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夏日的西湖,苍青翠绿的湖光山色,烟萦雾绕撩惹人驻足。

与恋人携手漫步在荷花盛开的湖畔小路,一瞬间洒下一阵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娇痴的情怀不怕人度猜,我和衣睡倒在他的胸怀。

最是分手的时候,依依不舍流连徘徊,归来陷人愁苦的深渊,懒得走近那梳妆台。

参考资料: 1、 刘敬圻,诸葛忆兵著.宋代女词人词传 李清照、朱淑真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57页 2、 天人主编.唐宋词名篇鉴赏 第3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05:第343页 3、 郑在瀛 张声启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377页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夏日的西湖,苍青翠绿的湖光山色,烟萦雾绕撩惹人驻足。

与恋人携手漫步在荷花盛开的湖畔小路,一瞬间洒下一阵黄梅细雨。

恼烟撩露:恼人的烟雾,撩拨人的水露。

欧阳修《少年游》:“恼烟撩雾,拚醉倚西风。

”须臾:片刻。

藕花:荷花。

一霎:一会儿。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娇痴的情怀不怕人度猜,我和衣睡倒在他的胸怀。

最是分手的时候,依依不舍流连徘徊,归来陷人愁苦的深渊,懒得走近那梳妆台。

猜:指责、议论。

分携:分手。

妆台:梳妆台。

睡倒人怀:即拥抱伏枕于恋人肩上。

参考资料: 1、 刘敬圻,诸葛忆兵著.宋代女词人词传 李清照、朱淑真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57页 2、 天人主编.唐宋词名篇鉴赏 第3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05:第343页 3、 郑在瀛 张声启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377页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这首词是一篇叙事言情之作。

是在记叙一次与恋人携手游湖的真实经历,同时刻画了一个感情生活异常愉快的少女形象。

  词的一开头道出了游湖的时间,是夏日的清晨,如烟一般朦胧的雾气和晶莹剔透的露球将消未消之时,作者用了一个“恼”字,一个“撩”字,便为“留我须臾住”找到了理由,呆了一会儿,才携手走上满开荷花的湖堤。

一霎时工夫黄梅细雨下起来了。

这种情景在江南的五六月间黄梅成熟季节是常见的景象,这时游湖。

烟雨茫茫,格外增添一份朦胧的情趣。

  词的下片是写躲避细雨和作者当时的心态。

“娇痴不怕人猜”转得好,朱淑真自是朱淑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和衣睡倒人怀”六字,原作“随群暂遣愁怀”,是根据四印斋本校改的,因为上片有“留我须爽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上句又有“娇痴不怕人猜”故改作“和衣睡倒人怀’’才相应,如果是“随群暂遣愁怀”便不好解释了。

在黄梅雨降下之时,他们或许是躲避在树荫下,她的娇憨之态不怕别人猜度,干脆不解衣服睡倒在他的怀抱里。

最令人难忘的是分手时的情景,待她回到自己家里之后,不想急忙去靠近梳妆台看自己的模样。

真是千情百态,描绘尽致,沈际飞《批点草堂诗余四集》续集卷上选收此词时,将其与《地驱乐歌》相比较,那是一首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民歌:“枕郎左臂,随郎转侧,摩捋郎须,看郎颜色。

”这是一位较为成熟的女性形象,不比此词所写两小无猜更有趣味。

  通过对此词的欣赏,似乎更加理解作者婚后之孤独生活带给她的苦闷,对她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折磨,难怪她“独对孤灯恨气高”(《闷怀》)。

参考资料: 1、 郑光仪主编.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06:第888页

西江月(春半)

作者: 朱淑真 朝代: 宋代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

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

淡荡梨花深院。

1617181920 共19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