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文中主簿受代归庭闱 文
楼上曲 文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文翻注译赏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
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
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
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
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兔盘踞横行之地。
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
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
送君远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
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
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
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
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
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
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
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
参考资料: 1、 明道.中华经典藏书 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3 :295 2、 马东瑶.古典诗词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09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dǐ)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pǔ),送君去。
底事:言何事。
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
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九地黄流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gěng)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耿:明亮。
大白:酒杯名。
参考资料: 1、 明道.中华经典藏书 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3 :295 2、 马东瑶.古典诗词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09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dǐ)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pǔ),送君去。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
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
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
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
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兔盘踞横行之地。
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
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
送君远去!
底事:言何事。
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
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九地黄流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gěng)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
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
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
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
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
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
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
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
耿:明亮。
大白:酒杯名。
参考资料: 1、 明道.中华经典藏书 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3 :295 2、 马东瑶.古典诗词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09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是这首词的词牌,“送胡邦衡谪新州”是这首词的题目,亦可看作是小序,作者在这里交待了词的写作背景、原因和主题。
词的上阕述时事。
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写中原沦陷的惨状,形象地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事实,有尺幅千里之势。
首句:梦绕神州路。
写作者自己日夜思念北方国土,连做梦都在围着北宋故都汴京的路转。
“绕”,即萦绕,牵挂心间,不能忘怀。
这里有徘徊、巡回之意。
“神州路”,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里指中原沦陷区。
作者为什么要将中原沦陷之惨状托之于梦呢?
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沦陷不可去,沦陷之惨唯可于梦中见之;
二是中原之沦陷如恶梦一般。
实景虚写,写出人心之惨痛,故有第二层的质问。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这两句写梦中所见。
中原沦陷惨状,以“怅”为领字。
所怅者,一是“连营画角”金兵军营相望,军号凄厉。
二是“故宫离黍”。
当他在梦中来到汴京的时候,那萧瑟的秋风,更引起了他的无限悲伤,当年繁华的汴京,已成了金兵的军营,一阵阵哀厉高亢的军号声连成一片,原来的皇宫大殿长满了野草,完全变成了荒凉的废墟。
以上几句,层层递转,字字沉实,词人悲愤之情,愈转愈深沉。
因为胡铨主张收复中原、反对议和而得罪权臣,被贬谪岭南,所以起笔即从中原写起。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是写对中原地区的深沉怀念和收复失地的愿望。
作者通过对北宋灭亡、汴京荒凉的描写,表达了对国事的忧伤。
这就与坚决主战的胡铨沟通了感情,因为他们的心情和意志都是一致的。
所以这个开头很不寻常,作者不写送别之情,不写景物之状,而从共同关心的国事写起,表示对友人被贬谪的同情,并引以为知已,说明他们是志同道合的。
第二层: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是对开头四句的追问和深思。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国家变成这个样子呢?
底事昆仑倾砥柱,底事,即何事,什么事,什么原因,为什么?
“昆仑倾砥柱”即“倾昆仑砥柱”。
昆仑,即昆仑山。
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传说昆仑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见《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
”《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
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古人以昆仑为至高无上的山。
砥柱,即砥柱山,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
《水经·河水注》:“砥柱,山名也。
昔禹治洪水,山陵当中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如柱然,故曰砥柱也。
”《禹贡》称:“异河积石,至于龙门,又东至于砥柱。
”倾,即摧毁、倒塌。
作者在这里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比喻北宋王朝倾垮。
九地黄流乱注。
喻指金人的入侵以及战争带来的惨景。
九地:九州,即中国,这里指中原沦陷区。
黄流乱注:黄河泛滥,洪水横流。
这里喻指金兵的猖狂入侵。
聚万落、千村狐兔。
即“万落千村狐兔聚”,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破败景象。
正如曹操在《蒿里行》描写的那样:“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落,即村落。
狐兔,这里指入侵之敌。
在这里,作者叙述了国家残破之恨和人民遭难的惨状,以山崩地裂,洪水泛滥比喻国家的破亡和金兵的入侵,用狐狸和野兔的聚集,表现了战争造成的荒凉,反映出人民所承受的灾难。
又以“九地黄流乱注”与上层的“连营画角”,“聚万落、千村狐兔”与上层的“故宫离黍”,上下照应,显得生动形象,深沉悲愤。
在第二层中,诗人提出了疑问,问而不答。
乃因答案分明,不言即知,况且涉及朝廷统治者而不能言。
故而笔锋一转,写出了以下几句: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其言外之意是:天高固然难测,而衣冠华族沦于异族之手,实乃人事使然。
此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天意从来高难问,天意:上天的意志。
此指皇帝的态度。
高难问:难以让人琢磨,猜不透。
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况:况且。
人情:人们之间的交往情谊。
一说“人之常情”。
老易悲,是说天意既难测,而人越到老了,想起人们之间交往的友情,越容易感到悲伤,今有深仇而不思报,故长叹:悲难诉。
从这里可以看出,“悲难诉”的内涵是:北宋议和灭亡之悲难诉;
南宋王朝苟且偷生、偏安江左、迫害忠良,这种悲伤是难以诉说的。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出自杜甫诗《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以表示对高高在上的执政者的心意难测,一味妥协投降、忘了亡国之仇的不满。
更南浦,送君去。
写送别。
作者的笔锋自然转至送别胡铨。
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
出自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或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 以上几句是写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胡铨的慰勉。
在上一层里,作者用浓重的笔墨写出了亡国之痛,至此便很自然地要问: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
究竟是谁的过错呢?
在当时,这答案不能明白讲出,所以作者只好借杜甫的“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这两句诗,来暗示国破家亡的罪责,应由最高统治者来承担。
诗人以怨愤的笔调写道:上天的意志向来都是难以令人猜测的,何况人越到老了,想起人们的交往之情越容易悲伤,这种悲伤的原因也很难诉说得清楚。
是为国家的命运悲伤,还是因为朋友的贬谪悲伤,作者使用“难诉”二字,其意丰蕴含蓄,即是对上面问题的回答,又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人老了容易悲伤,现在为自己的知已送别,其悲伤更属必然了,所以,作者用“更”字,又深入了一层,具体落实在送别上,至此点明主题。
上阕的安排,突出了作者同友人共同的忧国思想,而把个人的伤离放在了次要地位,使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不同于一般,这就与那些只写离情别绪的俗套之作有明显的区别。
突出了共同的爱国思想,也就把词的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
故词的下阕转写友谊与慰勉,叙别情: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下阕也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换头四句紧扣上阕结尾送君“南浦”之意,通过景物描写,说明送别的时间与地点。
首句:凉生岸柳催残暑。
点明季节,说明作者写词时,是在夏末秋初之夜。
初秋的凉风从岸边烟柳丛里吹来,驱散了残余的暑气,这是地面景象。
而夜空中,则是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在横斜的银河里,散布着稀疏的星星,月亮洒着淡淡的月光,不时,偶有一两片云彩轻轻地缓缓地漂荡在空中。
耿:明亮。
斜河:天河,即银河;
银河偏斜,又称斜汉,表示夜已深。
这里作者以凄清的夜景衬托离别时的气氛和心情。
此时此刻,有何感受呢?
心里想了些什么呢?
第二层: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设想分别后的情形,表达怀恋的深情。
。
万里江山知何处。
极言今后相隔万里,不知道你在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回首:回忆,回想。
对床夜语:两人对躺在床上谈话到深夜,说明友谊之深。
对床,出自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夜雨,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这几句曲曲折折抒写留恋之情:既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国事的感慨:君此去道路茫茫,国家前途亦茫茫。
雁不到、书成谁与。
书,即书信。
雁不到:相传雁能传书,但北雁南飞止于衡阳回雁峰,而新州在衡阳之南。
故民间有“大雁飞不到岭南,书信难以寄出”的说法。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天留意”也是说宋代朝臣贬谪远方,好友大都不敢互通音讯。
苏轼等人,也常在诗中提到过。
“雁不到”,为假托而已。
这几句是先从眼前的分别写起,次忆旧情,复叹别后悲伤。
意思是:今宵分别之后,我们相隔千山万水,谁能知道你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从今以后,天各一方,而我们对床夜话的情景,将成为美好的回忆,唯有通过书信表达我们的友情。
但是,新州是个连大雁也飞不到的地方,就是写成了书信,又有谁捎得去呢?
这里由眼前的送别,想到了今后可能书信难通,只能回忆以前的友情,这就更深入一层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留恋和悲伤。
以上几句,格调悲沉。
词的结尾,作者劝慰友人,调子转而激昂: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这是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
“目尽青天怀今古”照应“天意从来高难问”,远望天空,想到古今世态的变化,有四顾苍茫之感。
目尽:极目远望。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言大丈夫不能“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意思是:我们谈的都是国家大事,怎么能像孩子一样只顾说个人恩怨呢?
肯,在这里是怎么肯的意思。
儿曹,即小儿女辈。
儿曹恩怨:指小孩之间一会儿好,一会儿埋怨。
相尔汝,形容两人讲话时互相指着对方的那种样子。
尔和汝,都是“你”的意思。
出自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 举大白,听《金缕》。
作者满腹悲愤感情,通过层次井然的多次转折,这几句是说,遥望苍天,俯仰今古,历史上出现了多少英雄人物,我们也要象他们那样,决不做只念恩怨私情的儿女之辈。
请满饮此杯后,听我唱一曲《金缕》,为你壮行送别吧!
词的煞拍,创造了一个激昂阔大的意境,雄壮的笔调,表现了作者不肯屈服,坚持斗争的精神,传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通观全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不寻常的送别词,它打破了历来送别词的旧格调,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咏叹,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
既有悲伤的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
作者以慷慨悲凉的笔调,所抒发的不是缠绵悱恻的离愁别恨,而是忧念国事艰危的愤慨之情。
作者连梦中都思念着被金军蹂躏的中原河山,表现了对南宋投降路线的不满与愤恨,特别是词的结尾所表白的与友人共勉的磊落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在当时的艰难困境中,是十分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程帆.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学生版:阳光出版社,2011 :190
青玉案 文
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 文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 文翻译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
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
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
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
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
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一场秋风急雨,惊散了傍晚的乌鸦,雨过之后,天气豁然开朗,一会儿一轮明月高悬夜空,发出了清冷的月光。
秋柳枝条稀疏,在暮色中模糊不清,几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发出忽明忽灭的亮光,乘舟扬帆,满湖水气上升,在月色下朦胧苍茫看不分明,水中杂乱的菰蒲被秋风吹得摇曳零乱,发出瑟瑟悲鸣的凄切声响,酒醒梦断时,倚着桅杆心中更加悲伤凄切了。
心折。
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悲伤到心中摧折,连金星都发怒了,国难当头之时出现叛乱,金兵入侵嚣张到了极点。
想要引来天河之水,洗掉中原被敌人屠杀的同胞血肉。
徽、钦二帝现在又在何处?
目前南宋和金的边境只有一江之隔,形势更是十分危急。
而自己再有壮志也不过与南朝时的王处仲一样,白白击碎唾壶,空有决心而无所可为,甚至还不如王处仲,连悲歌也是欲唱不能。
自己在万里之外的吴兴漂泊避乱,还时刻不忘被金兵掳走的二主,时时为国事多艰,君主多难而痛哭流涕。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中国历代诗歌经典 唐诗·宋词·元曲 宋词卷 (下卷) (绣像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253页-255页 2、 徐安崇,秦兆基,刘登阁.古代诗歌精品鉴赏: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346-349页 3、 张承编.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330-332页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
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
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一场秋风急雨,惊散了傍晚的乌鸦,雨过之后,天气豁然开朗,一会儿一轮明月高悬夜空,发出了清冷的月光。
秋柳枝条稀疏,在暮色中模糊不清,几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发出忽明忽灭的亮光,乘舟扬帆,满湖水气上升,在月色下朦胧苍茫看不分明,水中杂乱的菰蒲被秋风吹得摇曳零乱,发出瑟瑟悲鸣的凄切声响,酒醒梦断时,倚着桅杆心中更加悲伤凄切了。
吴兴:今浙江湖州。
惊散暮(mù)鸦:傍晚的乌鸦被惊散。
低迷:模糊的样子。
菰蒲(gū pú):菰草和蒲草。
秋声咽(yè):西风声音凄切。
危樯:船上高耸(sǒng)的桅杆。
心折。
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悲伤到心中摧折,连金星都发怒了,国难当头之时出现叛乱,金兵入侵嚣张到了极点。
想要引来天河之水,洗掉中原被敌人屠杀的同胞血肉。
徽、钦二帝现在又在何处?
目前南宋和金的边境只有一江之隔,形势更是十分危急。
而自己再有壮志也不过与南朝时的王处仲一样,白白击碎唾壶,空有决心而无所可为,甚至还不如王处仲,连悲歌也是欲唱不能。
自己在万里之外的吴兴漂泊避乱,还时刻不忘被金兵掳走的二主,时时为国事多艰,君主多难而痛哭流涕。
心折:心中摧折,伤心之极。
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骇(hài),心折(shé)骨惊。
”长庚(gēng):金星。
据《史记·天官书》载,金星主兵戈之事。
群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十二月,济南知府刘豫叛宋降金。
三年,苗傅、刘正彦作乱,逼迫高宗传位太子,兵败被杀。
猖獗(chāng jué):亦作“ 猖蹶 ”,任意横行。
两宫:指徽(huī)、钦(qīn)二帝。
塞垣(sāi yuán):南宋与金国,夹岸陈兵,只隔长江一水。
塞,边境。
唾壶(tuò hú):借喻词人自己不能亲自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
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龙沙:沙漠边远之地,指徽、钦二帝幽囚之所。
孤臣:词人自指。
吴越:古代的吴国、赵国,今江浙一带,为南宋政府所在地。
参考资料: 1、 夏于全.中国历代诗歌经典 唐诗·宋词·元曲 宋词卷 (下卷) (绣像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253页-255页 2、 徐安崇,秦兆基,刘登阁.古代诗歌精品鉴赏: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346-349页 3、 张承编.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330-332页
醉花阴 文
长相思令 文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文翻译
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文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
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
绿卷芳洲生杜若。
数帆带雨烟中落。
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
肠欲断,愁难著。
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
寒食清明都过却。
最怜轻负年时约。
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