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佩令·自题词集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

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

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

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

料封侯、白头无分。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

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

几曾围、燕钗蝉鬓。

十年磨砺宝剑,在豪杰聚集地区结交宾客,把平生的眼泪都飘落干尽。

年华老去填写歌词,有一半是在虚空中传递愁恨。

身边几时曾经围绕着头戴玉燕钗、鬓式如蝉翼的美人?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

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

料封侯、白头无分。

不学习秦观词的婉约,不学习黄庭坚词的奇崛,依照新的声调填词和张炎所作风格大致相近。

漫游江湖,放浪不羁,姑且吩咐筵席上红粉歌女演唱遣兴。

料想自己直到头发全白,也没有封侯的缘分。

参考资料: 1、 李道英,刘孝严主编;

韩进廉,张一平本册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六册 清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8:第100-101页 2、 邬国平,顾易生主编.古典诗词今译与评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4 第1版:第275页

霜天晓角·晚次东阿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

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微风何寺钟?

夕曛岚翠重。

十里鱼山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

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铜城驿:在东阿县北四十里。

微风何寺钟?

夕曛岚翠重。

十里鱼山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鱼山:又称鱼条山,在东阿县西八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

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微风何寺钟?

夕曛岚翠重。

十里鱼山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此词写途中马上耳目所接,天净、鸿鸣、钟响、夕曛,莫不匆匆一时过去。

无意于渲染,而彩色缤纷。

下片“夕曛”句以下,均写落日,缴足“晚次”题意。

“留一抹、枣林红”,色彩绚丽,意境幽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亭怨慢·雁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北风年年有意吹到塞外,悲秋的大雁结成伴侣将飞向南方。

寂寥的关塞,广漠的天空,满腔的哀怨向谁倾诉呢?

雁群飞过水滩,越过水中的沙洲,只是恋着江南的故土,它们落在沙滩上象是筝上参差错落的弦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雁群飞蓟水滨,落下又惊起,似乎败荷疏雨都使雁群惊恐不安。

大雁升空继续高飞远去,它们象一条绳悬挂云端。

雁群飞得疲惫了,在暮色苍茫的天际渐渐欹斜低飘:但对江南的相思萦绕于心,它们没有停留下来。

又蘸着冷风离去。

参考资料: 1、 唐达成.文艺赏析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04月第1版:第132页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这首词是朱彝尊咏物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它题咏的是雁,说 得具体一点则是秋雁。

全词字面,均扣住“雁”字来写:既有对群雁憩息时的静态描述,如“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又有对雁 阵飞行时的动态勾勒,如“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

既有形象的外观描写,如“渐欹斜、无力低飘”,也有逼真的心理刻画,如“惯 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

既有一般的白描手法,如“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还有曲折的典故运用,如“紫塞门孤,金河月冷” ……从而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大雁南飞的画图。

而时当金秋,却是满眼的北风、冷月,孤门、败荷,疏雨,暮色,成群的大雁排 成不同的队形,在略作休息之后又疲倦地向南飞去,这里面充满着 苍凉悲凄的气氛。

  然而,咏雁只是这首词的表层现象,作者的用意显然在于以雁 喻人,通过咏雁来表现自己的身世之悲。

如同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云云所反映的 那样,他由于抗清失败,生 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飘零四海,客游幕府,先后到过山西、山东、北京等 地。

这种漫长的羁旅生 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 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 到厌倦,又感到惊恐,梦想着能够回到自己江南的家 乡,过上安定的日子。

正 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 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 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 慨叹;

而大雁尚能南飞,人 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有 “恨”也不知道向谁倾诉 ! 难怪乎这样一首秋雁词会充满着如此悲凉的气氛。

  更有可说者。

朱彝尊的身世之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清改朝换代。

因此,这首词在叙述秋雁南飞的背景时,也特地点出了是 “北风吹度”。

这里的“北风”,以及下文的“紫塞”、“金河”,事实上都象征着来自北方的满清贵族势力。

而与此相反,下面“也只恋、 江南住”的“江南”,则自然象征着明朝故国。

词的结拍“写不了相思”云云,脱胎于南宋词人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写不成书,只寄 得相思一点。

”然而如今故国久已灭亡,连“相思”也“写不了”了,其感情显然更为沉痛。

如果说这首词有更深层的寓意的话,那么就 在这里。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说此词“感慨身世,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既悲凉,又忠厚”,所谓“忠厚”,恐怕也就是由个人 进而想到家国吧。

  纵观全词,它的主题思路由雁及人,又由人而推及故国沦亡的 背景,从而形成了一个近远浅深逐层递进的多层面体。

这即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又使作品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增加了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

只是我们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需要细心辨析它写的究竟是景耶情耶,抑或人耶物耶…… 参考资料: 1、 孔丘等.婉约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1页

摸鱼儿·粉墙青虯檐百尺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粉墙青虯檐百尺,一条天色催暮。

洛妃偶值无人见,相送袜尘微步。

教且住。

携玉手潜得莫惹冰苔仆。

芳心暗诉。

认香雾长鬟边,好风衣上,分付断魂语。

双栖燕,岁岁花时飞度。

阿谁花底催去。

十年镜里樊川雪,空袅茶烟千缕。

离梦苦。

浑不省锁香金箧归何处。

小池枯树。

算只有当时,一丸冷月,犹照夜深路。

两同心·认丹鞋响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认丹鞋响,下画楼迟。

犀梳掠倩人犹未,螺黛浅,俟我乎而。

看不足,一日千回,眼转迷离。

比肩纵得相随,梦雨难期。

密意写折枝朵朵,柔魂递续命丝丝。

洛神赋,小字中央,只有侬知。

十六字令·寻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寻,帘外无端堕玉簪。

笼灯去,休待落花深。

南乡子·明日别离人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明日别离人,未恋今宵月似银。

只愿五更风又雨。

飞到暮,啼杀杜鹃催不去。

南乡子·斗账杏梁西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斗账杏梁西,不许花蚊内并栖。

分与罗衾香缭绕。

遮了,一剪微风纨扇小。

台城路·晨红才射南窗影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晨红才射南窗影,犀帷被谁惊起。

啅雀争枝,寒梅吐萼,搅得雪花都坠。

暗香簪未。

早湿了当风画罗衣袂。

简点熏笼,辟邪炉火陷灰细。

昨宵回忆并坐。

问何曾酒酽,宿酲如是。

榄浆酸,蛤蜊汤俊,犹道不消残醉。

曲屏斜倚。

看旧埽眉峰,渐低穹翠,半枕瞢腾,到日高翻睡。

风入松·朝云不改旧时颜

作者: 朱彝尊 朝代: 清代

朝云不改旧时颜,飞下屏山。

严城乍报三通鼓,何繇得遮梦重还。

露叶犹闻响屧,风帘莫碍垂鬟。

簪花小字箧中看,别思回环。

穿针纵有他生约,怅迢迢路断银湾。

锦瑟空成追忆,玉箫定在人间。

12345 共2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