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塞下曲 文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文翻译赏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从南山截段竹筒做成觱篥,这种乐器本来是出自龟兹。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奏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座旁的听者个个感慨叹息,思乡的游客人人悲伤落泪。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世人只晓听曲不懂得欣赏,乐人就像独行于暴风之中。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又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从南山截段竹筒做成觱篥,这种乐器本来是出自龟兹。
觱篥(bìlì):亦作:“筚篥”、“悲篥”,又名“笳管”。
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
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已失传。
龟兹(qīucí):古西域城国名,在今新疆库车、沙雅一带。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奏吹。
曲转奇:曲调变得更加新奇、精妙。
凉州:在今甘肃一带。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座旁的听者个个感慨叹息,思乡的游客人人悲伤落泪。
傍:靠近、临近,意同“邻”。
远客:漂泊在外的旅人。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世人只晓听曲不懂得欣赏,乐人就像独行于暴风之中。
解:助动词,能、会。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苦雨终风也解晴。
”飙:暴风,这里用如形容词。
自:用在谓语前,表示事实本来如此,或虽有外因,本身依然如故。
可译为“本来,自然”。
《史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又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
飕飗:拟声词,风声。
九雏鸣凤:典出古乐府“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形容琴声细杂清越。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
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天然音响。
百泉:百道流泉之声音。
相与:共同、一起。
陶渊明《移居二首》:“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这里借代悲壮、凄凉的之声。
黄云:日暮之云。
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萧条:寂寥、冷落。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曲调轻快热闹。
上林:即上林苑,古宫苑名,有两处:一为秦都咸阳时置,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
一为东汉时置,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
新:清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岁夜:除夕。
声:动词,听。
谭嗣同《仁学》:“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李颀最著名的诗有三类,一是送别诗,二是边塞诗,三是音乐诗。
李颀有三首涉及音乐的诗。
一首写琴(《琴歌》),以动静二字为主,全从背景着笔;
一首写胡笳(《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以两宾托出一主,正写胡笳;
这一首写觱篥,以赏音为全诗筋脊,正面着墨。
三首诗的机轴,极容易相同,诗人却写得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妙。
这首诗的转韵尤为巧妙,全诗共十八句,根据诗情的发展,变换了七个不同的韵脚,声韵意境,相得益彰。
“南山截竹为觱篥”,先点出乐器的原材料,“此乐本自龟兹出”说明乐器的出处。
两句从来源写起,用笔质朴无华、选用入声韵,与琴歌、胡笳歌起笔相同,这是李颀的特点,写音乐的诗,总是以板鼓开场。
接下来转入低微的四支韵,写觱篥的流传,吹奏者及其音乐效果,“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指安万善)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写出乐曲美妙动听,有很强的感染力量,人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下文忽然提高音节,用高而沉的上声韵一转,说人们只懂得一般地听听而不能欣赏乐声的美妙,以致于安万善所奏觱篥仍然不免寥落之感,独来独往于暴风之中。
“长飙风中自来往”这一句中的“自”字,着力尤重。
行文至此,忽然咽住不说下去,而转入流利的十一尤韵描摹觱篥的各种声音了。
觱篥之声,有的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
树中又分阔叶落叶的枯桑,细叶长绿的老柏,其声自有区别,用笔极细。
有的如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如虎啸,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
四句正面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
接下来仍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
先一变沉着,后一变热闹。
沉着的以《渔阳掺》鼓来相比,恍如沙尘满天,云黄日暗,用的是往下咽的声音;
热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比,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百花齐放,用的是生气盎然的十一真韵。
接着,诗人忽然从声音的陶醉之中,回到了现实世界。
杨柳繁花是青春景象,而此时却不是这个季节。
“岁夜”二字点出这时正是除夕,而且不是做梦,清清楚楚是在明烛高堂,于是诗人产生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想法:尽情地欣赏罢。
“美酒一杯声一曲”,写出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与上文伏笔“世人解听不解赏”一句呼应,显出诗人与“世人”的不同,于是安万善就不必有长飙风中踽踽凉凉自来往的感慨了。
由于末了这两句话是写“汲汲顾影,惟日不足”的心情,所以又选用了短促的入声韵,仍以板鼓收场,前后相应,见出诗人的着意安排。
这首诗与作者另外两首写音乐的诗(《琴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最不一样的地方,除了转韵频繁以外,主要的还是在末两句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
《琴歌》中诗人只是淡淡地指出了别人的云山千里,奉使清淮,自己并未动情;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中诗人也只是劝房给事脱略功名,并未触及自己。
这一首却不同了。
时间是除夕,堂上是明烛高烧,诗人是在守岁,一年将尽夜,不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排遣这愁绪,只有“美酒一杯声一曲”,正是“对此茫茫,不觉百感交集”之际,无可奈何之一法。
这一意境是前二首中所没有的,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在最后略略一提,随即放下,其用意之隐,用笔之含茹,也是前两首中所没有的。
后来李商隐曾有“一杯歌一曲,不觉夕阳迟”之句,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也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之句,取材与用字,都和李颀这两句相同。
但同一惘惘不堪之情,李颀以高华的字面,挺健的句法暗表;
李商隐则以舒徐的态度,感慨的口气微吟;
晏殊则以委婉的情致,摇曳的风调细说。
风格不同,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可见李颀沾泽之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题卢五旧居 文
赠张旭 文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
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
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送刘昱 文翻注译赏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北风吹着候风器,谁才是浔阳的客人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雨后天晴,鸬鹚在山头停留,扬州的外城晚上生出潮水。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
参考资料: 1、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苇(wěi):芦苇。
李时珍《本草纲目》:“苇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
”浪头:掀起的波浪。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浔(xún)阳: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鸬鹚(lú cí):一种鸟,也叫水老鸦、墨鸦、鱼鹰,属于鹈形目鸬鹚科。
郭:外城。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古称。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参考资料: 1、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
苇(wěi):芦苇。
李时珍《本草纲目》:“苇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
”浪头:掀起的波浪。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北风吹着候风器,谁才是浔阳的客人呢?
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浔(xún)阳: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雨后天晴,鸬鹚在山头停留,扬州的外城晚上生出潮水。
鸬鹚(lú cí):一种鸟,也叫水老鸦、墨鸦、鱼鹰,属于鹈形目鸬鹚科。
郭:外城。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
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古称。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参考资料: 1、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在有情无情之间,着笔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应酬。
诗一开头,就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风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苇花则随风而扑向浪花,两者似乎浑然一“白”了。
这“白”,不是严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凉秋八月之白,既不绚烂,也不凛烈,而是素净萧疏。
此诗将芦花与秋江浪花联想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纯洁的友情之爱白浪滔天——那种“芦花一白万顷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构成了雪花一样翻腾的江水了。
其时,北风吹动船桅上的“五两”,似乎在催赶着离客。
“浔阳客”,表明了船的去处。
浔阳,在镇江的西南方,北风恰是顺风。
看来,船就要趁好风而开动了。
那么,“谁是浔阳客?
”当然是刘昱,这一点,诗人明白,读者也明白。
然而诗却故意用设问句式,使文气突起波澜,增强了韵味。
八月风高,苇寒浪白,谁也不会愿意风行水宿。
眼前刘昱偏偏要冒风波而远去浔阳,因而“谁是”一问,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刘昱且住为佳。
诗心至此而更曲,诗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刘昱究竟是留不住的。
北风吹着五两,何况雨止潮生,又具备了扬帆启碇的条件。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这两句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既暗示离客之将行,又补点出启行的地点(鸬鹚山当在镇江一带,其地已不可考)。
而诗由此也已从前面的入声十一陌韵而转用八庚韵,给人以清新之感,与这两句所表现的秀丽景色是十分和谐的。
于是,刘昱在这风高潮涨雨霁天晴之时走了。
诗人伫立凝望着远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会在哪里夜泊呢?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一般送客诗,往往易落入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这一窠臼,而李颀却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设想。
身在此,而心随友人远去。
后来北宋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的也是这种手法。
诗人推想刘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雁叫声。
苇中有雁,这是常见的,因而诗人由镇江江边的芦苇,很容易联想到雁。
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
雁是合群性的禽鸟,夜宿苇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如果发出鸣声,那一定是失群了。
刘昱单身往浔阳,无异于孤雁离群,那么夜泊闻雁,一定会联想到镇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
“试”字,即暗含比意。
反过来,留着的人都思念刘昱,这就不必说了。
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别有一番情味,开后来神韵之风。
此诗虽然是一首古体诗,但在古拗中时有律句,在散漫中夹带对偶,丰富多姿。
如第一段头两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
第二段四句七言诗,除第一句是连下五个平声字的拗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严整的律句,与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声律上兼有铿锵顿挫的音乐感、柔和婉谐的美感。
再如“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两句,在前后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对偶句,正所谓“于局势散漫中求整饬”(《说诗晬语》),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在声韵与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节拍急促的五言诗,配以短促的入声韵,抒写临别时激烈的情怀;
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转为舒展,声韵也随之转换,变五言为七言,化急节为慢声,配上悠扬的平声韵,更显情深意切。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8-109
塞下曲 文
塞下曲 文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 文
小来好文耻学武,世上功名不解取。
虽沾寸禄已后时, 徒欲出身事明主。
柏梁赋诗不及宴,长楸走马谁相数。
敛迹俯眉心自甘,高歌击节声半苦。
由是蹉跎一老夫, 养鸡牧豕东城隅。
空歌汉代萧相国,肯事霍家冯子都。
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
故人斗酒安陵桥, 黄鸟春风洛阳陌。
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兴来逸气如涛涌,千里长江归海时。
别离短景何萧索, 佳句相思能间作。
举头遥望鲁阳山,木叶纷纷向人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