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证上人院

作者: 杨巨源 朝代: 唐代

曾共刘咨议,同时事道林。

与君方掩泪,来客是知心。

阶雪凌春积,钟烟向夕深。

依然旧童子,相送出花阴。

送定法师归蜀,法师即红楼院供奉广宣上人兄弟

作者: 杨巨源 朝代: 唐代

凤城初日照红楼,禁寺公卿识惠休。

诗引棣华沾一雨, 经分贝叶向双流。

孤猿学定前山夕,远雁伤离几地秋。

空性碧云无处所,约公曾许剡溪游。

邵州陪王郎中宴

作者: 杨巨源 朝代: 唐代

西塞无尘多玉筵,貔貅鸳鹭俨相连。

红茵照水开樽俎, 翠幕当云发管弦。

歌态晓临团扇静,舞容春映薄衫妍。

鲁儒纵使他时有,不似欢娱及少年。

送绛州卢使君

作者: 杨巨源 朝代: 唐代

应将清净结心期,又共阳和到郡时。

绛老问年须算字, 庾公逢月要题诗。

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他日征还作霖雨,不须求赛敬亭祠。

题清凉寺

作者: 杨巨源 朝代: 唐代

凭槛霏微松树烟,陶潜曾用道林钱。

一声寒磬空心晓,花雨知从第几天。

杨花落

作者: 杨巨源 朝代: 唐代

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绿尚早。

韶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

此时可怜杨柳花,萦盈艳曳满人家。

人家女儿出罗幕,静扫玉庭待花落。

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裾承不著。

历历瑶琴舞态陈,霏红拂黛怜玉人。

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

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绿尚早。

韶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

此时可怜杨柳花,萦盈艳曳满人家。

人家女儿出罗幕,静扫玉庭待花落。

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裾承不著。

历历瑶琴舞态陈,霏红拂黛怜玉人。

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

  暮春三月,春色渐褪。

面对纷纷扬扬的杨花,诗人们不禁产生种种感触。

杨巨源以欢悦心情,描绘出满天杨花的轻盈曼妙的风姿,赋予杨花崭新的形象。

“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绿尚早”,北斗星斗柄南指,冬去春来,大地回春。

开头跳过初春、仲春,直指春暮花稀,逼近题意。

“韶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

”韶风,和风。

当红稀绿少之时,是垂杨弄春之际。

诗人移情韶风,以“无所依”、“偏惜”,将和风写得情意绵绵。

以物拟人,跌荡有致。

诗歌由春暮引出春风,再引到垂杨,却还没有触及杨花,看似开门见山、拍合诗题,却又琵琶半遮,小作掩映。

  “此时可怜杨柳花,萦盈艳曳满人家。

”艳曳,美妙地摇曳。

前面四句写足春景后,杨花至此才姗姗出现萦盈艳曳四字,写出杨花满天,萦回摇曳,回转飘拂,如在眼前。

诗中字面不带风字,而动作却无一不在风中。

上承韶风弄花,笔意含蓄空灵。

然而只就杨花咏杨花,不免单调枯干。

诗中以“满人家”三字引出下文,拓开境界。

“人家女儿出罗幕,静扫玉庭待花落”,在漫舞的杨花中,美丽的少女静待花落。

花与人相互映衬,环境优美。

“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裾承不著。

”佩带宝环的少女,以纤纤玉手捧接杨花,杨花却一止又飞。

少女以华美衣襟兜承杨花,杨花却回旋不止。

诗歌虽然只写少女衣饰、举止,但人物的娇戆欢快、轻松自在神态,杨花的轻盈飘缈,宛在眼前。

写形寓神,形神兼备。

如果说韶风爱花是初次衬托,那么由拟人而真人,则少女爱花,衬托力量更强,奠定全诗明媚基调。

正如清人沈德潜所评:“儿童捉杨花,无甚情味。

美人游戏杨花,风神无限矣。

‘宝环纤手’一联,形容尽善。

”   少女手捧不得,衣承不著,杨花却来挑逗戏弄少女:“历历瑶琴舞态陈,霏红拂黛怜玉人。

”霏,飞散。

杨花在瑶琴前舞态分明,姿势纷呈,仿佛是闻乐起舞。

飞过红妆,掠过黛眉,杨花多情,也怜玉人。

由人戏花到花戏人,由少女怜花到花怜少女,情感两相交融,愈为浓烈。

诗人以花拟人,怜香惜玉想落天外,顿开新境,然而写杨花之神又不离杨花体轻飞散本色,立足实境,求虚于实。

  “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

”结尾再以桃李消歇,反衬杨花。

一个“娇”字,再次以花拟人,遣辞传神。

没有上文少女戏花,“娇”字意境就不复存在,没有花戏少女“娇”字神态就无从说起。

一结贯通全篇,风神摇曳。

通篇至此流走轻灵,一气呵成。

  历来咏唱杨花之作,由于春色难留、芳菲凋谢,情怀不免感伤,大都慨叹其飘泊零落。

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曰:“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石懋《绝句》曰:“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杨巨源却开掘暮春杨花漫天飘舞的美姿,抒发美好情怀,人取我弃,立意新颖,表现出诗人浓郁的生活情趣。

为了突出杨花可爱,诗中进行层层衬托,以“红英落尽绿尚早”反衬,以韶风拟人正衬,以少女戏花再次正衬后,又以“东园桃李芳已歇”再次反衬,主宾配合,笔致多变。

全诗语言丽词迭出,单韵流转,呈现出斑斓多姿之态,亦表现出诗人明朗愉悦之情。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423-424页

关山月

作者: 杨巨源 朝代: 唐代

苍茫临故关,迢递照秋山。

万里平芜静,孤城落叶闲。

露浓栖雁起,天远戍兵还。

复映征西府,光深组练间。

长城闻笛

作者: 杨巨源 朝代: 唐代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

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

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

作者: 杨巨源 朝代: 唐代

迢递南康路,清辉得使君。

虎符秋领俗,鹓署早辞群。

地远仍连戍,城严本带军。

傍江低槛月,当岭满窗云。

境胜闾阎间,天清水陆分。

和诗将惠政,颂述九衢闻。

山中主人

作者: 杨巨源 朝代: 唐代

十里青山有一家,翠屏深处更添霞。

若为说得溪中事,锦石和烟四面花。

12345 共15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