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参考资料: 1、 张在军,王彦安.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六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yù)柳斜。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mù)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参考资料: 1、 张在军,王彦安.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六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yù)柳斜。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mù)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参考资料: 1、 张在军,王彦安.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六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宿石邑山中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20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5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浮云:飘动的云。

《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共:同,与。

山霭(ǎi):山中的云气。

唐岑参《高冠谷口招郑鄠》诗:“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望:一作“翠”。

迷:分辨不清。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晓月:拂晓的残月。

南朝宋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暂:短暂,突然。

高:一作“千”。

秋河:秋夜的银河。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20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5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

浮云:飘动的云。

《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共:同,与。

山霭(ǎi):山中的云气。

唐岑参《高冠谷口招郑鄠》诗:“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望:一作“翠”。

迷:分辨不清。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晓月:拂晓的残月。

南朝宋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暂:短暂,突然。

高:一作“千”。

秋河:秋夜的银河。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20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5

送客之江宁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楚云朝下石头城,江燕双飞瓦棺寺。

吴士风流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

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

(定却 一作:味可)

赠李翼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王孙别舍拥朱轮,不羡空名乐此身。

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送故人归鲁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鲁客多归兴,居人怅别情。

雨馀衫袖冷,风急马蹄轻。

秋草灵光殿,寒云曲阜城。

知君拜亲后,少妇下机迎。

送李明府赴滑州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渭城寒食罢,送客归远道。

乌帽背斜晖,青骊踏春草。

酒醒孤烛夜,衣冷千山早。

去事沈尚书,应怜词赋好。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旧事仙人白兔公,掉头归去又乘风。

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赠别崔司直赴江东兼简常州独孤使君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爱君青袍色,芳草能相似。

官重法家流,名高墨曹吏。

春衣淮上宿,美酒江边醉。

楚酪沃雕胡,湘羹糁香饵。

前朝山水国,旧日风流地。

苏山逐青骢,江家驱白鼻。

右军尚少年,三领东方骑。

亦过小丹阳,应知百城贵。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时辈已争先,吾兄未著鞭。

空嗟镊须日,犹是屈腰年。

不以殊方远,仍论水地偏。

襄橙随客路,汉竹引归船。

云木巴东峡,林泉岘北川。

池馀骑马处,宅似卧龙边。

夜簟千峰月,朝窗万井烟。

朱荷江女院,青稻楚人田。

县舍多潇洒,城楼入醉眠。

黄苞柑正熟,红缕鲙仍鲜。

坐厌牵丝倦,因从解绶旋。

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室好生虚白,书耽守太玄。

枥中嘶款段,阶下引潺湲。

落照渊明柳,春风叔夜弦。

绛纱儒客帐,......更多

送张渚赴越州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白面谁家郎,青骊照地光。

桃花开绶色,苏合借衣香。

暮雪连峰近,春江海市长。

风流似张绪,别后见垂杨。

12345 共17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