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莫嗟太常屈,便入苏门啸。

里在应未迟,勿作我身料。

轻云日下不成阴,出对流芳搅别心。

万雉城东春水阔, 千人乡北晚花深。

旧竹青青常绕宅,到时疏旷应自适。

佳期纵得上宫游,旅食还为北邙客。

路出司州胜景长, 西山翠色带清漳。

仙人矶近茱萸涧,铜雀台临野马冈。

屡道主人多爱士,何辞策马千馀里。

高谭魏国访先生, 修刺平原过内史。

一举青云在早秋,恐君从此便淹留。

有钱莫向河间用,载笔须来阙下游。

寄赠衡州杨使君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湘竹斑斑湘水春,衡阳太守虎符新。

朝来笑向归鸿道,早晚南飞见主人。

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开瓮腊酒熟,主人心赏同。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天中。

更喜宣城印,朝廷与谢公。

和高平朱(一作米)参军思归作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髯参军,髯参军,身为北州吏,心寄东山云。

坐见萋萋芳草绿。

遥思往日晴江曲。

刺船频向剡中回, 捧被曾过越人宿。

花里莺啼白日高,春楼把酒送车螯。

狂歌好爱陶彭泽,佳句唯称谢法曹。

平生乐事多如此, 忍为浮名隔千里。

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山阴苏少府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东风香草路,南客心容与。

白皙吴王孙,青蛾柳家女。

都门数骑出,河口片帆举。

夜簟眠橘洲,春衫傍枫屿。

山阴政简甚从容,到罢唯求物外踪。

落日花边剡溪水, 晴烟竹里会稽峰。

才子风流苏伯玉,同官晓暮应相逐。

加餐共爱鲈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

知君炼思本清新, 季子如今德有邻。

他日如寻始宁墅,题诗早晚寄西人。

送孙泼赴云中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黄骢少年舞双戟,目视旁人皆辟易。

百战能夸陇上儿, 一身复作云中客。

寒风动地气苍茫,横吹先悲出塞长。

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

前锋直指阴山外, 虏骑纷纷胆应碎。

匈奴破尽人看归,金印酬功如斗大。

送夏侯侍郎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元戎车右早飞声,御史府中新正名。

翰墨已齐钟大理, 风流好继谢宣城。

从军晓别龙骧幕,六骑先驱嘶近郭。

前路应留白玉台,行人辄美黄金络。

使君下马爱瀛洲, 简贵将求物外游。

听讼不闻乌布帐,迎宾暂著紫绨裘。

公庭日夕罗山翠,功遂心闲无一事。

移书或问岛边人, 立仗时呼铃下吏。

事业初传小夏侯,中年剑笏在西州。

浮云飞鸟两相忘,他日依依城上楼。

送刘将军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明光细甲照錏鍜,昨日承恩拜虎牙。

胆大欲期姜伯约, 功多不让李轻车。

青巾校尉遥相许,墨槊将军莫大夸。

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

同题仙游观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五城楼:《史记·封禅书 》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宿雨:隔宿的雨。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砧声: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闲:一作“生”。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方外: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

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五城楼:《史记·封禅书 》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宿雨:隔宿的雨。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砧声: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闲:一作“生”。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方外: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

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描绘了雨后仙游观高远开阔、清幽雅静的景色,盛赞道家观宇胜似人间仙境,表现了诗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企慕。

  诗的前三联描绘了雨后仙游观观内观外的景色。

首联点明时地,切中题目“仙游观”,并描写了天气情况。

颔联写观外秋夜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

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形象地展现了仙游观宁静娴雅的景色。

末联直抒胸臆,引用《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作者见到仙游观,正是宿雨初收、风物凄清的时候。

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捣衣的砧声,似在报告着汉宫进入了秋天。

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纵横的树影,道坛上空寂宁静,细草生香,洞府幽深。

整首诗,有远景,有近景,着力刻画的是道观幽静的景物。

  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读来琅琅上口。

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作者: 韩翃 朝代: 唐代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修长的竹枝早早迎接着秋风,淡淡的月华洒满了空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季节飞快地推移,转眼已秋冬,闲散里,我空怀着未曾了却的心意。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乱啼。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 2、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58-259 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9-180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簟(diàn):竹席。

空城:指城市秋夜清静如虚空。

澹月华:月光淡荡。

澹,漂动。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星河:即银河。

砧杵(zhēn chǔ):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

砧,捣衣石。

杵,捣衣棒。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节候:节令气候。

心期:心所向往。

卧:指闲居。

落空。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向来:刚才。

秀句:诗的美称。

鸣鸦:天晓鸦鸣。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 2、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58-259 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9-180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修长的竹枝早早迎接着秋风,淡淡的月华洒满了空城。

簟(diàn):竹席。

空城:指城市秋夜清静如虚空。

澹月华:月光淡荡。

澹,漂动。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

星河:即银河。

砧杵(zhēn chǔ):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

砧,捣衣石。

杵,捣衣棒。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季节飞快地推移,转眼已秋冬,闲散里,我空怀着未曾了却的心意。

节候:节令气候。

心期:心所向往。

卧:指闲居。

落空。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乱啼。

向来:刚才。

秀句:诗的美称。

鸣鸦:天晓鸦鸣。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 2、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58-259 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9-180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前四句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与诗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

  “长簟迎风早”是说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咋响。

一个“早”字写出卧病之人对秋风的突出感受。

“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达声音更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约城中洒满了淡淡的月光。

“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

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星河秋一雁”,是说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

“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

  “砧杵夜千家”,是说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了,故而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

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

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颈联转入叙事,写出悲秋的原因。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节候”,这两个字承接着前四句所写的秋声秋色。

“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全句意思是说,看来节候大概已入晚秋。

此句使用揣测之辞与下句的“卧”字相关照,“卧”是卧病在床,故对节候不能作定论。

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

美好的心愿不能实观,疾病缠身,又临深秋,可见诗人的悲哀心情,跃然纸上。

此联叙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感情依凭,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二句意谓,深夜吟诵您的秀美诗句,兴味颇浓,不知不觉已是天晓鸦鸣。

以扶病之身而能长夜吟庆不倦,自是因为诗句美好,作为酬赠之作,已尽了题意。

同时,也写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诗相伴,诗人的寥落心情可以想见。

  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寓情;

后半叙事,事中现意。

写景与叙事,笔墨虽二,情意实一。

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有如红线串珠,结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 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9-180

12345 共17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