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文翻注译赏
己亥杂诗·其五 文翻注译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傅璇琮.《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元明清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426-429页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biān)东指即天涯。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参考资料: 1、 傅璇琮.《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元明清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426-429页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biān)东指即天涯。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参考资料: 1、 傅璇琮.《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元明清诗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426-429页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
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
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
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
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
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减字木兰花·偶检丛纸中 文翻注译赏
夜坐二首 文注赏
浪淘沙·写梦 文翻注赏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
寻思依样到心头。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
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
寻思依样到心头。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美好的梦境最难留住,梦中我到了仙人居住的地方。
现在回味起来,那梦境依旧留在心头。
梦中的情事在醒来后消失无踪,只能向空寻觅,我对此已经习惯,尚记得梦中出现的那一角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
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在那梦中的红楼上,我和那个人细细密语,灯火荧荧,帘钩低垂。
这般温柔的场景如幻境,又如仙境。
醒来后只剩下我一个,孤独又凄凉,只得独自排遣这离别的愁绪。
参考资料: 1、 薛玉坤,鞠婷,何抗著.古小词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第268页 2、 龚自珍著;
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47页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
寻思依样到心头。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仙洲:海上的仙境。
依样:按照梦中的形状。
一桁(héng):一座,一排。
桁:梁上的横木。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
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绸缪:缠绵,情意深厚。
遣:排遣。
参考资料: 1、 薛玉坤,鞠婷,何抗著.古小词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第268页 2、 龚自珍著;
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47页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
寻思依样到心头。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
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托梦写情。
“好梦最难留”,劈空而来,情势完足,醒入耳目,总摄全篇。
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作者曾有个美好的梦,美梦已经逝去,十分怀恋它。
“最难留”,是因为最想留,加深了“好梦”所表现的感情。
这句是极丰富的个人情感的凝缩,是对古今中外人们某些感情生活经验的概括,是作者最深沉的感叹。
读之使人回味再三,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者声称写梦,但那发自肺腑的感喟却使人疑梦为真。
“吹过仙洲”,好梦都是短的。
作者的好梦象一阵风,就那么容易吹走了。
风吹好梦飞越大海到了神仙居住的小岛。
“仙洲”写梦的归宿,显示梦的美和对它逝去的伤感。
也许作者希望它在“蓬莱宫中日月长”吧。
词写到这儿,象似一首乐曲已近尾声,又象主人公在凝神思考。
“寻思依样到心头。
”“寻思”,承首句怀恋好梦的含义,写寻梦。
“依样”,依照那个梦境的样子。
这句是说,作者想念着那好梦,把它又完好地唤了回来。
可见对好梦的印象之深,突出了“好”字。
但这句重要的作用是强调下文写的梦境。
“去也无踪寻也惯”,回应首句好梦已逝的含义,并解释了“依样”。
因为作者经常重温这好梦,已完全纯熟。
每当想起它,眼前首先浮现的是“一桁红楼”。
这是复道行空、楼阁玲珑的非凡去处。
交待了好梦的环境和在这环境中的佳人。
应指出,作者始终没直接写伊人,只用环境烘托。
既然是好梦,则主人公爱之,那么这梦决非只有景观。
人不是追随环境的,环境之可人,总因为这环境中有合意的人。
且“红楼”是富贵女子居处,说有佳人无误。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中”字把上下阕紧密连接起来。
自然,这“中”是指红楼之中。
它有一种明显的效果,就是把作者和词境的距离拉长了。
似乎作者超然物外地在观察想象人间情侣的奥妙。
那红楼中的人有说不完的话,缱绻缠绵。
不知不觉已到夜阑灯上时,银钩乍摘,宝帘轻放。
这两句看似不经心不用力,其实恰是以浓墨重彩画出了难忘的一幕。
作者与词境不即不离,所写则不好凿实。
“是仙是幻是温柔”,由前面描写梦境的远景、中景推向近景,但却移开了镜头。
用梦幻般的感受代替了实写。
“仙”“幻”“温柔”又象从不同角度状写佳人的超凡绰约的风姿和妩媚柔和的天性。
这个词句等于三个判断句,可以说表现了多方面的美,但不如说表现出一种难以说清的美感。
三个形容词前都用判断词“是”,反而不能表达明确的判断,使人感到一种选择不到最恰当的词的困惑,言有尽意犹未尽。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写好梦已远远离去,只剩自己孤独寂寞。
梦醒后加倍的凄凉使作者感到重压,但排遣它还要靠自己。
这凄凉之感其实就是离愁别绪。
揭示离愁的主旨已经水到渠成。
“自制离愁”承以上词意,明写离愁,但偏用“自制”否定了它的实有,说这不同于一般的离愁,只不过是自己心造的幻影,是自己编制的美好情境。
又归结到写梦。
刚露出真实的端倪,又及时遮掩过去。
闪闪烁烁,似是而非,读来颇有山重水复之感。
实际上,写离愁是本词的主旨。
这首词依感情的起落、转承显示层次,写得节奏鲜明,意脉贯通,跌宕有致,摇曳多姿。
以梦境为中心,有如叙述自己生活里曾有的一个美好的故事。
围绕这个故事,写出自己的感触。
词意虽影影绰绰,但合作者的主张:“古来情语爱迷离”,且不失具有一种艨胧之美。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第669页
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文翻赏
我又南行矣!
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
似春水、干卿何事?
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
催客去,去如水。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
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
更结尽、燕邯侠子。
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
木叶怨,罢论起。
我又南行矣!
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
似春水、干卿何事?
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
催客去,去如水。
我又向南方出发了!
可笑今年如此飘泊不定,心中情怀到底如何?
纵然文章能在世间引起轰动,也不过是在纸面上妄谈民生罢了,对现实社会起不了影响。
像那吹皱一池春水的春风一样,能起什么作用?
傍晚时分,忽然下起雨来,天空中雁影不见。
萧瑟秋声中,只见关山一片苍茫。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
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
更结尽、燕邯侠子。
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
木叶怨,罢论起。
细细分析我青春的心态,也曾经愿意像家乡的名人吴越王钱镠一样,在广陵吴市骑骏马,赏钱塘潮,过着奢侈的生活。
我希望得到大量的金钱,来尽情地和天下美人名士相交,更要去认识燕赵地区的豪侠之士。
明年北京的春天,还是会早早到来吧,劝那北京的杏花,务必不要因为苦苦地思念我而憔悴。
我写下的木叶词,惹起了众多的和作,都是要罢官休隐江湖的议论啊。
参考资料: 1、 吴功华.龚自珍: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第143页 2、 龚自珍著,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55页
我又南行矣!
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
似春水、干卿何事?
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
催客去,去如水。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
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
更结尽、燕邯侠子。
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
木叶怨,罢论起。
上阕“我又南行矣!
”一声惊叹感喟语劈首揭出,便现突兀倔傲之势,然而,这并非故作姿态,实在是积郁不平的迸发,所以才含蕴丰厚、情意挚深,足可振起通体,为下面开出无限天地,直注终句。
“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是写一己的生活遭际。
龚自珍去年春天方于苏州结缡,新妇系外祖父段玉裁之女孙段美贞,现在她留居龚父丽正徽州官舍,南北离居;
“笑”,笑我为了微末功名奔波风尘,不惜割舍新婚后的旖旎柔情没有什么价值。
如今落第返归,情怀自能想知。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又是换一种说法。
杜甫《宾至》:“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词中反其意用之,谓即使文章佳绝,为天下知闻,也不过空谈而已,于苍生国计没有切实补益。
“文章”,因为功名不就,故无法推行,方有上面流露出来的叹息。
以下再进而申足此意:“似春水,干卿何事?
”朝廷自有定策成计,所行止岂于彼一介书生相干,又岂肯听汝哓哓,这实在是冷峻之极的反语。
以上叙事抒怀,尽吐一腔垒块。
后自‘‘暮雨忽来”到“去如水”四句则转笔写景,紧扣眼前见闻。
骤然间暮雨急倾,鸿雁已惊飞,杏杳无踪,环顾天地呼啸、关山莽莽苍苍,一派秋声入耳动心,似乎也在催人归去,“去如水”,莫再迟回疑虑。
句中的“客”当系自指,就南返行径所言,暗暗透出此次京都之行的失望。
下阕推想未来人生情景,表露胸中夙愿与壮志。
“华年心事从头理”,经过屡次落第不遇的现实教训,懂得社会人生的艰难坎坷,就不再是那么单纯幼稚、仅凭一腔热情行事处世了,需要从新认识,估价早先的“心绪”。
“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汉·枚乘《七发》有广陵观潮的描写,认为功用是“澡概胸中,洒练五脏,澹澉手足,颒濯发齿;
榆弃恬怠,输泻滇浊,分决狐疑,发皇耳目”。
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又《史记》载伍子胥吹箫乞食于吴市,以上藉旧典表明将不再继续皓首穷经、寻章雕句的腐儒岁月,而是冶游狂侠,浪迹江湖,这正属“心绪从头理”后的结果,因之接着叙说:“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还拟延揽结交天下人才,共谋经国大业,而不只幻想依赖一二当权者了。
以上壮怀豪情足可以惊动人心,便觉秋去春来,荣枯递代,天下事无逾此理者,不必拘拘于一时成败。
结拍“木叶怨,罢论起”,借现事以归束全篇。
这首词因落第出京触引,叙事咏怀,纵横倾泻,直觉—派沉郁悲慨之气勃然纸上,而柔情侠骨交注笔端,咳唾珠玉随处生发,正属定庵的一贯格调。
参考资料: 1、 张正吾,陈铭.近代诗文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第70页
西郊落花歌 文赏
梦中作四绝句(之二) 文
如梦令·紫黯红愁无绪 文翻译赏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东风最无情,让那悦目的姹紫嫣红也暗淡失了本色,天色将晚,春的归处又在哪里呢?
春光一去不回头,只留下满天飞絮。
春天啊春天,你能否停下脚步为这失了颜色的房屋重新渲染上春色。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东风最无情,让那悦目的姹紫嫣红也暗淡失了本色,天色将晚,春的归处又在哪里呢?
春光一去不回头,只留下满天飞絮。
春天啊春天,你能否停下脚步为这失了颜色的房屋重新渲染上春色。
浓絮:指柳絮。
黦(yuè):色败坏。
污迹。
五代韦庄《应天长》词:“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东君无情,一时间姹紫嫣红皆黯然失色。
而春光却不顾人们的挽留和叹息,仍抛下满天白絮,径自离去,以至作者急得连声呼唤“春住”。
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