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 178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儿谈梵夹婢谈兵,消息都防老父惊。

赖是摇鞭吟好句,流传乡里只诗名。

已亥杂诗 197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一百八下西溪钟,一十三度溪花红。

是恩是怨无性相,冥祥记里魂朦胧。

已亥杂诗 45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眼前二万里风雷,飞出胸中不费才。

枉破期门佽飞胆,至今骇道遇仙回。

已亥杂诗 212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海西别墅吾息壤,羽 三重拾级上。

明年俯看千树梅,飘飖亦是天际想。

已亥杂诗 7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

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选四)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其八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其八十三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穈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五月十二日抵淮埔作) 其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蕆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其一百三十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其八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其八十三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穈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五月十二日抵淮埔作) 其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蕆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其一百三十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参考资料: 1、 傅璇琮.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元明清诗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426-430

咏史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参考资料: 1、 姚电,康丽云,胡毓智.大学国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第120页 2、 朱邦蔚,关道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龚自珍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第145页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金粉:古代妇女化妆用的铅粉。这里指景象繁华。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地区。“万重”句:指“名流”在声色和名利场中彼此猜忌争夺,恩怨重重。恩怨:指情侣夫妻间的恩爱悲怨之情。属(zhǔ):表结交。名流:知名之士。这里指当时社会上沽名钓誉的头面人物。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牢盆”两句:意谓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得操胜算,全很得意。牢盆:古代煮盐器具。这里借指盐商。狎(xiá)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团扇:圆扇,古代宫妃、歌妓常手执白绢团扇。才人:宫中女官。《宋书·后妃传》:“晋置才人,爵视千石以下。”“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恭敬或畏惧离席而起。文字狱:指清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故意在作者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康熙、雍正、乾隆几代文字狱尤为厉害。为稻粱谋:为生活打算。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随阳雁,各为稻粱谋。”原指鸟类寻觅食物,转指人们为衣食奔走。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田横”两句:借用田横门客的故事讽刺清统治者惯于欺骗,指出当时有些士大夫趋炎附势,没有骨气,实无益处。田横在秦末自立为齐王。刘邦统一中国后,田横带领五百多人逃入海岛。刘邦招降说:“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来到离洛阳三十里处,终于觉悟到向刘邦称臣为耻,自刎而死。岛上五百人听到田横已死,也都自杀(见《史记·田儋列传》)。列侯:爵位名。汉制,王子封侯,称诸侯;异姓功臣受封,称列侯。 参考资料: 1、 姚电,康丽云,胡毓智.大学国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第120页 2、 朱邦蔚,关道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龚自珍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第145页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zhǔ)名流。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金粉:古代妇女化妆用的铅粉。这里指景象繁华。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地区。“万重”句:指“名流”在声色和名利场中彼此猜忌争夺,恩怨重重。恩怨:指情侣夫妻间的恩爱悲怨之情。属:表结交。名流:知名之士。这里指当时社会上沽名钓誉的头面人物。 牢盆狎(xiá)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jù)上游。权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牢盆”两句:意谓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得操胜算,全很得意。牢盆:古代煮盐器具。这里借指盐商。狎客:权贵豪富豢养的亲近的清客。团扇:圆扇,古代宫妃、歌妓常手执白绢团扇。才人:宫中女官。团扇才人:是对轻薄文人的贬称。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避席: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恭敬或畏惧离席而起。文字狱:指清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故意在作者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康熙、雍正、乾隆几代文字狱尤为厉害。为稻粱谋:为生活打算。原指鸟类寻觅食物,转指人们为衣食奔走。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列侯:爵位名。汉制,王子封侯,称诸侯;异姓功臣受封,称列侯。 参考资料: 1、 姚电,康丽云,胡毓智.大学国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第120页 2、 朱邦蔚,关道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龚自珍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第145页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题为《咏史》,实则伤时,感慨当时江南名士慑服于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庸俗苟安之状。他们或依附权门,窃踞要职,或明哲保身,埋头著书。结句才接触史事,以田横抗汉的故事,揭穿清王朝以名利诱骗知识分子的用心。借古讽今,含意深邃,深刻而又辛辣地把对“名流”的揭露提高到对清王朝统治的批判上,鞭挞了当时整个现实社会的腐朽没落。   首联写在繁华的东南地区,那些依附权贵、沽名钓誉的所谓“名流”,都是从个人利害出发互相勾结和倾轧,造成了无穷无尽的恩怨,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作者客居昆山,俯仰东南士风,感慨颇多,所以在诗中着重讽刺了江南一带“社会名流”争名逐利的卑劣品行以及官场为小人所把持的现状。   颔联中说“名流”中之官场,既有手柄大权、铜气熏天之“牢盆狎客”,亦多团扇麈尾、高谈阔论而百无一能之贵介子弟,那些在盐商家帮闲的清客和那些轻薄文人——即所谓的“名流”,在当时的社会操纵全局、窃据高位。诗句中虽未具体揭示“名流”们祸国殃民的罪恶,也没直接描写老百姓遭受欺压的苦难;但整个社会被这样一批狐群狗党所统治,不难想见这表面上繁华绮丽的金粉世界是怎样的乌烟瘴气,二者共同酿就的恶浊之风深为作者所厌憎。一“操”字、一“踞”字本无褒贬,此处却写得极富动感、极冷峻,鞭挞之意鲜明自见。   颈联反映了士人在文字狱高压政策下的处境和苟安态度。诗句中既表现了诗人对清政府利用文字狱镇压士人的愤恨,也对那些不顾国家利益、只醉心于个人名利的士人表示了不满和慨叹,对现实的另一端、与官场相对照的“士林”心态予以揭皮见骨的描摹,痛下针砭。表示了作者对高压下的知识群体的柔媚、怯懦充满愤懑与同情,从而引出结尾两句。   尾联作者锋芒所向是玩弄士人于股掌之间的最高统治层。从刘邦假惺惺的不可能兑现的封侯许诺,到李世民“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的洋洋得意,再到朱元璋“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即“自外其教”,应“诛其身而没其家”的酷法,再到清初以来不绝如缕的文字狱案,谙熟史事的龚自珍深悉底里,于是借田横的故事告诫世人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借这一历史故事,揭露了清政府对士人采取的思想压制和笼络政策的欺骗性。他们才是造就这些“黑幕”的总后台。作者真正可贵的思考蕴藏在最后这一问中。   这首诗的特点在于一是表现为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二是表现为政治思想与艺术概括的统一;三是全诗层次清晰,笔锋犀利,用典贴切,叙议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造语凝重端方,属对严谨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参考资料: 1、 姚电,康丽云,胡毓智.大学国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第120页 2、 吴跃平,晏培玉.大学语文 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第151页 3、 阎增山,李洪光.大学语文经典读本: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第262页

减字木兰花·偶检丛纸中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 人天无据,被依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人天无据,被依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人心和天意变化无常,没想到自己无意中还保存着十年前的花瓣。迷离恍惚,转眼树上的花开又十年。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自己十年中往来奔波,受尽了折磨。不要去怜惜花瓣,其实自己的身世,也是和落花一样飘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人天无据,被依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丛纸:众多繁杂的纸张。细书:用小楷写成。辛幼安:辛弃疾,字幼安。悯忠寺:即北京法源寺。戊辰:指嘉庆十三年(1808).泫(xuàn)然:流泪的样子。陆游《沈园》:“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人天无据:指人心天意难以预测。侬(nóng):我。香魂:美人之魂,这里指花瓣。如梦如烟:比喻往事像梦幻、云烟一样消逝。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千里:指和北京的距离。斓斑:形容色彩的错杂鲜明。怪:甚。怜:怜惜。他:指枯萎的花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人天无据,被依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人心和天意变化无常,没想到自己无意中还保存着十年前的花瓣。迷离恍惚,转眼树上的花开又十年。丛纸:众多繁杂的纸张。细书:用小楷写成。辛幼安:辛弃疾,字幼安。悯忠寺:即北京法源寺。戊辰:指嘉庆十三年(1808).泫(xuàn)然:流泪的样子。陆游《沈园》:“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人天无据:指人心天意难以预测。侬(nóng):我。香魂:美人之魂,这里指花瓣。如梦如烟:比喻往事像梦幻、云烟一样消逝。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自己十年中往来奔波,受尽了折磨。不要去怜惜花瓣,其实自己的身世,也是和落花一样飘零。千里:指和北京的距离。斓斑:形容色彩的错杂鲜明。怪:甚。怜:怜惜。他:指枯萎的花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 人天无据,被依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首句破空而来,突兀奇警。海棠花花团锦簇,重葩叠簇,占春颜色最风流。可曾几何时,这艳媚烂漫的名花却又在春风中飘摇零落,遭众人碾踏。造化既赋予海棠以幽姿淑态,人们既培育了海棠叶茂枝柔,可为何又偏偏要作践它。真是天意无常,人心难测。“人天无据”虽仅四字,但凝聚了词人万般感慨,回荡着一腔不平之气.其情其理是经回转激荡之后喷射而出的,可谓字字千钧,撼人心魄。次句直言惜花之举:把花瓣仔细收集珍藏起来。海棠花初开如胭脂点点,开后渐成缬晕明霞,落时则若宿妆淡粉。以“香魂”言之,颇有赞美海棠花零落仍不失娇妍,继续美化人间的高贵品格之意。三、四两句感时叹花。时光流逝,迷离恍惚之中,京都悯忠寺的海棠花开花落又过去了十年。这里词人以想象之中的悯忠寺海棠花开十度,而委婉道出自己收藏花瓣已经十年。名花有几个十年,但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呢。盛况难再,年华易逝。字里行间又隐约地透露出身世之伤感。   过片顶接歇拍,从时间、空间上翻进一层,渲染惜花之情。十年了,尽管与北京相隔千里,但惜花之心依然未变,一直悬念着寺中的海棠。在词人的想象中,这狼藉满地的落红,定然带有被风雨摧残的痕迹。两句既言花,又自比,是词人为求功名、谋稻粱而颠沛奔波之状况的隐喻。结拍两句由花及人,总束全篇,点明题旨,直接表达了惜花之真情、隐情,不要怪我如此爱花惜花,我的身世也和落花一样。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依然如此。这两句充满了词人的酸楚之泪,凝聚了其十七至二十七岁人生的不幸遭遇。词人饱学多才,极欲尽早用世,但十年奋斗,得到的却是打击和磨难。光阴东流,才华虚掷,功名无期。名花如此,世道人生之艰难亦如此。词人这种同命相怜何必分人花的感叹,直贯全词。因此,写花,实质上也是自咏。其涕泪横流之伤感,除了“身世”之叹,还深刻地反映出更深层次上的时代的悲哀。这也许就是在苏轼、陆游等写下咏海棠的诸多名篇之后,龚自珍这首小令依然不失其魅力,而被人们长久传诵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1、 陆国斌,钟振振.《历代小令词精华》.长沙:岳麓书社,1993:843-844

远志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网页发生错误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baidu.com/hm.js?04660099568f561a75456483228a9516";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网页发生错误,请联系网站管理员:service@gushiwen.org

浪淘沙·写梦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

寻思依样到心头。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

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

寻思依样到心头。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美好的梦境最难留住,梦中我到了仙人居住的地方。

现在回味起来,那梦境依旧留在心头。

梦中的情事在醒来后消失无踪,只能向空寻觅,我对此已经习惯,尚记得梦中出现的那一角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

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在那梦中的红楼上,我和那个人细细密语,灯火荧荧,帘钩低垂。

这般温柔的场景如幻境,又如仙境。

醒来后只剩下我一个,孤独又凄凉,只得独自排遣这离别的愁绪。

参考资料: 1、 薛玉坤,鞠婷,何抗著.古小词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第268页 2、 龚自珍著;

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47页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

寻思依样到心头。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仙洲:海上的仙境。

依样:按照梦中的形状。

一桁(héng):一座,一排。

桁:梁上的横木。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

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绸缪:缠绵,情意深厚。

遣:排遣。

参考资料: 1、 薛玉坤,鞠婷,何抗著.古小词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第268页 2、 龚自珍著;

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47页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

寻思依样到心头。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

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托梦写情。

“好梦最难留”,劈空而来,情势完足,醒入耳目,总摄全篇。

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作者曾有个美好的梦,美梦已经逝去,十分怀恋它。

“最难留”,是因为最想留,加深了“好梦”所表现的感情。

这句是极丰富的个人情感的凝缩,是对古今中外人们某些感情生活经验的概括,是作者最深沉的感叹。

读之使人回味再三,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者声称写梦,但那发自肺腑的感喟却使人疑梦为真。

“吹过仙洲”,好梦都是短的。

作者的好梦象一阵风,就那么容易吹走了。

风吹好梦飞越大海到了神仙居住的小岛。

“仙洲”写梦的归宿,显示梦的美和对它逝去的伤感。

也许作者希望它在“蓬莱宫中日月长”吧。

词写到这儿,象似一首乐曲已近尾声,又象主人公在凝神思考。

“寻思依样到心头。

”“寻思”,承首句怀恋好梦的含义,写寻梦。

“依样”,依照那个梦境的样子。

这句是说,作者想念着那好梦,把它又完好地唤了回来。

可见对好梦的印象之深,突出了“好”字。

但这句重要的作用是强调下文写的梦境。

  “去也无踪寻也惯”,回应首句好梦已逝的含义,并解释了“依样”。

因为作者经常重温这好梦,已完全纯熟。

每当想起它,眼前首先浮现的是“一桁红楼”。

这是复道行空、楼阁玲珑的非凡去处。

交待了好梦的环境和在这环境中的佳人。

应指出,作者始终没直接写伊人,只用环境烘托。

既然是好梦,则主人公爱之,那么这梦决非只有景观。

人不是追随环境的,环境之可人,总因为这环境中有合意的人。

且“红楼”是富贵女子居处,说有佳人无误。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中”字把上下阕紧密连接起来。

自然,这“中”是指红楼之中。

它有一种明显的效果,就是把作者和词境的距离拉长了。

似乎作者超然物外地在观察想象人间情侣的奥妙。

那红楼中的人有说不完的话,缱绻缠绵。

不知不觉已到夜阑灯上时,银钩乍摘,宝帘轻放。

这两句看似不经心不用力,其实恰是以浓墨重彩画出了难忘的一幕。

作者与词境不即不离,所写则不好凿实。

  “是仙是幻是温柔”,由前面描写梦境的远景、中景推向近景,但却移开了镜头。

用梦幻般的感受代替了实写。

“仙”“幻”“温柔”又象从不同角度状写佳人的超凡绰约的风姿和妩媚柔和的天性。

这个词句等于三个判断句,可以说表现了多方面的美,但不如说表现出一种难以说清的美感。

三个形容词前都用判断词“是”,反而不能表达明确的判断,使人感到一种选择不到最恰当的词的困惑,言有尽意犹未尽。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写好梦已远远离去,只剩自己孤独寂寞。

梦醒后加倍的凄凉使作者感到重压,但排遣它还要靠自己。

这凄凉之感其实就是离愁别绪。

揭示离愁的主旨已经水到渠成。

“自制离愁”承以上词意,明写离愁,但偏用“自制”否定了它的实有,说这不同于一般的离愁,只不过是自己心造的幻影,是自己编制的美好情境。

又归结到写梦。

刚露出真实的端倪,又及时遮掩过去。

闪闪烁烁,似是而非,读来颇有山重水复之感。

实际上,写离愁是本词的主旨。

  这首词依感情的起落、转承显示层次,写得节奏鲜明,意脉贯通,跌宕有致,摇曳多姿。

以梦境为中心,有如叙述自己生活里曾有的一个美好的故事。

围绕这个故事,写出自己的感触。

词意虽影影绰绰,但合作者的主张:“古来情语爱迷离”,且不失具有一种艨胧之美。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第669页

12345 共26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