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桃花萼。

雨肥红绽东风恶。

东风恶。

长亭无寐,短书难托。

征衫辜负深闺约。

禁烟时候春罗薄。

春罗薄。

多应消瘦,可堪梳掠。

石州慢·寒水依痕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

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

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

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寒水缓缓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

春意渐渐回临,空阔的沙洲烟霭纷纷。

晴日朗照,溪边的新梅香气氤氲。

数枝梅花争相吐蕊,装点新春。

我独在天涯满腔怨恨,试想我现在是何等的悲怆伤神?

长亭门外,群山重叠,望不断的远山遥岑,正是令人忧愁的节令时分。

情切。

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

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

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遥想深闺中的你,一定也是思绪纷纭。

画楼的层门紧闭,春风暗暗使你的容颜瘦损。

我真是对不起你啊,让你独守空闺冷衾。

辜负了多少尊前花月的美景,浪费了大好青春。

你可知道,我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进闺门。

更有多少酸甜苦辣,留着回去向你诉说详尽。

可等到我们再度相逢,恐怕又要过一年光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山绕平湖波撼城。

湖光倒影浸山青。

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萧萧散发到天明。

山绕平湖波撼城。

湖光倒影浸山青。

水晶楼下欲三更。

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波涛很大,有摇动城墙之势。

湖水的波光里倒映着山峦的影子,浸染着山的青翠。

就要到三更时分,湖光荡漾,照到楼上犹如水晶一般清莹。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萧萧散发到天明。

天上的流云遮住了月亮,柳树如同笼罩在雾中一样发暗。

带着露珠的荷叶翻动时,水光闪烁,如同飞流的萤火一样。

散开着花白稀松的头发,静静地待到天明。

参考资料: 1、 天人.唐宋词名篇鉴赏 第3册.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32 2、 张璋.历代词萃.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174

山绕平湖波撼城。

湖光倒影浸山青。

水晶楼下欲三更。

平湖:湖名,位于嘉兴东南。

波撼(hàn)城:波涛汹涌,撼动城郭。

化用孟浩然《临洞庭》:“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诗意。

浸(jìn):浸染。

水晶楼:楼名,在浙江吴兴。

一说指湖水泛着波光照到楼上,如同水晶一样。

欲:将要。

三更(gēng):半夜,午夜。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萧萧散发到天明。

雾柳:指柳树如同雾罩着一样阴暗。

度(dù):指遮挡。

露荷:带着露珠的荷叶。

水流萤(yíng):风摆荷叶,叶上水珠闪亮得就像萤火虫一样。

萧萧(xiāo xiāo):指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散(sǎn)发:散开的头发。

参考资料: 1、 天人.唐宋词名篇鉴赏 第3册.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32 2、 张璋.历代词萃.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174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我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我沾湿了衣服,行云舒卷;

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我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

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

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第357页 2、 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2:第366页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拖着手杖,独上高楼去。

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挂在夜天,俯视沧江正翻起波浪万顷,月亮流泻在烟雾迷漫的洲渚。

浮云被横扫净尽、寒风飘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连夜飞渡。

栖宿的鸿雁已经落在萧索的芦苇深处。

怀着无限惆怅的心情,想望祖国分裂的山河,徒劳无益地相吊形影。

这时只听到人间发出的鼾声像敲打鼍鼓,还有谁肯陪伴我乘着酒兴起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事隔十年好像一场噩梦,走尽了扬州路。

独倚高楼夜气十分冷寒,一心怀愁为的是祖国,恨不得一气吞下骄横的胡虏。

要亲手杀死金的统治者用这把三尺的宝剑,莫使留下怨恨像王昭君弹出的琵琶怨语。

让宝剑暗淡无光,白白地生锈化为尘土。

我请您来评论看看,经过苕溪时,还能允许我们垂纶放钓否?

大风浩荡,不停地吹着,我雄心勃发,要乘风飞举。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66-167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鼻息鸣鼍鼓:指人们熟睡,鼾声有如击着用猪婆龙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声如雷之意。

鼍鼓:用鼍皮蒙的鼓。

鼍:水中动物,俗称猪婆龙。

“谁伴我”二句:用东晋祖逖和刘琨夜半闻鸡同起舞剑的故事。

见《晋书·祖逖传》。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借指十年前,即建炎元年,金兵分道南侵。

宋高宗避难至扬州,后至杭州,而扬州则被金兵焚烧。

十年后,宋金和议已成,主战派遭迫害,收复失地已成梦想。

骄虏:指金人。

《汉书·匈奴传》说匈奴是“天之骄子”,这里是借指。

要斩楼兰:用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斩楼兰王的故事。

《汉书·傅介子传》载,楼兰王曾杀汉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楼兰。

……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琵琶旧语:用汉代王昭君出嫁匈奴事。

她善弹琵琶,有乐曲《昭君怨》。

琵琶旧语即指此。

谩暗涩铜华尘土:叹息当时和议已成定局,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

暗涩:是形容宝剑上布满铜锈,逐渐失光彩,失去作用。

铜华:指铜花,即生了铜锈。

垂纶:即垂钓。

纶,钓鱼用的丝线。

传说吕尚在渭水垂钓,后遇周文王。

后世以垂钓指隐居。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66-167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拖着手杖,独上高楼去。

仰望北斗星低低地垂挂在夜天,俯视沧江正翻起波浪万顷,月亮流泻在烟雾迷漫的洲渚。

浮云被横扫净尽、寒风飘拂不定,不能乘坐小船连夜飞渡。

栖宿的鸿雁已经落在萧索的芦苇深处。

怀着无限惆怅的心情,想望祖国分裂的山河,徒劳无益地相吊形影。

这时只听到人间发出的鼾声像敲打鼍鼓,还有谁肯陪伴我乘着酒兴起舞?

鼻息鸣鼍鼓:指人们熟睡,鼾声有如击着用猪婆龙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声如雷之意。

鼍鼓:用鼍皮蒙的鼓。

鼍:水中动物,俗称猪婆龙。

“谁伴我”二句:用东晋祖逖和刘琨夜半闻鸡同起舞剑的故事。

见《晋书·祖逖传》。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事隔十年好像一场噩梦,走尽了扬州路。

独倚高楼夜气十分冷寒,一心怀愁为的是祖国,恨不得一气吞下骄横的胡虏。

要亲手杀死金的统治者用这把三尺的宝剑,莫使留下怨恨像王昭君弹出的琵琶怨语。

让宝剑暗淡无光,白白地生锈化为尘土。

我请您来评论看看,经过苕溪时,还能允许我们垂纶放钓否?

大风浩荡,不停地吹着,我雄心勃发,要乘风飞举。

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借指十年前,即建炎元年,金兵分道南侵。

宋高宗避难至扬州,后至杭州,而扬州则被金兵焚烧。

十年后,宋金和议已成,主战派遭迫害,收复失地已成梦想。

骄虏:指金人。

《汉书·匈奴传》说匈奴是“天之骄子”,这里是借指。

要斩楼兰:用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斩楼兰王的故事。

《汉书·傅介子传》载,楼兰王曾杀汉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楼兰。

……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琵琶旧语:用汉代王昭君出嫁匈奴事。

她善弹琵琶,有乐曲《昭君怨》。

琵琶旧语即指此。

谩暗涩铜华尘土:叹息当时和议已成定局,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

暗涩:是形容宝剑上布满铜锈,逐渐失光彩,失去作用。

铜华:指铜花,即生了铜锈。

垂纶:即垂钓。

纶,钓鱼用的丝线。

传说吕尚在渭水垂钓,后遇周文王。

后世以垂钓指隐居。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66-167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上片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发出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

此显示出自己的真实用意。

  起首四句写自己携着手杖登上高楼,只见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宽广无边,波涛万顷,月光流泻在蒙着烟雾的洲渚之上。

“扫尽”三句,是说江风极大,将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风大而无人乘舟夜渡。

沉思间又见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并由此引起无限感触。

  “怅望”两句,先是怅望祖国山河,徒然吊影自伤;

这时正值深夜,“鼻息鸣鼍鼓”,这里以之喻苛安求和之辈,隐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慨。

“谁伴我”两句,承上;

“月流烟渚”、“怅望关河空吊影”,用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意,自伤孤独(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结句之“谁共我,醉明月”,与此意同)。

李纲与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

同舞当亦包括共商恢复中原之事,至此才转入寄李纲本题。

  下片运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对明朝屈膝议和的强烈不满,并表达了自己对李纲的敬仰之情。

  “十年”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同时,当时为建炎元年(1127年)。

不久高宗南下,以淮南东路的杨州为行都;

次年秋金兵进犯,南宋小朝廷又匆匆南逃,扬州被金人攻占,立刻被战争摧为一片空墟,昔日繁华现在犹如一梦,此处化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遣怀》)诗句。

而此时只剩残破空城,使人怀想之余,不觉加强了作者对高宗的屈膝议和感到不满,也加强了作者坚决抵抗金人的南下的决心。

“倚高寒”两句,继续写作者夜倚高楼,但觉寒气逼人,远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满腔,但又感到自己壮心犹在,豪气如潮,足以吞灭敌人。

“要斩”两句,运用两个典故反映出对宋金和议的看法。

前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像汉代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西域国名)王那样对付金人。

词中以楼兰影射金国,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战之士。

后一句是借汉嫁王昭君与匈奴和亲事,影射和议最终是不可行的,必须坚决抵抗。

杜甫《咏怀古迹》诗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作者在此用杜甫诗意,说明在琵琶声中流露出对屈辱求和的无穷遗恨与悲愤,以此暗示南宋与金人议和也将遗恨千古。

“谩暗涩”句,这里运用比喻,以宝剑被弃比喻李纲等主战人物的受到朝廷罢斥压制。

“唤取”两句,先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兼切李姓,这是对李纲的推崇。

李纲自己也曾在《水调歌头》中说:“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

”作者对他评论,即发表意见,面对和议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能否就此隐退苕溪(浙江吴兴一带)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

结尾振起,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此词的旨意。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66-1268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

暮山新月两徘徊。

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

江边鸥鹭莫相猜。

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

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

暮山新月两徘徊。

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

江边鸥鹭莫相猜。

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

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秦汉时都有上林苑,这里指行在之所。

鸿雁:汉苏武系于匈奴,汉昭帝使者至匈奴,匈奴诡称苏武已死。

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射中一只大雁,脚上绑着苏武写的一封信,匈奴才把苏武还给汉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鱼游春水·芳洲生苹芷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芳洲生苹芷,宿雨收晴浮暖翠。

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

清镜空余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

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老去情怀易醉。

十二阑干慵遍倚。

双凫人惯风流,功名万里。

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

何时送客,更临春水。

芳洲生苹芷,宿雨收晴浮暖翠。

烟光如洗,几片花飞点泪。

清镜空余白发添,新恨谁传红绫寄。

溪涨岸痕,浪吞沙尾。

老去情怀易醉。

十二阑干慵遍倚。

双凫人惯风流,功名万里。

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

何时送客,更临春水。

  毛晋《芦川词跋》说:“人称其长于悲愤,及读《花庵》《草堂》所选,又极妩秀之致。

”这首送别词,首先触景生情,后又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结构严谨,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悲愤之情与送别之意,在写作上自有特色,为其佳作之一。

  大凡送别之作,多托离怀以抒情,写景以寄情,这首词也是如此。

词的开头四句,描写送别时的春江景色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凄苦感情。

“芳洲”二句是说,一场夜雨过后,碧空如洗,长满苹芷的小洲上,淡淡的晨雾在翠绿的芳草上面轻轻浮动飘动,给人一种朦胧之感。

在这里,作者不仅描绘出送别时展现在眼前的春光晨色,又点出了送别的时间,还化用白居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意,暗示这生机盎然,给人带来活力,带来暖意的芳草,却挑起了作者无限惜别之意。

“暖翠”二字尤其精妙,它从感觉方面把夜雨过后春江两岸的景色诗情画意地描写出来了。

而“烟光如洗”二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描写出江边晨景。

其中前一句写“烟”,着一“洗”字,现出天空无限净洁的境界,写足了“宿雨收晴”之意;

后一句写花,写一场春雨过后,鲜花盛开,时而轻盈的花瓣随风翩翩起舞,在作者看来,轻盈的花瓣犹如那点点泪珠,洒落地上。

“点泪”二字用拟人手法,寓王观之情于客观,融惜别之情于春景,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清气氛,也为下面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清镜”二句,紧承“飞花点泪”,即景抒情,转入到对年华虚度、功业无成的忧伤心情的抒写。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离骚》)和屈原一样,作者有感于日月如梭,时不待我,明镜新添白发,容颜日渐衰老,然而抗金报国的宏愿却无法实现,内心充满忧伤。

一个“空”字,就把作者壮志难酬、老而无成的悲愤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词人本是把恢复中原故土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的,但“天意从来高难问”(《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皇帝高高在上,出尔反尔,其意图令人难以捉摸。

更使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竟重用主和派,排斥抗金志士,这样就是词人的宏愿无法实现,致使词人感到老而无成。

“新恨”句化用锦城官妓灼灼寄泪的典故,说明近来生活越来越寂寞,越来越孤独,甚至连一把同情眼泪也无人相送行,使人“新恨”无穷,倾吐了自己世无知己的悲哀。

“溪涨”二句又缘情布景,进一步写雨后江天景色。

“溪涨岸痕”写春水之猛,“浪吞沙尾”,写波浪之高。

一“涨”一“吞”,不仅生动地再现了雨后春江波涛汹涌的情景,同时又借物抒怀,暗寓了自己高涨的自伤与伤别的心情。

在这里,情与景合而为一,水乳交融,已经达到了浑然难辨的境界。

  过片再次借景抒情。

“老去情怀”二句,暗示了送别的地点——江楼,以回应开头,同时又形象地刻画出词人内心无限的悲苦。

一个“易醉”,一个“慵遍倚”,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难以言说又无处言说的辛酸!

“双凫人惯风流”二句,词人以高度的热情赞美了友人胸怀“功名万里”的报国壮志,同时也把抗金复国的希望寄托在友人身上。

这位友人或许被召入朝,词人为其送,故化用王桥的典故,称颂他一贯风流倜傥,素有报国立功之志。

在这里,慰藉之情与送别之意是融为一体的。

最后四句写送别。

“梦想浓妆碧云边,目断孤帆夕阳里。

”词人在此展开了丰富而奇妙的联想。

他告诉友人,此别之后,此日送别的场面将会在他的梦中重现,他设想那时,自己将在碧云深处与浓妆丽人相伴,过清闲的隐居生活,而友人却被应召入朝,自己依依难舍,因而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伫立江边,凝望着友人的“孤帆”渐渐地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久久不忍离去。

这两句词,巧妙地化用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而又有所创新,作者再次缘情布景,托物抒怀,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进一步写自己惜别之情,寄实于虚,虚实相映,更加真切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煞拍“何时送客,更临春水”,由当日送别想到来日送别,又由来日送别看见来日相逢,这种深一层的写法,更加含蓄委婉地写出词人无比悲痛的惜别之情。

这种写法,确实“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江顺诒《词学集成·法》)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78-1279页

沁园春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欹枕深轩,散帙虚堂,畏景屡移。

渐披襟临水,支床就月,莲香拂面,竹色侵衣。

压玉为醪,折荷当酉戋,卧看银潢星四垂。

人归后,任饥蝉自啸,宿鸟相依。

痴儿。

莫蹈危机。

悟三十九年都尽非。

任纡朱拖紫,围金珮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

富贵浮云,身名零露,事事无心归便归。

秋风动,正吴松月冷,莼长鲈肥。

菩萨蛮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微云红衬余霞绮。

明星碧浸银河水。

欹枕画檐风。

愁生草际蛩。

雁行离塞晚。

不道衡阳远。

归恨隔重山。

楼高莫凭栏。

点绛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作者: 张元干 朝代: 宋代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

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

2122232425 共46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