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更多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fén)水之上,垒(lěi)石为识(zhì),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识:标志。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无宫商:不协音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直教:竟使。许:随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招魂楚些(suò)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招魂楚些:《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暗啼:一作“自啼”。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fén)水之上,垒(lěi)石为识(zhì),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识:标志。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无宫商:不协音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直教:竟使。许:随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招魂楚些(suò)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招魂楚些:《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暗啼:一作“自啼”。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骚人:诗人。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 “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 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是中:于此,在这里面。这几句是说大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既是团聚的快乐,也有离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长期以来,这对“双飞客”早已心心相印,痴情热爱,矢志不渝。“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痛下决心, “自投于地而死”。“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 “暮雪”状前景之艰难。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这几句借助对历史盛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 “横汾路”指当年汉武帝巡幸处。“寂寞当年箫鼓”是倒装句,即当年箫鼓寂寞。楚:即从莽,平楚就是平林。这几句说的是,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风辞》,其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可见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几句中,词人用当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时,转瞬间烟消云散,反衬了真情的万古长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些,句未象声词。《楚辞·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称“楚些”。这句意思是 武帝已死,招魂无济于事。山鬼自啼风雨——《楚辞·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写山中女神失恋的悲哀。这里说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两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所以这对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这几句从反面衬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为下文寻访雁丘作好铺垫。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从正面对大雁的称赞。词人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感动之深。全词结尾,寄寓了词人对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

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

他年江令独来时。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

他年江令独来时。

五色芝:即灵芝。

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以为兆端之草。

鸳鸯宫瓦: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三月火:指蒙古军队的烧杀劫掠。

《史记·项羽本纪》中载: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火三月不灭。

后世便以“三月火”为遭劫之典。

江令:指南朝人江总,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

不理政务,日与陈后主游宴后庭,颇有文名,陈亡入隋,此作者以江令自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

他年江令独来时。

  金亡之后,词人重游故都,触景生情,咏词寄怀。

    上片追忆金朝往昔盛况。

“日射云间”二句意谓昔日在阳光照耀下的皇宫生长着五色神芝,宫殿鸳鸯碧瓦,红墙参差,一片昌盛景象。

“西山”句,回忆曾将“西山晴雪”写入新诗的旧事,借眼前之景写怀念旧君情。

  下片转写现实。

“焦土”二句,写蒙古军烧杀掠抢,社稷倾覆,故都化为焦土,而花枝树木不知人事之悲,依然年复一年自开自落,物是人非,愈感悲痛。

最后以亡国入隋的江令自喻,自己已沦为异国臣民,在亡国后又独自重游故都,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全篇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写世事变迁,寓黍离之悲,是血泪和流的国难实录,语极痛切,情极感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论诗三十首·二十二

作者: 元好问 朝代: 金朝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这首诗是对求奇追险诗风及其流弊的批评。

苏轼、黄庭坚是北宋影响巨大的著名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

苏轼的诗歌气象宏阔,铺叙宛转,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常富理趣,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

苏轼有满腹才学,难免在诗中卖弄,以出新意。

黄庭坚作诗则力求新奇,选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胜。

他所用“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学为诗”的倾向。

苏、黄两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对传统有所发展变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因此元好问承认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只知诗到苏黄尽”和影响力(“一波才动万波随”)。

但是另一方面,苏黄的后学者却往往没有苏黄的才力,未得其长,先得其短,容易出现一味崇尚奇险、堆砌生典、搜罗怪异形象,语言生硬晦涩、词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无奇更出奇”)。

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缺点所造成的不良风气,同时,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崇尚自然、雅正,反对险怪、雕琢的诗歌思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满江红 细君生朝

作者: 蔡松年 朝代: 金朝

春色三分,壶觞为、生朝自劝。

清梦断、岁华良是,此身流转。

花底少逢如意酒,人生几日春风面。

算古来、谁似五噫君,情高远。

但无事,身强健。

老生涯、分付药炉经卷。

闻道恒阳松雪好,游山服要新针线。

但莫遣、雅志困黄尘,违人愿。

念奴娇 田唐卿,九江人,人品高胜,落笔不

作者: 蔡松年 朝代: 金朝

间,襟韵飘爽,无复市朝气味。

然甚穷,难忍时无料事之者。

比罢熙和酒官,复为药局,与余有林下相从之约,作念奴娇以寄之九江秀色,看飘萧神气,长身玉立。

放浪江南山水窟,笔下云岚堆积。

药笼功名,酒垆身世,不得文章力。

人间俗气,对君一笑都释。

畴昔得意忘形,野梅溪月,有酒还相觅。

痛饮酣歌悲壮处,老骥谁能伏枥。

争席樵渔,对床风雨,伴我为闲客。

朱弦疏越,兴来一扫筝笛。

减字木兰花 中秋前一日,从赵子坚索酒

作者: 蔡松年 朝代: 金朝

春前雪夜。

醉玉峥嵘花上下。

几许悲欢。

明夜秋河转玉盘。

高楼远笛。

光到东峰横眼碧。

招我吟魂。

教卷澄江入酒樽。

减字木兰花 和丹房老人韵

作者: 蔡松年 朝代: 金朝

山蟠酒绿。

天上玉盘窥醉玉。

倦客秋多。

秋气还如酒盏何。

松风度曲。

风水飘飘承我足。

蕲竹龙哦。

落月徘徊待我歌。

千秋岁 起晋对菊小酌,有怀溪山酒隐

作者: 蔡松年 朝代: 金朝

碧轩清胜,俗物无由到。

沧江半壁山传照。

几窗黄菊媚,天北重阳早。

金靥小。

秋光秀色明霜晓。

手捻清香笑。

今古闲身少。

放醉眼,看云表。

渊明千载意,松偃斜川道。

谁会得,一樽唤取溪山老。

乌夜啼 留别赵粹文 以上明秀集注卷二三十四

作者: 蔡松年 朝代: 金朝

一段江山秀气,风流故国王孙。

三年不惯冰天雪,白璧借春温。

宦路常难聚首,别期先已销魂。

与君两鬓犹青在,梅竹老夷门。

水龙吟 自镇阳还兵府,赠离筵乞言者 滹南遗

作者: 蔡松年 朝代: 金朝

待人间觅个,无情心绪,着多情换。

2122232425 共2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