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刘季孙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偶著儒冠敢陋今,自怜多负少时心。

轾轩已任人前後,揭厉安知世浅深。

挟策有思悲慷慨,负新无力病侵淫。

愧君绿绮虚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

读秦汉间事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秦徵天下材,入作阿房宫。

宫成非一木,山谷为穷空。

子羽一炬火,骊山三月红。

能令扫地尽,岂但焚人功。

寓言九首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诜诜古之士,出必见礼乐。

群游与群饮,仁义待扬搉。

心疲歌舞荒,耳聒米盐浊。

所以後世贤,绝俗乃为学。

梅花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更多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北方少数民族以鞍马为家,以打猎为生。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泉水甘甜,野草丰美没有固定的地点,鸟儿受惊,野兽互相追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是谁将汉人女子嫁给胡人,风沙是无情的,而女子容貌如此美丽。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出门都很难看到中原人,只能在马背上暗自思念故乡。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在琵琶声中,胡人也会感到叹息。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如此美丽的女子流落异地,死在他乡,而琵琶曲却传到了汉宫里。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汉宫里争着弹昭君所弹的琵琶曲,心中的怨恨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细小的手生在闺房之中,只能学弹琵琶,不会走出闺房。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不知道沙漠中的云是这么飘出边塞的,哪里知道这琵琶声是多么的令人断肠!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汉宫里有一位美貌佳丽,最初天子并不认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突然间要随着汉使离去,嫁给匈奴国君,要去遥远的边地。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姣美的容颜天下无比,一旦失去,要再得到可不容易。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虽然天子发怒可以把画工杀死,对于事情又有什么补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眼前的美丑尚且不能分辨,怎么能制服万里之外的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汉代的“和亲”实在是笨拙之计,女子不要再用容貌炫耀自己。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明妃离去时伤心落泪,伤心的泪水哟,洒向花枝。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日暮黄昏狂风吹起,风起花落啊,飘向哪里?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漂亮的女孩大多有不幸的命运,不必怨天尤人,原应自己叹息!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潘裕民编著.桃李春风一杯酒 宋诗经典解读: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10:48 2、 陶文鹏主编.历史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02月:269-270
胡人以鞍(ān)马为家,射猎为俗。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这组诗是为唱和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而作。明妃:即王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鞍: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中国:指中原地区。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zī)嗟(jiē)。咨嗟:叹息。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新声谱:新曲谱,指昭君所弹的琵琶曲。 纤(xiān)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纤纤:细小貌。洞房:犹深闺。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黄云:沙漠上空的云,因黄沙弥漫,连云色也变黄了。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单于国:指匈奴。单于,匈奴的首领。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画工:传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名籍已定。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等皆同日弃市。见晋葛洪《西京杂记》。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yí)狄(dí)!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这里泛指华夏以外的各民族。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潘裕民编著.桃李春风一杯酒 宋诗经典解读: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10:48 2、 陶文鹏主编.历史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02月:269-270
胡人以鞍(ān)马为家,射猎为俗。北方少数民族以鞍马为家,以打猎为生。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这组诗是为唱和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而作。明妃:即王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鞍: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泉水甘甜,野草丰美没有固定的地点,鸟儿受惊,野兽互相追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是谁将汉人女子嫁给胡人,风沙是无情的,而女子容貌如此美丽。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出门都很难看到中原人,只能在马背上暗自思念故乡。中国:指中原地区。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zī)嗟(jiē)。在琵琶声中,胡人也会感到叹息。咨嗟:叹息。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如此美丽的女子流落异地,死在他乡,而琵琶曲却传到了汉宫里。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汉宫里争着弹昭君所弹的琵琶曲,心中的怨恨却不知道从何说起。新声谱:新曲谱,指昭君所弹的琵琶曲。 纤(xiān)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细小的手生在闺房之中,只能学弹琵琶,不会走出闺房。纤纤:细小貌。洞房:犹深闺。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不知道沙漠中的云是这么飘出边塞的,哪里知道这琵琶声是多么的令人断肠!黄云:沙漠上空的云,因黄沙弥漫,连云色也变黄了。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汉宫里有一位美貌佳丽,最初天子并不认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突然间要随着汉使离去,嫁给匈奴国君,要去遥远的边地。单于国:指匈奴。单于,匈奴的首领。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姣美的容颜天下无比,一旦失去,要再得到可不容易。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虽然天子发怒可以把画工杀死,对于事情又有什么补益?画工:传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名籍已定。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等皆同日弃市。见晋葛洪《西京杂记》。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yí)狄(dí)!眼前的美丑尚且不能分辨,怎么能制服万里之外的夷狄!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这里泛指华夏以外的各民族。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汉代的“和亲”实在是笨拙之计,女子不要再用容貌炫耀自己。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明妃离去时伤心落泪,伤心的泪水哟,洒向花枝。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日暮黄昏狂风吹起,风起花落啊,飘向哪里?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漂亮的女孩大多有不幸的命运,不必怨天尤人,原应自己叹息!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潘裕民编著.桃李春风一杯酒 宋诗经典解读: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10:48 2、 陶文鹏主编.历史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02月:269-270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这组诗第一首头四句,破空而来,用类似散文的诗语,写胡人游猎生活,晴示胡、汉之异。接着以“谁将汉女嫁胡儿”,接到明妃身上。写明妃以“汉女嫁胡儿”,以“如玉”之颜面,冒“无情”之“风沙”,而且“身行”之处,连“中国(指中原)人”也看不到,明示明妃“流落”之苦。接下用“推手为琵却手琶”,紧承“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却手”,犹言一推一放。“琵琶”本是象声词,如同现代说的“噼啪”,以乐器之声为乐器之名。一推一放,噼噼啪啪,刻画明妃满腔哀思,信手成曲。但琵琶哀音,却十分感人,连胡人听了“亦咨磋”不已。这种写法与王安石“沙上行人却回首”相同。以上三层,由胡、汉习俗之异,写到明妃流落之苦,再写到明妃思归作曲,谱入琵琶,层次井然,而重点在于这一琵琶“新声谱”。因为作者正是要就此抒发慨叹的。   “玉颜”句承上;“琵琶”句启下。脉络十分清晰,而笔势极为矫建。作者所要讲的就是琵琶“传入汉家”以后的反应。明妃的“思乡曲”,本应引起“汉家”的悲悯、同情与愤慨;然而“汉宫”中却将其视为“新声谱”来“争按”,以别人的苦楚,供自己享乐。“遗恨”、“苦声”并没有激起应有的反响。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汉宫中“纤纤女手”“学得琵琶不下堂”,正是因为统治者喜好这种“新声”的缘故;而喜好这种“新声”,正是因为他们“生于深宫之中”,根本不知道边塞之苦。这里讲的就不止“纤纤女手”了。自石晋割弃燕云十六州,北边广大地区在北宋一直没有恢复,有许许多多“流落死天涯”的百姓。仁宗时,辽国、西夏交替侵扰,而宋朝君臣却仍粉饰大平,宴安如故。“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这正是作者对居安忘危、不事振作的宋朝君臣的揭露与谴责。以前写明妃的人,或写明妃个人遭遇,或借以抒发“士不遇”的感慨,欧阳修却从夷夏之辨讲起,从国家大事着眼,这是他高于前人之处。而且,议论国事,却只就琵琶“新声”而言,能从小中见大,因而较《和王介甫明妃曲》后篇的“在诗中发议论”,艺术性更强。   第二首诗中“汉宫”四句化用西汉李延年诗歌之意,略叙明妃事实,笔力简劲。“绝色”两句,紧承前四句,妙在完全用“重色”的君王的口吻说话;“虽能”两句转向责备汉元帝,就事论事,语挟风霜。但这只是为下边两句作铺垫。   “耳目”两句,为全篇警策,宋人说它“切中膏肓”(《诗林广记》引钱晋斋语),得以广泛传诵。诗人说,眼前的美丑尚不能辨,万里之外的“夷狄”情况何以判断?又何以能制定制服“夷狄”之策呢?这是极深刻的历史见解,而又以诗语出之,千古罕见。事实却不是“制夷狄”而是为“夷狄”所“制”。因而自然引出“汉计诚已拙”这一判语。   “汉计诚已拙”语简意深,是全诗主旨所在。汉代的“和亲”与宋代的“岁币”,同是乞求和平,为计之拙,正复相同。诗中表面上是说汉朝,实际上是说宋朝。妙在一经点出,便立即转入“女色难自夸”,以接回明妃身上,否则就成了《和亲论》而不是《明妃曲》。   “明妃去时泪”四句,用泪洒花枝,风起花落,渲染悲剧气氛,形象生动,但主要用以引起“红颜”两句。这两句要明妃“自嗟”“薄命”,怨而不怒。欧阳修对王安石诗中讲的“人生失意无南北”、“汉恩自浅胡自深”等语,也像王回等人一样,有所误解,故下此两句,以使之符合于“温柔敦厚”的“诗教”。欧阳修、王安石的思想境界之差别,亦于此可见。但解释时也不能太坐实,像钱晋斋说是“末言非元帝之不知幸于明妃,乃明妃之命薄而不见幸于元帝”,则与篇首“天子初未识”,“耳目所及尚如此”相矛盾,有失于诗人“微而婉”之旨。   前一首写“汉宫”不知边塞苦,后一首写和亲政策之“计拙”,借汉言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间叙事、抒情、议论杂出,转折跌宕,而自然流畅,形象鲜明,虽以文为诗而不失诗味。叶梦得说欧阳修“矫昆体,以气格为主”(《石林诗话》),这首诗正是以气格擅美的。 参考资料: 1、 吴孟复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131-134 .

清商怨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关河愁思望处满。

渐素秋向晚。

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裯悔展。

夜又永、枕孤人远。

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渔家傲·昨日采花花欲尽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昨日采花花欲尽。

隔花闻道潮来近。

风猎紫荷声又紧。

低难奔。

莲茎刺惹香腮损。

一缕艳痕红隐隐。

新霞点破秋蟾晕。

罗袖挹残心不稳。

羞人问。

归来剩把胭脂衬。

鹤冲天·黄金榜上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

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

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

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

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

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

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

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17页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zì)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鹤冲天:词牌名。

柳永大作,调见柳永《乐章集》。

双调八十四字,仄韵格。

另有词牌《喜迁莺》、《风光好》的别名也叫鹤冲天,“黄金榜上”词注“正宫”。

黄金榜:指录取进士的金字题名榜。

龙头:旧时称状元为龙头。

明代:圣明的时代。

一作“千古”。

遗贤:抛弃了贤能之士,指自己为仕途所弃。

如何向:向何处。

风云:际会风云,指得到好的遭遇。

争不:怎不。

恣:放纵,随心所欲。

得丧:得失。

白衣卿相:指自己才华出众,虽不入仕途,也有卿相一般尊贵。

白衣:古代未仕之士著白衣。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kān)寻访。

且恁(nèn)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zhēn)低唱!

烟花:指妓女。

巷陌:指街巷。

丹青屏障:彩绘的屏风。

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画。

堪:能,可以。

恁:如此。

偎红倚翠:指狎妓。

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载,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娼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平生:一生。

饷:片刻,极言青年时期的短暂。

忍:忍心,狠心。

浮名:指功名。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17页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zì)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

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

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

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

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鹤冲天:词牌名。

柳永大作,调见柳永《乐章集》。

双调八十四字,仄韵格。

另有词牌《喜迁莺》、《风光好》的别名也叫鹤冲天,“黄金榜上”词注“正宫”。

黄金榜:指录取进士的金字题名榜。

龙头:旧时称状元为龙头。

明代:圣明的时代。

一作“千古”。

遗贤:抛弃了贤能之士,指自己为仕途所弃。

如何向:向何处。

风云:际会风云,指得到好的遭遇。

争不:怎不。

恣:放纵,随心所欲。

得丧:得失。

白衣卿相:指自己才华出众,虽不入仕途,也有卿相一般尊贵。

白衣:古代未仕之士著白衣。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kān)寻访。

且恁(nèn)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zhēn)低唱!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

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

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

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烟花:指妓女。

巷陌:指街巷。

丹青屏障:彩绘的屏风。

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画。

堪:能,可以。

恁:如此。

偎红倚翠:指狎妓。

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载,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娼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平生:一生。

饷:片刻,极言青年时期的短暂。

忍:忍心,狠心。

浮名:指功名。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17页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带来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

据传说,柳永善作俗词,而宋仁宗颇好雅词。

有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

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他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而是把夺取殿试头名状元作为目标。

落榜只认为“偶然”,“见遗”只说是“暂”,由此可见柳永狂傲自负的性格。

他自称“明代遗贤”是讽刺仁宗朝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做到“野无遗贤”。

但既然已落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风云际会”,施展抱负是封建时代士子的奋斗目标,既然“未遂风云便”,理想落空了,于是他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争不恣狂荡”,表示要无拘无束地过那种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齿的流连坊曲的狂荡生活。

“偎红倚翠”、“浅斟低唱”,是对“狂荡”的具体说明。

柳永这样写,是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

科举落第,使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只有以极端对极端才能求得平衡。

所以,他故意要造成惊世骇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优势。

柳永的“狂荡”之中仍然有着严肃的一面,狂荡以傲世,严肃以自律,这才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的真面目。

柳永把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想法抒写出来,说明落第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多么深重的苦恼和多么烦杂的困扰,也说明他为了摆脱这种苦恼和困扰曾经进行了多么痛苦的挣扎。

写到最后,柳永得出结论:“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谓青春短暂,怎忍虚掷,为“浮名”而牺牲赏心乐事。

所以,只要快乐就行,“浮名”算不了什么。

  这首词是柳永进士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在宋元时代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反响。

它正面鼓吹文人士者与统治者分离,而与歌妓等下层人民接近,有一定的思想进步性。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374-375页 .

二郎神·炎光谢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夏天的暑气消退了,一阵黄昏雨过后,尘土一扫而空。

刚结露的时候冷风清理了庭院。

碧空如水,一弯新月,挂在远远的天空。

可能是织女叹息久与丈夫分离,为赴约会,乘驾快速的风轮飞渡银河。

放眼望去,高远的夜空缕缕彩云飘过银河。

明亮的银河高悬若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娴静幽静的夜空。

要知道此情此景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闺楼上的秀女们在月光下望月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取巧艺。

抬起粉面,云鬓低垂。

猜一猜是谁在回廊的影下,交换信物,切切私语。

愿天上人间、年年今日,都欢颜。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224-227 2、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95-196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炎光谢:谓暑气消退。

谢,消歇。

“过暮雨”句:为“暮雨过、轻洒芳尘”之倒装,意谓暮雨过后,尘土为之一扫而空。

芳尘,指尘土。

乍露:初次结露或接近结露的时候。

爽天如水:夜空像水一样清凉透明。

爽天,清爽晴朗的天空。

玉钩:喻新月。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窓。

”“应是”二句:意谓此时应该是织女叹长久别离,欲重叙旧约,驾飙车准备启程的时候了。

星娥:指织女。

李商隐《圣女祠》:“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飚轮,即飙车,御风而行的车。

极目处: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

微云暗度:淡淡的云朵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移动。

耿耿:明亮的样子。

高泻:指银河高悬若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闲雅:娴静幽雅。

闲,通“娴”。

“运巧思”句:谓女子在彩楼上乞巧。

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云鬟(huán):高耸的环形发髻。

李白《久别离》:“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

”相亚:相似。

干宝《搜神记》卷二:“吴孙峻杀朱主,埋於石子冈。

归命即位,将欲改葬之,冢墓相亚,不可识别。

”“钿合金钗”五句:用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誓世世为夫妻典。

钿合:亦作“钿盒”。

镶嵌金、银、玉、贝的首饰盒子。

李裕《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宝钗分凤翼,钿合寄龙团。

”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224-227 2、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95-196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这是一首咏七夕佳期的作品。

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诗词的伤感情调,把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和人间李隆基杨玉环马嵬死别的动人故事,演绎、融汇为一个纯情浪漫、晶莹剔透的意境,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向往。

全词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情调闲雅欢娱,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上片着重写天上,开篇以细致轻便的笔调描绘出七夕清爽宜人的氛围,诱人进入浪漫的遐想界。

首韵“炎光谢”,说明炎夏暑热已退,一开头即点出秋令。

“炎光”谓骄阳,代指夏暑。

先说初秋,再从入暮写起,导入七夕:阵黄昏过雨,轻洒芳尘,预示晚上将是气候宜人和夜空清朗了。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由气候带出场景。

“庭户”是七夕乞巧的活动场所。

古时人们于七夕佳期,往往庭前观望天上牛郎织女的相会。

接下来一句“天如水、玉钩遥挂”意思是说:秋高气爽,碧天如水,一弯上弦新月,出现远远的天空,为牛郎织女的赴约创造了最适宜的条件。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想象织女嗟叹久与丈夫分离,将赴佳期时心情急切,于是乘驾快速的风轮飞渡银河。

织女本为星名,故称“星娥”。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表现了人们盼望天上牛郎织女幸福地相会。

他们凝视高远的夜空,缕缕彩云飘过银河,而银河耿耿发亮,牛郎织女终于欢聚,了却一年的相思之债。

上片动静结合,虚实相间,从景物描写到幻想神游的推移中,寄寓了人们对爱情幸福的美好遐想。

的场面,也无热闹浓烈的气氛,各家于庭户乞巧望月,显得闲静幽雅。

这种闲雅的情趣之中自有很不寻常的深意。

词人强调“须知此景,古今无价”,提醒人们珍惜佳期,从中足见柳永对七夕的特殊重视,反映了宋人的民俗观念。

以下数句着重写民间七夕的活动,首先是乞巧。

据古代岁时杂书和宋人笔记,所谓乞巧,是以特制的扁形七孔针和彩线,望月穿针,向织女乞取巧艺。

这是妇女们的事。

“楼上女”是说此女本居于楼上,穿针乞巧时才来到庭中的。

所以接着说:“抬粉面”,加以“云鬟相亚”,写姑娘们虔诚地手执金针,仰望夜空,乌云般美丽的发鬟都向后低垂。

“亚”通压,谓低垂之状。

此句写得形神兼备,廖廖数语,姑娘们追求巧艺的热切与虔诚便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了。

接下来的一句:“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写七夕的另一项重要活动,这既是词人浪漫的想象,也是历史的真实。

自唐明皇与杨妃初次相见,“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长恨歌传》),他们“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也就传为情史佳话。

唐宋时男女选择七夕定情,交换信物,夜半私语,可能也是民俗之一。

作者将七夕民俗的望月穿针与定情私语绾合一起,毫无痕迹,充分表现了节序的特定内容。

词的上片主要写天上的情景,下片则主要写人间的情景;

结尾的“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既总结全词,又点明主题。

它表达了词人对普天下有情人的美好祝愿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展示了作者热诚而广阔的胸怀。

  这首词,写天上是为了衬托人间,用典故是为了映衬现实,落脚点是人间的欢乐和世俗的幸福。

作者把“天街夜色凉如水”的意象世界与“钿合金钗私语处”的心灵世界和谐地统一起来,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幸福而又温馨的七夕夜色图,发出了珍惜良宵、莫负美景的呼唤。

这呼唤,久远地回响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田。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335-338

梁州令(中吕宫)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梦觉纱窗晓。

残灯掩然空照。

因思人事苦萦牵,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怜深定是心肠小。

往往成烦恼。

一生惆怅情多少。

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

2627282930 共9498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