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作者: 吕渭老 朝代: 宋代

复把元宵,等闲过了,算来告谁。

整二年三岁,尊前笑处,知他陪了,多少歌诗。

岂信如今,不成些事,还是无聊空皱眉。

争知道,冤家误我,日许多时。

心儿。

转更痴迷。

又疑道、清明得共伊。

但自家晚夜,多方遣免,不须烦恼,雨月为期。

用破身心,博些欢爱,有后不成人便知。

从来是,这风流伴侣,有分双飞。

祝英台

作者: 吕渭老 朝代: 宋代

宝蟾明,朱阁静,新燕近帘语。

还记元宵,灯火小桥路。

逢迎春笋柔微,凌波纤稳,诮不顾、斗斜三鼓。

甚无据。

谁信一霎是春,莺声留不住。

柳色苔痕,风雨暗花圃。

细看罗带银钩,绡巾香泪,算不枉、那时分付。

西江月慢

作者: 吕渭老 朝代: 宋代

春风淡淡,清昼永、落英千尺。

桃杏散平郊,晴蜂来往,妙香飘掷。

傍画桥、煮酒青帘,绿杨风外,数声长笛。

记去年、紫陌朱门,花下旧相识。

向宝帕、裁书凭燕翼。

望翠阁、烟林似织。

闻道春衣犹未整,过禁烟寒食。

但记取、角枕情题,东窗休误,这些端的。

更莫待、青子绿阴春事寂。

河传

作者: 吕渭老 朝代: 宋代

斜红照水。

似晴空万里。

明霞相倚。

逐伴笑歌,小立绿槐阴里。

诮没些、春气味。

纷纷觑著闲桃李。

浅浅深深,不满游人意。

幽艳一枝,向晚重帘深闭。

是青君、爱惜底。

清平乐(上元赵仲能窗下)

作者: 吕渭老 朝代: 宋代

水瓶石砚。

败壁蜗书篆。

窗下日舒缝衲线。

屋角晚风飞霰。

上元灯火佳时。

长廊语笑追随。

高卧一番纸帔,觉来月贯南枝。

握金钗

作者: 吕渭老 朝代: 宋代

风日困花枝,晴蜂自相趁。

晚来红浅香尽。

整顿腰肢晕残粉。

弦上语,梦中人,天外信。

青杏已成双,新尊荐樱笋。

为谁一和销损。

数著佳期又不稳。

春去也,怎当他,清昼永。

柳梢青·远帘笼月

作者: 吕渭老 朝代: 宋代

远帘笼月。

谁见南陌,子规啼血。

萸糁菊英,整冠落帽,一时虚说。

五湖自有深期,曾指定、灯花细说。

燕子巢空,秋鸿程远,音书中绝。

小重山·七夕病中

作者: 吕渭老 朝代: 宋代

半夜灯残鼠上檠。

上窗风动竹,月微明。

梦魂偏记水西亭。

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

酒阑人散斗西倾。

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半夜灯残鼠上檠。

上窗风动竹,月微明。

梦魂偏记水西亭。

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

酒阑人散斗西倾。

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该词是词人写自己正在病中,恰逢是年七月初七,当夜心潮起伏,久不成寐;

然后,忽于梦中到了水西亭旧地,恍如又与友人聚首,欢度七夕。

  上片首句“半夜灯残鼠上檠”,表明词人尚展转未眠,不仅眼见灯光因油枯而渐渐微弱,还看到一只老鼠悄悄地爬上灯架舔吸盏中余剩的青油。

该句用以动显静之笔,既烘托出了夏夜之静谧,更透露了不眠人内心的无聊。

他复将双目转向床前窗棂一瞥,只见“上窗风动竹,月微明”。

意即七月的上弦月,光辉熹微,将院坝风吹竹动的剪影,恰巧映照到窗纸之上,摇摇晃晃,模模糊糊,景色十分别致。

从中又暗示出词人心绪亦由浮躁不安而开始转为平和宁静。

于是,他很快地不知不觉入梦了,以下便全写梦境,他入梦之前所遇到的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七夕之夜,入梦之后却换成了一番欢乐景象。

“梦魂偏到水西亭”,“水西亭”是何处所,大概是词人某年七夕与其友人欢聚之地;

“梦魂偏到”那里,不过是由于梦前思念其事所致。

词人的梦魂来到“水西亭”,时值傍晚,夕阳返照,“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这实际上是他记忆中的亭边景色。

“琅玕”,竹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有句曰:“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两句的意思是:亭边翠竹森森,几只蜻蜓在花影中嬉戏翻飞。

梦中出现如此优美景色,无疑是由于“上窗风动竹”实景所诱出的,一实一虚,相互辉映,境界格外幽静清爽。

  下片继续梦中幻觉。

“千里暮云平”,这句紧接上面的近景描写,一下推了开去,闪出了当日即将入夜时目所能及的远方景象。

在迷茫的夜色中,一望千里,无比开阔,那一缕缕暗灰色的薄云正在天地相接处延伸、涂抹。

“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南楼”,指水西亭的南楼;

“催上烛”,因为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主人立即催促僮仆迅速点上灯烛,以迎候嘉宾光临;

“晚来晴”,表明宾主相见时都称许今夜天公作美,便于仰观牛女“银河迢迢暗度”的情景。

“酒阑人散斗西倾”,这一句正面写当年七夕,词人和他的酒侣诗朋,在南楼酣饮,一直到了斗星倾斜的深夜,然后才陆续告辞而去。

这一七字句,言约而意丰,叙写集中而形象。

当酒侣诗朋走完之后,他仰望天空,“天如水”,即澄碧的天空犹如一池清水。

他雅兴未已,走出亭外,观看那些等着向织女星乞巧的小姑娘正挥舞“团扇扑流萤”,歇拍两句为杜牧“天阶夜色凉如水”、“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和王建“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调笑》)等句的融会化用,且妙合无痕。

也才将七夕女子乞巧的传统风习从侧面作了点染。

  该词抒写的是情绪的小波动及生活小事,然而却写得音调铿锵,婉约深幽,意味隽永;

特别又是借梦幻以表现对往事的回忆,格外显得朦胧缥缈,确有诱人的艺术魅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薄幸·青楼春晚

作者: 吕渭老 朝代: 宋代

青楼春晚。

昼寂寂、梳匀又懒。

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

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

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

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

却谁拘管。

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

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青楼春晚。

昼寂寂、梳匀又懒。

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

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

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我居在高楼的深闺中,春光已经迟晚。

长日里百无聊赖,连梳头匀面也很慵懒。

忽然听到外面鸦啼莺啭,立刻引起我新愁无限。

记得那一年,我和他花前隔雾遥遥相见,一见倾心而把情意暗传。

他更是情意绵绵,在我的角枕上题写诗篇,我拔下金钗去换回美酒,我们对斟对饮,寻乐追欢,陶醉在这长满青苔的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

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

却谁拘管。

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

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怎么能忘记那时,我们两情缱绻,双双携手在回廊里流连。

那时百花争艳,月亮明又圆。

如今只见暮雨连绵,蜜蜂感到忧愁,蝴蝶感到恨怨。

芭蕉对着我的小窗,蕉心正在悠闲地伸展。

却又有谁来拘管?

我久久地沉默无言,无聊地摆弄着筝弦,弦柱斜行排列如同飞行的大雁都被我的泪水湿遍。

我的腰肢一天天瘦削细小,我的心随同那些柳絮,飘飘悠悠飞向很远很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作者: 吕渭老 朝代: 宋代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

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

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

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江:指长江。

赤栏桥:在安徽合肥。

姜夔《淡黄柳》词序:“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

“惹:即偌,犹言在此。

无恙,无疾无忧,这里指旅途平安。

著:加上。

亲札:亲笔写的书信。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

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一咏一觞:王羲之《兰亭集序》:“一咏一觞,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里指有谁来同饮酒赋诗。

书册:即书籍。

这句说,不能为国建立功业,辜负了一生读书的志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

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

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这首词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写给友人的。

  词作上片写抵达江南,并报平安。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开首二句写实,点明渡江时的季节、气候和到达地点。

雪花飞扬之时,当正值寒冬季节,而此时冒雪渡江,可见当时情况比较紧急,这反映了靖康之乱后的动荡局面。

“赤栏桥”,有红色栏干的桥。

这里可能指具体地名。

据姜夔《淡黄柳》词序云:“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

”即在安徽合肥,可参考。

三、四句“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为倒装。

即到达后立刻写封简短信札,向友人报告平安,以免他们挂念。

“布帆”,布制的船帆。

“布帆无恙”,旅途平安,没出事故。

《晋书·顾恺之传》载:“(殷)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

至破冢,遭风大败。

恺之与仲堪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李白《秋下荆门》诗有“霜落型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句。

“无恙”,无忧无疾,这里指旅途平安。

“惹报”,有的选本和分析文章作“为报”。

“为报”易释。

但不知据何版本,故仍据《全宋词》作“惹报”。

“惹”,同“偌”,如此,这样。

即紧承第二句句意:这样已平安抵达江南,就赶紧写信报平安。

“两行”,表示信极短,不及谈及别事。

词作上片语虽平实简洁,感情却深沉真诚。

  词作下片抒发悲伤懊悔的心情。

首句“从今日日在南楼”中“从今”二字,带有绝决、失意的意味,与上片首句遥相呼应。

渡江南来,颠沛流离,中原沦于敌手,何日能再回去?

“日日在南楼”,用“日日”加以强调,从今以后,天天都要栖息在南方。

“南楼”,本系庾亮故事,泛指好友欢聚之处,这里是指词人在南方的住处。

“发自此时白”,“发白”,有自然生理的原因,而这里上承“从今”,下又用“自此时”加以强调,内涵就较为复杂了。

结末二句,就是对“发白”原因的说明。

“一咏一觞谁共”,“一咏一觞”,指赋诗饮酒。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永足以畅叙友情。

”“谁”,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句是说自己来到江南,与友人天各一方,而目前战乱频仍,障碍重重,何日能重相聚赋诗饮酒,互诉衷肠呢?

此为“发白”的原因之一。

“负平生书册”,“书册”上加“平生”二字,是说辜负自己读了一辈子书,却无法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古时文人读书,多抱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理想,而处于北宋沦亡,南宋偏安,主和派掌权,金人虎视眈眈之际,理想终成泡影。

这是“发白”的原因之二,实际是主要原因。

词作下片语气沉重,悲懑与懊悔之情交织。

  全词虽简短,内涵却极丰富,感情强烈深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1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