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

作者: 崔涂 朝代: 唐代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

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0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9-440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胡蝶:即蝴蝶。

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

子规: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

上句写思家,下句写春夕。

子规(即杜鹃)夜啼切“春夕”,与“家万里”联系。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动:动辄、每每之意。

经:一作“多”。

绝:一作“别”。

华发:白发。

唯:一作“移”。

满镜:一作“两鬓”。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0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9-440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

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

胡蝶:即蝴蝶。

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

子规: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

上句写思家,下句写春夕。

子规(即杜鹃)夜啼切“春夕”,与“家万里”联系。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动:动辄、每每之意。

经:一作“多”。

绝:一作“别”。

华发:白发。

唯:一作“移”。

满镜:一作“两鬓”。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0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9-440

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作者: 崔涂 朝代: 唐代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迢递三巴路,羁(jī)危万里身。

迢递:遥远貌。

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

羁危:在艰险中羁旅漂泊。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烛”:一作“独”。

人:一作“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tóng)仆亲。

转于:反与。

僮仆:随行小奴。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飘:一作“漂”。

明日:指新年。

岁华:岁月,年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迢递三巴路,羁(jī)危万里身。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

迢递:遥远貌。

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

羁危:在艰险中羁旅漂泊。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

“烛”:一作“独”。

人:一作“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tóng)仆亲。

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

转于:反与。

僮仆:随行小奴。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飘:一作“漂”。

明日:指新年。

岁华:岁月,年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

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

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

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

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

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

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其中“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一句,从王维《宿郑州》“他乡绝俦侣,孤案亲僮仆”化出。

本诗作为“万里身”、“异乡人”的深绘,更加悲恻感人。

    崔《除夜有感》:“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

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

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

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有若口谈,真得张水部之深者。

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皆本色语佳者。

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幽兰

作者: 崔涂 朝代: 唐代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折杨柳

作者: 崔涂 朝代: 唐代

朝朝车马如蓬转,处处江山待客归。

若使人间少离别,杨花应合过春飞。

夕次洛阳道中

作者: 崔涂 朝代: 唐代

秋风吹故城,城下独吟行。

高树鸟已息,古原人尚耕。

流年川暗度,往事月空明。

不复叹岐路,马前尘夜生。

过二妃庙

作者: 崔涂 朝代: 唐代

残阳楚水畔,独吊舜时人。

不及庙前草,至今江上春。

放鹧鸪

作者: 崔涂 朝代: 唐代

秋入池塘风露微,晓开笼槛看初飞。

满身金翠画不得,无限烟波何处归。

橹声

作者: 崔涂 朝代: 唐代

烟外桡声远,天涯幽梦回。

争知江上客,不是故乡来。

陇上逢江南故人

作者: 崔涂 朝代: 唐代

三声戍角边城暮,万里乡心塞草春。

莫学少年轻远别,陇关西少向东人。

初识梅花

作者: 崔涂 朝代: 唐代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燕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12345 共1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