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春雨挠元宵 文
桃源忆故人·雨斜风横香成阵 文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文翻赏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
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
明日阴晴未定。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
万事原来有命。
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
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
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
明日阴晴未定。
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见一朵新开的鲜花。
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
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
明日阴晴未定。
这首小词以散文语句入词,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
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是饱含辛酸的笔触。
这两句属对工畅,集中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
“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熨贴而自然。
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种种变化与表现归结为“命”的力量。
“原来”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隐含几分激愤。
强大的命运之神面前他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消极地放弃了抗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
“计较”,算计之意。
这两句倒装,不只是为了照顾押韵,也有把意思的重点落下句的因素。
情调由沉重到轻松,也反映了词人从顿悟中得到解脱的心情。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词人转而及时行乐,沉迷于美酒鲜花之中。
“幸遇”、“况逢”等字带来一种亲切感,“酒好”、“花新”则是愉悦之情的写照。
“三杯”、“一朵”对举,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上下文都是议论,使得这属对工巧的两句尤其显得清新有趣。
着墨不多,主人公那种得乐且乐的生活情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
结语两句,虽以“片时欢笑且相亲”自安自慰,然而至于“明日阴晴未定”,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中了。
“且”是“姑且”、“聊且”的意思。
“阴晴未定”是感叹世事的翻覆无定,或许还有政治上的寓意。
下片末句与上片“万事原来有命”句呼应,又回到“命”上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观而实则颓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鹧鸪天·西都作 文翻注译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文翻注译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摇首出红尘,醒和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衣服青帽子,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的水天混合成了一种颜色,看孤鸿明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蓑:衣服。
笠:帽子。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摇首出红尘,醒和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衣服青帽子,惯披霜冲雪。
蓑:衣服。
笠:帽子。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的水天混合成了一种颜色,看孤鸿明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文翻注译赏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
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伊嵩:伊阕与嵩山。
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
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
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
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
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
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
伊嵩:伊阕与嵩山。
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
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
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
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
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朱敦儒的词,从题材和内容看,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他早期的清狂生活和闲适心情的,另一类是写他忧国伤时,抚今思昔的。
这首《水龙吟》就是属于他后一类作品的代表之一。
词一开始就以雄健之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烟波浩淼。
“略为吴山留顾”,从侧面点明他此次离开汴洛一带南来,不是为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孟浩然《自洛之越》)。
对明媚的吴中山水,他只是略为留顾而已。
潜台词是说,他此次离乡背井,实在是因强敌入侵,迫不得已。
“云屯”三句写长江水势。
水府,本为星宿名,主水之官,此处借指水。
“九”,泛指多数。
“九江”,指长江汇合众流,浩浩荡荡,千里东流。
境界何等旷远。
然而这旷远的境界并未使作者襟怀开阔,反而“北客”一句转出个人身世之感。
国步艰难,一身漂泊,“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朱敦儒《水调歌头》)“壮志未酬”,“此生老矣!
”(朱敦儒《雨中花》)表现了一位爱国词人的忧愤,不是一般文人的叹老嗟卑,而是与国家兴废、民族存亡息息相关的。
这正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崇高处。
下文由一“念”字领起,将生活镜头拉回到作者早年在洛阳隐居的时代。
伊、嵩,指洛阳附近的伊阙、嵩山,这里代指洛阳一带。
巢、由,指唐尧时的著名隐士许由、巢父,这里代指作者在洛阳隐居时的朋友。
词人早年敦品励行,不求仕进。
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之前,朝廷曾征召他到京城,拟授以学官,他坚辞不就,自我表白说:“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非所愿也。
”(《宋史·文苑传》)他满足于诗酒清狂,徜徉山水的隐逸生活:“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漫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鹧鸪天》)这就很形象地描绘了他疏狂懒漫,傲视王侯,不求爵禄,不受羁绊的性格。
现在当他身遭丧乱,落拓南逃的时候,回忆起过去那种令人神往的隐逸生活,犹如南柯一梦。
真是“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朱敦儒《临江仙》)梦醒得如此快,觉来无处追寻。
他对过去隐逸生活的向往,其意义不在隐逸生活本身,而在于他的隐逸生活带有时代特色。
封建时代,文人要隐居,必须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朱敦儒隐居伊、嵩时,北宋社会呈现出来的尽管是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但毕竟还能保住中原,人民生活基本安定,比朱敦儒写作这首词的时候所过的流离转徙生活要好得多。
所以朱敦儒对过去隐居伊、嵩生活的怀念,其实质是希望赶走金兵,恢复中原,回到以前的那个时代去,是爱国家、爱民族的表现。
正是这种国家民族之爱,所以下片一开始作者就站在爱国家、爱民族的高度,当此凌波南下之时,北望中原,痛感妖氛未扫,不禁发出了对英雄的渴求和呼唤。
渴望有英雄出来扫净妖氛,恢复中原。
上下两片,意脉相连。
当时并非没有英雄。
宗泽、李纲都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都为投降派所阻。
或忧愤成疾而死,或连遭排挤贬斥,无一得志。
他想到眼前放船千里的地方,也正是三国时,蜀吴联军抗曹的故地。
当年诸葛亮何等英雄,奇谋报国,指挥若定。
因后主懦弱,佞臣误国,终于“尘昏白羽”,大业未成。
隐喻自己也和其他英雄一样,虽有“壮心”,无奈“奇谋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种心情,他在《苏幕遮》词中也曾表示过:“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
”进而由眼前的地域特点和国家形势联想到西晋灭吴的历史事实。
当年吴主孙皓倚仗长江天险,以铁锁横江设防,仍然阻挡不住西晋大将王浚的楼船,锦帆冲浪,铁锁销熔,终于“一片降幡出石头”,“孙郎良苦”。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鉴古观今,作者在词中流露出对象东吴一样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廷前途的担忧。
下文“但”字一转,结束上文的论史,转入到以抒情作结。
词人救亡有志,报国无门,他忧愤得敲打着船桨,作为击节,象诸葛亮那样唱着“梁父吟”,心潮激荡,“泪流如雨”,无可奈何。
一位爱国词人的一腔忠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词情至此,也达到高潮。
词以放船凌波开始,通过江上风光的描写拓开境界,抚今怀古,将叙事、抒情、议论有机地组合起来,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对国家民族的深情挚爱融为一体,风格豪放悲壮。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文注赏
水调歌头·淮阴作 文赏
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长揖飞鸿旧月。
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长揖飞鸿旧月。
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起首两句追忆往昔,笔势不凡。
五陵本是西汉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地处渭水北岸,距都城长安不远;
当初四周居住着许多豪门大户,子弟习尚奢纵。
后代诗文遂引为典实。
此词借“五陵”以指作者故乡名城洛阳,意点染奢华豪纵的气氛,以映衬风流少年的俊爽形象。
《乐府诗集》有《结客少年场行》,题解引《乐府广题》云:“按结客少年场,言少年时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故作此曲也。
”词中“结客”二字即从此出。
此处虽借鉴古人,而自抒怀抱,自具面目。
首两句定下基调,下文分三层写开。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两句承前“结客”句来,写朋侪相与之欢,并骑驰纵之远,笔墨极简省,而郊次春游时那欢畅自恣的场面连同游人的神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是归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薄暮时分,词人和他的友伴们头戴鲜花,打马朝城里走来,经过桃叶渡时,酒肆的美人上前相邀。
句中“桃叶”是“桃叶渡”的省称,地处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畔,这里是借指游冶的场所。
“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用倒装句式。
“不管”的主语“小袖”置后,以突出人物。
“不管”二字写出女子挽留之真诚与执着,是着力之笔,为下片抒写自己的恋情设下伏线。
上片第一层极写其豪俊气概,第二层则表现其儿女柔情,亦豪旷,亦缠绵,一位风流少年的形象活脱脱如目前。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二句又起一层,笔墨酣畅淋漓。
上句之“春壶碧”,暗写红粉情意,有“吴姬压酒劝客尝”的意境。
结句有力突现了词人自家醉卧青楼的形象:开怀豪饮,至酒酣耳热之际,竟至脱帽露顶,可见畅快之至,亦不羁之至了。
到了此处,一天的游春之乐达到高潮,作者的豪兴也尽情写出。
整个上片选取最能表现早年生活风貌的骤马游春一幕来叙说,笔调欢快明朗,化前人意境于不知不觉间,妙合无限。
过片三句,词意陡转,由昔入今,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突如其来的家国变故。
“楚云”诗词里常与女子相关,如张谓诗句:“红粉青娥映楚云”(《赠赵使君美人》)。
“陇水散”用梁鼓角横吹曲《陇头流水歌》“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句意。
《古今乐录》引《辛氏三秦记》曰:“陇渭西关,其陂九迥,上有清水,四注流下。
”此中含隐着对那位青楼女的依依别情。
语调沉重,悲思喷涌,“惊”、“散”二字带出作者受到震动、无限哀愁的神态,是很醒目的。
以下两句,不假外物,直抒胸臆,充满哀极痛极的勃郁之气。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这近乎绝望的哀号,情感特强,因为是紧接前面力度很高的三句而来,故没有直白浅露之感,是感情凝聚、充积以至于倾泻的自然过程。
“何处”二字已见出愁怀难遣,欲告无人的苦楚。
于是词人瞩目于“飞鸿旧月”。
词人问道:飞鸿可捎来故人的音讯?
明月曾是往日生活的见证人,如今可愿传去心中的思念?
它们把人的心绪带向遥远的故国,又触发物是人非之慨。
此刻,作者想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私情,他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同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大众。
所以说,“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两句表明他多少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始终连接着民族的兴亡,面前经历的是一场悲剧。
这样,词的意境有了拓展。
结句收缩全篇的悲愁思绪,显出“无垂不缩”的功夫。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西州,当是用羊昙事。
《晋书。
谢安传》载,羊昙为谢安所重,谢安扶病还都时曾过西州门,“安薨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尝大醉,不觉至州门,痛哭而去。
”词用此事,当有怀想谢安之类贤相、慨叹当世无人之意。
南渡以来,朱敦儒无日不思念金人的统治下的故土,牵挂天各一方的亲朋。
可是,泪眼所见,只有远接天际的芳草牵惹人的情思,而西州路遥不可接。
这一结句亦景亦情,以沉痛之笔点活全篇,并使整体意境苍劲高起,读来似觉其千钧之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文翻注译
刘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
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
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
国破山河落照红。
刘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
重院莺啼觅谢家。
“桃花”没有变,依旧开的灿烂;
而“我”的心境却变了,变老了。
在这种凄苦潦倒心绪支配下,百无聊赖,我也想听听琵琶。
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样,家蓄歌儿舞女,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听了。
曲终人醉。
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
国破山河落照红。
一曲终了,我的情绪沉醉曲种久久不能自拔,让我理解了白居易当年浔阳江上那份自伤沦落,却逢知己的激动心情眼前东风万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沦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笼罩在一片落日馀晖中,尽管还有一线淡淡的红色,但毕竟已是日薄西山,黄昏将近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刘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
重院莺啼觅谢家。
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
他曾被贬至南方连州、朗州等地。
作者因战乱而流浪南方,故以刘郎自比。
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有“桃花依旧笑东风“之句。
这句是说诗人已老,花月繁华引不起他的兴致。
重院:深院。
谢家:指歌伎居处。
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
” 曲终人醉。
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
国破山河落照红。
浔阳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两句说自己象白居易那样听琵琶后落泪伤心。
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说面对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国破家亡,不禁感慨万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刘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
重院莺啼觅谢家。
“桃花”没有变,依旧开的灿烂;
而“我”的心境却变了,变老了。
在这种凄苦潦倒心绪支配下,百无聊赖,我也想听听琵琶。
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样,家蓄歌儿舞女,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听了。
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
他曾被贬至南方连州、朗州等地。
作者因战乱而流浪南方,故以刘郎自比。
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有“桃花依旧笑东风“之句。
这句是说诗人已老,花月繁华引不起他的兴致。
重院:深院。
谢家:指歌伎居处。
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
” 曲终人醉。
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
国破山河落照红。
一曲终了,我的情绪沉醉曲种久久不能自拔,让我理解了白居易当年浔阳江上那份自伤沦落,却逢知己的激动心情眼前东风万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沦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笼罩在一片落日馀晖中,尽管还有一线淡淡的红色,但毕竟已是日薄西山,黄昏将近了。
浔阳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两句说自己象白居易那样听琵琶后落泪伤心。
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说面对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国破家亡,不禁感慨万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采桑子·彭浪矶 文翻注赏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
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襟。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
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332页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扁舟:小舟。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332页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
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
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
中原失守,国士同悲。
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
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
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
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
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
用“扁舟”、 “旅雁”、“孤云”、 “汀洲冷”、 “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参考资料: 1、 张惠民.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