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春雨挠元宵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春雨挠元宵,花绽柳眠无力。

风峭画堂帘幕,卷金泥红湿。

王孙开宴聚娇饶,越山洗愁碧。

休说凤凰城里,少年时踪迹。

桃源忆故人·雨斜风横香成阵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雨斜风横香成阵。

春去空留春恨。

欢少愁多因甚。

燕子浑难问。

碧尖蹙损眉慵晕。

泪湿燕支红沁。

可惜海棠吹尽。

又是黄昏近。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

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

明日阴晴未定。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

万事原来有命。

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

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

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

明日阴晴未定。

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见一朵新开的鲜花。

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

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

明日阴晴未定。

  这首小词以散文语句入词,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

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是饱含辛酸的笔触。

这两句属对工畅,集中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

“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熨贴而自然。

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种种变化与表现归结为“命”的力量。

“原来”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隐含几分激愤。

强大的命运之神面前他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消极地放弃了抗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

“计较”,算计之意。

这两句倒装,不只是为了照顾押韵,也有把意思的重点落下句的因素。

情调由沉重到轻松,也反映了词人从顿悟中得到解脱的心情。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词人转而及时行乐,沉迷于美酒鲜花之中。

“幸遇”、“况逢”等字带来一种亲切感,“酒好”、“花新”则是愉悦之情的写照。

“三杯”、“一朵”对举,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上下文都是议论,使得这属对工巧的两句尤其显得清新有趣。

着墨不多,主人公那种得乐且乐的生活情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

结语两句,虽以“片时欢笑且相亲”自安自慰,然而至于“明日阴晴未定”,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中了。

“且”是“姑且”、“聊且”的意思。

“阴晴未定”是感叹世事的翻覆无定,或许还有政治上的寓意。

下片末句与上片“万事原来有命”句呼应,又回到“命”上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观而实则颓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鹧鸪天·西都作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哪儿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35页 2、 闻忆编选.宋词选 青少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05:第64页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员。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疏狂:狂放,不受礼法约束。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 诗万首,酒千觞(shāng)。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què)慵(yōng)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章:写给帝王的奏章觞:酒器玉楼金阙慵归去:不愿到那琼楼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35页 2、 闻忆编选.宋词选 青少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05:第64页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我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我狂放不羁的性格。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清都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员。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疏狂:狂放,不受礼法约束。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 诗万首,酒千觞(shāng)。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què)慵(yōng)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哪儿能放在我的眼里?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我也懒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阳城中。章:写给帝王的奏章觞:酒器玉楼金阙慵归去:不愿到那琼楼玉宇之中,表示作者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35页 2、 闻忆编选.宋词选 青少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05:第64页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摇首出红尘,醒和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衣服青帽子,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的水天混合成了一种颜色,看孤鸿明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蓑:衣服。

笠:帽子。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摇首出红尘,醒和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衣服青帽子,惯披霜冲雪。

蓑:衣服。

笠:帽子。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的水天混合成了一种颜色,看孤鸿明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

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伊嵩:伊阕与嵩山。

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

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

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

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

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

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

伊嵩:伊阕与嵩山。

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

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

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

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

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朱敦儒的词,从题材和内容看,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他早期的清狂生活和闲适心情的,另一类是写他忧国伤时,抚今思昔的。

这首《水龙吟》就是属于他后一类作品的代表之一。

  词一开始就以雄健之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烟波浩淼。

“略为吴山留顾”,从侧面点明他此次离开汴洛一带南来,不是为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孟浩然《自洛之越》)。

对明媚的吴中山水,他只是略为留顾而已。

潜台词是说,他此次离乡背井,实在是因强敌入侵,迫不得已。

“云屯”三句写长江水势。

水府,本为星宿名,主水之官,此处借指水。

“九”,泛指多数。

“九江”,指长江汇合众流,浩浩荡荡,千里东流。

境界何等旷远。

然而这旷远的境界并未使作者襟怀开阔,反而“北客”一句转出个人身世之感。

国步艰难,一身漂泊,“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朱敦儒《水调歌头》)“壮志未酬”,“此生老矣!

”(朱敦儒《雨中花》)表现了一位爱国词人的忧愤,不是一般文人的叹老嗟卑,而是与国家兴废、民族存亡息息相关的。

这正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崇高处。

  下文由一“念”字领起,将生活镜头拉回到作者早年在洛阳隐居的时代。

伊、嵩,指洛阳附近的伊阙、嵩山,这里代指洛阳一带。

巢、由,指唐尧时的著名隐士许由、巢父,这里代指作者在洛阳隐居时的朋友。

词人早年敦品励行,不求仕进。

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之前,朝廷曾征召他到京城,拟授以学官,他坚辞不就,自我表白说:“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非所愿也。

”(《宋史·文苑传》)他满足于诗酒清狂,徜徉山水的隐逸生活:“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漫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鹧鸪天》)这就很形象地描绘了他疏狂懒漫,傲视王侯,不求爵禄,不受羁绊的性格。

现在当他身遭丧乱,落拓南逃的时候,回忆起过去那种令人神往的隐逸生活,犹如南柯一梦。

真是“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朱敦儒《临江仙》)梦醒得如此快,觉来无处追寻。

他对过去隐逸生活的向往,其意义不在隐逸生活本身,而在于他的隐逸生活带有时代特色。

封建时代,文人要隐居,必须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朱敦儒隐居伊、嵩时,北宋社会呈现出来的尽管是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但毕竟还能保住中原,人民生活基本安定,比朱敦儒写作这首词的时候所过的流离转徙生活要好得多。

所以朱敦儒对过去隐居伊、嵩生活的怀念,其实质是希望赶走金兵,恢复中原,回到以前的那个时代去,是爱国家、爱民族的表现。

  正是这种国家民族之爱,所以下片一开始作者就站在爱国家、爱民族的高度,当此凌波南下之时,北望中原,痛感妖氛未扫,不禁发出了对英雄的渴求和呼唤。

渴望有英雄出来扫净妖氛,恢复中原。

上下两片,意脉相连。

当时并非没有英雄。

宗泽、李纲都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都为投降派所阻。

或忧愤成疾而死,或连遭排挤贬斥,无一得志。

他想到眼前放船千里的地方,也正是三国时,蜀吴联军抗曹的故地。

当年诸葛亮何等英雄,奇谋报国,指挥若定。

因后主懦弱,佞臣误国,终于“尘昏白羽”,大业未成。

隐喻自己也和其他英雄一样,虽有“壮心”,无奈“奇谋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种心情,他在《苏幕遮》词中也曾表示过:“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

”进而由眼前的地域特点和国家形势联想到西晋灭吴的历史事实。

当年吴主孙皓倚仗长江天险,以铁锁横江设防,仍然阻挡不住西晋大将王浚的楼船,锦帆冲浪,铁锁销熔,终于“一片降幡出石头”,“孙郎良苦”。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鉴古观今,作者在词中流露出对象东吴一样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廷前途的担忧。

下文“但”字一转,结束上文的论史,转入到以抒情作结。

词人救亡有志,报国无门,他忧愤得敲打着船桨,作为击节,象诸葛亮那样唱着“梁父吟”,心潮激荡,“泪流如雨”,无可奈何。

一位爱国词人的一腔忠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词情至此,也达到高潮。

  词以放船凌波开始,通过江上风光的描写拓开境界,抚今怀古,将叙事、抒情、议论有机地组合起来,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对国家民族的深情挚爱融为一体,风格豪放悲壮。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旅雁:征雁。这里比喻战乱时人们纷纷南逃。寒汀(tīng)立:冷落凄清的河中小洲。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鸥鹭:即沙鸥、白鹭。矰(zēng):用丝绳系住的短箭。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 参考资料: 1、 萧希凤注,宋词三百首简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09,第117页 2、 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176页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上阙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情沿物应”,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以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下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在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   下阕以雁之忧惧被人弋射和茫茫无处归宿,以及哀鸣而无人怜顾的孤危,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赠缴忧相逼”,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赠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入木三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一语双关,余悲不尽。   全词处处写雁,但又处处在写自身的处境与心绪,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词人写的虽然是个人在逃难途中的遭遇与感受,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却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普遍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921页

水调歌头·淮阴作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长揖飞鸿旧月。

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长揖飞鸿旧月。

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起首两句追忆往昔,笔势不凡。

五陵本是西汉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地处渭水北岸,距都城长安不远;

当初四周居住着许多豪门大户,子弟习尚奢纵。

后代诗文遂引为典实。

此词借“五陵”以指作者故乡名城洛阳,意点染奢华豪纵的气氛,以映衬风流少年的俊爽形象。

《乐府诗集》有《结客少年场行》,题解引《乐府广题》云:“按结客少年场,言少年时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故作此曲也。

”词中“结客”二字即从此出。

此处虽借鉴古人,而自抒怀抱,自具面目。

首两句定下基调,下文分三层写开。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两句承前“结客”句来,写朋侪相与之欢,并骑驰纵之远,笔墨极简省,而郊次春游时那欢畅自恣的场面连同游人的神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是归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薄暮时分,词人和他的友伴们头戴鲜花,打马朝城里走来,经过桃叶渡时,酒肆的美人上前相邀。

句中“桃叶”是“桃叶渡”的省称,地处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畔,这里是借指游冶的场所。

“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用倒装句式。

“不管”的主语“小袖”置后,以突出人物。

“不管”二字写出女子挽留之真诚与执着,是着力之笔,为下片抒写自己的恋情设下伏线。

  上片第一层极写其豪俊气概,第二层则表现其儿女柔情,亦豪旷,亦缠绵,一位风流少年的形象活脱脱如目前。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二句又起一层,笔墨酣畅淋漓。

上句之“春壶碧”,暗写红粉情意,有“吴姬压酒劝客尝”的意境。

结句有力突现了词人自家醉卧青楼的形象:开怀豪饮,至酒酣耳热之际,竟至脱帽露顶,可见畅快之至,亦不羁之至了。

到了此处,一天的游春之乐达到高潮,作者的豪兴也尽情写出。

整个上片选取最能表现早年生活风貌的骤马游春一幕来叙说,笔调欢快明朗,化前人意境于不知不觉间,妙合无限。

  过片三句,词意陡转,由昔入今,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突如其来的家国变故。

“楚云”诗词里常与女子相关,如张谓诗句:“红粉青娥映楚云”(《赠赵使君美人》)。

“陇水散”用梁鼓角横吹曲《陇头流水歌》“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句意。

《古今乐录》引《辛氏三秦记》曰:“陇渭西关,其陂九迥,上有清水,四注流下。

”此中含隐着对那位青楼女的依依别情。

语调沉重,悲思喷涌,“惊”、“散”二字带出作者受到震动、无限哀愁的神态,是很醒目的。

  以下两句,不假外物,直抒胸臆,充满哀极痛极的勃郁之气。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这近乎绝望的哀号,情感特强,因为是紧接前面力度很高的三句而来,故没有直白浅露之感,是感情凝聚、充积以至于倾泻的自然过程。

“何处”二字已见出愁怀难遣,欲告无人的苦楚。

于是词人瞩目于“飞鸿旧月”。

词人问道:飞鸿可捎来故人的音讯?

明月曾是往日生活的见证人,如今可愿传去心中的思念?

它们把人的心绪带向遥远的故国,又触发物是人非之慨。

此刻,作者想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私情,他由个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同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大众。

所以说,“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两句表明他多少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始终连接着民族的兴亡,面前经历的是一场悲剧。

这样,词的意境有了拓展。

  结句收缩全篇的悲愁思绪,显出“无垂不缩”的功夫。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州。

”西州,当是用羊昙事。

《晋书。

谢安传》载,羊昙为谢安所重,谢安扶病还都时曾过西州门,“安薨后,(羊昙)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尝大醉,不觉至州门,痛哭而去。

”词用此事,当有怀想谢安之类贤相、慨叹当世无人之意。

南渡以来,朱敦儒无日不思念金人的统治下的故土,牵挂天各一方的亲朋。

可是,泪眼所见,只有远接天际的芳草牵惹人的情思,而西州路遥不可接。

这一结句亦景亦情,以沉痛之笔点活全篇,并使整体意境苍劲高起,读来似觉其千钧之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刘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

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

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

国破山河落照红。

刘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

重院莺啼觅谢家。

“桃花”没有变,依旧开的灿烂;

而“我”的心境却变了,变老了。

在这种凄苦潦倒心绪支配下,百无聊赖,我也想听听琵琶。

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样,家蓄歌儿舞女,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听了。

曲终人醉。

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

国破山河落照红。

一曲终了,我的情绪沉醉曲种久久不能自拔,让我理解了白居易当年浔阳江上那份自伤沦落,却逢知己的激动心情眼前东风万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沦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笼罩在一片落日馀晖中,尽管还有一线淡淡的红色,但毕竟已是日薄西山,黄昏将近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刘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

重院莺啼觅谢家。

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

他曾被贬至南方连州、朗州等地。

作者因战乱而流浪南方,故以刘郎自比。

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有“桃花依旧笑东风“之句。

这句是说诗人已老,花月繁华引不起他的兴致。

重院:深院。

谢家:指歌伎居处。

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

” 曲终人醉。

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

国破山河落照红。

浔阳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两句说自己象白居易那样听琵琶后落泪伤心。

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说面对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国破家亡,不禁感慨万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刘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

重院莺啼觅谢家。

“桃花”没有变,依旧开的灿烂;

而“我”的心境却变了,变老了。

在这种凄苦潦倒心绪支配下,百无聊赖,我也想听听琵琶。

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样,家蓄歌儿舞女,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听了。

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

他曾被贬至南方连州、朗州等地。

作者因战乱而流浪南方,故以刘郎自比。

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有“桃花依旧笑东风“之句。

这句是说诗人已老,花月繁华引不起他的兴致。

重院:深院。

谢家:指歌伎居处。

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

” 曲终人醉。

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

国破山河落照红。

一曲终了,我的情绪沉醉曲种久久不能自拔,让我理解了白居易当年浔阳江上那份自伤沦落,却逢知己的激动心情眼前东风万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沦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笼罩在一片落日馀晖中,尽管还有一线淡淡的红色,但毕竟已是日薄西山,黄昏将近了。

浔阳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两句说自己象白居易那样听琵琶后落泪伤心。

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说面对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国破家亡,不禁感慨万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采桑子·彭浪矶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

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襟。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

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332页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扁舟:小舟。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332页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

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

愁损辞乡去国人。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

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

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

中原失守,国士同悲。

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

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

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

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

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

用“扁舟”、 “旅雁”、“孤云”、 “汀洲冷”、 “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参考资料: 1、 张惠民.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72页

12345 共27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