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四明别友) 文
十洲三岛曾行处,离情几番凄惋。
坠叶重题,枯条旧折,萧飒那逢秋半。
登临顿懒。
更葵D64E难留,苎衣将换。
试语孤怀,岂无人与共幽怨。
迟迟终是也别,算何如趁取,凉生江满。
挂月催程,收风借泊,休忆征帆已远。
山阴路畔。
纵鸣壁犹蛩,过楼初雁。
政恐黄花,笑人归较晚。
齐天乐·蝉 文翻注译赏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雨。
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馀音更苦。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雨。
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宫妃满怀离恨,忿然魂断,化作一只衰蝉,年年都在庭院的绿荫丛中哀呜。
它刚刚还在枝头上呜咽,不一会儿又飞到幽暗的密叶丛中呜叫,一遍又一遍地将生死离别的愁绪向人深深倾诉。
西窗外秋雨初歇,蝉儿惊动的声音如玉佩在空中作响,又如玉筝调柱般美妙动听。
昔日的明镜已经昏暗,容貌已经憔悴,可为何蝉翼还像从前那样娇美?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馀音更苦。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金铜仙人铅泪如洗,去国辞乡,只可叹她携盘远去,不能再贮藏清露以供哀蝉了。
秋蝉病弱的双翼惊恐清秋的到来,那枯槁的形骸在世上已沧桑历尽,还能承担起多少次斜阳的折磨?凄咽欲断的啼叫更让人觉得悲苦,可为什么她还欲独自将哀怨的曲调吟唱,让自己顿时承受这无尽的哀伤?而当此之时,她只能徒然追忆当年自己欢笑在薰风中,柳丝万缕飘飞的美景。
参考资料: 1、 (清)上彊村民编选 .《宋词三百首 插图本》 :凤凰出版社 ,2012.05 . 2、 许海山主编, .《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4 .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雨。
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一襟”句:一襟:满腔。
宫魂断:用齐后化蝉典。
宫魂,即齐后之魂。
凉柯:秋天的树枝。
暗叶:浓暗的树叶。
瑶佩:以玉声喻蝉鸣声美妙,下“玉筝”同。
调:调整弦柱。
“镜暗妆残”二句:谓不修饰妆扮,为何还那么娇美。
魏文帝宫女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
娇鬓:美鬓,借喻蝉翼的美丽。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馀音更苦。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铜仙:用汉武帝金铜仙人典。
枯形:指蝉蜕。
消得:经受的住甚:正。
清商:清商曲,古乐府之一种,曲调凄楚。
漫想:空想。
熏风:南风,此指夏天。
参考资料: 1、 (清)上彊村民编选 .《宋词三百首 插图本》 :凤凰出版社 ,2012.05 . 2、 许海山主编, .《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4 .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雨。
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宫妃满怀离恨,忿然魂断,化作一只衰蝉,年年都在庭院的绿荫丛中哀呜。
它刚刚还在枝头上呜咽,不一会儿又飞到幽暗的密叶丛中呜叫,一遍又一遍地将生死离别的愁绪向人深深倾诉。
西窗外秋雨初歇,蝉儿惊动的声音如玉佩在空中作响,又如玉筝调柱般美妙动听。
昔日的明镜已经昏暗,容貌已经憔悴,可为何蝉翼还像从前那样娇美?“一襟”句:一襟:满腔。
宫魂断:用齐后化蝉典。
宫魂,即齐后之魂。
凉柯:秋天的树枝。
暗叶:浓暗的树叶。
瑶佩:以玉声喻蝉鸣声美妙,下“玉筝”同。
调:调整弦柱。
“镜暗妆残”二句:谓不修饰妆扮,为何还那么娇美。
魏文帝宫女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
娇鬓:美鬓,借喻蝉翼的美丽。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馀音更苦。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金铜仙人铅泪如洗,去国辞乡,只可叹她携盘远去,不能再贮藏清露以供哀蝉了。
秋蝉病弱的双翼惊恐清秋的到来,那枯槁的形骸在世上已沧桑历尽,还能承担起多少次斜阳的折磨?凄咽欲断的啼叫更让人觉得悲苦,可为什么她还欲独自将哀怨的曲调吟唱,让自己顿时承受这无尽的哀伤?而当此之时,她只能徒然追忆当年自己欢笑在薰风中,柳丝万缕飘飞的美景。
铜仙:用汉武帝金铜仙人典。
枯形:指蝉蜕。
消得:经受的住甚:正。
清商:清商曲,古乐府之一种,曲调凄楚。
漫想:空想。
熏风:南风,此指夏天。
参考资料: 1、 (清)上彊村民编选 .《宋词三百首 插图本》 :凤凰出版社 ,2012.05 . 2、 许海山主编, .《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4 .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雨。
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馀音更苦。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一襟余恨宫魂断”。
起笔不凡,用“宫魂”二字点出题目。
据马缟《中华古今注》:“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
故世名蝉为齐女焉。
”词中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
词的起笔直摄蝉的神魂,从而避开了蝉的环境和形态。
“年年翠阴庭树”,齐女自化蝉之后,年年只身栖息于庭树翠阴之间,于孤寂凄清的环境之中处活着。
写蝉在“翠阴庭树”间的鸣叫声。
它忽而哽咽,忽而哀泣,声声凄惋。
蝉在哀鸣,如齐女魂魄在诉怨。
“离愁深诉”承上“宫魂余恨”,“重把”与“年年”相呼应,足见“余恨”之绵长,“离愁”之深远。
“西窗过雨”,借秋雨送寒,意谓蝉的生命将尽,其音倍增哀伤。
然而,“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雨后的蝉声却异常宛转动听,清脆悦耳,恰如击打玉佩流过夜空,又如玉筝弹奏声在窗外起,令闻者极为惊讶。
“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形容蝉声,它使人联想到有这样一位女子:她素腰悬佩,悠然弄筝。
这位女子或许就是齐女宫魂生前的化影吧!
一度欢乐与“西窗过雨”后的悲哀相对照,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对比。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是赋蝉的羽翼,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却仍然是一位幽怨女子的形象。
女子长期无心修饰容颜,妆镜蒙尘,失去了光泽。
既然如此,此时何以如此着意打扮?
不甘寂寞还是心中有所期待?
这里的“为谁”和上文“怪”字呼应,实为怜惜。
上片咏蝉,从正反两面互为映衬。
转而写蝉的饮食起居。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词从“金铜仙人”故事写入,含意深远,用事贴切,不着斧痕。
据史载,汉武帝铸手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于建章宫。
魏明帝时,诏令拆迁洛阳,“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李贺曾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句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以餐风饮露为生的蝉,露盘已去,何以卒生。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写哀蝉临秋时的凄苦心情。
蝉翼微薄,哪堪阵阵秋寒,将亡枯骸,怎受人世沧桑。
“馀音更苦”,蝉之将亡,仍在苦苦哀鸣,令人顿觉凄苦异常。
“馀音”与上片“重把离愁深诉”呼应。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清高”意谓蝉的本性宿高枝,餐风露,不同凡物,似人中以清高自许的贤人君子。
哀音飒飒,苦叹造化无情,结局竟如此辛酸。
“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光明突现:夏风吹暖,柳丝摇曳,那正是蝉的黄金时代。
辉光是虽甚,但已属昨日之黄花,欢乐不再,徒增痛苦而已。
《花外集》和《乐府补题》中都收录了这首词。
《乐府补题》为宋遗民感愤于元僧杨琏真伽盗发宋代帝后陵墓而作的咏物词集。
词中的齐后化蝉、魏女蝉鬓,都是与王室后妃有关,“为谁娇鬓尚如许”一句,还有可能关合孟后发髻。
词中运用金铜承露典故,隐射宋亡及帝陵被盗事。
咏物托意,且以意贯串,无有痕迹。
这首词借咏秋蝉托物寄意,表达国破家亡、末路穷途的无限哀思。
开始由蝉的形象联想到宫女形象,由宫妇含恨而死,尸体化为蝉长年攀树悲鸣的传说,为全章笼罩悲剧气氛。
“病翼”、“枯形”,是形容饱尝苦难的遗民形象。
最后以寒蝉“漫想”二字,一笔将希望抹去,酸楚之至,有含蓄不尽之势。
全词以寒蝉的哀吟写亡国之恨,词人哀吟,宛如寒蝉悲鸣,既贴物写形、写声,又超物写意,不失为一首咏物佳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声声慢 文
迎门高髻,倚扇清吭,娉婷未数西州。
浅拂朱铅,春风二月梢头。
相逢靓妆俊语,有旧家、京洛风流。
断肠句,试重拈彩笔,与赋闲愁。
犹记凌波欲去,问明榼罗袜,却为谁留。
枉梦相思,几回南浦行舟。
莫辞玉樽起舞,怕重来、燕子空楼。
谩惆怅,抱琵琶、闲过此秋。
眉妩·新月 文翻注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
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
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
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
故山夜永。
试待他、窥户端正。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
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
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一痕新月渐渐挂上柳梢,仿佛眉痕。
淡净的月彩从花树间透过,蒙胧的光华将初降的暮色划破。
新月明艳便使人生出团圆的意愿,闺中佳人更深深拜月祈盼,祝愿能与心上人相逢在那花香迷人的小径。
一弯新月就像两道美人的秀眉没有画完,一定是嫦娥还带着离恨别情。
最令人喜爱的是,寥廓明净的天空上,那弯新月恰似宝帘上的帘铮,小巧玲珑。
千古盈亏休问。
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
故山夜永。
试待他、窥户端正。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月有圆亏缺盈,千古以来就是如此,不必细问究竟。
我叹息吴刚徙然磨快玉斧,也难以将此轮残月补全。
长安故都的太液池依然存在,只是一片萧条冷清,又有谁人能重新描写昔日清丽的湖山?
故乡的深夜漫长悠永,我期待月亮快些圆满澄明,端端正正地照耀我的门庭。
可惜月影中的山河无限,我却徒自老去。
只能在月影中看到故国山河的象征。
参考资料: 1、 清)上彊邨民 .宋词三百首全解.北京: 京华出版社,2013-10-01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
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
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新痕:指初露的新月。
淡彩:微光。
淡一作“澹”。
依约:仿佛;
隐约。
初暝:夜幕刚刚降临。
团圆意:唐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此处反用其意。
深深拜:古代妇女有拜新月之风俗,以祈求团圆。
香径: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
未稳:未完,未妥。
素娥:嫦娥的别称。
亦用作月的代称。
银钩:泛指新月。
千古盈亏休问。
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
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
故山夜永。
试待他、窥户端正。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盈亏:满损,圆缺。
慢磨玉斧:玉斧,指玉斧修月。
传说唐太和中郑仁本表弟游嵩山 ,见一人枕襆而眠,问其所自。
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
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
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
“因开襆,有斤凿数件。
“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呎》。
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慢”同“谩”,徒劳之意。
金镜:比喻月亮。
太液池:汉唐均有太液池在宫禁中。
故山夜永:故山,旧山,喻家乡。
夜永,夜长;
夜深。
多用于诗中。
端正:谓圆月。
云外山河:暗指辽阔的故国山河。
桂花旧影:月影。
桂花影,传说月中有桂树,这里指大地上的月光。
参考资料: 1、 清)上彊邨民 .宋词三百首全解.北京: 京华出版社,2013-10-01
水龙吟·落叶 文翻译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
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
溯宫沟、暗流空绕。
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
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
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
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
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前度题红杳杳。
溯宫沟、暗流空绕。
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
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
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
望我家在何处。
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
参考资料: 1、 高献红 .王沂孙词新释辑评 .北京市 :中华书店 ,2006 :85-92 .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
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
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
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
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
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
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晓霜:早上的霜露。
著:附着。
望中:视野之中。
故国:指南宋故地。
萧萧渐积: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句。
萧萧:草木摇落之声。
纷纷犹坠:意谓落叶片片飘坠。
化用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之句。
门荒径悄:意谓落叶掩埋了门庭路径,一片荒凉寂静。
渭水风生:化用贾岛、周邦彦诗词写落叶。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婉转。
”洞庭波起:化用屈原《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描写落叶。
秋杪(miǎo):暮秋,秋末。
杪,树梢。
引申为时月的末尾。
重(chóng)崖半没(mò):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
尽出:全是。
前度题红杳杳。
溯宫沟、暗流空绕。
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
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
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
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
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
望我家在何处。
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
题红:指红叶题诗事。
范摅《云溪友议》:“中书舍人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
叶上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
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
渥后亦一任范阳,独获所退宫人。
宫人睹红叶而呈叹久之,曰:‘当时偶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
’验其书迹无不讶焉。
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杳杳(yǎo):幽远貌。
宫沟:皇宫之逆沟。
螀(jiāng):蝉的一种。
飞鸿:指鸿雁。
乱影翻窗:树叶乱落于窗前。
碎声:此指落叶之声。
砌:台阶。
吾庐:我的家。
甚:何。
只应:只是。
满庭谁扫:意谓无人扫落叶。
白居易《长恨歌》有“落叶满阶红不扫”之句。
参考资料: 1、 高献红 .王沂孙词新释辑评 .北京市 :中华书店 ,2006 :85-92 .
天香·咏龙涎香 文赏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
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
翦春灯、夜寒花碎。
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
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
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
翦春灯、夜寒花碎。
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
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龙涎香是海洋中抹香鲸之肠内分泌物,并非龙吐涎之所化。
抹香鲸是一种海上鲸鱼,长达五六丈,鼻孔位于头上,常露出水面喷水,想象为龙,据传有云气罩护。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叙写词人对于龙涎所产之地以及鲛人至海上采取龙涎之情景的想象。
“蟠烟”二字所写的蟠绕的云烟,指的就是传说中之所谓“上有云气罩护”,而作者在“烟”字上用一“蟠”字,想到龙蛇之类的“蟠”伏。
短短的四个字,作者已写出了他对于龙涎之产地和海峤的奇妙想象。
次句“层涛蜕月”写鲛人至海上采取龙涎时之夜景。
“蜕月”,使人引起对龙蛇的联想,意谓月光在层涛中的闪动,如同自层层波浪的蜕退中吐涌而出,又正似龙蛇之类鳞甲的蜕退。
“蜕”字,即紧扣题目,又写出月光闪动的情景,是用得极奇妙而又极为恰当真切的一个字。
而且此一“蜕”字,正好与上一句的“蟠”字遥遥相对,文法上极工整,同样强烈地暗示着对于神话中所传说的“龙”的想象。
“骊宫夜采铅水”,“骊宫”为骊龙所居之地,遥应首句“蟠烟”的“孤峤”。
“夜”指取龙涎时为夜晚,和前面所表示的“月”相应。
而且用“铅水”以代龙涎,为读者提供了极为多义的暗示。
龙涎乃是铅水,是一种白色的,有香气的铅水。
至于就章法结构而言,则从首句“孤峤”之写地,次句“蜕月”之写夜,至第三句“采铅水”之写事,过渡自然,而不平淡。
“汛远槎风”便写其和“骊宫”相去已远。
下面“梦深薇露”,写此龙涎被采去以后之遭遇。
然则此远离故土之龙涎当其在“薇露”之香气中共同研碾之时,怀念过去,梦想未来。
故曰“梦深薇露”也。
“化作断魂心字”,作者既将龙涎视为如此有情之物,于是此有情之龙涎遂于经过一番研碾之后化而为“断魂”之“心字”。
“心字”原为龙涎香被制成之后所可能实有之形状,只是作者在“心字”前又加了“断魂”二字,更着重描写龙涎化为“心字”以后凄断的心魂。
自“汛远槎风”之遥远的追忆,经过“梦深薇露”之磨碾的相思,到“化作”“心字”的凄断的心魂,想象之丰富,感受之深锐,则非常人所能揣度也。
“红甆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写龙涎被焙制成的各种形状,和被焚时的情景。
“冰环玉指”当指龙涎香制成的形状。
王沂孙把“冰环”与“玉指”连言,如同写女子之纤手玉环,遂使读者顿生无数想象。
前面还有着“乍识”二字,用得奇巧。
一“乍”字但通出初睹佳人的惊喜之状,写出龙涎香之珍贵与味之精美。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真切地写出了龙涎香被焚时“翠烟浮空,结而不散”的实景,而且更在帘前一缕翠影的萦回中,暗示了无数磨难而不毁两情缱绻的相思,更在海天云气的依稀想象中,暗示了无限对当年海上的“孤峤蟠烟”的怀念。
上阕在一缕香烟的萦回缥缈中,把对龙涎香制作的过程做了总结。
下阕从“几回殢娇半醉”到“小窗深闭”,通过上阙龙涎香本身的叙写,而开始回忆起当年在焚香之背景中的一些可怀念的情事来。
“几回”是怀想当年之事也。
此着重写焚香一事。
“剪春灯、夜寒花碎”,接写女子之动作,写一女子之剪灯花而已,春是“春”灯,花为碎花,便显出了无限娇柔旖旎之情调,“夜寒”则以窗外之寒冷反衬窗内之温馨。
“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窗外的严寒飞雪“深闭”的“小窗”中“殢娇半醉”之人的“剪春灯”此处写情写事,出语甚妙。
“故溪”,原为当日故园家居时所经常享有之情事,又遥遥与前面的“几回”相呼应。
龙涎香之所以可贵,原在其有着一种“翠烟浮空,结而不散”的特质,特别是在“密室无风处”。
此处写人事是虚笔,实乃写龙涎香也。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
”把前面所着意描写的焚香、剪灯等温馨旖旎的情事,蓦然一笔扫空,有无限悲欢今昔之感在于言外。
“荀令”素爱熏香。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王沂孙意为如今之荀令已经老去,无复当年爱熏香之风情况味矣。
“顿”字,刻意描写光阴之消逝、年华之老去恍如石火、电光之疾速。
“樽前”则正与前面之“殢娇半醉”相呼应,可见其温馨如彼之往事,固久已长逝无回,甚至在记忆中也难于追忆了。
因而“总忘却”忘却不易,因此“谩惜余熏,空篝素被”,无限往事虽空而旧情难已。
如今既已不复有熏香之事,是“篝”内已“空”矣。
独留一丝怅然而已。
然而此“余熏”虽然尚在,而往事则毕竟难回,故曰“谩惜余熏”也。
王沂孙此词,于结尾之处,写一种难以挽回的悲哀,让人低回宛转、怅惘无穷,所写的主题虽然只是无生命、无感情的龙涎香,多借用典故,但在丰富的想象和精心地组织和安排下,让“物”有人情。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12-2216
声声慢 文
高寒户牖,虚白尊罍,千山尽入孤光。
玉影如空,天葩暗落清香。
平生此兴不浅,记当年、独据胡床。
怎知道,是岁华换却,处处堪伤。
已是南楼曲断,纵疏花淡月,也只凄凉。
冷雨斜风,何况独掩西窗。
天涯故人总老,谩相思、永夜相望。
断梦远,趁秋声、一片渡江。
高阳台·残萼梅酸 文
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
独立雕栏,谁怜枉度华年。
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
又争知、一字相思,不到吟边。
双蛾不拂青鸾冷,任花阴寂寂,掩户闲眠。
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
何人寄与天涯信,趁东风、急整归船。
纵飘零,满院杨花,犹是春前。
庆清朝·榴花 文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
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
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
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
谁在旧家殿阁?
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
朱幡护取,如今应误花工。
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
西风后,尚余数点,犹胜春浓。
醉蓬莱·归故山 文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
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
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
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
步屟荒篱,谁念幽芳远。
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
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和多依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