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辞新福歌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神武用师士素厉,仁恩广覆,猛节横逝。

自古立功,莫我弘大。

桓桓征四国,爰及海裔。

汉国保长庆,垂祚延万世。

矛俞新福歌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汉初建国家,匡九州。

蛮荆震服,五刃三革休。

安不忘备武乐修。

宴我宾师,敬用御天,永乐无忧。

子孙受百福,常与松乔游。

烝庶德,莫不咸欢柔。

安台新福歌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武力既定,庶士咸绥。

乐陈我广庭,式宴宾与师。

昭文德,宣武威,平九有,抚民黎。

荷天宠,延寿尸,千载莫我违。

赠蔡子笃诗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翼翼飞鸾。

载飞载东。

我友云徂。

言戾旧邦。

舫舟翩翩。

以泝大江。

蔚矣荒涂。

时行靡通。

慨我怀慕。

君子所同。

悠悠世路。

乱离多阻。

济岱江衡。

邈焉异处。

风流云散。

一别如雨。

人生实难。

愿其弗与。

瞻望遐路。

允企伊伫。

烈烈冬日。

肃肃凄风。

潜鳞在渊。

归雁载轩。

茍非鸿鵰。

孰能飞飜。

虽则追慕。

予思罔宣。

瞻望东路。

惨怆增叹。

率彼江流。

爰逝靡期。

君子信誓。

不迁于时。

及子同寮。

生死固之。

何以赠行。

言赋新诗。

中心孔悼。

涕泪涟洏。

......更多

赠士孙文始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天降丧乱。

靡国不夷。

我暨我友。

自彼京师。

宗守荡失。

越用遁违。

迁于荆楚。

在漳之湄。

在漳之湄。

亦克晏处。

和通箎埙。

比德车辅。

既度礼义。

卒获笑语。

庶兹永日。

无諐厥绪。

虽曰无諐。

时不我已。

同心离事。

乃有逝止。

横此大江。

淹彼南汜。

我思弗及。

载坐载起。

惟彼南汜。

君子居之。

悠悠我心。

薄言慕之。

人亦有言。

靡日不思。

矧伊嬿婉。

胡不凄而。

晨风夕逝。

托与之期。

瞻仰王室。

慨其永慨。

良人在外。

谁佐天官。

四国方阻。

俾尔归藩。

......更多

七哀诗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公燕诗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昊天降丰泽。

百卉挺葳蕤。

凉风撤蒸暑。

清云却炎晖。

高会君子堂。

并坐荫华榱。

嘉肴充圆方。

旨酒盈金罍。

管弦发徽音。

曲度清且悲。

合坐同所乐。

但愬杯行迟。

常闻诗人语。

不醉且无归。

今日不极欢。

含情欲待谁。

见眷良不翅。

守分岂能违。

古人有遗言。

君子福所绥。

愿我贤主人。

与天享巍巍。

克符周公业。

奕世不可追。

七哀诗三首·其一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

”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gòu)患。

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

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

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

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中国:中原地区。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委身:置身。

荆蛮:即指荆州。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

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

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完:保全。

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bà)陵岸,回首望长安,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

岸:高坡、高冈。

汉文帝是两汉四百年中最负盛名的皇帝,这个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

所以王粲在这里引以对比现实,抒发感慨。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

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

 喟(kūi亏)然:伤心的样子。

这首诗最后四句的意思是,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对比着当前的离乱现实,就更加伤心地领悟到《下泉》诗作者思念明主贤臣的那种急切心情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gòu)患。

西汉的都城长安城上空已是黑云乱翻,李傕、郭汜等人在这里制造事端。

西京:指长安,西汉时的国都。

东汉建都在洛阳,洛阳称为东都。

董卓之乱后,汉献帝又被董卓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无象:无章法,无体统。

豺虎:指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

遘患:给人民造成灾难。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我忍痛告别了中原的乡土,把一身暂托给遥远的荆蛮。

中国:中原地区。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送行时亲戚眼里噙着泪水,朋友们依依不舍攀着车辕。

委身:置身。

荆蛮:即指荆州。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称南方的民族曰蛮,荆州在南方,故曰荆蛮。

荆州当时未遭战乱,逃难到那里去的人很多。

荆州刺史刘表曾从王粲的祖父王畅受学,与王氏是世交,所以王粲去投奔他。

 追攀:追逐拉扯,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走出门满目萧条一无所见,只有堆堆白骨遮蔽了郊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一个妇人面带饥色坐路边,轻轻把孩子放在细草中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婴儿哭声撕裂母亲的肝肺,饥妇人忍不住回头看,但终于洒泪独自走去。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我自己还不知道死在何处,谁能叫我们母子双双保全?

”完:保全。

以上两句是作者听到的那个弃子的妇人所说的话。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不等她说完,我赶紧策马离去,不忍再听这伤心的语言。

南登霸(bà)陵岸,回首望长安,登上霸陵的高地继续向南,回过头我远望着西京长安。

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

岸:高坡、高冈。

汉文帝是两汉四百年中最负盛名的皇帝,这个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

所以王粲在这里引以对比现实,抒发感慨。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思念贤明国君的心情,不由得伤心、叹息起来。

《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个篇名,汉代经师们认为这是一首曹国人怀念明王贤伯的诗。

下泉,流入地下的泉水。

 喟(kūi亏)然:伤心的样子。

这首诗最后四句的意思是,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对比着当前的离乱现实,就更加伤心地领悟到《下泉》诗作者思念明主贤臣的那种急切心情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七哀”,《文选》六臣注吕向注云:“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

”这是望文生义。

元人李冶《敬斋古今黈》云:“人之七情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殊,今而哀戚太甚,喜、怒、乐、爱、恶、欲皆无有,情之所系惟有一哀而已,故谓之七哀也。

”亦颇牵强。

《七哀》是乐府歌辞,今人余冠英说:“所以名为‘七’哀,也许有音乐上的关系,晋乐于《怨诗行》用这篇诗(指曹植《七哀》)为歌辞,就分为七解。

”(《三曹诗选》)较有道理,可以参考。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西京,指长安。

东汉都城洛阳,洛阳在东,长安在西,故称长安为西京。

豺虎,指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

长安乱得不成样子,是因为李傕、郭汜等人正在作乱,他们大肆烧杀劫掠,百姓遭殃。

这两句写社会的动乱。

诗人正是在这种动乱之中离开长安的,这里交代了诗人离开长安的原因。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这里点出诗人离开长安以后的去向。

“复”,值得注意,这说明诗人的迁徙不是第一次。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驱使吏民八百万人入关,诗人被迫迁移到长安,此时为了避难,又要离开长安。

这个“复”字不仅表现了眼前凄楚的情况,而且勾起了悲惨的往事,蕴涵着无限的感慨和哀伤。

“中国”,中原地区。

我国古代建都黄河两岸,因此称北方中原地区为中国。

“荆蛮”,指荆州。

荆州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楚国本称为荆,周人称南方的民族为蛮,楚在南方,故称荆蛮。

这两句是说,离开中原地区,到荆州去。

这是因为当时荆州没有战乱,所以很多人到那里去避乱。

王粲因为荆州刺史刘表,与自己是同乡,而且刘表曾就学于王粲的祖父王畅,两家有世交,所以去投靠他。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写离别时的情景。

这两句是互文,“悲”的不仅有“亲戚",还有“朋友”;

“相追攀”的也不仅有“朋友”,还有“亲戚”。

诗人描写送别时的表情和动作,固然是为了表现诗人和亲戚朋友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制造一种悲惨的气氛,使人感到这是一场生离死别。

  诗人离开了长安,离开了亲戚朋友,一路上见到的景象触目惊心:“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见到的是累累的白骨,遮蔽了无垠的平原。

这是“豺虎”作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场战乱造成的悲惨景象,曹操《蒿里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所咏是同样的情景,可以参阅。

以上是“鸟瞰”,下面六句写的才是典型事例:“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这六句同样紧承“出门无所见”。

诗人见到的不仅是“白骨蔽平原”,还有“饥妇人”弃子的事。

妇人爱子,这是正常现象;

妇人弃子,这是反常现象。

这种反常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战乱。

因此,诗人以惨绝人寰的事例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鲜明而生动,催人泪下。

吴淇说:“‘出门’以下,正云‘乱无象’。

兵乱之后,其可哀之事,写不胜写,但用‘无所见’三字括之,则城郭人民之萧条,却已写尽。

复于中单举妇人弃子而言之者,盖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知矣。

”(《六朝选诗定论》卷六)张玉谷说:“‘出门’十句,叙在途饥荒之景,然胪陈不尽,独就妇人弃子一事,备极形容,而其他之各不相顾,塞路死亡,不言自显。

作诗解此举重该轻之法,庶几用笔玲珑。

”(《古诗赏析》卷九)都道出了这种写法的艺术特点。

这种写法对杜甫是有影响的,所以何焯说:“‘路有饥妇人’六句,杜诗宗祖。

”(《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   妇人弃子的惨景,使诗人耳不忍闻,目不忍睹。

所以他“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这表现了诗人的哀伤和悲痛。

诗人乘马继续向前行进。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霸陵,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长安县东。

汉文帝是汉代的明君,史书上赞他“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汉书·文帝纪》),有所谓“文景之治”。

诗人南登霸陵高处,回首眺望长安,自然会想起汉文帝及“文景之治”。

如果有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在世,长安就会不如此混乱、残破,百姓不至于颠沛流离,自己也不至于流亡他乡。

登霸陵,眺长安,诗人感慨万端。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连同上面两句,同为全篇的结尾。

下泉,是《诗经·曹风》的篇名。

《毛诗》序云:“下泉,思治也。

曹人……思明王贤伯也。

”“下泉人”,指《下泉》诗的作者。

面对着汉文帝的陵墓,面对着动乱的社会现实,诗人才懂得《下泉》诗作者思念明王贤君的急切心情,因而从内心发出深深的哀叹。

张玉谷说:“末日‘南登’‘回首’,兜应首段。

‘伤心’‘下泉’,缴醒中段,收束完密,全篇振动。

”(《古诗赏析》卷九)方东树也说:“‘南登霸陵岸’二句,思治,以下转换振起,沉痛悲凉,寄哀终古。

”(《昭昧詹言》卷二)都指出了此诗结尾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写得悲凉沉痛,真切动人,是建安诗歌中的名作。

方东树评为“冠古独步”,不是没有道理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从军诗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悠悠涉荒路。

靡靡我心愁。

四望无烟火。

但见林与丘。

城郭生榛棘。

蹊径无所由。

雚蒲竟广泽。

葭苇夹长流。

日夕凉风发。

翩翩漂吾舟。

寒蝉在树鸣。

鹳鹄摩天游。

客子多悲伤。

泪下不可收。

朝入谯郡界。

旷然消人忧。

鸡鸣达四境。

黍稷盈原畴。

馆宅充鄽里。

士女满庄馗。

自非贤圣国。

谁能享斯休。

诗人美乐土。

虽客犹愿留。

弩俞新福歌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材官选士,剑弩错陈。

应桴蹈节,俯仰若神。

绥我武烈,笃我淳仁。

自东自西,莫不来宾。

1234 共3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