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再遇僧益大德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见师初事懿皇朝,三殿归来白马骄。

上讲每教倾国听, 承恩偏得内官饶。

当时可爱人如画,今日相逢鬓已凋。

若向君门逢旧友,为传音信到云霄。

题许仙师院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地古多乔木,游人到且吟。

院开金锁涩,门映绿篁深。

山色不离眼,鹤声长在琴。

往来谁与熟,乳鹿住前林。

漳亭驿小樱桃(一作桃花)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当年此树正花开,五马仙郎载酒来。

李白已亡工部死,何人堪伴玉山颓。

长年(一作感怀)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长年方悟少年非,人道新诗胜旧诗。

十亩野塘留客钓,一轩春雨对僧棋。

花间醉任黄莺语,亭上吟从白鹭窥。

大盗不将炉冶去,有心重筑太平基。

长安清明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路上骏马乱叫,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这和昔年相似的风光,引起心头的隐隐快乐。

参考资料: 1、 周世伟主编.中华传统节俗诗词选注.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80-81 2、 霍松林著.唐诗举要.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34

蚤(zǎo)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qiān)芊。

蚤:“蚤”通“早”。

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

可堪:意思是不可堪,不能忍受。

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内官: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

又指宦官太监。

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

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

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

上相:泛指大臣。

白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种“白打钱”,一说白打钱指斗鸡。

紫陌乱嘶红叱(chì)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紫陌:大路。

“陌”本是指田间的小路,这里借指道路:“紫”是指道路两旁草木的颜色。

红叱拨:唐天宝中从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这里泛指骏马。

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承平:太平。

参考资料: 1、 周世伟主编.中华传统节俗诗词选注.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80-81 2、 霍松林著.唐诗举要.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34

蚤(zǎo)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qiān)芊。

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

蚤:“蚤”通“早”。

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

可堪:意思是不可堪,不能忍受。

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无事,以蹴鞠为戏。

内官: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

又指宦官太监。

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

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

唐代的皇帝于此日要举行隆重的“清明赐火”典礼,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臣民的宠爱。

上相:泛指大臣。

白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种“白打钱”,一说白打钱指斗鸡。

紫陌乱嘶红叱(chì)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路上骏马乱叫,绿杨丛里,秋千上下飞舞。

紫陌:大路。

“陌”本是指田间的小路,这里借指道路:“紫”是指道路两旁草木的颜色。

红叱拨:唐天宝中从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这里泛指骏马。

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这和昔年相似的风光,引起心头的隐隐快乐。

承平:太平。

参考资料: 1、 周世伟主编.中华传统节俗诗词选注.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80-81 2、 霍松林著.唐诗举要.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34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这首诗语言清新,诗人通过写清明节时的人事和景物,来透露出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朝野状况的失望。

  首联描写自己独伤春,朝与野之人游春、赏春。

开头诗人便暗用了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诗意,抒发别有怀抱的诗人的伤春愁绪。

诗人在春雨霏霏的阴沉灭气中,内心郁苦愁闷,更由芊芊芳草增添凄迷冷落之情。

“蚤是”、“可堪”这两个虚词,构成语意表达的递进关系,将诗人内心的凄楚表现得深长而急切。

但是,后面所描写的并不是诗人自己的情态举止,而是朝廷内外游人的赏春之乐。

  颔联描写宫中清明节的风俗和游乐。

韩翃《寒食》诗有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稠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

”此诗“内官初赐清明火”句,即描写皇宫内清明节取榆柳火赏赐近臣的节俗。

一个“初”字,暗示了此时动乱刚定,朝廷复行旧日礼制。

“上相闲分白打钱”一句描写宫中蹴鞠游戏之乐,一个“闲”字,则交代了贵为朝廷宰相却无所作为的状态。

  颈联描写宫外游春繁盛的景象。

在京师郊野的道路上,红色的骏马嘶鸣不已,游春的男子络绎不绝;

在绿杨掩映的庭院中,女子们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

这里的色彩鲜艳夺目,所见所闻热闹非凡,一“乱”字、一“高”字,都尽显出晚唐时代人们沉湎在纵恣冶游的“世纪末”的狂欢之中。

  尾联展现身处其间的游人的欣慰。

他们觉得如今的热闹喧闹,就像是昔年的升平风光,又可以忘却动乱的痛苦记忆,无所顾忌地享受眼前的快乐。

然而,所谓的“升平”却是表象,诗人正是透过这虚假的繁荣,感受到了国势岌岌可危的形势,深藏着浓重的现实忧愁。

  诗人用冷峻的目光,看似闲淡地刻画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实则暗含着深沉的讽刺、斥责之意,以“游人”之喜乐,愈加反衬出诗人“伤时伤世复伤心”的悲郁之情。

参考资料: 1、 高峰编选.温庭筠·韦庄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160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记得那年那个夜晚,我与谢娘在临水的池塘边的花丛下初次相遇。

画帘低垂,携手暗自约定相会的日期。

不忍别离,又不得不分手。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不知不觉残月将尽,清晨的莺语已经响起。

分手,从此就失掉了音讯。

如今都成了异乡人,想见面恐怕更没有机会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第2465页 2、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70页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水堂:临近水池的堂屋。

相期:相约会。

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惆(chóu)怅(chàng)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残月,谓将落的月亮。

唐·白居易 《客中月》诗:“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 宋·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陈毅《过微山湖》诗:“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音尘:消息。

隔音尘,即音信断绝。

因:缘由,这里指机会。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第2465页 2、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70页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记得那年那个夜晚,我与谢娘在临水的池塘边的花丛下初次相遇。

画帘低垂,携手暗自约定相会的日期。

不忍别离,又不得不分手。

水堂:临近水池的堂屋。

相期:相约会。

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惆(chóu)怅(chàng)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不知不觉残月将尽,清晨的莺语已经响起。

分手,从此就失掉了音讯。

如今都成了异乡人,想见面恐怕更没有机会了。

残月,谓将落的月亮。

唐·白居易 《客中月》诗:“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 宋·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陈毅《过微山湖》诗:“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音尘:消息。

隔音尘,即音信断绝。

因:缘由,这里指机会。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第2465页 2、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70页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此词上片以极通俗的语言,写极欢乐的爱情。

“记得”二字,直贯而下。

“深夜”是相会的时刻;

“水堂西面”的“花下”是相会的地方;

“画帘垂”照映深夜人静,“携手”句写两情相投。

一个“花下”“深夜”的镜头,把词人的思绪,推回到遥远的过去。

“水堂”“帘垂”“携手”“相期”,低低切切,耳鬓厮磨,情深爱笃,是十分美好的回忆。

过去的欢情写得愈热烈,此时的心情就显得愈凄凉,不言悲而悲转浓,不言愁而愁益深,这就是所谓“以乐景而写悲”的艺术手法。

  下片以无限的惆怅,写无限的离恨。

“晓莺”承“花下”;

“残月”承“深夜”;

“相见更无因”承“携手暗相期”,句句有着落,层层有照应。

歇拍三句,有景有情,以情为主。

“晓莺残月”状离别的凄清环境。

“从此”以下,为别后情状:人各一方,音信断绝,无由相见。

  据说韦庄的爱姬被蜀主王建所夺,韦庄这首词,就是回忆以前的欢乐,诉说此后的痛苦,表达了对爱人刻骨的相思。

又传说韦庄的爱姬读了这首词后,因痛苦而绝食而死。

杨偍《古今词话》和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韦庄有宠姬,姿质艳丽,兼擅词翰,为蜀主王建所夺,于是作《荷叶杯》、《小重山》等词,词流入禁宫,姬闻之不食而死。

据夏承焘《韦端己年谱》考定庄留蜀时,年已七十左右,故杨、蒋之记载不足信。

但不管这种记载的真实可靠性如何,这首词倒确实是写得语淡而情悲,情意深长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稻田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碧绿的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滔田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更有那白鹭千点观不尽,穿过云烟来向这画中飞。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86-187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8-279 . 3、 严洁 .晚唐诗鉴赏 :凤凰出版社 ,2006 :566-568 .

绿波春浪满前陂(bēi),极目连云(bà)稏(yà)肥。

前陂:前面的池塘。

连云:一望无际好象同云相连。

稏:水稻的别称。

更被鹭(lù)鹚(cí)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千点雪:白色鹭鹭落入绿色水田中,如同千点雪花一样。

破烟:穿过烟云。

画屏:把前面的景象当成一幅画屏。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86-187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8-279 . 3、 严洁 .晚唐诗鉴赏 :凤凰出版社 ,2006 :566-568 .

绿波春浪满前陂(bēi),极目连云(bà)稏(yà)肥。

碧绿的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滔田肥。

前陂:前面的池塘。

连云:一望无际好象同云相连。

稏:水稻的别称。

更被鹭(lù)鹚(cí)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更有那白鹭千点观不尽,穿过云烟来向这画中飞。

千点雪:白色鹭鹭落入绿色水田中,如同千点雪花一样。

破烟:穿过烟云。

画屏:把前面的景象当成一幅画屏。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86-187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8-279 . 3、 严洁 .晚唐诗鉴赏 :凤凰出版社 ,2006 :566-568 .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稻田》这首诗所描绘的江南水田风光,就从一个侧面间接地展示了创作背景所述的社会现实,间接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愉悦之情。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

写景诗为人称道的是“诗中有画”,即用语言的勾勒描绘把周围的景物如画一般的状态呈现出来,这首诗即达到了这样的这样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幅极其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

这幅画的近景是满是绿波春浪的池塘和一望无边的肥美的稻田;

远景是蓝天、烟云和点点如雪的白鹭,还有那似有若无的濛濛水气。

这些景物浓淡相间,疏密得体,相映成趣。

池中的绿水和周围稻田,通过“极目”二字联系起来,使得画面无比开阔。

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作者置身此间,是何等心旷神怡。

同时,诗人又把眼前池塘和天上的白鹭,通过一个“飞”字巧妙地联起来。

这样,就使得近景和远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地面空间浑然一体。

在这幅图画中除了静态的描写外,还描写了划破静寂的动态。

前边说的清水池塘,连天的稻田,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又将如同“千点雪’的白鹭摄入画面,用一个“飞”字突然使这个画面活跃起来,更显得生机盎然。

不仅富有绘画美,而且《稻田》还具有绚丽的色彩美。

在这幅艺术画面上,“绿”浪碧波相迭,蓝天“白”鹭相映,彩云画屏色彩斑斓,堪称佳作。

  这样,诗的意境便更加深邃而耐人寻味了。

总之,这首诗勾勒了一福优美的水田风光的图画。

其中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

诗人把这些巧妙地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并通过短短的四句小诗描绘出来,语言精炼,构思巧妙。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86-187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8-279 . 3、 严洁 .晚唐诗鉴赏 :凤凰出版社 ,2006 :566-568 .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别后半年未收到你的信,思肠为你断作千百寸,每一寸都系结着万千的愁,每一个愁结都揪着我的心。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相见的机会是那样难得,悔不该就那样轻易地离分,又是去年一样梨花白如雪,登楼看花更伤春。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相思的情只能在心中郁结,相思的话儿无处去诉说,愁过白天又愁烟云遮明月,愁到此时心情更凄恻。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伤心的泪不停地流淌,把鲜红的袖口染成黑黄颜色。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70 .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136-137 .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57-58 .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书:《全唐诗》作“信”。

“一寸”句:意谓短短的一寸离肠也郁结着万千愁情。

离肠:犹离情。

结:谓离愁郁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玉楼:即闺楼。

花似雪:梨花如雪一样白。

指暮春时节。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烟月:指月色朦胧。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红袖:妇女红色的衣袖。

黦(yuè):黑黄色。

此指红袖上斑斑点点的泪痕。

晋周处《风土记》:“梅雨沾衣,皆败黦。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70 .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136-137 .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57-58 .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别后半年未收到你的信,思肠为你断作千百寸,每一寸都系结着万千的愁,每一个愁结都揪着我的心。

书:《全唐诗》作“信”。

“一寸”句:意谓短短的一寸离肠也郁结着万千愁情。

离肠:犹离情。

结:谓离愁郁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相见的机会是那样难得,悔不该就那样轻易地离分,又是去年一样梨花白如雪,登楼看花更伤春。

玉楼:即闺楼。

花似雪:梨花如雪一样白。

指暮春时节。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相思的情只能在心中郁结,相思的话儿无处去诉说,愁过白天又愁烟云遮明月,愁到此时心情更凄恻。

烟月:指月色朦胧。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伤心的泪不停地流淌,把鲜红的袖口染成黑黄颜色。

红袖:妇女红色的衣袖。

黦(yuè):黑黄色。

此指红袖上斑斑点点的泪痕。

晋周处《风土记》:“梅雨沾衣,皆败黦。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70 .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136-137 .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57-58 .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韦庄“留蜀后思君之辞”,跟他的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

而韵文学专家羊春秋认为,这首词乃别后相思之词,不必过于求深。

把爱情词都连到君国上面来,是难免穿凿附会之讥的。

  此词上片写远行人离肠百结的相思之情。

“别来”一句写别离时间半年而书信全无,故尤思念。

“一寸”句写思念而痛苦的情状,“一寸”何其小,“千万”何其多,“思念”这一无形的、抽象的东西,通过千万结的寸寸离肠,表现得具体可感了。

“难相见,易相别”一句,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但李句舒缓,韦词急促,读来如倾如诉。

“又是”句,以景触情,倍增伤怀。

  下片从对面写来,写居者在春光里,无日无夜不在思念远人。

“暗相思,无处说”,似直而纤,含义有三:一是相思无地方可以诉说;

二是本不想说,但闷在心中更难受,还是说出来,说出来又无人理会,则更增相思;

三是这种相思是用语言表达不了的。

“无处说”将相思、烦恼、零乱的心情和盘托出。

“惆怅”三句,由现实到回忆,再又回到现实,凄苦之情自见。

  这首词直接倾吐真情,毫无掩饰。

语虽浅直,而情实郁结。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作者: 韦庄 朝代: 五代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

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

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此词是对往事的回顾以及感慨。

“如今却忆江南乐”的“如今”是跟从前做对比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处。

“却”是反对之词,“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

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

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唐代诗人贾岛(据《全唐诗》四七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

”韦庄所写的也是这种心理。

他在江南思念着中原,离开江南到更远的蜀中,他又觉得在江南的生活也毕竟是快乐的,是值得怀念的了。

韦庄多数的词所传达的感发的力量不是靠形象,而是靠叙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赋的笔法。

可是他并不是不用形象,“当时年少春衫薄”中的“春衫薄”三字就是形象,写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怀念。

李商隐有过两句诗:“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

”为陪衬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质料的轻快和色泽的鲜明的形象,那使芳草都嫉妒的这样的明快充满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象。

“骑马倚斜桥”,更是形象,怎样描写男青年的英武潇洒,西方文学作品里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象就是所谓的白马王子,中国也有类似的传统,白居易的诗:“郎骑白马傍垂杨,妾折青梅倚短墙,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识君即断肠。

”这位中国青年骑的也是白马。

韦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也是写的这样的男女之间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视他们共同所写的这种遇合的传统,这种遇合都同时有一种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最好的年华,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这种可贵的遇合。

“骑马倚斜桥”是英武与潇洒的结合,“骑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桥”是风流潇洒的一面,“满楼红袖招”是说满楼的女子都为之倾倒。

韦庄的这两句词是说他当年何尝没有才华,何尝没有遇合,何尝没有人赏爱,然而他那时没有对满楼的红袖钟情。

因为他第一句就写的是“如今却忆江南乐”,所以他所说的“满楼红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衬,意思是说:我当年有那样的年华、遇合、赏爱,但我没有看重这些,而这一切现在都过去了。

至此为止,写的都是对江南往昔的回忆。

  下半阕“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二句,一则可能仍是写回忆中的情事,再则也可能是写今日之情事,有两种可能,也可以兼指。

用“翠”“金”二字,意在写明环境之美。

“花丛”在古人诗词中,不单是指自然界的花丛,广义的还指如花的女子,他说:我当年面对“满楼红袖招”都没有钟情,而现在要能再有像当时那样的遇合,“此度见花枝”,我便将要“白头誓不归”了。

“誓”表示其态度之断然坚决。

“白头誓不归”这句与《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未老莫还乡”是鲜明的对比,当年是说没有年老还可以暂时不回故乡,真正意思是说年老时一定要回乡。

而如今白发苍苍却不但不会还乡,反而说誓不回乡了。

韦庄是京兆杜陵人,而且也在洛阳住过,所以不管是长安也好,洛阳也好,都是他的故园和旧居所在,他现在由“未老莫还乡”转变成“白头誓不归”,是因为他无家可回,无国可归了,唐朝已经完全灭亡了。

韦庄留在蜀中,王建曾一度驰檄四方,欲联合讨伐朱温,从而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

对于唐朝灭亡这样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韦庄不可能没有受到震动。

当年在江南时说“未老莫还乡”,是因为长安还有希望收复,回乡的希望依然存在,但在他留寓蜀中时,唐朝已经彻底灭亡了,回乡的希望荡然无存,所以他才决然的说“白头誓不归”,口气极为决断,含义则极为沉痛。

着一“誓”字,无比坚决,以斩尽杀绝之语,写无穷无尽之悲。

这正是韦庄词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65-166 .

春日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

落星楼上吹残角, 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678910 共30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