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ei
症状: [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 一、发病 可散发或小流行,以秋、冬季节多见。儿童和青年人发病较多。 二、症状 起病较缓慢,常以上呼吸道症状开始。初起有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伴中等度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为其突出症状,开始为干咳,以后咳少量粘液脓性痰,偶有痰中带血,热退以后,咳嗽可持续存在。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预后良好。极少数病情危重,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紫绀等。本病常无明显体征,部分患者肺部听到细小的湿罗音。 三、辅助检查 x线检查、冷凝集试验、链球菌毫克凝集试验、血清抗支原体抗体测定。痰或鼻咽拭子培养、PCR技术检测痰或支气管吸出物中肺炎支原体DNA有辅助诊断价值。 四、并发症 可并发鼓膜炎、中耳炎、急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周围神经炎和脑膜炎。
治疗: [治疗] 首选红霉素或四环素。红霉素每次0.3克。每日4次口服;或每次1.5克,静滴,每日1次。四环素可口服,每次0.5克,每日4次,疗程不短于7-10日。其他药物如交沙霉素、林可霉素等也有效。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本病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种原因所致肺炎的100k,或成人肺炎的20%,在密集人群中可高达50%。
[病因]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致病微生物。
本病经呼吸道分泌物在空气中传播。
拼音:fei
症状: [诊断]病毒性肺炎 一、症状 由于引起肺炎的病毒不同,其表现也有所差别。但一般成人病毒性肺炎的症状轻微,起病缓慢,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伴刺激性干咳、少痰。重症多见于婴幼儿,可有高热、呼吸困难、紫绀,甚至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继发细菌感染时,病情加重,治疗效果不佳。肺部常无明显异常或仅听到少许湿罗音。 二、辅助检查 x线检查、咽拭子或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用PCR技术可检测病毒DNA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如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对本病的治疗均十分重要。 ' 二、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每次0.1克,每日2次,了日为一疗程。吗啉双胍(病毒灵)每次0.1克,每日3次,6-10日为一疗程;三氮唑核苷(病毒唑)每次o.5克,静滴,每日1次,5~7日为一疗程。无环鸟苷(阿普洛韦)、干扰素等也可酌情选用。 三、抗生素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给予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治疗。 四、中药 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黄芩、连翘、菊花、贯众等均有一定抗病毒作用。也可选用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冲剂等中成药。
相关信息:
病毒性肺炎往往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病因] 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此外,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也可引起肺炎。
拼音:fei
症状: [诊断] 一、分型 分为四种类型,即支气管炎型、肺炎型、变态反应性曲菌病和曲菌球。 二、病史 有长期接触曲菌的职业史,如鸽禽饲养者、酿造工人等;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囊肿、支气管扩张、肺炎或肺脓肿等使人体免疫力降低者。 三、类型及其症状 本病由于类型不同,其表现不尽相同。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低热、乏力等。 (一)支气管炎型 (二)肺炎型 原发性感染少见,常继发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等。肺部呈广泛性或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可伴肉芽肿及脓肿形成。急性期表现为高热、咳嗽、咳脓性痰,有时痰中带棕色颗粒;慢性期表现类似肺结核,有低热、咳嗽、消瘦、乏力等中毒症状。少数病情危重的患者,病变可播及全身脏器,称为播散型曲菌病,预后很差。 (三)变态反应性曲菌病 对曲菌过敏者,吸人大量曲菌孢子后,引起曲菌性气管支气管炎,伴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及反复的哮喘发作。 (四)曲菌球 常发生在慢性肺部疾病所伴有的空腔内如肺囊肿、肺结核空洞等。一般不导致全身症状,可有刺激性干咳,有时反复咯血。 四、辅助检查 X线胸部断层摄影或CT检查、痰涂片或培养、血清沉淀试验或琼脂弥散试验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治疗: [治疗] 一、原发病的治疗 首先治疗原发病。 二、抗真菌治疗 根据不同临床类型进行治疗。 (一)支气管炎型 可用多聚醛制霉菌素雾化吸人,每次5万U,每日1~2次。或两性霉素B,每次5毫克,加蒸馏水20毫升雾化吸人,每日1"2次。 (二)变态反应性肺曲菌病 用支气管解痉剂如舒喘灵,每次2.4-4.8毫克,每日3次。哮喘严重者需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曲菌球 抗真菌药治疗多无效,可按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有反复咯血,可行手术切除。 (四)曲菌性肺炎 多需用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酮康唑、伊曲康唑等。
相关信息:
肺曲菌病主要由烟曲菌引起。
[病因] 烟曲菌常寄生在人体上呼吸道,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或因职业因素长期吸人大量曲菌孢子,可造成呼吸道感染。
拼音:fei
症状: 三、病史 结核接触史。 四、症状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血痰或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具有疲倦、无力、低热、盗汗、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慢性消耗、以致消瘦。也有出现月经失调或闭经及面颊潮红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者。 五、辅助检查 痰涂片镜检、培养,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胸部X线、CT检查,B型超声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纵隔镜和胸腔镜检查,结核菌素试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结核杆菌抗原和抗体。 六、并发症 可引起脓气胸、肺气肿、自发性气胸、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衰竭、支气管扩张,脑膜、泌尿生殖道及骨结核,喉、肠结核已很少见,艾滋病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
治疗: [治疗] 一、用药原则 即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用"的原则。所谓合理化疗就是要遵循这些原则。 二、抗痨疗法 (一)两阶段治疗法 目前化疗方案繁多,实践证明,将化疗的全程分为强化及巩固两个不同的治疗阶段(两步治疗),是提高化疗效果、减少药物毒副反应、节省开支的重要措施。 1.初期强化治疗期为每日给药,为期2-3个月。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杀菌药物,如异烟肼加链霉素,或异烟肼加利福平加链霉素等,另外再加上一种杀菌或抑菌药。 2.巩固治疗期或称维持阶段。可采取每日给药或间歇给药(每周2-3次);以2-3种药物联合为宜,其中异烟肼是全疗程不可缺少者。巩固期标准化疗需9-15个月,短程化疗也需要控制在4-7个月左右。 (二)顿服法 把一天剂量的抗结核药物集中1次应用,即"顿服"。如异烟肼300-400毫克1次口服。 (三)间歇疗法 完全间歇,即治疗一开始就用间歇,每周给药1-2次。只适于病变初期,细菌量很少或不排菌者。不完全间歇,间歇疗法开始前,先用二种药物、三种药物或四种药物进行2-3个月的连续强化治疗期,再改为间歇给药,疗效较好。 (四)短程化疗 以往常规使用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钠12-18个月治疗结核病,称为常规或标准疗法。现在联合用2个以上杀菌剂,具有较强杀菌和灭菌效果,所以可将疗程缩短至6-9个月,称为短程化疗,而疗效和复发率均与常规疗法近似。 三、化疗方案 (一)初治患者 即未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 1.轻症或痰菌阴性者常规化疗总疗程一般需12个月。例如,前2个月每日联用异烟肼(每日0.3克,1次口服)加链霉素(每日0.75克,1次肌注)加对氨基水杨酸钠(每次3-4克,每日3次),后10个月只用异烟肼加对氨基水杨酸钠。由于对氨基水杨酸钠的副反应较多,可用乙胺丁醇(每日0.75-1克,1次口服)代替。联用二个以上杀菌剂的短程化疗总疗程六个月即可。例如,前2个月(强化阶段)每日联用异烟肼加利福平(每日0.45-6克,1次口服)加吡嗪酰胺(每日1.5-2克,1次或分2-3次口服),后4个月(巩固阶段)只用异烟肼加利福平。巩固阶段也可间歇用药,每周2次。 2.重症或痰菌阳性者常规化疗总疗程一般需18个月,例如,前2个月每日联用异烟肼加链霉素加乙胺丁醇,后16个月只用异烟肼加乙胺丁醇。短程化疗总疗程9个月,例如,前2个月每日联用异烟肼加利福平加乙胺丁醇,后7个月只用异烟肼加利福平。在前2个月加用吡嗪酰胺效果甚好,如每日联用异烟肼加利福平加链霉素加吡嗪酰胺。为口服方便,也可用乙胺丁醇代替链霉素。后7个月也可考虑间歇用药乙 (二)复治患者 多数初治化疗不合理,细菌产生继发耐药性,痰菌阳性,病变迁延反复。由于病灶中细菌耐药程度不均一,而且对异烟肼耐药后常可恢复敏感性,故复治时仍可用异烟肼。例如,前2个月每日联用异烟肼加利福平加乙胺丁醇加吡嗪酰胺,后7个月用异烟肼加利福平加乙胺丁醇。还可选用一些少用的药加以组合,如卡那霉素、氨硫脲、氟哌酸、环丙氟哌酸等。复治联用敏感药,采用二阶段投药,疗程不短于初治用药规定。合理的化疗仍可使复治患者痰菌转阴,病变好转。 四、对症治疗 (一)严重中毒症状 如高热、衰竭、大量胸水,可在使用有效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以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毒性症状减退后,剂量递减,至6-8周停药。 (二)咯血 小量咯血可用小量止咳剂、镇咳剂以消除紧张情绪。大咯血可用脑垂体后叶素5-10U,缓慢静注,或以10U静滴。 五、手术治疗 大于3厘米的结核球、复治的单侧厚壁空洞、单侧毁损肺伴支气管扩张,可作全肺或肺叶切除术。
相关信息: [预后] 直到1990年,我国因肺结核每年死亡24万人,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就有19人,是其他各种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二倍,比发达国家要高出许多倍。 [预防] 发现并治愈涂片阳性病人,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传染。卡介苗接种对象是未受感染的人,主要是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常用皮内注射法。密切接触者可服用异烟肼半年到1年,以防发生结核病。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是结核病中最常见者,直到?990年,我国尚有活动性肺结核约6百万人,患病率为每10万人之中就有523人,其中约150万人为痰涂片阳性的传染源,涂片阳性率为每10万当中就有134人。
[病因] 病原体为结核杆菌,属于分支杆菌,也称抗酸杆菌。
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病人。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经消化道进人体内,通过皮肤或泌尿生殖道传染很少见。
人......更多
拼音:xi
症状: [病因] 矽肺可在从事接触二氧化硅粉尘的矿工、工人、工程兵及在铁路建设、乡镇工厂接触粉尘的农民中发生 [诊断] 一、分期 根据x线的表现,尘肺可分为无尘肺、一期尘肺、二期尘肺和三期尘肺。 二、症状 一般在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可有咳嗽、咳痰,也无异常体征。随着病变发展,症状增多,可出现胸闷、气急。 三、辅助检查 x线检查、呼吸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常见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自发性气胸等。
治疗: [治疗] 矽肺患者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一、一般疗法 脱离粉尘作业,另行从事适当工作。加强营养和妥善的康复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合并症的发生。 · 二、药物疗法 克矽平有阻止或延缓矽肺进展的作用,对一二期矽肺有一定疗效,对三期矽肺疗效则不明显,对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呼吸道症状较明显。以4%克矽平水溶液8-10毫升,每日喷雾吸人1次,3个月为一疗程,间隔1-2个月后,重复2-4疗程,以后每年复治二个疗程。该药喷雾吸人副作用甚少。汉防己甲素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每周服药6日,连服半年,以后每隔3个月服半年,共服四个疗程。磷酸哌喹每次0.5克,每周1次顿服;首次加倍。一疗程3-6个月,可连用4-6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个月。其他有羟基磷酸哌喹、铝制剂如柠檬酸铝、山梨醇铝等药物。 三、对症治疗 可酌情应用止咳、化痰及支气管解痉药物。如复方甘草合剂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必嗽平每次8-16毫克,每日3次;或氨茶碱每次0.1-0.2克,每日3次。
相关信息: [预后] 矽肺患者一旦确诊,即应脱离粉尘作业。并给予积极综合治疗,寿命可延长到一般人的平均寿命,但其劳动力可有不同程度的丧失。矽肺的致死常因并发严重肺结核、自发性气胸和呼吸衰竭所致。 [预防] 应改革生产工艺、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设备维护检修等。加强个人防护,遵守操作规程。凡有活动性肺内外结核及各种呼吸道疾病患者,都不宜接触矽尘。
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于长期吸人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丧失劳动能力。
[病因] 矽肺可在从事接触二氧化硅粉尘的矿工、工人、工程兵及在铁路建设、乡镇工厂接触粉尘的农民中发生。
拼音:jie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多见于20-4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 二、症状 结节病常侵犯肺部,其次为皮肤和眼,浅表淋巴结、肝、脾、肾、骨外神经系统、心脏等几乎全身每个器官均可受累。因此,其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多样。 三、辅助检查 X线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结节病抗原试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测定、结核菌素试验可助诊断。 四、分期 可分期如下:0期,无异常X线发现。I期,肺门淋巴结肿大,而肺部无异常。Ⅱ期,Ⅱa期为肺部弥漫性病变,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Ⅱb期为肺部弥漫性病变,不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Ⅲ期,肺纤维化。
治疗: [治疗] 病情稳定、无症状的病人不需治疗。症状不明显的胸内I期结节病可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应追综观察。症状明显的I、Ⅱ、Ⅲ期病人,或伴有胸外结节病累及重要器官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指征,多选用强的松,每日30-50毫克,以后每2个月递减5毫克,疗程一般为2年。可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相关信息: [预后] 与本病的病情有关。急性起病者,经治疗或自行缓解,预后较好;而慢性进行性病程,侵犯多个器官,引起功能损害,肺广泛纤维化,或急性感染等则预后较差。死亡大多数为肺源性心脏病或心肌、脑受累及所致。有报道,在平均5年随访中34%的病例完全恢复,30%改善,20%不变,病情恶化和死亡者各占8%。
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
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眼、皮肤等器官。
其肺部受侵率高达90%以上。
[病因] 病因未明。
拼音:xin
症状: 一、症状 急性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为急性肺水肿。突然呼吸急促,每分钟30-40次,呈端坐呼吸,咳嗽,咯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面色灰白,口唇发绀,冷汗,烦躁不安。心率快,可闻及奔马律,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和哮鸣音。 二、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吸氧,可使氧气通过70%-75%的酒精湿化瓶过滤后再吸人,以便减少泡沫样痰,增加氧气的吸收率。氧气流量为每分钟6-8升。 二、药物治疗 硝酸甘油片0.3-0.6毫克,舌下含化,每5-10分钟1次,可连用6次。速尿40-80毫克,静滴。硝普钠5-10毫克,或瑞吉亭0.1克,静滴。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或静注。 上述方法无效时,可给快速作用的强心剂西地兰0.4-0.5毫克,静注;或毒毛花甙KO.125~0.25克,静注。可采取紧急静脉放血,每次200-300毫升,效果较好,但严重贫血者慎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不宜使用上述药物,可给速尿、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等。 也可用氨茶碱0.25克稀释后缓慢静注。 三、四肢结扎止血带 加压到略高于舒张压,每15分钟轮流放松一肢的止血带,在肺水肿缓解后应逐渐放松止血带,但不应同时解除。 四、手术治疗 严重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必要时可采取紧急手术治疗。
相关信息: [预后] 急性左心衰竭发作过后,如原发病因得以去除,病人可完全恢复。否则,可发展成慢性心力衰竭,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可复发。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或心室负荷突然增加而引起的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的综合症。
[病因] 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瓣膜返流,高血压危象,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输血过多过快等是常见的原因。
拼音:zheng
症状: [诊断] 心率快而规则,每分钟150-250次,第一心音强度一致。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必要时行介入性心内电生理检查。
治疗: [治疗] 一、终止发作 (一)刺激迷走神经 发作初期可试用以下方法。致恶心,用压舌板(患者用自己的食指)刺激咽部的悬雍垂,引起恶心。深呼吸,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呼气,或深呼气后屏气,再用力吸气。压迫眼球,患者取平卧位,闭眼后用拇指适度压迫一侧眼球上部,每次约10秒钟。按压颈动脉窦,患者取平卧位,按压一侧颈动脉窦,先右后左,每次约10秒钟。压迫眼球和按压颈动脉窦时,都应听诊心脏,有效即停止压迫和按压。 (二)药物治疗 持久发作、症状明显者应选用以下药物。三磷酸腺苷(ATP)10毫克,快速静注,老年冠心病或原有心动过缓者应慎用。西地兰0.4克,缓慢静注,对老年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尤为适合,预激综合征者禁用。维拉帕米(异搏定)2.5-5毫克,缓慢静注,有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压者禁用。普罗帕酮(心律平)70毫克,缓慢静注。伴有低血压者可用甲氧胺10-20毫克,缓慢静注,高血压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宜应用。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则首选氯化钾1~2克,静滴。 (三)食管调搏或同步直流电复律 若药物治疗不能终止,可采用食管心房调搏术,简便、安全、有效。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考虑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二、预防复发 (一)药物预防 一般选用能终止其发作的药物口服。常用有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拉帕米(异搏定)、普萘洛尔(心得安)、莫雷西嗪(乙吗噻嗪)、地高辛、乙胺碘呋酮等。 (二)射频消蚀 药物治疗无效、仍频繁发作、症状加重或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间,有猝死危险者,应采用导管射频消蚀旁路或选择性消蚀房室结的快或慢径路,可望根治。
相关信息: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主要是心房或交界区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或激动折返而引起的一组阵发性快速而又规则的异位心律。
是比较常见、表现独特、疗效较好的一组快速性心律失常。
[病因] 一、生理性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青壮年人多见,常因劳累紧张,吞咽动作或体位改变而诱发。
二、病理性 也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心......更多
拼音:zheng
治疗: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三个以上室性异位激动连续出现而形成的异位心律。是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并非单一类型,而是多种各具特征的室性异位心律。 一、单形性室速 指室速发作过程中,保持一种恒定的QRS波形。 (一)预后较好的(良性)单形性室速 1.反复型单形性室速 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发作与劳累、紧张、失眠等诱因有关,常无症状或偶有心悸。心电图呈短阵发作,约数秒钟即自行终止。可口服安定、普萘洛尔(心得安)或美西律,并消除诱因,预防发作。 2.特发性单形性室速 原因不明,好发于心脏正常的年轻人。呈持续性发作,可达数日或更长时间,可自行终上,有复发倾向;症状不明显,很少引起心衰和休克。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静注可终止其发作,其口服可预防发作;药物难以控制复发者,可选用消蚀术或手术治疗。 3.束支折返型室速 可为器质性,也可见于心脏正常者。可持续性发作(超过30秒钟),也可为阵发性,常自行终止,但易复发;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心电图示心速率不太快,希氏束电图异常。无症状者不必治疗;心速率快有症状者可静滴普罗帕酮或普鲁卡因胺;反复发作者消蚀右束支可根治。 4.平行心律性室速 多见于心肌损伤、很少见于洋地黄中毒,有的原因不明。症状多不明显,预后一般好。常以室性平行心律开始,心速率多为每分钟100-160次。无症状者不需治疗;短阵或持续室速者可用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或乙胺碘呋酮等。 5.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洋地黄过量、心肌炎等。多在夜间或安静时发生,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预后一般良好。心电图示室速多呈短阵发作。主要是病因治疗;如心速率成倍加速,则按持续性室速治疗。 (二)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单 形性室速 1.阵发性持续性室速 是各类室速中最多见、最具 代表性的一种。常见于急性心肌 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扩张型 心肌病也多见,右室发育不全及二尖瓣脱垂也可发生,偶有药物中毒引起者。症状明显,常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血压偏低,诱发或加重心痛和或心力衰竭。心电图示发作呈持续性。针对病因治疗;静滴利多卡因或普罗帕因(心律平)、普鲁卡因胺以终止其发作;口服美西律、普罗帕酮(莫雷西凑或乙胺碘呋酮等预防发生室速伴低血压者可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药物难以控制且有室出发作者,宜置人心脏自动复律除震颤;个别患者可试用消蚀术或手术治疗。 2.双向性室速 主要见于重度洋地黄中毒,尤其伴有低血钾者。症状也明显,可诱发室颤。心电图有特殊表现。停用洋地黄制剂,静滴氯化钾和硫酸镁;心速率每分钟大于120次,可加用利多卡因。 (三)恶性单形性室速 指预后严重而言,不是一种独特的类型。上述各类室速若符合以下三条属恶性:室速率大于每分钟230次;发作时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为左心衰竭、休克;无论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速,均易恶化成室颤者。 三、多形,陵室速 指室速发作时,QRS波形 发生连续性变化,节律不规则, 频率大于每分钟200次,易进展 为室颤。 (一)多形性室速伴发于QT 间期延长 1.获得性多形性室速 常因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 药物中毒如乙胺碘呋酮、奎尼丁 过量、严重心动过缓如心肌病变 或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及脑脊髓 病变如脑血管病、外伤、肿瘤等 而引起。症状严重,以反复发作 性晕厥为特征。心电图异常。纠 正或解除病因;首选异丙基肾上 腺素o.2千克,静滴,提高基础 心率,也可静注阿托品,还可用 利多卡因;静滴氯化钾和硫酸 镁;持续发作可用同步直流电转 复或用人工心脏起搏,提高心 率,终止和预防发作。 2.先天性多形性室速 少见,主要见于少年儿童,常有家族史,可伴神经性耳聋、常因情绪、应激、心率增快而诱发。症状和心电图与上相似。首选普萘洛尔(心得安)五毫克,静滴,以终止发作,口服可预防其复发;禁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及乙胺碘呋酮等药物;持续发作者需用直流电转复,也可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反复发作者可置人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药物无效时可作左侧交感神经节切除术。 (二)多形性室速伴发于正常QT间期 1.QT间期正常。早搏联律也正常的多形性室速 多见于冠心病个体或不伴发于急性心肌梗死,肥厚型、扩张型心肌病和二尖瓣脱垂也可发生。治疗与阵发性持续性室速相同,且禁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心肌血管再造术或抗心肌缺血药可预防发作。 2.QT间期正常、早搏联律间区极短的多形性室速 少见,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频发的晕厥。应首选维拉帕米(异搏定)终止其发作;而后改用口服,预防发作。
相关信息:
拼音:xin
症状: [诊断] 一、分类 房颤常表现为阵发性和慢性持续性两种形式。后者多见,约占90%。 二、症状 症状取决于病程的长短、心室率的快慢和原有心脏病情的轻重。慢速(每分钟小于100次)或慢性持续性房颤可无明显症状。若新近发生、阵发性或持续性快速(大于每分钟100次)房颤,则常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老年患者有时发生晕厥。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因此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肺水肿、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律绝对不整,心音强弱不等,常有脉搏短绌。 三、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确诊。 四、并发症 心功能不全和严重栓塞。
治疗: [治疗] 一、阵发性房颤 主要是针对病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心肌心包炎等的治疗。多数原因不明者在短暂发作后可自行消失,若发作时间较长、症状明显者,用毛花甙丙(西地兰)缓慢静注可望转复。平时可口服地高辛、普萘洛尔(心得安)、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拉帕米(异搏定)或乙胺碘呋酮等药物预防发作。 二、慢性持续性房颤 (一)控制心室率 慢性持续性房颤大都并发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不宜除颤。心室率增快时(每分钟大于100次),不论有无心力衰竭,均应用毛花甙丙(西地兰)0.2-0.4毫克,缓慢静注,以后可改为地高辛,每日0.25毫克,口服维持,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宜适当减量。无明显心力衰竭者可同时口 服普萘洛尔(心得安),每次10 毫克,每日3次。 (二)除颤 除颤疗法一般只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发的持续性房颤。同步直流电除颤应列为首选。药物除颤首选奎尼丁,每次0.2克,每日1-5次;近年来用口服普罗帕酮(心律平),每次150"200毫克,每日3次,或乙胺碘呋酮每次o.2克,每日3-4次,也常奏效。 (三)抗凝治疗 一般房颤口服阿斯匹林每日0.1-0.3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严重、左心房重度扩大,超声诊断左心房内有血栓或有血栓栓塞史及人工心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应在监测凝血时间的同时,使用华法令每次2.5-5毫克,每日1-4次,或新抗凝片每次2-4毫克,每日1-4次。
相关信息:
心房颤动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仅次于早博。
是指心房产生极快而又极不协调的颤动,不能有效的收缩,失去了舒张期对心室的充盈作用。
[病因] 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原因未明,预后良好,称为特发性或良性房颤;
部分为器质性心脏病慢性持续性房颤的前期表现,少数为预激综合征或病窦综合征所引起。
慢性持续性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