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十九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西上 一作:西岳)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西上 一作:西岳)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西上 一作:西岳)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太平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虚步:凌空而行。

蹑:行走。

太清:天空。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

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

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

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紫冥:高空。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

走:奔跑。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

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西上 一作:西岳)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太平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虚步:凌空而行。

蹑:行走。

太清:天空。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

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

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

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紫冥:高空。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

走:奔跑。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

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西上 一作:西岳)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

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

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

"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

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

"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

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12562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