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文翻注赏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红红的太阳已经升到最高处了,透过帘幕照进宫内,可从昨夜便开始的舞乐狂欢还没结束,宫女们鱼贯而入,挨个儿将金炉里快要燃尽的檀香,重新添加上,她们训练有素而又轻盈的莲步,是不会把那些铺设在地上的红色锦缎弄皱的。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那是一位漂亮美丽的舞者,还在酣舞不止,脚步都有些不稳了,那发髻的金钗儿都倾斜着,还在来回摆动。
怪不得她有点脚步不稳,一定昨夜喝了太多的酒,这会儿酒劲儿还没过呢。
她时不时拈起花儿来嗅嗅,是为了想让花的香味使自己清醒一下,她那卧鱼嗅花的身段,真美。
跟贵妃娘娘醉酒时是一样的,你看,她还在静听其他宫殿里隐隐约约传来的箫鼓奏乐的声音。
参考资料: 1、 靳极苍 .李煜李清照词详解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5年08月第1版 :第18页-第22页 . 2、 周仕慧 .李煜词赏读 :线装书局 ,2007-04 :第1页-第3页 .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红日:《诗话总龟》、《西清诗话》、《类说》、《诗人玉屑》等本中均作“帘日”。
三丈透:指太阳升起已有三丈多高,这里指太阳升起的高度,是虚数,不是实数。
透,透过。
金炉:《诗话总龟》中作“佳人”。
金炉,铜制的香炉。
次第:依次。
唐刘禹锡《秋江晚泊》诗中有“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之句。
香兽:以炭屑为末,匀和香料制成各种兽形的燃料。
始用于晋代羊祜,《晋书·羊祜传》有记载。
红锦地衣随步皱:红锦地衣,红色锦缎制成的地毯。
地衣,古时铺在地上的纺织品,即地毯。
随步皱,指金锦织成的地衣随人的舞步的移动而打皱,此用以形容舞女舞蹈时红锦地毯随着舞女旋转打皱的情形。
皱,明刻本《类说》卷三十四误作“雏”。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佳人:美女,这里指善于起舞的宫女。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中有句:“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魂足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舞点:萧本二主词作“舞急”;
吕本二主词作“舞黠”;
《诗话总龟》、《西清诗话》、诗人玉屑》中均作“舞彻”。
舞点,按照音乐的节拍舞完了一支曲调。
点,音乐的节拍。
金钗溜:头上的金钗滑落了。
金钗,又称金雀钗,古代妇女头饰的一种。
溜,滑落。
酒恶(ě)时拈(niān)花蕊(ruǐ)嗅:酒恶,《诗话总龟》中作“酒渥”。
亦称“中酒”,指喝酒至微醉。
这是当时方言。
宋赵令《侯鲭录》卷八中云:“金陵人谓‘中酒’曰‘酒恶’,则知李后主诗云‘酒恶时拈花蕊嗅’,用乡人语也。
”拈(niān),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中均作“沾”。
《扪虱新语》中作“将”。
时拈,常常拈取。
花蕊,这里代指花朵。
嗅,闻。
别殿:古代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
唐王勃《春思赋》中有句:“洛阳宫城纷合沓,离房别殿花周匝。
”遥闻:《西清诗话》、《类说》、《扪虱新话》中引《古今诗话》、《诗话总龟》、《诗人玉屑》作“微闻”。
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梁江淹《别赋》中有句:“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箫,一种竹制管乐器。
古代的箫用许多竹管排在一起做成,有底;
现代的箫一般只用一根竹管制成,不封底,直吹。
参考资料: 1、 靳极苍 .李煜李清照词详解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5年08月第1版 :第18页-第22页 . 2、 周仕慧 .李煜词赏读 :线装书局 ,2007-04 :第1页-第3页 .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此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江南盛时对其宫中歌舞升平景况的描写。
反映了李煜早期的宫廷生活。
词的上片,是帝王奢华生活和耽于享乐的真实写照。
起言红日已高,金炉添否,是歌舞时外部环境的描写。
全然是一副官贵闲人的作派。
陈善《扪虱新语》卷七:“帝王文章。
自有一般富贵气象。
”此不虚言。
据史书记载后主宫中非常官丽堂皇。
如《五国故事》中说李煜:“尝于宫中以销金罗幕其壁,以白银钉瑇瑁而押之。
又以绿钢刷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于其外。
又以花间设画小本亭子,才容二人。
煜与爱姬周氏对酌于其中,如是数处。
”又,宋·陶谷《清异录》卷上记载:“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简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
”其宫中焚香之器名目繁多,奢华之极。
但作者在此词只用此两句巧妙地描写作者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生活画面。
“三丈透”言为时不早,其慵懒轻松的情态仿佛想见。
“金炉”、“香兽”等已并非—般人家轻易置得。
又何况是“次第添”。
其中可料知歌舞进行已久,排场亦大。
但主人对这些花销用度并不吝惜。
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宫廷生活,在作者眼里是那样的和谐自然。
这也就自然地引入下片。
下片的首句承上片而来,写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可以同上片首句对应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继日的。
词人非常细心地捕捉到了歌舞场景中的两个细节“地衣皱”、“金钗溜”。
随着飞速旋转的舞步红锦织成的地毯打起皱来,舞女的金钗从发髻滑落下来。
“酒恶”一句,写作者已经酒醉不支,但却仍旧以花解酒,力图继续饮宴。
“拈‘字、“嗅”宇写酒醉时的娇态。
微醉的她时而拈花带笑,嗅花为解,意犹木尽。
尤见其酣嘻情趣、楚楚可怜。
最后一句跳开的场面描写,从侧面反映这里的活动是如何的喧闹。
从内容上看,词中反映的生活是空虚腐朽的,不仅在生活起居上一味地追求奢华,而且毫不顾及政事百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享乐安逸当中。
同时,作者在词中的种种作态对其本人来说,作者始终是抱着一种自得的、欣赏的态度的,作者的自我陶醉的心情甚至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得到说明——作者大概乐于或希望别人知道作者的这种生活,所以要使“别殿遥闻箫鼓奏”。
从艺术上看,此词的结构严谨,技巧娴熟,语言华丽,喻象生动。
上下两片承接自然紧密,浑然一体,场面描写细腻到位,情态表现活灵活现,如“酒恶时拈花蕊嗅”一句,贴近生活,使一个醉酒享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尤其是“红日已高三丈透”句,更是被称为“绝唱”。
此词描写帝王享乐的词,艺术上的精美与内容上的腐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同作者后期的词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对这种耽于奢华生活乐而不疲,恐怕李煜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
历史的警醒也许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靳极苍 .李煜李清照词详解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5年08月第1版 :第18页-第22页 . 2、 周仕慧 .李煜词赏读 :线装书局 ,2007-04 :第1页-第3页 .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1570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