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

作者: 曹植 朝代: 魏晋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明月照在高楼之上,洒下的光芒在楼上游移不定。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楼上有一位哀愁的妇人,正在悲哀的叹息。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

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丈夫离开超过了十年,妾身常常一个人。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夫君像是路上的轻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汇合相互和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参考资料: 1、 童岭. 释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句[J]. 古典文学知识,2010,(2):139-146. 2、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十卷古诗今选(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76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流光:洒下的月光。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余哀:不尽的忧伤。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dàng)子妻。

宕子:荡子。

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qī)。

逾:超过。

独栖:孤独一个人居住。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zhuó)水泥。

清:形容路上尘。

浊:形容水中泥。

“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浮:就清了。

沉:就浊了。

比喻夫扫(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逝: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君怀:指宕子的心。

良:很久,早已。

参考资料: 1、 童岭. 释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句[J]. 古典文学知识,2010,(2):139-146. 2、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十卷古诗今选(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76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明月照在高楼之上,洒下的光芒在楼上游移不定。

流光:洒下的月光。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楼上有一位哀愁的妇人,正在悲哀的叹息。

余哀:不尽的忧伤。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dàng)子妻。

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

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

宕子:荡子。

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qī)。

丈夫离开超过了十年,妾身常常一个人。

逾:超过。

独栖:孤独一个人居住。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zhuó)水泥。

夫君像是路上的轻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清:形容路上尘。

浊:形容水中泥。

“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汇合相互和谐?

浮:就清了。

沉:就浊了。

比喻夫扫(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

逝: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君怀:指宕子的心。

良:很久,早已。

参考资料: 1、 童岭. 释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句[J]. 古典文学知识,2010,(2):139-146. 2、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十卷古诗今选(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76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诗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

诗人有感于兄弟之间“浮沉异势,不相亲与”,进一步以“清路尘”与“浊水泥”来比喻二人境况悬殊。

“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暗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

而“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则对曹丕的绝情寡义表示愤慨,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

全诗处处从思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诗情与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笔致深婉,确有“情兼雅怨”的特点。

  这首诗的起句既写实景,又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气氛,笼罩全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运用了“兴”的手法带出女主角的背景:明月高照,思妇独倚高楼,对影自怜,思念远方的夫君。

月照高楼之时,正是相思最切之际,那徘徊徜徉的月光勾起思妇的缕缕哀思——曹植所创造的“明月”、“高楼”、“思妇”这一组意象,被后代诗人反复运用来表达闺怨。

明月在中国诗歌传统里,起着触发怀想相思的作用,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光月夜,会撩起诗人绵绵不尽的思绪,勾起心中思念怪挂怀的人或事。

  次两句“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运用了“赋”的表达方法,承接上两句直接点出该诗的主角——愁思妇的情怀——悲叹和哀伤。

当皎洁的明月照着高楼,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著,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

因为思念良人而不得见,甚至音讯亦不能通。

这是典型的白描手法,即“赋”的表达方法。

  第五、六句“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也是以“赋”的方法来表达的,但是以问答的方式来达到“赋”的表达效果的:“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

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

”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明白如话。

曹植接着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牵引出怨妇幽幽地叙述悲苦的身世,这同时也是曹植牵动了对自己崎岖境遇的感慨。

从明月撩动心事到引述内心苦闷,曹植写得流畅自然,不著痕迹,成为“建安绝唱”。

  第七、八句“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承接上文,继续以“赋”的手法表达。

思妇诉说她的孤独和寂寞:“夫君已远行在外超过十年了,我只好孤清地独自栖居。

”透过思妇的诉说进一步描述思妇的哀叹,非常直接。

  第九、十句“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运用了“比”的手法进一步表达思妇的哀怨情怀。

将夫君比喻为路中的清尘,将自己比喻为污浊的水和泥,喻意两人相差太远,难以融合在一起,也比喻夫君高高在上,对己不屑一顾,自己卑微在下,不能攀附,非常悲哀。

曹植于此自比“浊水泥”的弃妇,“清路尘”指的是曹丕曹睿。

曹丕继位后不再顾念手足之情,疏远甚至防范著自己的亲弟。

曹睿称王时,曹植多次上表上书自试,终究无法获得任用。

所以曹植用了浊泥和清尘的远离相互映照,衬托出和兄长侄子形势两异的遥远距离。

  第十一、十二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承接上文,同时以“比”和“赋”的手法表达思妇的哀怨情怀。

清尘是浮的,水泥是沉的,浮沉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因而和合在一起的机会是渺茫的。

浮沉是比喻,点描出不能谐和的悲哀。

  第十三、十四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是运用了“比”的手法表达思妇的心志。

思妇见弃,不单不以怨报之,反而愿意牺牲自己:“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

”思妇对夫君何等的忠诚和忠贞!

为了得见夫君,不惜将自己比喻为西南风,化入君怀!

曹植盼望着骨肉相谐和好,期盼能在曹丕曹睿身旁效力献功。

所以他说但愿能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重投丈夫,也就是兄长侄子的怀抱。

  第十五、十六句“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运用了“赋”的方法表达思妇被冷待的遭遇和情怀,思妇的思念就象那缕飘逝的轻风,结尾的这缕轻风与开首的那道月光共同构成了一种幽寂清冷的境界。

思妇很了解夫君的性情,超过十年了,音讯全无,“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哀怨之情,直透长空。

这两句的表达非常直接,正是“赋”的典型手法。

曹丕曹睿始终防备怀疑曹植,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抱负就不能实现。

  该诗通篇表面上描写思妇诉说被夫君遗弃的哀怨情怀,实际上暗喻自己被长兄疏远排斥的苦闷和郁抑,这是另一种意义上运用了“比”的表达方法,这是诗人更深层的自况自喻。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是三国魏曹植《七哀诗》里的名句,这是坚决而执著的持守誓言。

独守十年,没有沉沦和颓废,思妇依旧祈愿自己化作长风,随风而去,与君相依,这是思妇此生唯一的期待。

子建也是如此。

他在认清无常荒诞的命运之后,并没有放弃初衷,而是“长怀永慕,忧心如酲”(《应诏》)。

  曹植以弃妇自比是其后期诗歌的特色之一。

除了这首,其他如《浮萍篇》、《杂诗》等诗里皆有怨妇形象的运用。

曹植这首里的弃妇,就是用作象喻的。

曹植具有致君为国的理想,不仅是曹植个人的志向,同时也是当时整个时代的风气反映。

可是抱著成就功名期盼的臣子,如果不能获得君主的赏识任用,那便全无施展才能抱负之机,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

这样的君臣关系,就彷佛那个时代全心托靠男性的女子,一朝被夫君离弃,那就是没了依傍的怨妇,失去生存的价值以及生命的重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2164387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