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绝顶无云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清代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

我来此地闻天语。

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

招邀尽入闲庭户。

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

我来此地闻天语。

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山顶上没有云彩,昨天夜里下过雨。

我来到此地感悟天地之间的灵性交流。

若有若无的钟声在昏暗的杂乱山峰间传递,孤寂的僧侣在晨晓中渡溪而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

招邀尽入闲庭户。

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放眼望去到处是青山,站在山顶上想起了自己的朋友和伴侣。

想把他们招请到这里闲耍。

就这样朝朝暮暮在一起生活,那是多么的快乐,人间的相亲相爱也就莫过于如此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58 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54(14).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

我来此地闻天语。

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

招邀尽入闲庭户。

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这首词写凌晨时候爬上高山之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但其中含有很丰富的言外意蕴,留下较大联想空间的写境与造境相结合的作品。

  “绝顶无云”和“昨宵有雨”是一个对比也是一个过程。

所谓对比,是今晨与昨宵、无云和有雨的对比,它容易引起一种诗意的感发;

所谓过程,是在昨夜到今晨这极短的时间中从阴到晴的过程,它容易引起哲理性的体悟。

因此王国维接下来就说“我来此地闻无语”。

“天语”,是上天的告语,是以一种告诫的语气,所以“我来此地闻天语”这句话,就隐含有一种寻求觉悟的努力在里边。

后面王国维展开描写,写所听和所看到的,“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黎明前月已经西沉日尚未出,是山谷中最昏暗的时候。

这里的直是王国维着力的描写,突出它的力度。

而“乱峰回”,是说山谷被乱峰环绕,这是一种横向的包围和约束的力量。

“回”和“直”这一句两字,是对举的说法,使人觉得那寺院疏钟的声音好像冲破了乱峰环绕的黑暗直立而起,揭响入云。

“孤僧晓度寒溪去”,令人在乱山昏谷之中产生。

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因为这句话从意象到字句都充满了引人产生这种联想的可能性。

  正是这个“孤”字,引出了下阕寻求俦侣的想像:“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

”“前生俦侣”,仍是用了佛教的说法。

引述到了前生、今生、来生的“三生”,那便是一种前生的慧根。

把青山视为前生的伙伴并邀请它们到家里来做客,一方面是极言自己对青山的亲近之感,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

这种比喻方式不是王国维创造,它借鉴了辛弃疾其中一首《沁园春》的写法,把青山比作客人。

接着下来王国维这首词结尾的“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仍然是借鉴了稼轩词,这是正用,那种寻求一个知音来安慰自己的渴望,正反映了他自己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独。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5393670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