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文赏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秋战国以降,唐宋人才尤盛。
唐代国力昌盛,士子多出名门望族,胸怀天下志向,之于家国苍生理解,自有其高人一等的贵族气度。
诗以言志,所以唐代士子多以诗歌见长。
宋于五代黑暗后立国,内国力积贫,外有契丹威胁,内忧外患之际,宋太祖毅然杯酒释兵权,以儒生道德为重。
宋之士子大多恪尽穷理,严肃治学,所以有宋一代,理学家甚众。
唐诗宋理,皆中华瑰宝,以意气评,历代诗人难出唐人之右,唐诗之气度,唯摩诘泰然。
摩诘泼墨恬淡从容,内蕴琴画,通读一番自见其张力,见其世家、右丞气度。
现今流传之作,大抵晚年田园山水笔墨,触目皆是“舍藏”自然。
王维早期乐府多激昂豪迈,不失乖张。
此诗即是。
李氏父子马上夺江山,盛唐用兵频繁,世家子弟喜从军边境,载王颈而归,立功名于青史。
文字意气,多见边塞军旅。
乐府多歌咏之,文字冗长。
这首《从军行》短短四十字,就将青年士子跨马离家至凯旋的过程描述,此等文思触角,非寻常人可为之。
“吹角、喧喧、笳悲、争渡、日暮、战身、尽系、归来”之铺垫,通贯紧密。
“行人、人起、嘶乱、河水、漠陲、尘里、王颈、天子”之后缀,情理简明。
“言有尽,意无穷”,诗中意味,尽在摩诘笔触中。
虽然边塞诗通常与盛唐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它是最因循守旧的题材之一。
盛唐诗人经常继续七世纪的景物断片并置,但他们能够将并置的景物断片和荒凉对照生动地戏剧化,这是他们在这一模式上获得极大成功的原因。
从那些关键性的断片中,读者可以想像出完整的场景,然后将这些场景连接成一首近乎叙事的诗。
王维这首诗运用了与卢照邻的《紫骝马》诗相同的技巧,不过王维用起来带有盛唐的复杂特性。
王维将战争的残暴与宁静的边塞景象并置,从整体效果看,王诗比卢诗远为自信。
与对边塞战争向往的同时,产生了对游侠的兴趣。
游侠以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有时是横行的恶少,有时是勇敢、正义的犯法者,有时是战争英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7319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