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辞 文翻注译赏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刮起,白云飞。
草木枯黄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
思念美人难忘怀。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参考资料: 1、 任克良编 .拜城诗词选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0 :14 . 2、 李寅生著 .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 上册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82-83 . 3、 霍松林著 .霍松林选集 第十卷 历代好诗诠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0 :3-4 . 4、 姜葆夫选析 .汉魏六朝诗歌赏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4-6 . 5、 童辉主编 .一生最爱古诗词 :外文出版社 ,2012 :115-116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黄落:变黄而枯落。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秀”。
这里比佳人颜色。
芳:香气,比佳人香气。
兰、菊:这里比拟佳人。
“兰有秀”与“菊有芳”,互文见义,意为兰和菊均有秀、有芳。
佳人:这里指想求得的贤才。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泛:浮。
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
泛楼船,即“乘楼船”的意思。
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
中流:中央。
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箫鼓鸣兮发棹(zhào)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鸣:发声,响。
发:引发,即“唱”。
棹:船桨。
这里代指船。
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
极:尽。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奈老阿:对老怎么办呢?
参考资料: 1、 任克良编 .拜城诗词选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0 :14 . 2、 李寅生著 .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 上册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82-83 . 3、 霍松林著 .霍松林选集 第十卷 历代好诗诠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0 :3-4 . 4、 姜葆夫选析 .汉魏六朝诗歌赏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4-6 . 5、 童辉主编 .一生最爱古诗词 :外文出版社 ,2012 :115-116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刮起,白云飞。
草木枯黄雁南归。
黄落:变黄而枯落。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
思念美人难忘怀。
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秀”。
这里比佳人颜色。
芳:香气,比佳人香气。
兰、菊:这里比拟佳人。
“兰有秀”与“菊有芳”,互文见义,意为兰和菊均有秀、有芳。
佳人:这里指想求得的贤才。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
泛:浮。
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
泛楼船,即“乘楼船”的意思。
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
中流:中央。
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箫鼓鸣兮发棹(zhào)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
鸣:发声,响。
发:引发,即“唱”。
棹:船桨。
这里代指船。
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
极:尽。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奈老阿:对老怎么办呢?
参考资料: 1、 任克良编 .拜城诗词选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0 :14 . 2、 李寅生著 .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 上册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82-83 . 3、 霍松林著 .霍松林选集 第十卷 历代好诗诠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0 :3-4 . 4、 姜葆夫选析 .汉魏六朝诗歌赏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4-6 . 5、 童辉主编 .一生最爱古诗词 :外文出版社 ,2012 :115-116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
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
”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
怀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
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
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
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
何来如此幽情哀音?
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
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
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
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7579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