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

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翅触碰到了青竹发出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

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90页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

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翅触碰到了青竹发出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土花:此处指器物上的锈蚀斑迹。

犀椎:即犀槌。

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的小槌。

凤翘:凤形首饰。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

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端溪:溪名,在广东高要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瑞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

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砚。

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90页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这是一首抒写秘恋之情的词作。

  上片写一对恋人偷偷在竹林中幽会的情状。

首句点出幽会地点,次句写二人相见后,心潮澎湃,相对垂泪。

三四两句写幽会时难忘之事:恋人头上的凤翘碰到了青竹,发出动听的声音,使人久久不能忘却。

  下片写两人分别后,主人公独自一人时的情状。

首二句写主人公欲以笔墨寄托情怀,结尾二句,他又幻想借鹦鹉向恋人传情达意,一举一动,痴情流露,真情可感。

  这首词写的是一段深隐的恋情,用苔藓遍布的竹子和晶莹难以消除的泪水来打开全词,这段恋情的苦楚,真的是如泪如疤。

总体来说,这首词的写作风格清新淡雅,虽然不能算是纳兰作品中的上乘之作,但将相思之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也算是一首别致的小词。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64页 2、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18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871976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